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犯罪特点及对策

时间:2022-01-11 08:27:53

导语:精神病人犯罪特点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精神病人犯罪特点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精神病人违法犯罪案件频繁发生,成为了治国安邦的一大挑战。其呈现以下特点:犯罪行为多发生在农村地区;春天成为案件的高发期;犯罪行为极具突发性、随意性、残忍性;损害赔偿能力不足。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综合治理,形成预防、惩治、保障三位一体管控机制,尽可能预防和减少精神病人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精神病人;犯罪;特点;管控对策

2017年4月1日下午,河南省洛阳市宁县某医院一名男性精神病患者自行解开绑缚,手持筷子攻击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最终造成了三死一伤的悲惨局面。这一切过程不超过9分钟,而就是这短暂的九分钟给五个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悲痛,同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热议。不论我们愿不愿意承认,我们都正进入了一个“无情的精神疾病时代”。因为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使得国民心理防线面临极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精神病人犯罪率逐年递增,导致精神病人犯罪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一、精神病人犯罪的特点

(一)农村成为精神病人犯罪的多发地区。根据有关调查,精神病人犯罪案件多发生在农村地区,这和农村地区文化、医疗、经济等方面发展缓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精神病人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或者教育条件的落后等原因导致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使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更为低弱。同时,精神病人家属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制,缺乏对精神病的全面认识,没有办法全面又周到的帮助精神病人治疗病情。另外,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差,无法满足精神病人的医疗需求。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农名工普遍离乡打工,只剩老弱病残留守在村里,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对其进行监护,多数情况下对其放任不管,使精神病人随意流窜,频繁肇事。(二)春天成为案件的高发期。春天,是精神疾病的高发阶段。相关研究表明,春天温差大,导致人体的体温中枢活动频繁,这会影响它附近的情绪中枢,造成情绪波动,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常常在这个时候容易出现精神状态的明显波动。再加上春天万物复苏,各种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天气也比较干燥,易使人们的情绪不稳定、反应迟钝,甚至抑郁和烦躁。因此,一年中3-5月为精神病复发率最高时期,特别在油菜花飘香的4月份达到顶峰,大多精神病人犯罪案件发生在这个时期。(三)犯罪行为极具突发性、随意性、残忍性。精神病人的感知、思维、行为及意识等方面都异于常人。虽然通常情况下没有任何犯罪征兆,但是一旦发病或者受到外界的刺激,便引起大脑功能紊乱,无法辨认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随之引起暴力犯罪行为,所以犯罪行为极具突发性;另外,精神病人侵害对象不确定。因为他们的犯罪动机多数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因果关系不清晰,时常是见谁打谁,所以犯罪行为具有随意性;同时,精神病人作案时,一般会使用触手可及的棍棒、菜刀、锄头、绳子等身边物品,从而对受害人实施致命性的暴击,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四)损害赔偿能力不足。精神病人因自身的缺陷,劳动能力偏差,造成就业机会偏少,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而有精神病患者的家庭往往更加不堪重负,经济条件很差,还有一些流浪精神病人,没有或者找不到监护人,一旦给他人造成损害,通常无力赔偿,导致受害人的民事权益无法得到充分全面的保护。

二、精神病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立法不完善。我国《刑法》第18条也规定对被确认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实施阻力还是很大。例如何种情况为“必要的时候”却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以至于各地执行部门对其理解不一。《精神卫生法》对全国精神卫生工作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各个地区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导致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另外,《刑事诉讼法》对强制医疗的规定不够具体,对于强制医疗的决定、执行和解除没有进行明确规定。(二)社会监护缺失。政法机关、民政部门、医疗机构都各施其职,并未形成信息共享、有机统一的社会综合管理精神病人机制,甚至在精神病人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之前,是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关积极进行管控的。一旦肇事,经法院确认无需进行强制医疗的,均将其释放,责令监护人严加看管。实际上,造成了“事前无人管,事后也无人管”的尴尬局面,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恶性循环。(三)强制医疗机制不健全。强制医疗制度的设立对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治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司法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什么时候才是必要情况以及如何进行执行强制医疗措施的规定仍然不够明确具体,导致强制医疗制度落实起来特别困难。而强制医疗制度又恰恰对保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精神病人犯罪管控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笔者建议修改《刑法》第18条,将“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改为“凡是发生精神病人违法犯罪的,一律由政府送往强制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直到被指定的医疗机构评估为康复,才能回归社会”;我国于2013年5月1日实施《精神卫生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对精神病人的救助、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其要求,积极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将责任具体化,让基层部门便于操作,便于对精神病人的管理;《刑事诉讼法》应该更为明确又具体的规定强制医疗的决定、执行以及解除等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强制医疗制度的可操作性。(二)建立统一的精神病人信息库。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流动快,基层部门对精神病人的控制力非常弱,这就造成了精神病人尤其是暴力潜伏期的精神病人“情况不明、底数不清”,使管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该会同有关组织,建立全国统一的精神障碍患者信息库,实现精神卫生工作信息共享。1.开展普查工作。由政府牵头,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家属积极配合,社会共同参与,实施全国性的精神病人健康普查并作出医学诊断和风险评估。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当对精神病人的姓名、工作、病历以及其他身份信息予以保密。只有通过开展全面的普查工作,才能够具体、全面、科学、有效的掌握精神病人的相关信息。2.建立并落实跟踪随访措施。在建立统一的精神病人信息库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家庭、社区、医院”跟踪随访措施。由有关部门组织专业医生走访基层,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三)提升司法鉴定的科学性、真实性、公信力。精神病司法鉴定对判断精神病人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是否为精神病人具有重要意义。它在减少社会群众免受精神病人危害和维护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之间,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控辩双方应平等享有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启动权。如果说赋予侦查、检查机关精神病人司法鉴定权是基于职责之所在,那么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方精神病人鉴定权就是基于对其人权的保护。这样可以在司法机关没有对精神病人进行鉴定的情况下,被告或者犯罪嫌疑人可以自主启动司法鉴定,从而保障被告或者犯罪嫌疑人的人权。这样平等的赋予控辩双方精神病司法鉴定的启动权,有利于保护当事人人权,提高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参与能力,改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因不服司法鉴定结果而反复申请鉴定的情况。2.完善病历资料审查制度。众所周知,病历资料是精神病司法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精神病司法鉴定通过抄袭病历资料来得出结论的现象。因此,在文证审查时,应注重加强对精神病病历资料的审查,如入院病历中的既往史、现病史以及相应的普通检查和专项检查;入院时的临床辅助检查,特别是入院后的治疗情况、病情变化等记录是否具体详细,以及临床医生是否具有相关资质。(四)设立精神病人专项救助基金。精神病人的病情性质决定了精神病治疗注定是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绝对大多数患者家庭是无力承担这一笔昂贵的医疗费用,急需社会的救助。而在社会救助过程中,国家无疑是社会保障最有力的后盾。但是我们也要理解的是,国家的财政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不是万能的,不可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来依赖财政的救助。所以,应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救助当中来,设立精神病人救助专项基金并制定严格的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神病人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保证越来越多的精神病人都能得到系统的治疗。

综上所述,频繁发生的精神病人犯罪事件已经给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是平安中国建设面临的新的挑战,将精神病人管控工作纳入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综合治理,形成预防、惩治、保障三位一体管控机制,以减少精神病人犯罪的反复发生,让精神病人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理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岳光辉,刘力皲.有暴力倾向精神病人犯罪管控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05):66-69.

[2]蔡巍.附条件不起诉对精神病人实施轻罪案件的程序分流[J].政法论坛,2011,29(03):111-120.

[3]陈伟华,周亮,邬力祥,肖水源,黎芝.湖南省1808例犯罪精神病人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资料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01):47-48+46.

[4]李娜玲.刑事强制医疗程序适用对象之研究[J].法学杂志,2012,33(10):89-94.

[5]张吉喜.中美刑事强制医疗制度相关问题比较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14,36(05):141-156.

[6]张品泽.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程序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04):96-115.(,北京100037)

作者:李敏 单位:湖南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