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在物理教育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18 05:44:26
导语:通识教育在物理教育中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概述
现代社会大学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因此知识广博、宽基础、精专业的教学理念成为高校教育的精神。通识教育的主旨是将不同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出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立人格和气质的“全面发展的人”。因此通识教育应该贯穿高等教育整个教学过程,这一点在教育界已经达成共识。可是通识教育在大学中应以什么形式开展,众说纷纭。各个大学都在努力尝试开展通识教育,形式多样,叫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如学校开设的素质教育选修课,其实就是通识课。[1]但是,高校通识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最大的弊病就是流于形式而忽视实质,盲目地模仿国外的形式,以制度的方式将通识课强加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高校规定学生必须选够一定学分的通识课,为了避免和专业课冲突,通识课常常在晚上或休息日开课。学生为了能修满学分和避开与其它活动的冲突,常常不管是什么课,不考虑自己喜不喜欢,选一门好过的,不耽误“事”的课就行了,根本达不到增加学生知识广度与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目的。要在我国开展通识教育,首先要将通识教育理念融入相关的教学环节,同时营造“人文主义环境”,促进文理交融的发展。[2]
2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也叫通才教育、普通教育、一般教育,它是英语的译文,因此有不同的翻译方法。它实质是非职业和非专业教育,不是为专门从事社会劳动进行的教育,是为培养健全完备的人而进行的教育,是关于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知识技能的教育,因此通识教育涉及的学科和专业特别广泛全面。但通识教育并不以掌握某一学科或多学课知识为教学目的,也不是各学科或专业知识的大拼盘。通识教育是以训练学生综合能力为教学的最高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能力、判断力、洞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的适应能力等。上述能力是各个学科融会贯通的结果,它是多元化与多样化的产物。因此通识教育贯穿人的整个教育过程,从人的基础教育开始,延伸到大学教育,直至终身教育。但是通识教育走进大学却是近现代才开始的,原因是现代科学的高速发展导致学术上的分科越来越细化。以物理学为例,我国将物理学定为一级学科,下设8个二级学科,光学、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声学、无线电物理,每个学科下面又有数不清的方向,如凝聚态有材料物理、燃料电池等。知识的细化导致知识人为地被割裂开,失去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培养出的人思维方式也受到局限,学理工科的人只会线性思维,不懂得发散思维,因此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也受到局限,这就是所谓的“偏科”和“偏科”弊端。在大学教育过程中通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不拘泥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使各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有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通识教育与物理教学
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它具有广泛的各学科的基础。物理学最开始起源于哲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是自然科学总论,有人称之为自然哲学,因此在物理学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思想。但是现在的物理教学只考虑物理知识的教学,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一段推导、一道习题的讲解,都是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很少有人考虑里面孕育的哲学思想,各个知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物理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关系。只重视物理学的自然本性,忽略了物理学的社会性,这是现代教育的误区。通识教育特别强调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合理性。因此对物理教学有极重要的指导作用。当然素质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节课的事,它需要长期训练和全方位渗透。通识教育理念必须贯穿在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无论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还是实训,都应该融入通识教育的教学思想。通识教育注重如下几个方面的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美学艺术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因此通识教育思想融入物理教学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物理教学和哲学社会学的融合。在物理教学中要将物理学的发展脉络理清,从物理学的形成开始,沿着物理学发展的轨迹,讲解和展示一个完整的物理学发展框架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物理学的哲学思想,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辩证规律,了解物理学对社会发展和人观念形成的影响。从而使物理学与哲学社会学有很好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每时每刻都受到熏陶,提升学生对哲学社会学的认识。
b.物理教学和美学艺术的融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美学艺术的认识。物理学中存在许多美学艺术思想,很多物理定律就是在追求美和艺术的基础上发现的。如电磁学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当电学的某些定律和定理被发现后,为了追求与磁学的对称美,磁学相对应的问题受到关注和研究,从而得到相似的结论,美学理论的应用使其长足发展。物理学也对美学艺术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某些艺术作品的创造灵感来源于物理学的发展。当爱因斯坦相对论问世以后,对时间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他的理论,允许我们在特定的条件下穿越时空,由这一理论创造出无数优秀的影视作品和艺术作品。这些都可以作为物理教学和美学艺术融合的切入点,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使理科学生有兴趣关注美学艺术,提升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c.物理教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构建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学要以人为中心,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文精神。它包括对学生的价值观、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的培养,注重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学理工科的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的单一化、线性化,因此教学中要一改从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使学生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d.物理教学与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包括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这部分培养划定一个空间,如建设开放式的实验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对学习的实验进行管理和实践,做到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这里是学习的空间,但对于学习空间的管理依赖于学生本身,对实验仪器的管理、实验室规章的管理、实验预约的管理等。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在这里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得到训练,这与传统教育只教知识不注重其它能力培养截然不同。
4结论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必然越来越重,它日益受到社会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通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通识教育改革改变的不仅仅是应试教育本身,他还必然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教学观念,因此通识教育改革的实施必然带来大规模的变动。
- 上一篇:物理教育中多媒体的用途
- 下一篇:文科物理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