小议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时间:2022-10-31 05:59:14

导语:小议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本文作者:江维龙工作单位:海大学法学院刑法室

一、环境犯罪刑法控制的意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和文化财富,使人类文明达到了一个新阶段。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资源衰竭。目前全球存在着十大环境问题,有人称之为十大“环境炸弹”:(1)臭氧层耗损;(2)水资源危机;(3)森林锐减;(4)酸雨污染;(5)土地荒漠化;(6)垃圾成灾;(7)生物多样性遭破坏;(8)海洋污染;(9)有毒化学品污染;(10)温室效应加剧。[‘〕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尤其是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纷纷用刑法来控制环境污染,在各国的刑法典中规定惩治环境犯罪的条款。如(日本刑法典)(1970)第142条、第143条:(德国刑法典)(1980)第324条;(奥地利刑法典》第180条;《美国法典)第42篇第6928节第4条、第5条。加拿大、瑞典、瑞士等国都在各种环境保护法中规定了惩治环境犯罪的刑事条款。有些国家制定了专门惩治环境犯罪的特别法。如1970年日本的(关于危害人体健康的公害犯罪制裁法)、1978年联邦德国的(刑法修正案)(即(环境犯罪惩治法案》)、1989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环境犯罪与惩治法》。一些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的执法机构。如1980年美国联邦司法部在土地和自然资源局内设置了环境法执法处,1981年联邦环保局成立了刑事执行办公室,1982年司法部在环境法执行处下又设置了一个环境犯罪小组,负责接受环保局的指示,监督对环境犯罪行为的起诉。[“〕在国际上,各种学术研讨会也不同程度地涉及到环境犯罪。如1978年匈牙利第10届国际比较法会议、1979年汉堡第12届国际刑法学会会议、1994年巴西第巧届国际刑法学会会议,都涉及到环境污染以及用刑法来保护环境的议题。在联合国,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通过的第1989/62号决议,对污染环境罪要求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具有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有关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决策机关研究联合国秘书长关于采取一致国际行动打击越境环境犯罪的建议。〔3」1990年联合国第8届预防犯罪和罪犯处遇大会,讨论了跨国界性质的污染环境罪及侵犯各国文化遗产罪问题,并作出了关于“用刑法保护环境”的决议。我国是世界“八大环境国”之一,不仅受全球十大环境问题的影响,而且我国的环境问题对邻国及全球环境也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腾飞时期,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极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不仅本身就是犯罪,而且会导致疾病和其他犯罪。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泛滥、乡村污染、森林减少、水荒、耕地量减质退、矿产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其中,最严重的是大气污染、垃圾泛滥、森林锐减、水荒、耕地量减质退。川(P“”)影响上述环境间题的环境犯罪突出表现是:(1)污染水体、大气犯罪日益增多;(2)盗伐、滥伐森林犯罪仍然十分猖撅;(3)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屡禁不止;(4)毁坏耕地案件不断增加;(5)矿产资源受到江维龙: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严重破坏,破坏性采矿犯罪近乎疯狂。1998年的洪水无情地唤起全民的环境意识。主席曾发表讲话表示要用30年时间绿化祖国山河,“绿色浪潮”席卷中华大地。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刑法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任务。加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具有十分重要豹意义。

二、完善和加强环境犯罪刑法控制的途径

(一)完善现行环境犯罪刑事立法我国的环境犯罪立法起步相对较晚,始于1979年的刑法典。1979年刑法典没有将环境犯罪列为专章,但在不同的章节中规定了多种环境犯罪。如,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的第105条、第106条、第115条,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一章中的第128条、第129条、第130条,读职罪一章中的第189条。在1981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及以后制定的十余种环境保护法规中,规定了相应的刑事条款。198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规定了非法捕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1997年刑法典分则第六章第六节,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节,共用9个条文规定了14种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这是我国刑事立法在惩治环境犯罪上的一大突破,但也存在着不少可完善的地方:1.环境犯罪应在刑法中设专章环境犯罪应在刑法中单列一章,章名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关于这一设想,国内外学者早就有人提出,认为刑法应专设一章危害环境罪。「4]这类犯罪不同于一般的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也不同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更不同于危害公共安全罪。〔5〕环境犯罪虽与某些犯罪有相似或交叉之处,但区别也是十分明显的。环境保护法是大法,[“〕环境犯罪应在刑法中有相应的地位。增设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专章,既是加强对环境资源保护的需要,又是完善刑事立法规范的要求。此外,环境读职犯罪也应纳入专章。2.分则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完善(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本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规定存在如下问题:第一,本罪不应只规定结果犯,而应规定有危险犯。环境犯罪危害结果的潜伏性一般都较长,有的危害结果要等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危及的是子孙后代的健康和利益。日本突出骨痛病一例就是很好的说明:1945年前后就在富山地区发现了这种病,而到20年后才查明是由于三井矿山神岗工厂几十年以前排放的废液中所含的锡中毒所致。日本九州水误病,从发病到查证前后经历了30年,才发现是由于电气公司以前所排放的有机汞所致。〔7]如果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计算,以上两案都已过了追诉时效。环境污染给环境造成的损害,常常是一系列导致环境污染行为的结果,即积累的结果。刑法在造成损害后才去干预就晚了,要证明某些人参与了造成损害也将会遇到困难。刑法对环境的保护应当预防有害行为,24•预防对环境的损害。因此,规定本罪的危险犯是适当的。第二,本罪应分两款,明确规定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对于本罪构成的主观要件,虽有学者主张本罪的构成只限于过失,[“〕但有更多的学者认为本罪应包括故意犯罪。〔9〕本文认为,本罪还应包括直接故意。从环境犯罪主体角度看,行为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但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故意将有毒物质超标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环境污染的结果将是必然的,不再存在间接故意犯罪中的那种“可能性”。因此,刑法应明确规定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并规定不同的法定刑。故意犯罪的法定刑最高刑应是无期徒刑。(2)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本罪是指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本文认为,刑法第339条应将下列两种行为也规定为犯罪:第一,将未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许可,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废物进口环境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可进口部分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实属无奈之举。但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造成环境污染的危险性,我们应十分清醒地加以认识。行为人敢于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虽一时侥幸没有造成环境污染,但在国家对其行为失去控制的情况下,造成环境污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如果一定要等到危害结果发生以后才去惩治,又有何义呢?第二,将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批准,进口固体废物用作原料,但因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也许有人会说该行为可按刑法第338条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处理,此观点完全正确。但由于刑法明确规定了该行为的另一面,即未经批准、擅自进口、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构成犯罪。那么经过批准、按规定进口、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行为,会给人一种不是犯罪的想法。因此,刑法应明确将该种行为规定为犯罪。(3)非法占用耕地罪本罪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数量较大,造成耕地大量毁坏的行为。本罪的表述极易使人误解。耕地被非法占用或改作他用,就是毁坏耕地,法条上再加上“造成耕地毁坏”,就会使人误解为本罪既要非法占用耕地、改作他用,又要造成耕地大量毁坏才构成的错误理解。学术界对本罪构成要件的解释错误的确实不少。〔‘。〕“造成耕地毁坏”是什么意思呢?造成耕地盐碱化、沙漠化、不能复耕或者把土壤大量挖走算是毁坏耕地,如果在耕地上建厂盖房、堆物、修路等并不是毁坏耕地的话,则真正毁坏耕地的是极少数。因此,本条迫切需要取消条文中的“造成耕地大量毁坏”这句话。否则,如照上述进行错误的理解和执行,则我国的耕地休矣。

(二)增设新罪种刑法分则第六章第六节共9个条文规定了14种罪,虽比原刑法的规定有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些环境犯罪应纳入刑法典。1.破坏城市绿化罪城市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净化城市空气十分重要。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炭为主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煤炭产量82%左右被用于直接燃烧,煤炭利甩效力仅为20%,采用清洁煤技术落后。〔‘](”’2)这不仅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导致严重的煤江维龙:论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烟型大气污染。各种烟尘、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浓度极高。目前我国城市绿化率低,各地城市毁绿现象时有发生,城市绿化迫切需要刑法的保护。2.破坏草原罪我国北方地区有广阔草原,对于调节当地的气候、保持水土、防止沙化及畜牧业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l然而,我国目前草原植被遭破坏的程度在某些地区已经相当严重,草原面积减少,草场退化。草原沙化、退化、碱化面积占了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3。〔’〕水土大量流失,泥沙多次威胁北京,连上海都受到泥雨的侵害。草原需要刑法。3.污染海洋罪我国目前海洋污染已经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广东沿海、渤海湾等多次出现赤潮,渤海湾污染最为严重。海洋污染有污染源多,污染源扩散范围大,污染持续性强等特点,用刑法来控制我国的海洋污染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地步。(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4条规定了相应的刑事条款,虽可按刑法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处理,但是由于海洋污染犯罪的特殊性,单列一罪是恰当的。

三、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

在环境犯罪中,单位犯罪现象相当突出。如何加强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刑法控制,对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援引行政处罚手段在单位环境犯罪适用两罚制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对责任人员的处罚,更要注意对单位的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对单位的处罚只能适用罚金。根据环境保护法等法规的规定,对单位污染环境的,可由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其停业或者关闭,其处罚可谓比罚金要重。这意味着对单位违法行为的处罚比犯罪行为的处罚要重,与法理相违背。本文认为,刑法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处罚应规定可援引上述责令停业、关闭等行政处罚手段,这些处罚手段还可包括吊销许可证、营业执照以及禁止生产某种产品或禁止使用某种设备等。

(二)没收财产刑的适用对单位环境犯罪,适用罚金不可能从经济基础这一根本问题上打击和摧毁其犯罪能力,没收财产刑应在打击单位环境犯罪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现行刑法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罚金刑,没有规定没收财产刑,刑法失去了打击单位环境犯罪的强有力手段。本文建议刑法不但要在单位环境犯罪中增加规定没收财产刑,而且在所有单位犯罪中增加规定没收财产刑,将能更积极地打击单位犯罪。单位环境犯罪没收财产刑适用的财产范围应限于与环境犯罪有关的财产。

(三)“监禁”的适用对犯了罪的单位适用“监禁”这一设想在本世纪初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川美国刑法界学者认为,可以通过将公司置于破产管理程序监督之下的办法,达到“监禁”公司的目的。通过这种监督,该组织的非法合同和违法活动将被禁止,整个组织将被很好地整顿。“监禁”期满后,该组织就将以健康守法的新姿态“回归”社会。1988年美国弗吉尼亚东区法院曾对一家百事可乐装瓶工厂判处“监禁”,但后被上诉法院宣布“监禁”无效。

(四)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对单位环境犯罪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将是控制单位环境犯罪最为重要的手段。我国对单位环境犯罪的处罚一般都很轻,很多单位因环境犯罪所付出的赔偿和处罚,还没有超过为增加或改进环保设备所付出的26代价,他们宁可事后赔偿或受罚,也不愿进行事前的防范。西方国家在产品责任上有一种“惩罚性赔偿”(punitivepublishment)制度。{‘2]如美国有一家汽车公司,最初生产的汽车发动机是安装在汽车尾部的,碰撞后很容易起火,但若要进行改动则需要花很大一笔费用。在又一起因汽车碰撞后发动机起火而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发生后,法院花了很长时间考虑按什么样的赔偿标准来判决。考虑到常规判决根本不足以阻止汽车公司继续制造这种危险的汽车,最后,法院采用了惩罚性的赔偿方式,即判决汽车公司赔偿的数额超过了它为改进这一设计的投入,从而迫使汽车公司最终作出改进设计的选择。如果我国在单位环境犯罪的处理中采用类似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则能迫使单位在防治环境污染问题上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五)“缓刑”的适用惩罚犯罪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在从严惩处单位环境犯罪的同时,要注意“缓刑”的适用。刑法应通过积极的途径,宣传环境保护法规,减轻和消除环境犯罪的后果,加强环境犯罪的预防。本文认为,刑法在规定对单位环境犯罪适用罚金刑的同时,可规定适用“缓刑”,即要求犯罪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宣传环境保护法规,减轻和消除环境犯罪的后果,按装和改进环保设施等。如果环境犯罪单位满足这些条件,则原判罚金就不再执行的一项制度。此项制度更适合于交不起罚金的单位。四、结语环境问题是人类跨世纪的忧患,虽然现代社会的环境意识在日益增强,但环境与发展问题始终围绕着现代人们作出正确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会变得更加严峻。探索运用刑法来保护环境,是人类长期和重要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