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澳门刑法保障的对比

时间:2022-11-04 05:17:34

导语:内地与澳门刑法保障的对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地与澳门刑法保障的对比

本文作者:赵喜臣工作单位:山东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刑法有着明显的惩罚功能,当对犯罪分子判处一定刑罚后,其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必然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剥夺,精神、名誉或财产受到某种损失,极少数犯罪分子甚至被剥夺终身自由和生命。在实践中,每一种刑罚的具体适用,都会产生上述后果,这便是刑法的惩罚功能。刑法这种功能,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始终存在。刑法除惩罚功能之外,还有保障功能。保障功能表现在刑法对国家、社会利益的保护以及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部分学者认为,刑法惩罚功能的本身也是保障功能,当犯罪分子被惩罚之后便保护了国家和社会利益,保护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面。刑法的惩罚功能同保障功能确有一定联系,甚至相互交错。但是,刑法的保障功能不是被动的,也不是由惩罚功能派生出来的附属物,而应当是主动地、独立地存在于刑法之中。随着人类步入现代社会及文明、民主和人权保障的需要,刑法的保障功能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世界各国刑法,在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同时,特别注意用限制国家刑罚权的方法保障公民的人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由于国家政治、经济制度不同,刑法的保障功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能侧重于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保护,而在一定时期,又可能侧重于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但是,从刑法总的发展趋势看,从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保护转向对公民人权的保障是一个方向,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刑法的这一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人们对刑法的认识和理论发展的结果,而更重要的是现代经济、政治和文明的要求。法律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之一,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对市场主体,包括法人和自然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由、平等、公正、公平等权利给予有力的保障,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

一、我国内地刑法的保障功能

1979年7月1日,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刑法典(以下简称79刑法)。该刑法典把国家利益的保护放在首位。分则第一章规定了反革命罪,反革命罪是指以推翻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制度为目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该章共有15个条文,同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相同;比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多4条,所设死刑条文在各章中为最多。在突出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对社会利益的保护也十分重视,分则第二章规定了危害公共安全罪,第六章规定了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共有33条,死刑条文仅次于反革命罪。在现代社会,社会利益是一种公共利益,虽然有别于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但是又同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相联。国家利益以社会利益为基础,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有稳定的国家统治。同样道理,社会秩序稳定,才能保障公民个人的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社会利益转化为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同其他利益相互沟通的作用,使各国立法者都重视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并设立专章放在重要位置。我国79刑法对社会利益的保护是相当成功的。然而,相比之下,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却被严重忽视,明显不足。刑法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应当表现为:一是只要不构成刑法规定的犯罪就不允许定罪判刑;二是公民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运用法律赋予的某些权利进行自我救济;三是对罪犯的人道主义待遇和人权的保障。如果按上述要求对79刑法典进行审视,该刑法典对国家和社会秩序价值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公民自由和公正保障的迫切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定了类推制度。79刑法典第79条明确规定了类推制度。类推制度的实质是,对于刑法没有明确规定的犯罪,可以通过对已规定犯罪的比较,从已有的法律条款中选取最接近已规定的犯罪作为依据去定罪量刑。这种做法的结果有三:一是使刑法的调整范围处在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之中;二是给予司法工作人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三是公民的合法权益处在一种不确定的保护状态。所以,类推制度的存在既同罪刑法定原则相违背,也使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指出:/只有法律才能规定惩治犯罪的刑罚,,超出法律范围的刑法是不公正的,因为它是法律没有规定的一种刑罚。/当法典中含有逐字适用的法律条文,而法典加给法院的唯一职责是查明公民的行为并确定它是否符合成文法的时候;当所有的公民由最无知的人一直到哲学家都应当遵循的关于什么是正义的和不正义的规则是毫无意义的时候,国民将免受许多人的微小的专制行为。

(二)若干刑法制度忽视了对人权的保障。无论在定罪还是量刑方面,我国内地79刑法都规定了若干刑法制度,然而,这些制度忽视或者不注意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正当防卫,是赋予公民保护自己或他人合法权益的一种自我救济制度,但是79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必要限度、防卫过当的规定含糊其词,很不明确,公民难以运用该制度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有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制度,死刑缓期制度等,都存在一个公民合法权益保障不足的问题。

(三)刑法条文规定的不明确和不科学,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无论刑法总则还是分则条文,都使用了过多的高度概括性条文。这里有一个立法技术不成熟的问题,但也有一个立法指导思想即偏重于对国家和社会利益的保护,而忽视对公民个人合法权益的保障。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以下简称97刑法),立法者在发挥刑罚惩罚功能的同时,加强了刑法的保障功能,特别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补充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1197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同时取消类推制度。罪刑法定原则的实质是法无明文规定者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者不处罚。这一原则的确定,首先对立法权进行了限制,否认国家对公民行为进行事后追溯的权力,因为溯及既往的法律不符合先喻后行的公正观念,不利于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这便是从罪刑法定原则派生出来的刑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则。其次是对司法权的限制,罪刑法定原则可以防止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滥用刑罚权,对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当国家刑罚权受到一定限制之时,公民的合法权益便相对得到了保障。21刑法平等原则。97刑法第4条规定了刑法平等原则。该原则既是刑法公正性的体现,也是保障人权和公民合法权益的体现。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平等,包括法律面前的平等,是人类美好的理想与信念,并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代启蒙运动以来,政治平等逐步向法律平等转化,人们把平等看作公民权利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法律尊重人们的平等要求,实际是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31罪刑相适应原则。97刑法第5条规定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该原则同刑法的保障功能紧密相联。当轻罪重判时,不仅不利于对犯罪分子的改造,而且犯罪者个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财产权利将受到一定的侵犯,无法保障犯罪者的合法权益;反之,重罪轻判,不仅使犯罪者受不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也会受到一定的损害,无法使国家和社会利益得到良好的保护。只有做到依法定罪量刑,轻罪轻判,重罪重判,罚当其罪时,才能既保障犯罪者的合法权益,又保护国家和社会利益,并有利于对犯罪本人的改造。

(二)关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97刑法同79刑法一样,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只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是法律赋予公民个人保护国家、社会、他人和本人合法权益的自我救济手段。97刑法针对79刑法关于正当防卫规定的诸多缺陷和不足,明确规定为:/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同79刑法相比,97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作了四个方面的修改和补充:11正当防卫的概念符合刑法学理论要求的适时性、合法性、特定性和局限性,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概念。21把必要限度规定为以制止住不法侵害为标准,不要求防卫行为同侵害行为相适应或基本相适应。31防卫过当必须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41赋予公民无限防卫权,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经修改补充的正当防卫制度,赋予了公民更大的防卫权,鼓励公民大胆地同不法侵害行为作斗争,有利于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三)对死刑的实际适用进行严格限制死刑是剥夺犯罪者生命的刑罚,而人权的基础便是生存权,在世界范围内为保障人权而减少和废除死刑的趋势下,我国97刑法中的死刑条文是比较多的,但是,我国刑法从多方面严格限制死刑的实际适用,把死刑的实际适用减少到最低限度。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要立法措施有:11保留了79刑法中的死刑缓期制度和死刑复核制度,控制死刑的适用。21严格适用死刑的条件。将79刑法中的/罪大恶极改为/罪行极其严重,强调罪行的严重性而不是民愤。31减少死刑的具体适用对象,对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对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也不适用死刑。41严格死刑缓期执行的条件,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只有犯故意罪,才能执行死刑。51对具体犯罪适用死刑的条件作了极明确的规定,例如,盗窃罪保留死刑,但只有行为人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死刑。61取消了刑法中的加重情节,从而使无期徒刑不能进入死刑,减少死刑的具体适用。

(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刑法明确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负刑事责任,对其他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五)保护犯罪分子家属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97刑法第59条规定,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当没收犯罪分子全部财产时,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刑法第6条规定,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的请求,应当偿还。

(六)增强刑法条文的明确性和科学性刑法条文规定的是否明确、科学和易于操作,直接影响着刑法保障功能的发挥。针对79刑法过多的高度概括性条文,97刑法修订时作了修改补充:11注意了总则部分概念、制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前面论述的正当防卫。21分则部分作了较大的改动。具体表现在:(1)绝大多数犯罪构成的要件采用了叙明罪状,使具体犯罪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化,便于操作。(2)对内涵外延不易确定、犯罪形态多样化的犯罪则作了比较详细、具体、严密的规定,有的还采用列举式的方法逐一列举各种形态犯罪的构成要件,基本上做到了繁简得当,明确易行。(3)对同犯罪有关的概念作出了立法解释,如:公共财产、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重伤害、首要分子、告诉才处理、假药、劣药、商业秘密、内幕信息等等。(4)每一种具体犯罪的刑罚制度合理化。刑法条文的明确和科学,既使司法工作人员,也使一般群众便于掌握犯罪构成的条件及其处罚,有利于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二、我国澳门刑法保障功能

16世纪中期,葡萄牙逐步占领了我国领土澳门,澳门成为葡萄牙的管制地。因此长期以来澳门适用葡萄牙1886年制定的刑法典及对其修订的法律文件。此外,还有澳葡当局立法机关制定的补充性刑事法规以及国际法中有关刑事领域的法规。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6,决定1999年澳门主权回归祖国。1993年11月,在中葡联络小组会议上,葡方向中方正式提交了澳门刑法典草案的中译本。后经中、葡、澳三方法律专家学者多次广泛深入的讨论,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于1995年11月公布了5澳门刑法典6(以下简称新刑法典),并于1996年1月起生效。新刑法典在发挥刑法惩罚功能的同时,特别注意刑法的保障功能,充分体现了刑法对公民人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主要内容有:

(一)优先规定刑法的基本原则1.澳门新刑法典第1条便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该条第1款规定:/事实可受刑事处罚,以作出事实之时,其之前之法律已叙述该事实且表明其可科刑者为限。全面体现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涵。该条第2款把保安处分也纳入必须有法律规定才能给予处分的框架之内。第3款则继承了澳门旧刑法有关规定的精神,明确规定禁止类推,从而使刑法的调整范围相对封闭,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以有效保障。2.刑法效力不溯及既往原则。该原则是从罪刑法定原则中派生出来的原则,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当以行为时的刑事法律规范为标准,禁止行为后的刑事法律追溯以前的行为为犯罪并给予处罚,因而是立法和司法方面对公民权利保障的重要措施之一。澳门新刑法第2条第2款还特别强调:当依行为时法行为可处罚而依行为后法行为非可处罚时,行为不予处罚,即使判决已经确定,判决的执行及其刑事效果也必须终止。对于依行为时法和行为后法行为均具可罚性,但行为后法的适用对行为人较为有利时的情形,仅当判决未确定时,行为才适用行为后法。3.罪刑相适应原则。根据澳门新刑法第4条规定,科处刑罚及保安处分的目的在于使行为人重新纳入社会;在任何情况下,刑罚均不得超逾罪过程度;同样保安处分仅在其与事实之严重性及行为人之危险性相适应时,方得科处。由此可见,新刑法典罪行相适应不仅包括所处刑罚与保安处分同犯罪或不法事实之间相适应,还包括刑罚应当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同时考虑报应与功利两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刑罚个别化的内容。另外,澳门新刑法典还自始至终贯穿着人道主义原则。

(二)对刑事责任能力严格限制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作用和后果,并能依据这种认识而自觉地选择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对自己所实施的法律所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当自然人达到一定年龄后,智力发育正常,就自然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这一年龄称为刑事责任年龄。所以,刑事责任能力同刑事责任年龄紧密相联。责任能力可能因年龄或精神疾病、生理机能缺陷等原因不具备、丧失或减弱。新刑法典第18条规定,凡未满16周岁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而内地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某些犯罪负刑事责任。所以,新刑法典缩小了对公民追究刑事责任的范围,即对未满16周岁的人一律不追究刑事责任,从而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新刑法第19条明确规定,凡因精神失常而缺乏评价某一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决定作出该事实之能力,行为人作出该事实,不可归责;患有非偶然之严重精神失常的人,即使在作出事实时有明显低弱能力评价该事实的不法性,或有明显低弱能力根据评价作出决定,只要精神失常的后果不受其控制,且不能因此对其加以谴责,对行为人得宣告为不可归责;行为人经证实因精神失常以外的其他原因而无能力受刑罚影响的,可作为参考依据,按上述有关精神失常不可归责的情况处理。该条还规定,行为人意图作出事实而造成精神失常的,并不阻却可归责任,这一规定为处罚原因上的自由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不处罚或减轻处罚澳门新刑法典规定,预备行为除另有规定者外,不予处罚。犯罪未遂包括障碍未遂和中止未遂。障碍未遂是指行为人作出一已决定实施之犯罪的实行行为,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的阻碍而犯罪未至既遂者。中止未遂是指行为人作出一已决定实施之犯罪之实行行为,而行为人自动放弃继续犯罪的行为。根据澳门新刑法典第22条的规定,障碍未遂处罚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除法律有了规定外,处罚犯罪未遂犯限于相应既遂犯最高法刑为3年以上徒刑之犯罪;二是在符合前述情形下,处罚未遂犯应比照既遂犯特别减轻刑罚。特别减轻刑罚,是将行为人可科处刑罚之量刑幅度的最高与最低刑期予以减轻的一种量刑原则。新刑法对障碍未遂的处罚采取总则概括规定与分则具体规定相结合的方式,只有分则条文某一具体犯罪明确规定有/犯罪未遂,处罚之的明文时,该具体犯罪的未遂行为才能给予处罚。不允许司法人员根据总则的概括性规定任意对未遂犯进行处罚。根据新刑法典第23条规定,中止未遂一律不予处罚。法律这一规定,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后自动停止犯罪,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减少社会危害性,同时,也是对这类犯罪者人权的一种保护。同时,新刑法典对中止未遂犯罪的成立条件较内地要宽松得多。行为人只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之一,犯罪对中止即告成立:一是行为人因己意放弃继续实行犯罪;二是因己意防止犯罪既遂;三是犯罪虽已既遂,但因己意防止不属该罪状之结果发生。而且,即使防止犯罪既遂或防止结果发生之事实,与犯罪中止人的行为无关,只要犯罪中止人曾认真作出努力防止犯罪既遂或防止结果发生的,中止未遂也同样成立。而内地刑法对第三种情况不认定为中止,因为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应当属于未遂。新刑法典还规定:共同犯罪人各按其罪过处罚,而不论其他共同犯罪人之处罚或罪过程度如何。至于共同犯罪的成立,是否要求各共同犯罪人在主观罪过上具有共同的故意内容,则未有明确规定。所以,共同犯罪情况下的犯罪中止之成立,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数人共同作出事实的情况下,行为人因己意防止了犯罪既遂或防止了结果发生,成立中止未遂,不予处罚;二是即使其他共同犯罪人继续实行犯罪或者使犯罪发展至既遂,只要行为人曾认真作出努力防止犯罪既遂或防止结果发生,中止未遂同样成立,不予处罚。

(四)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澳门新刑法典规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不仅有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而且还有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或遵从当局正当命令、权益人的同意等情形。澳门刑法典不仅在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种类上,而且在构成条件上比内地刑法规定的相对宽松。11正当防卫。澳门新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击退对行为人本人或者第三人受法律保护之利益正在进行的不法侵犯,而在击退该侵犯的必要方法限度内所作的行为;如果正当防卫时,采用的方法过当,则防卫行为不合法,但得特别减轻处罚;但是防卫人如果在可以原谅的精神紊乱下或者出于对不法侵害行为人的恐惧、恐吓而做出的过当行为,则不负刑事责任。至于正当防卫采取的方法如何是必要的,正当防卫是否以/不可能救助于公共当局力量为限,刑法没有明确规定。21紧急避险。根据澳门新刑法典第34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即使作出可适当排除危险的不法事实,只要该危险属于威胁行为人本人或第三人生命、身体完整性、名誉或自由的正在发生而又不能以其他方法避免的危险,而且按照案件的情节,期待行为人作出其他行为并不合理的,行为人避险过当的不法事实使失却罪过。但是,根据该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危险威胁的法律利益与上述第1款所指法律利益不同,避免过当则应受特别减轻的处罚。31对于义务冲突下的行为,澳门新刑法典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阻却不法之事由。新刑法典第35条规定,在履行法律义务或遵从当局正当命令出现冲突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履行的义务之价值等于或高于被牺牲而没有履行的义务,或者行为人遵从的命令之价值等于或高于被牺牲而没有遵从的命令,则其行为合法,不负刑事责任。如果在义务冲突情况下,履行某项服从上级的义务导致犯罪,则行为人此项义务应当终止。如果明知上级命令导致实施犯罪而仍遵从或者在其知悉的情节范围内,上级命令导致实施犯罪明显易见,而又遵从实施该行为造成后果,应承担刑事责任。在这里,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行为人对命令导致后果的认识问题。41受害人的同意作为阻却行为不法性的事由。澳门新刑法典对受害人的同意之成立要件、终止要件以及受害人可作出同意的范围作出了具体规定,如:同意之人即受害人必须年满14周岁,且在表示同意时具有评价同意的意义及辨别同意内容之必要能力;同意得以任何方法表示,但该方法应足以表现同意人的认真、自由及已明了情况的意思;同意得在加害行为实行前自由废止。个人的生命、人身自由等属于法律保护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不能在受害人同意的范围之内。对于受害人的同意,澳门新刑法典规定,推定同意等同于实际同意。所谓推定同意,是指行为人作出行为时的情况,可合理使人推测、假设受法律保护利益之人知悉作出事实时之情节,将就该事实作出有效同意的情形。实践中,医疗行为、处分财产等行为,均可能存在推定同意而使行为人免责。

(五)宽缓的刑罚体系澳门新刑法典的刑罚体系由主刑和附加刑构成。主刑包括徒刑及罚金刑;附加刑包括禁止执行公共职务和中止执行公共职务。刑罚的宽缓主要表现在:11明文规定废除死刑。无期徒刑与不定期刑以及无期与不定期保安处分。澳门新刑法典受葡萄牙刑法典的影响,在第39条明确规定禁止死刑和无期徒刑。禁止死刑在世界许多国家已早有规定,但同时禁止无期徒刑却只有极少数国家,可见澳门刑罚之宽缓,也表明了立法者强化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宗旨。21自由刑和罚金刑可相互易科。澳门新刑法典规定,被科处不满6个月徒刑的,除了为预防将来犯罪而必要执行徒刑者外,应当以罚金或其他可科处的非剥夺自由之刑罚替代,当徒刑易科罚金刑时,适用科处罚金的有关规定执行。在西方,把人身自由看作是仅次于生命、健康的重要人身权利,只要能不剥夺人身自由,便尽量不剥夺,该规定体现了西方的人生价值观。在澳门新刑法典中,罚金刑不仅普遍适用于各种侵犯财产罪,而且广泛适用于侵犯人身罪、妨害社会生活罪、妨害本地区罪的某些犯罪。如果法院认为以劳动代科罚金服刑可适当及足以实现处罚的目的,则应被判刑者的申请,法院可命令其在澳门地区、其他公法人或法院认为对社会有利的私人实体之场所、工场或活动中作日计劳动,以代替全部或部分所定之罚金。不自愿缴纳或在强制之下仍不缴纳非以劳动代替的罚金者,即使所犯之罪不可以处徒刑,仍须服徒刑,徒刑时间减为罚金日数的#.。被判刑者如证明不缴纳罚金不可归责于本人,徒刑得暂缓1年至3年执行。31附加刑仅适用于公务员,并不得单独适用。根据澳门新刑法典第6条的规定,任何刑罚均不具有丧失民事权利、职业权利或政治权利的必然效力,但对于某些犯罪,法律得规定禁止行使某些权利或从事某些职业。所以,澳门新刑法典规定的两种附加刑,即禁止执行公共职务和中止执行公共职务,其适用对象仅限于公务员,是对公务员的特别处罚,而不适用于一般公民。附加刑仅存在附加适用的情形,不能单独适用。

(六)保护犯罪者权益的量刑原则1.量刑的一般规则。澳门新刑法典第46条规定,如对犯罪只要非自由刑能实现处罚目的,法院就应选择非自由刑,而不采用自由刑。刑罚份量之确定,必须在法律规定的限度内,按照行为人的罪过及预防犯罪的要求作出;量刑时,法院应考虑所有对行为人有利或不利而不属罪状的情节,然后定罪量刑。2.刑罚的免除,是指法院根据犯罪事实及行为人罪过等情况,在宣布被告有罪的同时,并不予科处任何刑罚。关于刑罚免除的适用条件,新刑法典第68条规定须同时具备:犯罪可处之以刑为最高限度不超过3个月的徒刑,或可处之以刑为不超过6个月的罚金;事实之不法性及行为人之罪过显属轻微;损害已获弥补;免除刑罚与犯罪不相抵触。

(七)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服刑人应当假释澳门新刑法典第56条规定,对已服刑达所判刑期#.,且至少已服满6个月的徒刑,并符合下述条件的服刑人应当给予假释:一是经考虑案件之情节,行为人以往之生活及人格,以及于执行徒刑期间在人格方面之演变情况,期待被判刑者一旦获释,将能以对社会负责方式或生活而不再犯罪属有据者;二是释放被判刑者确实不影响维护法律秩序及社会安宁。当然,服刑者不同意假释待遇时,可以不予假释。(八)将侵犯人身罪列为刑法分则第一编澳门新刑法分则基本按照犯罪所侵犯的不同法益性质之标准将各种具体犯罪进行分类组成,分则全卷共五编223条。将侵犯人身罪作为第一编,以体现人权保障的重要性。为加强对人权的保障而将侵犯人身罪放在分则开篇部分的立法例,在世界各国中是极少见的。

(九)刑法条文科学而明确法律条文的科学、明确,既是罪行法定原则的要求,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需要。只有刑法条文科学明确,才易于司法人员操作,准确地惩罚犯罪,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澳门新刑法典总则、分则条文都做到了科学而明确。特别是分则部分,一个条文最多只有一个罪名,对于许多罪名,该法典往往采用数个条文共同规定,如杀人罪分别规定了普通杀人罪、加重杀人罪、减轻杀人罪,应被害人请求杀人和纵恿、帮助或宣传自杀等五条。其绝大部分分则条文采用叙明罪状的立法方法。第三,对同构成要件有关的法律术语作了专门的立法解释和规定。

(十)改革和简化保安处分澳门的新刑法典将保安处分分为五种,新刑法典将保安处分简化为不可归责者的收容、可归责者的收容和业务禁止三种,而且只有在其与事实之严重性及行为人之危险性相适应时才能适用,也就是说,只有行为人在客观上有相当严重的不法事实时,才能科处保安处分。从而避免片面强调人身危险性而适用保安处分,以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三、中国内地和澳门刑法保障功能的比较

在对我国内地和澳门刑法保障功能分别阐明之后,可以看出内地和澳门刑法在保障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有以下几点:(一)澳门刑法保障功能的立法指导思想较内地明确,贯穿于整个刑事立法活动中,把保障功能和惩罚功能放在同等位置,没有主次之分。澳门新刑法典受当今世界各国刑法特别是葡萄牙宪法及1886年该国刑法典的影响,把人权保障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去。正如澳门政府在颁布新刑法典的第58/95M号法令所阐述的那样,澳门新刑法典/深深体现出一种人道及革新与包容之价值之尊重。这里人权一般理解为所有的人在自然属性上是平等的享有自由和独立的,享有健康和生命安全,取得和拥有财产,追求和获得幸福。因而,人权的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既包括正常生活的公民也包括犯了罪的公民。特别对犯了罪的公民,当刑法将其处于同正常公民不同境遇时,更应注意保障其应有的人权和其他合法权益,这一点在澳门新刑法典中体现得比较明确。(二)澳门刑法保障功能涉及的范围大于内地刑法。澳门刑法在刑法基本原则、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犯罪的形式、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刑罚体系、量刑原则、刑罚执行等总则部分的主要问题,以及分则有关编章中均突出了刑法的保障功能。有些规定和立法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有其自身的特点。如,在刑法总则中同时规定罪刑法定原则和禁止类推制度;在规定主刑只有徒刑和罚金刑的同时,又规定禁止死刑和无期徒刑。(三)澳门新刑法保障功能力度大于内地刑法。澳门新刑法保障功能不仅涉及的范围广,而且对人权保护的力度大。具体表现在废除死刑和无期徒刑、排除社会危害性的种类较广、犯罪的构成的条件及不予处罚等诸多方面。这些规定既表现了对公民生命、自由的珍惜以及合法权益的有利保护,也表明了立法者对澳门社会稳定有一定的信心。(四)澳门新刑法在保障功能的立法技术上较内地刑法成熟。如果把澳门和内地体现保障功能的条文进行对照、考察,我们看到澳门刑法较为严谨、科学和便于操作。当然,澳门刑法的某些条文在法学理论上是值得商榷的。尽管我国内地和澳门刑法的产生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历史和现实的背景,从刑法的整体上不好判断哪一部刑法典比另一部刑法典好。然而,不能不承认,我国内地刑事立法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发挥刑法保障功能方面,还有着一定的差距,无论立法者还是执法者都应当注意刑法保障功能的健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