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2-05-13 03:01:42
导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理这门学科其知识点有一个共性,就是抽象性,讲述的知识都是生活中切实影响人们生活的元素,但是却看不见摸不着,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如果在教学当中,教师单纯依靠理论去传授知识,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学生难以感受到物理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以动手实践来认知物理知识,加深理解。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强化教学效果,让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
1利用物理实验法激发学生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能是学生生活中不太关注的细节,但是却能够切实的影响学生的生活。教师要抓住这种兴趣点来做教学切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教学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知识点,比如浮力、摩擦力、引力,这些元素在生活中学生能够感受到,但是却没有具象化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存在,并且给予一定的例子来让学生感受其重要性。通过这种教学,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知识进行具象化的展示,让学生加深理解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也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能够大幅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摩擦力》的教学为例子,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因素变化,对摩擦力变化有什么影响。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球滚动的实验来进行教学开展,教师可以准备毛毯、玻璃等道具,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器材上去滚动小球,根据小球的速度变化来判断小球运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的大小,通过这种实验,学生能够认知到摩擦力的客观存在。在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可以引用一些生活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比如汽车的防滑链,是为了增加摩擦力强化汽车在雪天行驶的安全系数,田径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跑步用脚尖着地,是为了减少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来增加自身的运动速度。通过实验和生活化距离,来增加知识的说服力,让学生加深理解,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构建更为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
2利用物理实验法强化课堂表现力
物理教材中的知识讲解,一部分源自于教师的理论讲授,一部门还需要教师通过实验来进行讲解,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知到知识,增加课堂的表现力。因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了用教条化的理论讲解去引导课堂,学生在学习当中,依靠笔记记录和记忆来对知识进行复刻运用,但是这种记忆度较差,缺乏较为敏感的记忆点,课堂表现力平平,学生的课堂反应也一般。因此,教师应当巧用物理实验与学生产生互动,加强课堂的表现力,让学生的记忆曲线得到强化,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声音》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其中有一课教师需要讲解与噪音有关的知识点,噪音的划分以声音的分贝为主要判断依据,教师单纯的说出数值,缺乏一定的教学表现力。教师可以在备课中准备一个分被测量仪,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喊话的形式去影响测量仪数值,感受在不同的数值区间声音的变化,以此来加深对于噪音的理解,并且有了具体的互动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点会更加深刻,也能体会到噪音对生活的影响,增加课堂表现力的同时,对教学效果的强化也有着积极的帮助。
3利用物理实验法加深学生理解
抽象的知识点和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是物理学科的特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就会造成知识断层,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会造成一个阶段的学习陷入瘫痪,因此教师应当强化单个知识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融化和凝固》这一堂课中,固体的融化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且比较抽象,但从数字的角度和理论的含义来进行讲解,过于片面。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实验结果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观察物体融化的过程,并且实时的记录物体的温度变化,来记录数字。在实验结束后,让学生把实验数据做成折线图,通过描点连线,画出物体在融化过程中的变化,掌握融化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节点温度变化,依据实验结果来解答教材当中的一些问题,将知识具象化的进行呈现,这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且加深学生的记忆,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学生也能够在记录和绘制图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完善知识框架。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想要有效使用物理实验法,应当从兴趣激发、课堂表现力以及强化学生理解三个角度入手,通过丰富的课堂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课堂体验,促进学生物理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强化。
参考文献
[1]刘永明.物理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9(12):73,150.
[2]吴玉明.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下旬,2019(11):97.
作者:林多斌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 上一篇: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刍议
- 下一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