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习爱好提升课堂效率
时间:2022-04-21 10:55:00
导语:培养学习爱好提升课堂效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讲授科学课的感受
内容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认识它。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如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等都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其结果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科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精心设计、巧妙联系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感受愉悦,增强其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兴趣;培养;课堂效率;提高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处理:
一、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丰富的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现象。如“水中着火”、“美丽喷泉”、“鸡蛋跳舞”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物质的性质。实验是得出结论和验证结论的重要手段,教师一定要规范化的操作和富于启发性的解释,强化感知,激发学生探求其中奥秘的积极性,引发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水的化学性质时,让学生动手做钠和水反应的实验,切一小块金属钠将其表面煤油擦干,用大头针附在矿泉水瓶盖内,矿泉水瓶内盛4/5的水,并把空气挤出,盖住密封把瓶子倒转过来,使钠和水接触反应。点燃生成的气体会发出爆鸣声,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钠为什么要放在煤油中?”有的问:“点燃时为什么会发出爆鸣声?”……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同学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利用科学实验现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发挥科学与日常生活广泛联系的优势。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演示马德保半球实验后,拿两个塑料衣钩模拟半球实验,由两位学生做对拉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大小,到讲清原理后,再由学生用吸管喝饮料,解释为什么能喝到饮料。这种现象、实验器材取材于日常生活,学生都喜闻乐见,但却不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在好奇中感受科学知识的魅力,在轻松、有趣的实验中获得知识真谛。
二、创设激趣情境,培养科学兴趣
了解科学,亲近科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是学好科学的前提,但随着课程门类增多,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加之《科学》内容的加深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学生由初期因新奇产生的兴趣逐渐减退。面对这一不利的客观情形,要求《科学》教师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教学优势以弥补学科体系的某些不足,有意创设激趣的教学情境,诱发他们爱学、乐学的愿望,并使之转化为学会、学好的具体行为。
1.言语激趣。要对错纵复杂的自然现象进行辨别、分类和解释,必须借助于一系列概念、原理、公式和模型,运用精确的、肯定的、果断的、扼要的、逻辑的语言来表达。但是,过分的“术语化”和“理性化”往往使语言失去教学性,难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常展开。因此,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有“形”有情、抑扬顿挫的语言揭示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言语激趣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生动、诙谐的语言,极易使学生在情趣横生的气氛中顿悟到问题的关键。老师每一个真诚、善良、会意、由衷的微笑,饱含着对学生的尊重、鼓励、赞许、支持、关怀和同情的真挚感情,学生从中获得奋发向上、克服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力量。
2、悬念激趣。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解决的关切心情,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悬念,从而激起探究的欲望,对新的课题内容更感兴趣,并做好释悬,这样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如学习了“重力”以后,设置悬念:假如地球表面的物体不受重力的作用,我们身边的世界会怎样呢?学习了“摩檫力”以后,设置悬念:假如地物体之间没有摩檫力的作用,我们身边的世界会怎样呢?让学生充分想象,以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3、检测激趣。适当的测试或竞赛可以驱使学生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向上,最终获得优异的成绩。对初中生而言,刚接触新课的学习,外部的刺激往往作用更大。老师、同学、家长对测验结果的肯定、仰慕或表扬,都会成为强烈的学习推动力。有经验的《科学》教师常常对学生更多地给予表扬和肯定。教师应学会在信任中寄予期望,在肯定中表示婉惜,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督促学生产生下决心学好《科学》的理智感。将测验、竞赛、提问等手段与教师的期望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努力的目标,树立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的信念,能够稳定学生的学习动机。
4、幽默激趣。幽默是一种特殊情绪的体现,是一种品位素质的展示,它必须建立在成熟阅历和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一个人只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才能做到谈资丰富,妙言成趣。知识在于积累,要培养幽默感必须先广泛涉猎,充实自我,不断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收集幽默的浪花,从名人趣事、影视作品的精华中撷取幽默的宝石。当然在幽默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处理不同问题时要把握好灵活性,做到幽默而不落俗套,真正体现幽默的魅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说话,老师以一句“老师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的话来警告说话的学生,同学们因为都看了电影《天下无贼》,明白老师的意思,在清脆的笑声中,所有人停止了小声说话。这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也达到了警示的目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方式。
三、运用歌诀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为了不断探索自然科学教学的有效途径,我们在不断研究教材,改进教法的基础上,对一些显得干枯难理解,难记忆的知识,编制富有韵律的谜语、歌诀的办法进行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培养能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提高迁移效率。例如在学生复习几种碳单质结构和性质时,课前可提出这样的一个谜语给学生猜:“大哥硬度大,老二层层滑,三弟貌多变”(打一组同素异形体),在学习20号以前的元素时,可把它们编成:“一氢二氦锂为三,四五硼六号碳,七氮八氧九号氟,十号氖气性情惰,十一钠十二镁,十三铝十四硅,十五是磷十六硫,十七号元素便是氯,十八氩气稳定结构,二十是钙钾十九”。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元素的核电荷数,又记住了元素的名称,由此推算出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由于用途广泛,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极易记忆。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很难掌握,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它编为:“氧化还原看变价,反应前后比一下,得电子降价被还原,失电子升价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体验成功,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解决了一道难题时,你会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充满信心,学习兴趣大增。而当你连续几道题都解答不了时,你可能会丧气,失去信心,对学习这科内容也就失去了兴趣。特别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成功的积极意义远远大于失败,所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目标,进行分层次教学,课堂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全体学生都能不断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例如在教学“平面镜成像”这一知识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要看自己的全身像,镜子至少要多高?对于第一个问题,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并在答对时及时给予鼓励;对于第二个问题,让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回答,使学生都有发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都有经历成功的体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都有进步。在教学法中实施“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快节奏、快反馈勤矫正”的原则,为学生不断创造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运用谜语、歌诀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如何使学生的兴趣保持并发展下去呢?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这样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自然科学第四册中讲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时,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为什么不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空气中还是在湿润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水果为什么会腐烂?待学生回答后告诉他们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古老的森林里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动物的呼吸和铁生锈就是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难懂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
总之,不断加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时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教学中它像催化剂,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陶洪?物理实验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6
- 上一篇:中考物理试题方向探析研究
- 下一篇:文化意识的培养与课堂的构建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