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2 09:46:3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物理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物理教育论文

信息教育与物理教育论文

一、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教师追求形式,在教学中忘记了引导的作用,而有的教师过度依赖课件,很少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和书面语言来辅助教学,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越来越少,从而导致物理教学效果不佳。有的教师不用多媒体教学,只是在公开课时会借助多媒体教学,这些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些教师还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会制作课件,甚至不会查阅互联网资料,这就给落实信息教育整合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优势,同时又有效落实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然而有很多学校由于教学硬件条件不好,信息教学根本就无法进行。例如一些农村学校几乎没有建设校园网,更不用说教学资源库了,这就导致学生上机也只是学习普通的计算机操作,更谈不上学习上网查阅文献了,学校的计算机室也就如同虚设。

二、信息技术教育整合的优势分析

1.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目的就是让原本抽象的物理学习具体化、直接化,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的直接化演示给教学带来极大帮助,从而一改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枯燥教学模式,极大地刺激了课堂学习氛围的活跃性。如在学习《光的色彩》的新课导入环节时,传统的教学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学生根本就提不起学习兴趣。这时可以借助信息教学,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提前精选的有色唯美的图片,在播放的同时穿插优美的背景音乐,刺激学生的感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辅助教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教师只借助黑板教学,学生听起来比较枯燥,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且整个教学活动耗时长效果差,尤其是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很多学生无法看清实验的细节、现象等等,因此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会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会出现厌学、抵制的情绪。

三、信息教育整合的教学策略分析

1.要注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平时学校以及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结合。同时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教师信息素质交流,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为更好地培训教师学习信息技术,有关部门可以组织相关竞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尤其是Flash这些软件的学习。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是否到位不仅要依赖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师对技术的掌握,还要依靠信息的一些硬件设施是否到位。只有硬件设施到位,学生才能较好地查阅知识内容和文献,对学习才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例如学习“熔化和凝固实验”,要完成这种实验,普通的教学实验方法很难演示整个实验变化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利用Flash软件来制作一段融化和凝固的实验过程,然后通过课件来播放演示。这种教学活动可以将原本很难通过传统实验来演示的实验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演示出效果,不仅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欲望。

查看全文

物理教学德育教育论文

摘要: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相辅相成的。智育为其它各育提供知识基础,是主体与中心。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其它各种素质教育指明方向,提供动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在学校教育的众多环节中,德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德育对学校和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仅局限于授业解惑,尤其偏向于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如何做人提供指导。本人在大学期间注重物理教学实践方法的研究,不断演绎德育指导的方法,并且获得一些独具匠心的体会,本文就此谈一下我的德育渗透心得,望各位不吝赐教。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

1通过唯物辩证法探究物理规律的魅力

物理规律有很多可以通过哲学思维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向学生教授学科知识时,便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学生的唯物主义思维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举几个例子:我们在讲解能量守恒定律时,可以培养学生发展变化的看待世界的哲学思想。在解释分子运动这一观点时,可以通过哲学中的共性和个性来表达一个分子和大量分子行为不同之所在。除此之外,还可利用物理中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来激发学生大胆设想和敢于创造的能力。例如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引力的对比,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有必然联系。之后,再告知学生这个问题学术中尚未定论,因此同学们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科学的建设者,有责任去解答这些疑问。

2以史为鉴,通过物理史中的典型事迹,塑造学生的综合智力

在讲授物理知识之前,我会运用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吸引同学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系统走向了蒸汽时代。爱迪生电灯的创造,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光明,更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器时代。在水中会上浮的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在树下被苹果砸到的牛顿,冥思苦想,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这一系列典型事例,给学生塑造一个科学源于生活,科学来自民间,生活处处有科学的思想。通过简单讲述科学家们成功的一些案例,鼓励学生要养成敢于发现,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的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的萌发。

查看全文

物理教学品德教育论文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我们应结合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把品德教育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总结自己十几年来从事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我认为应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讲清楚物理学的概念、定律和原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比如,在上复习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在的统一性,使纷繁复杂的现象、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物理知识,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理的指挥调度下,组成一个井然有序、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讲给学生,促进学生产生认识上的飞跃。通过正确的讲授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物理教学内容中,适当地、有选择地引入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史和现代我国物理学家(包括外籍华人)的成就是非常必要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史上有过光辉灿烂的篇章,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我国物理学史上一些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插入教学内容。如在讲物体重心时,可以先介绍六千年前的半坡氏族所用的“欹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说明当时我国人民对物体的重心已有认识;在讲力学时,不妨先给学生讲一下公元前四世纪的《墨经》记载的关于小孔成像、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成像的观察研究事实。这样,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激励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三、在物理实践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德。

查看全文

物理教学STS教育论文

新一轮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各地推展开来,各种新的理念引领着我们的教学行为。按照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中要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要渗透“STS”教育(科学.技术.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要树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倡导探究式教学与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STS是科学.技术.社会(Sciens_Technology_Society)的简称,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然而物理又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科技教育中,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物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与科学素养呢?笔者根据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在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业界同仁探讨。

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探究和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渗透STS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中做起,要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科学家名人轶事与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与故事,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观察教堂吊灯的摆动而发现单摆的等时性原理”、“牛顿观察苹果总是落到地上从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例如近年的“神舟系列飞船与杨立伟太空旅行”、“神威与曙光超级计算机”等。此外也可由学生讲讲各自所知的一些科学家小故事,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与人文精神教育。

查看全文

我国工科物理教育论文

我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源于1952年的院系调整。1952年前,我国大体上采用美国当时的做法,理工医农都开设一年的物理课。1952年全面采用苏联的学制后,为不同专业开设物理课的学时数大幅度地拉开了。学时多的如物理类型专业,普通物理课长到两年或两年半,共600余学时,少的则不足80学时。有些工科院校物理课的平均学时远不如师范专科学校。据说在全国解放前夕,苏联专家在哈尔滨为我们制订了一个工科的普通物理课程大纲,并由杜伯夫撰写了一部“样板教材”。该教材考虑到当时东北老解放区的条件,其水平大体上相当于苏联的大专课程。然而这一大纲却成了我国制定教学内容的范本。此后,虽历经教学改革,但由于强调“专业对口”,否定岗位培训,越改革工科物理课程的学时就越少。

我国的这种教育模式是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学校由行业部门领导,专业设置按工程划分,形成一个个小而全的自我封闭体系,分工细腻狭窄,界线壁垒森严。从理论上讲,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应按国家计划的需要,分配到特定的工作岗位上,一辈子也不要改行。然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流动是以供求关系与个人爱好双向选择而定的。据媒体报道,当前美国人平均每人一生工作岗位流动12次,在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里每人平均五年改换一次职业。因此,宽口径专业、高素质人才具有广阔的适应性,这一点在世界上已成定论。

说起物理课在工科教育中应有的地位,我们想从大的背景谈起。

本世纪以来,科学技术以从来没有过的速度发展,物理学为这种发展贡献了核反应堆、晶体管、激光器,还有各式各样分析用的“谱仪”、医学上用的超声、核磁共振和正电子湮没技术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物理学对本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些物理学的贡献是有形的,更可贵的是导致这些贡献的物理思想和物理原理,正是一代接一代杰出的物理学家(他们之中许多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普通的物理学工作者执着的追求和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为本世纪科技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在物理学的带动下,人类发展了原子能、电子、激光、计算机等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产业部门,其影响遍及生产、科研、国防、医学,乃至进入家庭,大大改变了当代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我们今天培养跨世纪的高技术人才时,如果把上面所述的物理原理通通看成是“学院式的理论”而从课程表里排除掉,我们的“高技术”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微电子技术中所用的加工和分析手段,如离子注入、激光退火、卢瑟福背散射谱、俄歇电子谱、X射线发光谱、二次发射离子质谱以及高分辨的电子刻蚀、离子刻蚀、同步辐射光刻等,无不是从各个分支的物理实验室里移植到工业上的。正是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微电子学的迅猛发展,使之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从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迅猛增长。没有较为深厚的物理基础,侈谈什么跨世纪的技术人才,多半只是空话。这样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很难在工程技术上有世界水平的创新。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物理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于是,专业课需要的内容就讲,不需要的内容就不讲或少讲。专业课排下来剩的时间多就多讲,剩的少就少讲。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查得·费曼说:“科学是一种方法,它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大学里的物理课绝不仅仅是物理知识的教育,更不是主要为专业课服务的。我们认为,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基础。对于任何专业,大学基础物理课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工作语言、概念物理图象、历史、现状和前沿等方面,从整体上有个全面的了解,物理课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

查看全文

高职物理教育论文

一、高职教育的问题

1、物理不受重视

自由物理课程以来广大学生都认为物理是非常难学的一门课再加上老师在初中对同学的要求不够严格学习的基础不够扎实平时考试结果不理想导致许多同学从心底开始抵触物理并不想好好去学习。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级技工技术人才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就要立马能操作仪器而且不是简单的机械模仿和苦力劳动应该能智能的去使用先进设备。为此开设物理实验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选择更加优秀的器材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

2、课程内容单一

有人说高等教育需要去传授的内容有lT大小学到最后能用了只有IM。这是很到位的吐槽大学和高职学习内容多但并不精并不有效毕业之后发现毫无用处。目前高职物理教育知识点非常多许多内容一般人很难去掌握。而且学校课程量大,时间紧这样不合理的安排导致难学的物理课程越来越与社会需求脱节跟不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教育从改革的二十多年以来大多沿用之前物理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在内容上已经不能跟上时代潮流不能走在科学技术的前沿这也需要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剔除那些偏、难的学习内容重视学生本身的学习需要和专业技术的需要。

3、课堂练习少

查看全文

初中物理教育论文

当前,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笔者认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以说教育中的每个问题都存在着观念问题。它通常表现为教育过程中的观点即教育观念,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和进步;而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的失败,甚至害了我们的受教育者。

因此,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学生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应试教育制度”。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和健康发展;牢固树立:“关注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的新观念不能只是社会舆论,只是教育家、教科书等所宣传的“应该如何做”的观念;而是应该倡导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与实践,使这些现代教育观念逐渐被教师理解和接受,在感悟中逐步内化,并在实际中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形成切实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

(二)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承担着教育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研究者、推动者的任务。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不可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质决定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查看全文

中外中学物理教育论文

1各国中学物理教学的特点

德国与法国,在欧洲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对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德、法两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在讲述一堂内容时都从这个问题的历史开始讲起,说明物理学科发展中科学家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学习内容的历史的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了科学的态度、毅力和勤于思考的重要性。让物理学科的教学加上了一层历史的外衣,具有了人文气息。此外,德、法两国的物理教学中不断引领学生观察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了解每一个现象及其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广泛接触自然,使学生在接受学科内容的同时也懂得不能总向自然索取,更重要的是保护。德国和法国的中学物理教学课堂多样性也是特点之一,有时候在这两个国家的物理教学中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让学生去探究、合作从而感受学习探索的乐趣。在探索过程之后,教师会用相当多的课时进行一对一的教学,然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成小组进行再次学习。德法两国学生过早地被分别对待教育,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但是像德国、法国这样的欧洲国家中学物理教学的人本性、人文性、教学方法多样性和教师的创造性是我们国家中学物理教育欠缺的,虽然我们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有很大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过来,但是采用拿来主义的精神还是要有的,来达到优化我们的教学结构的目的。英国是许多物理学家的故乡,在历史的长河中,物理学科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这样的成绩与他的中学物理教学是分不开的。英国中学物理教育继承费尔德时代形成的重视科学实践活动的传统,有效、合理、科学的实践已成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的物理教育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实践上。从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十分重视学生。通常英国的实践也分为发现型、证明型、技能型、观察型和探究型。其中发现型的实践和我国的比较相似,就是教师设计好实践的程序和过程菜单,学生听取指导后进行实验。最后使学生得到统一结论。这种实验的效果和我们的中学教育一样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某一个现象和概念的产生过程。观察型的实践虽然我国部分中学也有,但是没有英国进行得完善和全面,观察型是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物品或者自然事物。通过之前的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观察,做进一步的讨论和探索。在教学手段上,传统与现代传媒都被应用,具体的选择是根据教育效益的角度而定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会应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使用电脑软件;同时黑板与一般的仪器依旧使用,一般是在电脑上演示出结果之后,再让学生用手头的器材进行实验。这样的电脑演示与亲身实验结合的课程在英国的物理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中学中约占70%的比重。英国的中学物理教育也十分注重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在课堂实验的同时,教师会不断地精心安排和设计,给出条件为学生提供发现的机会,这些发现的条件都很具体,并且难度不大。这些教学方式都可以成为我们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改善参考,为我们中学的物理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综上所述,各国的中学物理教育都各有所长,就目前而言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现状,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

2对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建议

首先,教师方面,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师虽然基础扎实,但一般都没有像国外的物理那样有过亲身感受某一现象或规律的产生,所以在教学方法训练上就稍显逊色。中国教师讲课方面讲授得很好但是在联系实际方面就不如国外的教师,这里面有一定原因是由于我们的应试教育造成,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教师在职期间的培训不够完善与科学,依旧遵循老路一味地强调理论。其次,物理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物理教学分为高级与低级阶段,而不是单纯依靠年龄划分。初级阶段在提升学生对物理兴趣的同时着重在技术上的应用。高级物理学习上提高物理课程的知识水平,扩大知识范围,引进学术前沿的物理课题。重点培养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努力向物理学家方向培养。最后,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扩大课堂的自主性。这要求改变当前我国中学物理课堂的老师说,学生听的情况。注重学生的主动性,某一个实验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让每一个学生尝试总结该实验的结论,无论对错都应该使学生主动表达出来。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不仅确保了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特别是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时间,拒绝填鸭式的教育。另外,通过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接触自然,将物理课延伸到室外。揭秘自然中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亲身、亲手去感受自然的物理变化或者利用生活中简单的材料做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实验,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也都是我们国家中学应该吸取的地方。

3结语

总之,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学物理教学是一个不断摸索创新的过程,在了解众多国家的中学物理教学模式后,我想对我们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后就可以为我们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学物理教育发展。

查看全文

中学物理教育论文3篇

第一篇:中学物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地位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学科;文明;推动;适应

想探究中学物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地位与作用,那我们必须要了解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翻阅一下建国以来历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其基本目标都是要和其他学科以及其他学校活动联系在一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1990年4月第二版)。那么下面来根据教学目标中学物理教育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价值、地位以及作用。

1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物理学理论的建立过程一般都遵循着: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这样一个途径。及使在其他领域中,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其途径基本都是相似的。中学物理课程对学生的教育一直坚持着“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是一种良好的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查看全文

日本高等物理教育论文

1日本基础物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该学会的主要目标是推广、普及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物理教育,现在大概有会员1200余名.日本物理教育学会有定期发行的附属刊物《物理教育》.该刊物创刊于1953年,主要刊发各种新的教育演示实验以及探讨物理教育的论文.到1990年为止,该刊物每年大约发行3卷,1991年开始增为每年4卷.截止到笔者发稿时,《物理教育》从创刊号到2011年共计59卷在网上免费开放[3].从1984年开始,日本物理教育学会每年会在暑假期间召开物理教育研讨会,讨论物理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以及最新科技成果的普及等.中国和日本的物理教育交流活动开始于1989年夏.首次中-日-美物理教育讨论会在夏威夷举行[4],中方共有大、中学教师9人参加.第二次中-日-美物理教育讨论会由日本物理教育学会主办,1991年在日本富士举行,中方有17人参加.以此类会议为契机,日、美双方得以了解中国物理教育研究中的长处,同时中国代表也及时了解了对方的教学改革动态.近年来,日本国内对高中物理教育质量的下降有了一些批判的声音[5],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日本教育界对新的演示实验的开发以及教学时平行科目的相互影响的研究很活跃,在物理教育学会刊物《物理教育》以及物理教育研讨会中有很多讨论.另外,长期以来日本的教育体制对于物理类竞赛并不热衷,日本全国范围的物理竞赛仅仅始于世界物理年2005年,并于同年才开始派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2日本高等物理教育的指导方针及模式

自2004年开始实施国立大学法人化以后,日本国立大学虽然由政府出资运营,但是几乎每所国立大学都拥有相应的自治权,因此各个国立大学的教学重点以及方法风格有很大的差别,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教育体系与理念.以名古屋大学为例,名古屋大学的物理教育方针和核心主要由理学院的物理学教室(即物理系)会议决定.一般来讲研究生和教员都可以申请成为物理学教室的研究员并列席会议(留学生和外国教员亦可参加).会议一般每季度举办一次,每次会议的讨论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科目内容的增减,科目课时与学分的分配,科目构成的比例,毕业条件的变更,新教员的聘用,新研究室的设立以及经费的预算及使用等.每次会议一般会按需讨论多个议题,每个议题以不记名投票方式表决.物理学教室有议长和下属各个分支的负责人,议长及主要负责人每年轮换,以投票选举产生.由于有大量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参与讨论,不仅对于物理学教育的创新与改良起到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而且使物理系全员参与到物理专业的建设和改良议程中,充分体现了大学法人化法案提出的学术自治所需要达到的要求.

3日本物理本科教育近况

由于国立大学的教学重点以及方法风格有很大的差异,很难对各所大学的教育状况作一全面的论述.以下仅以笔者学习、工作的名古屋大学为例来介绍日本本科教育的一些近况.在名古屋大学,物理类本科教育主要由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实验科目、选修科目、毕业设计等组成.其中选修科目和毕业设计一般相互关联,有高能物理、宇宙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4个大的方向.由于大一新生为理学院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4个系共同招收,在大一阶段理学院新生需参加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教育形态以大班教学为主.大学一年级的教育目标是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巩固基础知识,主要进行的是通识教育.教学时一般会配合演示实验以增加课堂活跃度并增进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理解.学校配有相应的金属器具加工车间,大四以上学生参加安全使用培训后皆可申请使用.课堂演示实验所需教具一般以教员自己制作为主.二年级开始进入物理专业课学习.教学科目主要由数学物理方法、分析力学、电磁学、热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组成.与专业课程相对应的设置有配套的习题课.习题课由教授等教员负责,有相应的学分,属于必修科目.配套习题课的教学以讨论式教学为主,每个班级大约由15~20人组成,分成3~4个讨论小组.除第一节习题课以外,在每节习题课后一般由教员布置一些问题作业.习题课作业一般由研究生组成的学生助理批改、评分,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会由负责教员分发到研究生助理手中,并由研究生助理作汇总统计后呈报给习题课的负责教员.每次上习题课时,负责教员把作业发还学生,每个小组先进行内部讨论,再由各个小组派学生轮流讲解,遇到讲解不恰当不全面的时候教员会参与讨论,教员起监督指导辅助作用.习题课成绩评价主要由学生讨论活跃度、出勤率、课题作业完成情况决定.每学期期末考试后会举办教育反思会,参会人包括本科学生代表、研究生助教和专业课教员,对教学中的难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反馈和探讨.大三阶段增加高级热力学、高级统计物理、高级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等,并出现多个专业课分支选择,比如高能物理学、宇宙学、固体物理、生物物理等.物理实验以近代物理实验为主,共有14个左右的实验可以选择,每两人一组,一个实验每周一次大约持续一个月,每个学生平均需做3~4个实验才可以获得学分.为了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并且使他们对各个研究室的研究情况有初步了解以便他们进入大四时选择教研室进行毕业研究,从2012年起,大三新增了前沿科学讲座这一环节.讲座由20个左右的研究室进行分担,每周进行一次,每次由一个研究室的主要负责人进行讲解介绍,每次讲座结束后会要求学生提交一个简单的小报告.各个研究室的主要负责人亲自负责本科的课堂教学工作,这对于学生的培养十分有利.大学的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本身的教与学,更重要的是研究方法与经验的传承.将最新的科技前沿信息传递到教室,才能不断保持科技创新的活力.在三年级结束进入大四以前学生会自主选报教研室进行毕业设计研究、设计.随着本科生进入各个教研室,大四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各个教研室的研讨会形式为主.学生在黑板上讲解课本或者文献或者汇报实验进展,教员和其他同学在下面听讲并共同探讨相关的问题要点.每次研讨会大概持续2~3小时,每周1~2次,每次由1~2个学生进行报告.这种研讨会形式的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