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和策略
时间:2022-06-27 06:48:16
导语:物理学习困难原因和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而高一物理更成为学生学习分化的分水岭。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每一位高一物理教师要力争做好的头等大事。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跨度太大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有些知识从要求初步了解到深入理解,从单一到复杂,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从直观到抽象,教材的综合性、深度、广度明显加强,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例如:从“标量”到“矢量”的跨度,从“速度”到“加速度”,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与速度的大小、方向的变化的关系”学生就更困难了。
2.学生学习方法及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初中物理知识直观性较强,相对简单,只要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学生练得熟,考试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归纳总结。而到高中,由于概念抽象,课堂容量大,教学进度快,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学生就容易陷入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
3.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高中物理思维形式以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为主,思维难度相对较大。高一这个时期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掌握复杂的抽象概念时,他们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否则他们往往就不能正确地领会这些概念。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这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提高。这也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难教的主要因素。
4.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的能力较差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是造成学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又一个原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并不突出,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却已经成为能否正确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常常运用矢量运算、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这些数学工具的使用,往往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甚至望而生畏。
二、教学中可采取的对策
1.结合初高中实际研究教法,以旧带新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和拓展,初高中物理知识有大量的衔接点,作为高中物理老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切实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根据高中物理知识特点,有机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做到从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例如:高中讲到力的合成时,可把初中学过的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作为这节内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引导学生先复习同一直线上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上两个力的合力,再提出若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怎么求出它们的合力。这样引出力的合成,学生有基础,容易接受。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力的合成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高中物理非常抽象,学生往往难于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运用实验、举例、挂图、模型、多媒体等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例如,在介绍弹力及弹力的产生条件时,我们可以展示弹簧、竹竿等实物在形变中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弹力的产生条件为:物体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但对一些不易形变的物体(如桌面)也能产生弹力,学生就很难相信,因为学生看不见这些物体的形变。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微小形变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感受到微小形变的存在,确信弹力是由物体的弹性形变来产生的。
3.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各种思维能力水平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才是学生受益终生的。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要创造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例如,我们在讲述质点这一物理模型时,我们可先抛出问题:如何计算火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所用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常常不考虑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把物体简化成一个质点,这是研究问题的一种科学抽象的方法。最后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对于什么样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的问题,通过讨论、分析、质疑,学生的思维就变得更加开阔,各种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注重指导学法,培养技能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学好物理。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好受力示意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是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例如: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高一开始我们就要让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加强学生解题能力,同时还要学生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及解题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区别与联系,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考方法。此外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给学生补充一些数学知识,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总之,对于走入高一物理课堂的学生来说,虽然学习困难客观存在。但只要我们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保险集团监管意见
- 下一篇:物理教学多媒体技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