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保护刑法适用思考

时间:2022-09-07 03:07:51

导语:环境资源保护刑法适用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环境资源保护刑法适用思考

摘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内各个地区的环境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各类污染环境的事件更是屡禁不止,环境资源保护已经成为当下刻不容缓的重任,故而迫切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环境。环境资源之所以会遭到破坏,究其原因大都是因为生产过度。对于此类现象,单凭行政方面的法律往往难以禁止,反而会使许多企业觉得破坏环境无关痛痒。只有运用刑法对他们进行震慑,才会让他们明白破坏环境也是犯罪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刑法最具有权威性,因此运用刑法来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必然。

关键词:环境资源;破坏环境;环境保护;刑法

一、刑法运用于环境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刑法运用比例过低。在对公开资料进行分析后可知:自从我国开始推行新刑法以来,有关环境破坏方面的刑法定罪仍然少之又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缺少破坏环境资源的案例。很多破坏环境的案例都是运用行政法律进行判决的。由此可见,关于环境保护我国的司法结构明显失衡:其一,尽管刑法也对环境破坏的行为作出了明文规定,但实际上很少运用刑法对此类案件作出判决。其二,运用行政法律及民事法律判决的环境资源破坏罪数量众多。由此可见对于此类案件,相比于行政司法与民事司法刑事司法明显失衡。其三,对于涉及环境保护的案件,刑事司法的力度明显不足。(二)刑法介入滞后性。在评价某些环境资源破坏行为时,评判标准通常不是依据此类行为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而是对国家以及个人带来的危害,因此刑法通常都是在环境保护行为发生之后才会介入,明显具有延迟性。(三)刑法条规不够完善。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刑法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湿地资源为例,刑法并未将其列为保护对象,再比如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的噪音,也不属于刑法保护的范畴。(四)立法模式不严谨。新刑法中对环境犯罪虽然进行了描述,但都是基于人身财产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才对犯罪行作出判决。而其中提到的环境,所涉及的面都较为狭窄,只有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者才属于保护的目标与对象。但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环境在整个大环境中毕竟只是少部分,其他生命体所处的环境却不包括在内。如果刑法条例所保护的对象只限于与人类相关的环境,则在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惩处时就会显得十分被动,并不能完全杜绝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

二、个人思考与建议

(一)当扩大保护范围。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发环境资源的力度也超过了之前任何一个时代。但当前刑法对环境权益保护的力度明显不足。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导致大量环境问题发生,而刑法所惩处的范围,仅限于造成重大事故的行为,对于一些破坏环境但却并未导致事故的行为,还未列为刑法惩处的对象,有待补充完善。(二)完善刑法罪名规定。比如水体破坏罪,我国刑法并未专门作出规定,而是将其与破坏大气及土壤的罪名相并列,定为污染环境罪。但就具体实施的情况来看,需要将不同罪名划分类别,针对不同的行为规定专门的罪名。(三)多种处罚方式并行。国外很多地区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法院,用于判决和处理与环境破坏相关的刑法案件。此外他们在惩处此类行为时,不仅使用了监禁、管制等手段,同时还采用了罚款等方式。我国也可以适当借鉴上述做法,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法院,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对此类行为进行惩罚。(四)细化环境资源的违法尺度。就现阶段破坏环境的行为来看,有属于刑事性质的,同时也有属于行政性质的,所以需要进一步明确违法的具体尺度,进而确定犯罪行为的罪名。第一,要判断破坏环境行为的违法程度。第二,如果行政违法标准和刑事违法标准之间出现矛盾,必须针对这一问题作出详细的规定。(五)司法机关与环境保护机构有机合作。对于环境违法案件,我国的处理之所以难有成效,重点在于技术过于落后。环境违法案例具有特殊性,对其进行调查需要专门的技术和专业的人员,但是我国目前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明显缺乏专业性,不仅需要支付高昂费用,同时调查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就另一个角度而言,环境保护机构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同时还需要配备专业的设备和人员,才能比较轻松地对此类案件展开调查,但如果环境保护机构并不具备相应的权力,在调查办理案件时很多工作就无法开展。针对这一不足之处,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让司法机关与环境保护机构相互合作,共同展开调查,特别是一些专业性的领域,司法机关需要借助环境机构的支持与协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参考德国及我国台湾等地区的经验,创建专门的警察队伍,专门负责保护环境,对警察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不仅熟悉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具备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无论是哪种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将技术与权力相结合,避免出现有技术无权力,有权力却缺少专业技术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李华斌.司法护航:环境资源保护的十二年之路[J].中国审判,2014(08).

[2]王金贵.在环境资源保护中积极发挥刑法的作用[J].人民检察,2009(10).

[3]丘煌.中国农村环境资源保护法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9(25).

作者:陈俊涛 单位: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