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罚积极主义下的刑法适用解释
时间:2022-01-11 08:34:24
导语:刑罚积极主义下的刑法适用解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现如今,社会上各种类型的案件层出不穷,刑法适用的解释必不可少,本文首先探讨积极刑法理论和刑法适用解释的相关内容,然后讨论使用类推适用的方法解释刑法规范的特点,最后谈论为什么扩大解释产生的理解偏差在人们的可接受范围内,希望能为关注此话题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积极刑法理论;类推适用;扩大解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案件需要刑法予以规制,这对于刑法规范有着较大的需求,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假如摒弃了罪行擅断,而且坚持以刑法的规定确定各种罪行,必然要追求刑法的明确性,这样刑法的修订就会无休无止。要解决这一问题,在立法的过程中就应该让刑法规范有一定的类型划分。
一、积极刑法理论
在刑法积极主义论中,表示了对司法过程的态度,也表示了对司法过程的立场。如今法治社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社会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利益集团和利益组织。在这些组织之间,他们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利益纠纷。为此在应用刑法时必须要十分的小心谨慎。在研究刑法理念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义和消极主义共同存在。从实质上来说刑法积极论追求的是现实的基本取向,是十分合理的。分析我国法律的实行情况,发现社会人民群众已经逐渐认可积极刑法理论。因为如此对于积极刑法把握问题的研究需要更加的深入。积极刑法的理论内容与宪法并不相关,它仅仅是一种司法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在处理不同群体之间的刑法案件时不能有随机主义的作风,要考虑到具体的情况,不能出现偏解刑法的现象[1]。
二、刑法适用解释
在我国的刑法制度中实行的是罪行法定的原则,实行这一原则的目的是避免司法权和行政权制度的混乱使用,这能够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随意的解释法律职权。另外在我国的刑法制度中不允许实行绝对提倡主义,这是因为绝对提倡主义在我国刑法的真实案件中几乎不具备可行性。因为绝对的罪行倡导原则无法和具体的案件形成呼应,要想实现呼应效果还需要借助其他的媒介。而刑法适用解释才是我国正在实行的措施,而且这一措施也比较实用。因为我国的刑法规范是由具体的文字构成的,解释这些文字有着很多的方法和途径。另外法律表现出了创造和使用对象不同的特点。在创造刑法规范时,要以具体的生活实践为依据,要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创造的灵感来源,而对于使用刑法规范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过检验。因此在我国的案件法律规范是存在较多不同因素的,对于具体案件环节的验证,必须要用到刑法规范的适用解释。
三、使用类推适用的方法解释刑法规范
如果在进行刑法规范的解释时让人产生了比较突兀的感觉,那么这种解释就是类推适用。以真军警与假冒军警抢劫的案件为例,刑法工作人员和执行人员讨论真军警的案件刑法处理是否应该有所加重,这一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真军警”抢劫和“假冒军警”抢劫这两件事在发生时人们对于二者的反应是存在差异的。在一般的情况下,人们听到“真军警”抢劫事件必然会产生极大的突兀感。这是因为在人民群众心中,军警有着十分神圣的形象,人们认为军警是正义的化身。在这种观念下,如果出现了“真军警”抢劫事件会极大的冲击人们的传统观念。而如果出现了“假冒军警”的抢劫事件,那么带给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冲击就会极大的减少,人们不会对“假冒”事件感到突兀。因此这两种事件在本质上是有所不同的。我国的研究学者以类推适用为基础,进行深入的研究,一些国家的说法并不是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国家都适用,因为有些说法不能实现全球人民权益的维护,一些原则产生的后果需要公民自己来承担。
四、扩大解释产生的理解偏差在人们的可接受范围内
扩大解释这一方法在实际的生活中使用的比较普遍。一些事情在人们的正常生活中并不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也不会让人们产生突兀的感觉。比如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会把“发电子邮件”说成“发信件”,说法的改变并没有影响到人们的正常交流,这是因为电子邮件和信件在本质上是一种事物。人们在沟通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进行转换[2]。在解释同一事物时如果使用了扩大解释,处理不好就容易在人们的思想中产生理解偏差。因为在本质上两种事物并没有什么较大的差别,因此产生的理解偏差也在人们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比如人在出行时考虑到路途遥远选择了坐飞机的出行方式。到了日常交流的过程中,人们把飞机票直接说成了车票,虽然达到的目的是相同的,但是带给人们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总的来说这仍然在人们的可接受范围之内,正是因为如此,在刑法积极主义立场下,解释标准的使用需要专业的人士予以完善。
五、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发现在我国刑法规范是供不应求的情况,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刑法的研究如果深入人民群众所处的社会,那么理论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风险的。在使用刑法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来解释刑法。
[参考文献]
[1]张建军.互动解释:一种新的刑法适用解释观[J].法商研究,2016,33(06):124-133.
[2]郑惠敏,陈莎莎.刑罚积极主义立场下的刑法适用解释[J].法制与社会,2015(14):15-16.
作者:贾媛萍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 上一篇:宪法与经济法关系分析
- 下一篇:刑法正当防卫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