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验引入法
时间:2022-05-29 05:42:00
导语:物理教学实验引入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验导入的方法比较多,就一个教学内容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导入方法。采用什么方法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题的具体内容来定。故事法和演示法比较符合单元开始学习时或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的教学要求,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概念的情形,复习导入的方法比较适用教学内容与前面所学内容的联系较紧密,而学生前面所学知识间隔时间较长有些遗忘的情况,联系实际的导入方法适合于适用性较强的课题。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实验导入方法。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地采用实验导入法
1.创设实验情境。选用新潮、奇特、变化多样的教学实验,结合教师生动的讲解与运用一些比性强烈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最重要的是要凭借老师所创设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将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创设好的实验情境应注意两方面:一是选择与时俱进的新奇的实验,二是运用语言的艺术巧妙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激发其注意力与好奇心。
2.激发认知冲突是激励学生学习主动性很有效的方法。教师要精心地组织,把握好、引导好学生的思维及关注点。当新奇生动的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向教师设计好的方向关注思考。不仅要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而且要完成预计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否则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上课的课堂气氛很浓,学生也很感兴趣,但学习的东西不是我们教学计划内的内容,最终在考试时学生考不出成绩来。这样的设计方法就成了教学作秀,学生当时满意,但考试后失意。所以说导入阶段最关键的一环是要及时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而不要让学生信马由缰。如“浮力”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该课题的教学中,应设计一定的教学程序让学生的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再设计相应的方法加以解决。
3.建立必要联系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思维冲突形成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清楚学习的目标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这些教学的环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选择。当然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规律所寻,并且规律也不只一个,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律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要想设计出好的教学方法,就要根据这些教学规律把那些必要的教学因素进行联系,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教学链条,直至解决学习问题,达到学习目的。
二、结合教学具体内容,分别选择具体的实验方法
1.黑箱导入法。通过输入某种信息到一个内部结构和机制不清楚的系统,从该系统输出信息中推断该系统的可能结构模式和机制,这个未知系统就叫“黑箱”。我们利用“黑箱方法”设计的神秘感能激起学生的新奇感和主动思维,并能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光学中的凹透镜与凸透镜性质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魔筒”,在里面放入不同的透镜或几个透镜,让光线进入这个“魔筒”,然后从另一端射出不同的光线。又如在电阻计算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魔箱”,在箱内设计不同的电阻组合,通过计算来确定箱内的电阻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故事导入法。物理科学的研究中,曾发生了很多神奇的故事,在教学中再现这些故事,能创设出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激发出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的决心。例如,重力的教学实验导入,可以讲科学家牛顿在苹果园被掉落的苹果砸到从而引起他研究重力的兴趣的故事。也可以现场模拟苹果掉下的情境,通过反复掉下的苹果总是向一个方向,可以明白确实存在一个力叫重力。
3.实验竞赛导入法。创设一种竞赛的情境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用拔河比赛的方式来创设一个教学两个力的合力的计算问题。选择班级中一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再选择二至三个女同学。然后先让一个女同学与那个男同学拔河,很显然女同学会输;然后在让两个女同学向一个方向与那个男同学拔河,如能不能拔过则再让三位女同学都上,直至女同学胜利为止。换句话说,男同学所施的力与两个或三个女同学共同施力的效果相同。当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物理学上就把这个力叫做另两个力的合力。由于实际问题中一个物体往往受多个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用一个力来代替几个力,就会使问题得到简化,因此求合力是很有意义的。求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力就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4.复习导入法。利用实验复习,不仅能创设一种直观的环境,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为新的实验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实验导入。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浮力的概念及相关知识,请问,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呢?(取出实验装置,边回忆实验过程边做实验)当我们把重物悬在空气中未放入水中之前,让学生想象一下,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然后将重物像电影中慢镜头一样地按设计步骤放入水中(到全部快没入前停止下沉),让学生仔细观察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分析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演示、观察等步骤总结出“浮力随着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加”的结论)然后再让学生回答问题:浮力会随着深度的增大而一直增加吗?再让学生们思考这个问题。思考片刻后就继续上面的实验。让物体继续向下慢慢下沉,一直下沉到底,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弹簧秤的数值有没有变化?反复再做一次。学生通过的观察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就会发现浮力与深度有时无关。通过分析就会发现浮力与深度有关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本质上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有关系,即浮力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大小成正比。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后由于体积不变当然浮力大小不变了。
综上,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实验导入法,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上一篇:司法系统来年工作规划
- 下一篇:市区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