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视角下刑法总则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07 03:05:51

导语:语言视角下刑法总则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言视角下刑法总则问题研究

摘要:刑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特点,因而需要在刑法适用中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来予以弥补。刑法适用的语言分析需要遵循三段论推理的规则和程序,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具体解释方法完成。而刑法适用的语言解释立场应该站在大多数主体立场也即民众语言的立场。

关键词:刑法适用;语言解释方法;语言解释立场

一、刑法适用的语言分析的对象及三段论推理

首先,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个能动的体系,是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的形成、储存和传递信息的表意符号系统,是人们进行交际交流的工具。”语言可以分为在社会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人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即自然语言与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自然语言的基础上人工构造的表意符号系统的人工语言。语言自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语言具有确定性的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其次,刑法适用的语言分析的对象。刑法适用的语言分析之对象是指将刑法立法所确认的民众所持有的解决刑法主体之间关于犯罪与刑罚的欲望冲突的方案的共识的知识用语言予以分析出来。刑法是国家制定的,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关于杀人、强奸、抢劫等行为的认定以及是否剥夺犯罪人的自由等刑罚措施的犯罪与刑罚的法律。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刑罚,尽管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一个国家的刑法在被制定出来后,该国人民理解和掌握运用刑法的过程也就是刑法适用的过程。刑法的适用的语言分析对象就是将刑法的核心问题(犯罪是什么以及犯罪该如何处罚)用语言的形式解析,供国家所适用。再次,刑法适用语言分析的三段论推理。“推理,逻辑学指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出新的判断(结论)的思维过程。”法律推理就是以法律规范为依据,遵循一定的程序,在一定前提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逻辑规则,对待判决的实体案件作出的结论推理。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形式推理又包括由一般性知识推出特殊性知识的演绎推理和从个别事物或者现象的知识推出该类事物或现象的归纳推理。第一,刑法规范,包括刑法总则和分则,是刑法适用语言分析的大前提。刑法适用语言分析要以刑法规范为前提,不得超出刑法规范的最边缘范围,也就是说,必须要在刑法文本文字的可能含义之内作用。第二,适用刑法的前提的是行为人的行为超出了刑法规范的最低标准,简言之,就是行为人的行为构成了犯罪。因此,实体性的案件事实是刑法适用语言分析的小前提。第三,国家对刑法适用展开论证,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实体性的裁判结论。

二、刑法适用的语言解释方法

刑法是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换言之语言是刑法的载体。语言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特点,刑法也便具有了这种特性。刑法一经制定便具有了权威性,不可朝令夕改以此来维护刑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但现实社会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语言也就必须处在不停地变化发展中来减轻刑法语言的滞后性。例如人们对刑法中的语言如“盗窃”、“诈骗”和“财物”的定义会因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在刑法适用中的含义就会不同。此时语言解释方法便在刑法适用中发挥了价值。刑法适用的语言分析需要在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借助具体解释方法才能完成。解释方法是法律解释中依据不同标准划分的具体的说明法律文本文字的方法。法律解释是指有权进行解释的国家机关、组织、个人在法律规定、政策、惯例等的前提下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文的说明,主要包括文理解释和目的解释。首先,刑法的目的解释。目的解释是指按照立法的原意或者精神,根据具体案件的特征,即从现阶段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从逻辑上以特定的目的为向导来进行法律解释的方法。第一,扩张解释。扩张解释是指超过被解释对象的字面含义或日常含义范围,但没有超出该词句的应有含义范围,或者说仍在该条文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范围之内的方法。其一,扩大解释的实质涉及“语言的开放结构”。扩大解释方法涉及的就是语言开放结构中的文字可能含义,它是指文字概念外延的最边缘部分的那些含义。其二,引起扩大解释的语言现象分析。由于立法者是人,人具有社会性,所以通过文本文字表达的语言可能具有多重含义。而法律只能规定其中一种,也就是涉及侵犯利益的那一种,但社会发展的同时,犯罪也在不断创新,即社会治理会滞后于犯罪。法律为了涵盖更广泛的犯罪定义,迫使以语言形式表达的法律具有开放结构,以此来适应社会变化。第二,当然解释。刑法的当然解释是指在所面临的案件没有可以适用的法条或者相应法条不足以应对时,通过参照各类事项,从既有的法律条文中选择适用的一种解释方法。例如法律语言规定公园禁止宠物狗入园,那么当然禁止老虎进入。当然解释对刑法适用的语言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刑法的文义解释。刑法的文义解释,是指根据刑法条文通常的字义、词义和语法规则来阐明其含义的解释方法。文义解释的地位:其一,文义解释是人们解释刑法规范时最先采用的方法,也曾是历史上的唯一的解释方法。在古罗马时期,文义解释便因为国家侧重于文字解释而轻论理解释开始作为一种解释法律的方法而存在。其二,文义解释是人们解释刑法规范时必须要使用的方法且目前也是最基本的解释方法。从现行以及法律体系的历史来看,当今世界各国主要分为以制定完善的成文法典的形式的大陆法系国家和以判例形式发展的法律形式的英美法系国家。其三,文义解释是进行刑法适用解释的逻辑起点。将文义作为解释的起点,隐含的基本立场及逻辑推理是:当一个人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只要他还想让其他人理解,他就会采用能够被人们理解的方法来使用语言。

三、刑法适用的语言解释立场

刑法适用应该采用民众语言立场。民众语言也就是国家大多数主体的语言的解决方案是相对正义的,且都是各方主体皆能够接受的,民众所持有的解决刑法主体之间欲望冲突的方案是解决所有刑法问题的依据,其他刑法主体所持有的解决刑法主体欲望冲突的方案都打上各自欲望需求的烙印。这是我国实现刑事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和民众心理的必然表现。但与此同时,也要正确地对待“通说”,正确地对待国外的相关概念界定。

[参考文献]

[1]H.L.A.哈特.法律的概念(第二版)[M].许家馨,李冠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第五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柯奕男 贾真龙 单位:中央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