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优化实施论文
时间:2022-05-08 03:28:00
导语:物理教学优化实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本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得出了物理教学最优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物理学科;特征;实施策略;最优化
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是指运用系统的基本观点研究和处理物理学科教学过程的结构,促使教学整体最优化的一系列方法。根据物理学科特征,综合探讨物理优化的思路和具体策略。本文重点探讨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理论涵义、实施策略等问题。
一、物理学科教学最优化的含义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形式和方法、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看来发挥最有效(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这一阐述实质上抓住了教学论的关键问题:怎样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保证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于造成师生负担过重。最优化并不意味着对课堂教学作局部的改进和完善,而是有科学根据地、自觉地挑选和实施一整套措施体系。
首先,我们系统考察物理学科教学具有的一些共性,如目的性、有序性、矛盾性、多样性等。
(1)物理学科教学大纲以文字形式描述了教学目标,并以此规划了若干项基本要求,包括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学生能力、兴趣、态度、方法等培养的内容,形成了物理学的逻辑联系,逐级“解体”系统目标,直指具体的每一堂课,进而构成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系统网络,以此评价教学效果。
(2)为保证对上述具体目标的达成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物理教学的有序化十分重要。所谓“物理教学有序”,不单纯指时间、位置的先后排序,而是对物理教学系统的结构、功能的整体设计或广义概括。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称为有序。而封闭系统随过程的发展,将趋于无序,导致结构劣化,与外界有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才有可能优化。因此,从宏观考察,物理教师的知识更新,精心备课,启发讲授,体态自然,情感丰富;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勤学苦读,都是促进信息反馈的积极途径。
(3)由于物理教学过程的功能比较复杂,物理教学系统中诸因素之间的矛盾关系较为明显,如与知识“授受”过程相联系的师生相互作用,教师的能力结构与教学方法选择性之间的矛盾,教学需要与教学“媒体”之间的矛盾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过程的最优实现。
(4)物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常常体现在解决教学过程矛盾的具体过程中。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就是教学过程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其次,分析物理学科特征对教学过程的影响。物理知识系统是一个以经验知识(物理现象、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关系(原理、定律、公式、规则)等为中心并以归纳、类比、演绎为基本结构要素组合而成的逻辑体系。就中学物理而言,知识与技能是并重的两大要素,其中以物理实验为的主要成分。实验既是物理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概念、物理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体现了物理学科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在研究时只有从整体出发,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检索各种可能影响整体最优的局部因素,在教学的动态过程中协调这些关系,才能保证对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等毁定目标进行最优的控制。
二、物理教学最优化的基本策略
1、系统规划学生发展的重点内容。系统规划学生知识、技能和品德、能力等方面发展的重点内容。知识包括语言知识、读写知识、史料知识、概念、原理、规律等等;技能包括听说技能、阅读技能、书写技能、计算技能、实验技能等等;品德、能力诸方面的发展包括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发展思维能力、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良好的兴趣、情感、意志、修改等非智力因素。
所谓系统规划,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学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力水平、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因素,对上述内容作不同层次的划分,从整体上构建具体学科教学最优化的目标体系。
2、综合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目标。物理课堂教学目标是衡量教学的内容效度、控制教学进程和检查教学成败的重要依据。人们常常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学生现有知识和潜在能力,综合制定目标体系。其操作程序是:确立目标层次分类(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等),分析教材整体及各章节的知识构成;建立知识、技能与学习能力;按目标界定的要求进行教学;目标到达与否检测;教学评价及目标优化等等。
物理目标优化的思路是,制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目标体系,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减少教学时数,选择最简捷的教学途径实现目标;突出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可测性,以利于实施教学、诊断和评价教学。
综合设计既要明确当前必须达成的目标G是什么,又要了解达到G之前必须先达到什么,还须考虑达到目标G以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如以A、B、C代表G的先前目标及其分解形式,E代表G的发展目标。
3、合理构建物理教学方案。物理教学目标明确显示了学的具体任务,或教学的起、终状态。如何实现目标,必须研究其具体途径,或称“物理教学流程”,用文字、图表形式将其“固化”,即构成教案。形成教案首要的工作不是分析教材的内容表述,而是研究该单元或该节课的具体到达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本课目标G密切相连的先前目标A、B各是什么?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不经复习能否直接导入新课?G目标达成与否如何检验?学生对G目标学可能产生的“反应”有哪些?通过分析上述问题,不难获得各种可能的学习途径,再经比较、选择,从中找出一到两种较合理的方案,尝试其可行性。运用相对固定的教案,虽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有时与实际学习情境难以协调,因而对教学优化所起的作用往往是有限的,有时甚至产生某种制约,影响最优教学的实现。
4、优选组合物理教学方法。在特定的学情境下,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经验告诉我们,在一定场合下,包括“满堂灌”在内的各种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过去,由于人为地割裂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的整体联系,曾有过一些极端的做法。从以老师为主的“填鸭式”到丢掉课本盲目“发现”、追求外国“时髦”的教学方式,对传统一概否认等等,严重地妨碍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对此,国内学者深刻指出:“其实‘传统’并不一定是贬义,只是相对于‘现代’而言。接受学习不一定是机械的,……发现学习不一定是有意义的。”这是颇具启示的。
各类教学论或教学法专著多从某一侧面讨论教学方法的类型和功能,有化繁为简、容易掌握等特点。如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等,内涵清晰,操作性强,但忽视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因而造成以局部研究为主的“分析式”教学方法的局限。而类似“问题—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以研究整体为出发点的“综合式”方法,其最大特色是展开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突出具体方法的组合应用,而不限于某种具体方法或程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讲授、解疑、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途径,实施“问题—发现教学法”。“每一种方法可以顺利地解决某一种教学任务”。因此,对教学方法子系统中的某一种具体方法,很难论其长短。过分地推崇一种方法或贬低另一种方法的效用,都是不可取的。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只能看到其对教学系统优化的“贡献”如何,或从教学方法的“组合”上讨论其功能优劣。
5、评价物理教学优化的程度。巴班斯基将教学最优化的标准定为两条,即教学效果和教学时间,分别定义为“解决教学和教育任务的效率和质量”和“师生在解决这些任务时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评价又有两重含义,从绝对意义上看,学生成绩不得低于国家统一大纲规定的最低要求(及格标准);从相对意义上看,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在原有基础上均应有较大的发展。因此,效果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数学目标和以目标为基础的各类测验。
时间评价以效果为前提,在保证达到最优教学效果(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的条件下,教学所需的时间越少,优化的程度愈高。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目的地选择、论证最优的教学方案,往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一经确定并予实施,不仅可以减少教学时数、学生的作业负担、教师辅导的额外“支出”,而且教学成功的“几率”大大增加。这是以补偿最优方案实施之前用于理论研究上的时间消耗。
总之,评价是通过分析物理学系统的两大变量“效果”和“时间”所提供的综合信息,判断系统优化的程度,进而成为下一阶段教学的重要依据,学习新的知识或进行“补偿”教学,从而使教学在现有条件下取得相对最好的效果。
本文运用系统方法论原理,分析了物理学过程最优化的涵义,进而探讨物理学优化的基本策略,从中获得的启示是:物理教学最优化是一个全新的教学观念。它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实际,着眼于未来。集各家理论之精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 上一篇:组织工程动员大会讲话
- 下一篇:教育活动及组织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