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渎职罪客观方面的分析

时间:2022-02-16 11:02:43

导语:食品监管渎职罪客观方面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品监管渎职罪客观方面的分析

摘要:《刑法》408条之一的规定,滥用职权是指具有行使食品监管权力的行为人在行使权力时超出权力边界,或在其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过程中违反规定行使其食品监管职责;玩忽职守是指在履行食品监管职务过程中没有尽到职责义务,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食品监管职责行为;但罪状中的具体内容仍需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细化。

关键词: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犯罪结果

《刑法》408条之一的规定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活动法律规制的进步,体现出国家对食品市场秩序的重视。这一立法表明我国人民大众食品安全权利的刑法保护得到加强。但鉴于食品监管渎职罪客观方面内容的复杂性,对其仍需从刑法理论上进行厘清和探讨。食品监管渎职罪包括食品监管滥用职权和食品监管玩忽职守两种表现形式。要准确把握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行为特征,必须正确理解食品监管过程中玩忽职守行为和滥用职权行为。另外,食品监管渎职罪是典型的结果犯,对其结果的准确理解和适用是司法实践的基本要求。

一、对“滥用职权”的理解

对“滥用职权”行为的解释,法学理论有很多不同看法。笔者的观点是,第一步必须准确地界定“滥用”和“职权”的准确内涵。所谓“滥”就是不加以限制或超过限度,而“用”在此处应解释为行使或使用。“滥用”的意思应解释为超过限度或不加节制地行使。“职权”一般解释为职务权力,但此处则偏向于一种责任,可以解释为依照法律国家赋予的一种行政权力。因此,“滥用职权”可解释为:具有行使特定国家权力的行为人在行使其权力时超出法律规定的权力边界,或在其行使职权范围内行使权力过程中违反法律规定的特定程序行使其职务权力。总而言之,“滥用职权”的行为模式包括超越权利范围和违反法律程序行使职务权力两种。至于履行职务过程中的不作为是否是一种特殊滥用职权表现形式,当今刑法学界仍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态度。笔者对这个问题持否定态度,履行职务过程中的不作为不应被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滥用职权行为。理由有三:首先,“滥用职权”的文字含义是,只有客观上有所作为了才会存在滥用的可能,只是越过范围使用或者违背规范的程序和程度使用。如果将在履行职务过程中不作为或根本没有使用职务权力归属于滥用职权,与滥用职权的具体含义不符;其次,履行职务过程中,不管是刻意的不作为,或非故意的不作为,都是玩忽职守行为的表现形式。如若将履行职务不作为作为“滥用职权”的表现形式就不合理。最后,行政司法实践过程中,行政不作为案件是独立于滥用职权案件之外的,二者不但对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评价时争议的焦点不同,在最后判罚结果上也存在差别。因此,履行职务的不作为不能视为滥用职权行为。具体到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监管者的“滥用职权”,食品监管滥用职权行为表现为:第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监管人员超过限度,或不加节制地使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权,超出法律规定管理范围之外的食品安全监管事务越权监管,比如,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超出职务权力范围对食品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作出处理,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第二,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监管人员具有食品安全监管职权,但在行使食品监管职权时不遵守法律规定的标准程序和尺度进行监管,即违法处理,比如,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明知食品经营者具有严重的违法经营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还帮助其逃脱处罚或予以轻罚,导致《刑法》第408条之一所规定的严重后果的发生。

二、对“玩忽职守”的理解

玩忽职守是指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没有尽到职责义务,没有履行或没有正确履行职责行为。没有履行是指行为人有履行职责且具有履行的能力,但违背职责义务而没有履行;没有正确履行,是指行为人有义务且有能力履行职责,但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草率粗心,没有尽到应有的注意义务。不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具有不同的职权,同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位或条件不同,所肩负的职责也不一定相同。玩忽职守行为有各种不同表现。具体到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监管者的“玩忽职守”行为表现为:第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监管职责内有足够能力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且客观条件也能履行职责,但其并未对食品安全履行监管职责(即应当履行而没有履行)。比如,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监管者没有对其职责范围之内的食品经营者具有严重的违法经营的行为进行检查,放任有毒有害食品经营活动的进行,从而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发生;第二,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监管者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过程中,不认真履行,放任了违法经营活动(没有认真履行)。比如,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监管者在对食品经营者的经营活动查处中马虎大意,未尽到注意义务查出有毒有害食品,造成《刑法》408条之一规定后果的发生。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客观行为表现如下:第一,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监管者过度或不加节制地使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权,超出法律规定管理其职权范围之外食品安全监管事务;第二,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监管者具有食品安全监管职权,但在行使监管职权范围内,不遵守法律规定的标准程序和尺度进行监管;第三,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监管者在监管职责内有足够能力履行监管职务,但并未履行;第四,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监管人员违反其职责义务规定,粗心大意、马虎草率。但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行为表现方式不限于此,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后果后,相关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真实、不及时上报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造成新的危害结果,也是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行为表现形式。

三、对食品监管渎职罪客观结果的理解和适用

我国《刑法》第408条之一对食品监管渎职罪结果要素的表述为,食品监管渎职罪是典型的结果犯。食品监管人员的违反职责的监管行为要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其渎职行为必须涉及408条之一罪状描述结果的发生。对本罪结果特征的分析是认定行为是否成立本罪的重要步骤。对食品安全事故的界定,《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指出:“所谓食品安全事故,是指食品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已造成或有可能造成伤害的事故(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都属于食品安全事故)。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则是指食品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权利造成或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事故比较严重,大量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以及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造成数量较多的人身体健康受到损害、重大的潜在危害或死亡,造成社会恐慌及其他恶劣的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我国现行《刑法》和其他相关司法解释都没有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作出明确说明。目前司法实践中对本罪结果中相关标准的认定的做法为:第一,对本罪具体结果的认定参照现行行政文件的相关规定。第二,对本罪“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标准的判定,参照相关罪名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等),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标准认定为造成死亡1人以上、重伤3人以上、轻伤7人以上的食品安全事故。但是,以上两种做法都存在缺陷。《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务院的文件,如果法院依国务院文件作为判定“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其他严重后果”的标准,必然导致国家行政机构影响确定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成罪标准,这样的结果是行政文件主导司法,不利于司法独立发展。此外,国务院《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中并没有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严重等级上的具体划分,明确给出具体评判标准,所以没有太多参考价值。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监管人员虽然并非是这些危害结果的直接责任人,采用相关罪名直接责任人的立案标准能起到体现刑法对于食品监管渎职犯罪的严厉性的作用,有其可取之处,但需要刑事立法的规定才能为司法实践所用。总而言之,本罪的客观结果作为本罪成罪与否的标准,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尽快出台刑事法律文件予以合理的界定,在制定司法解释时,可参照其他国家相邻罪名的标准,结合我国具体的食品安全事故情况和司法实践,综合考虑食品安全事故涉及的人数和地域范围等要素。本罪除“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作为成罪标准之外,还将“其他严重后果”列为口袋性标准,是指因食品监管渎职者的渎职行为导致除“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其他后果。比如,造成市场混乱、民众恐慌、财产损失等不属于食品安全事故的事件。这些事件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社会危害性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相当。同样,立法机关应尽快出台相应的司法解释对“其他严重后果”的标准予以明确,参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标准,全面地将其他情形列入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入罪范围,既做到对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活动从严保护,又不违背我国刑法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

四、结语

食品监管渎职罪作为新增设的罪名,立法对其客观方面的构成在描述上仍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客观方面作为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必要要件,要真正实现食品监管渎职罪在司法实践中对食品安全的规制作用,立法机关必须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其行为及结果要件;司法机关必须正确理解和适用其客观方面要件。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复杂工程,建立一个安全的食品市场需要一个系统的包括民事、行政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提高法律意识,既能在食品生产经营时遵纪守法,发现违法经营行为时,又能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作者:袁琴武 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095.

[2]孟庆华“.食品监管渎职罪”若干构成要件的理解与适用[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1).

[3]孟庆华.食品监管渎职罪适用问题及其立法完善探析[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4).

[4]李杰.食品安全监管领域渎职犯罪问题研究[J].天津法学,2013(1).

[5]杨新京,黄福涛,余作泽.食品监管渎职罪问题研究[J].中国检察官,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