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3篇
时间:2022-05-16 05:52:44
导语: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于电脑和网络很感兴趣,而多媒体的声、光、电的综合刺激,恰好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创设情境、渲染教学气氛,可以将教学内容真实生动、形象清晰地直观反映.如在介绍声音的产生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视频,在介绍光源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光源,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2.优化教学
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可以通过文本、声音、动画、图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省去诸如板书、画图等教学步骤,不但可以加大教学的信息容量,优化教学,还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养成学生快速反应、认真思考、努力探索、积极参与教学的好习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3.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通过课前制作教学课件,将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现象、过程,借助图片、动画和视频资料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不但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认知,将难以理解的教学重难点变得简单、形象,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模拟物理实验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离不开实验.很多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一些现象模糊的实验,较难完成的实验,难以再现的实验和教学中一些违规的实验,由于教学时间、教学班额、学校经费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实验无法完成或者重复进行,所以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模拟实现.需要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可以通过录像、重放来进行多次的观看,现象模糊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得清清楚楚,部分难以完成或者操作的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刺激,也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违规操作的危害,让学生看到违规操作的严重后果,不仅可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演示物理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原理都是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还要让学生理解,这样才能转化成学生的能力,但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要理解物理的原理就成为要突破的教学重难点.如在教学中我们要用杠杆模型来解释动滑轮的原理,学生就会对滑轮的原理讲解似懂非懂,这时如果能用多媒体播放flash动画,将动滑轮的转动过程通过多媒体的暂停、慢速等操作进行分解播放,动滑轮的原理就会迎刃而解.
3.演示微观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于可以通过生活或者实验获得的一些认识,如自然现象、物质运动等容易理解,但对于诸如分子水平的微观世界,就会产生盲区.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想象,用一些比喻、类比的修辞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由于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的理解就会出现偏差.此时应用多媒体就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现象,来达成教学目标.
三、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
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不能太过,教师如果将精力都放在课件的制作上,就会忽视课堂的生成,用多媒体课件取代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但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课件,要注重实用,不能有太多与教学无关的图像、音乐、动画,不然学生就会将注意力集中到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视课件中蕴涵的教学内容.
2.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完全替代物理实验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它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不能解决一切,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积极参与的空间,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亲自观察,让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及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可以多方式、多途径完善课堂教学,但它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教学中师生对物理问题的探索,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所以教学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和有效应用媒体,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缪丹工作单位:江苏无锡市河埒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高中物理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世界物质的基本构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以及物质运动规律,同时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在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过程中,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两次技术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近代物理学发展有力推进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推进了人类社会的大发展。
(一)高中物理教材特性
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衔接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物理或科学课程,切实提高了高中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高中物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础物理理论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深入到实验中,体会物理的科学探究精神,了解物理科学的理论研究模式;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脑动手的实践技能,切实培养学生对探索自然未知世界的热情;了解物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世界观,激发学生为研究物理科学的奉献精神。
(二)高中物理教学理念
剖析我国物理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发展,教材编者从时代需求、国民素质、个性发展、全球意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思考,形成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体现物理的时代性、基础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样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三)课程整合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是体现教学理念,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过程。根据教学大纲与物理课程教学标准,结合高中物理的实际与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高中物理进行有效分解发现,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12个教学模块,将每个教学模块分配一定的学分;将共同必修模块占4个学分,学生学习必修模块课程后,可获4学分,然后让学生选择学习其他的课程模块,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课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意愿和学习兴趣学习其他的选修模块,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二、物理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
更新教学理念是实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机整合的前提条件。整合模式要求物理教师要革新教学观念,抛弃陈旧落后教学传统与教学理念。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有机整合,不要刻意追求课程整合,也不能人为地将信息技术与课程之间划分界线。信息技术在融入物理科学教学活动中,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展现教材内容,将多样化的教学技巧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能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具有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整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在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只是指导者,而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二)利用媒体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在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媒体等元素组合而成。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组织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物理教学效率。所以,在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主体选择合理的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优势,搞好教学设计优化,设计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设计,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三)利用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利用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改善物理课堂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课程整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低沉,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生的具体学情。这种课堂教学忽视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生不能领会教材内容。利用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将教材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课程整合可以让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建立物理教学模型,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具体性。物理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教师要长期坚持。课程整合需要广大教师的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中,这样可以加快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进程。课程整合不是教学模式的唯一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多变地采用信息技术,有机与物理教学结合起来,切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本文来自于《学周刊》杂志。《学周刊》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耿广晓工作单位:河北省新河县新河中学
第三篇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表征,它集视听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于一身,具有信息高密度、传递高速度、交互高强度、反馈高效率的特点。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就是要营造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画面引入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媒体技术集于一体,展现出来,比单纯地用语言讲解更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触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在讲“宇宙速度”一节,若按本宣科,学生可能提不起多大精神,但若先播放神七发射模拟视频,便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宏伟的气势,动人的画面,就容易带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模拟实验,能提高学生观察和理解能力
有些物理现象很难观察,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实验现象,方便学生观察实验的变化过程,弄清实验现象产生和变化的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力。如在进行“机械波”的教学时,学生凭借经验,总感觉质点是随波移动的。教师单靠语言讲解,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质点不随波逐流”这一特点。若用多媒体演示横波、纵波的产生和传播,则物理图景清晰明了,并能由教师控制波动过程的展示节奏,学生通过观察,也就了解了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3.利用多媒体插入相关的视频影片,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可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影片进行编辑,并配合文字、声音等加以应用。这种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信息传送方式,能刺激人的多种感官,既强化了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又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密度和容量,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摄取知识,提高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如在讲“力的分解”时,我站在讲台上逐渐岔开双腿,叫学生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我的重力,发现规律。学生茫然,我就给他们播放了一个“人拉杠杆”的视频,人双手的拉力随着双臂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学生看了视频后,恍然大悟,知道将人的重力按两条腿的方向分解了,并发现合力一定,两分力夹角越大,分力越大。
4.利用网络资源提供多种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能够敏感地捕捉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地分析、判断、整理、归纳、评估、加工和创新的能力,它是信息时代的社会成员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必备基础。用信息技术提供的教学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这一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在多媒体化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处理、应用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通过这样的过程无形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深化了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物理教学,能完善物理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物理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力,为信息时代中学生的“会学”能力打好基础。
作者:曹艳工作单位: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
- 上一篇: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分析
- 下一篇:物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