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权保护的刑法优化策略
时间:2022-04-01 10:25:06
导语:关于人权保护的刑法优化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人权保障机能角度分析我国现行刑法存在的缺陷
1、人权保证机能和社会保障机能不存在协调稳定的关系我国刑法的两大基本机能是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两大基本机能应呈现一种平衡状态,既不能过于偏重任何一方,也不能将其过分独立。想要协调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机能间的矛盾,最理想的办法是在充分认识到二者间的对立统一性的同时不断协调二者的关系。但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过分的看重刑法的社会保护机能,导致不断人为突出其对国家利益的保护作用,从而忽视人权保障机能的加强和完善,导致个人权益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引起二者间的矛盾丛生。2、我国刑法死刑条款较多的状况亟待改变诺贝尔奖项创立者同时也是伟大的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曾说过:生命是自然赐予人类的可以进行雕琢的宝石。即此可认为,人的生命并非是社会赐予,而是与生俱来、普通又伟大的自然现象之一,不应为了维护部分人的利益和生存从而对另一部分人的生命进行限制和剥夺,不但不符合人道主义的生命价值观,也严重与当前国际社会废除死刑的普遍做法相脱离。因此我国应正视当前的实际国情,努力向逐渐消除死刑判决至废除死刑惩罚的方向发展,充分保障人与生俱来的生命权利。3、我国刑法数条人权保障条款未发挥实际作用我国刑法第247条和第248条规定了在刑讯中不能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过激手段、实施暴力行为等进行刑讯逼供,否则会以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被判处一定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被监管人的权利[3]。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办案人员经常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刑讯逼供,而暴力取证、虐待被监管人等侵犯人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但真正按照我国刑法第247条和第248条所规定进行相应惩处的司法工作人员和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却少之又少,导致造成大量冤假错案。因此我国刑法关于人权保障的相关条款并未发挥实际应有作用,而是形同虚设,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刑法人权保障条款的保障作用,无法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全面的人权保障,明显违背了我国刑法相关保障条款的制定初衷。
我国刑法人权保障制度的完善建议
为使我国现行的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与国际人权保障制度规范全面接轨,从而缩小与国际人权保障的整体差距,我国应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将人权保障理念全面融入刑法的立法改革中。我国应针对刑法人权保障现状采取以下措施:1、适当前置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位置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进行适当前置,同时强调保护公民基本权益的重要性和突出刑法对公民基本权益的看重程度。采取此种做法也是有历史背景的,在我国1982年在全国人代会上通过的宪法中,可以观察到公民的基本权利被安排到第一章总纲后,说明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视程度。同时我国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特性和优点,将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作为其法治核心内容,而以人为本、保障人权则是司法之目的。[4]因此我国可以通过对刑法分典体系的适当调整,将保障公民人身权利作为目标将各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置于首章,使由中视国家权益的法律价值取向转向个人权益法律价值取向得以顺利实现。2、正视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的内在联系,认清保障人权的独立性“准确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利益”是当前我国立法者对于刑事诉讼目的的认识层次,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未将保障人权视为独立的法律范畴,而是仍将刑事诉讼当作附于刑法的存在。从而导致刑事诉讼被视为工具,即只重视惩罚犯罪的目的是否达成,而忽略惩罚犯罪行为所采用的手段和程序,尚未认识到刑事诉讼与人权保障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此种认知下,普遍存在的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现象也变得令人“视而不见”。所以为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首先应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改正错误的诉讼观念,将人权保障当作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之一。3、树立程序优位观念,严格遵守程序正义在当前打击犯罪、追求客观真实理念指引下,“程序正义”往往被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忽略,导致大批冤假错案。由于缺乏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人权保障理念无法形成。尤其在侦查工作中,司法人员的职业素养较弱,职业化程度较低,对程序违法认识度不够。所以应针对此现象确立“程序优位”观念,从保障诉讼当事人的人身权利角度出发,强化司法人员对诉讼程序的认识,促使其采用正确诉讼程序进行司法工作,充分保障诉讼当事人的人身权利。4、维护司法独立,严守“最后防线”我国的司法独立实质为法院独立,而非法官独立。所以在此大环境下,法官在审理案件中无法关注案件本身是否处理公正,而是更多的倾向于配合领导意见、应付舆论质疑、承受社会压力,不仅违反相关规定更易引发冤假错案。因此全面维护司法独立显得十分重要。从功能角度看,司法独立是起到重要保障作用的“最后防线”,是为公民行使正当权利以及实现社会公正的坚固屏障。因此维护司法独立、实现法官独立,才能真正发挥司法制衡机制的作用,才能最终实现维护公民正当权利。
综上可见,我国刑法制度也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和发展在进行相应调整,不断重视维护公民权利。即使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刑法人权保障机制尚未彻底完善,但随着我国司法人员的努力与公民意识的觉醒,刑法会逐渐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工具。
本文作者:刘东锋工作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
- 上一篇:刑法理论对中国现实社会的背离
- 下一篇:海峡两岸刑事立法对比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