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中物理课程论文

时间:2022-07-24 03:48:00

导语:义务教育中物理课程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义务教育中物理课程论文

中国的义务教育的功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义务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体地说,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义务教育的目标是实现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和促进社会进步。

学科教育是学校中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义务教育的总目标要通过学科教育来实现,所以,要对物理教育的特点与学生学习规律进行研究。在研究学科教育时,一定要着眼于义务教育总目标的实现。以学校教育的综合社会效果为着眼点来考虑问题,既要重视学科教育的作用,又不能过于强调学科自身的规律与特点,使学科教育的作用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忽视或冲击了义务教育总目标的实现。正是根据义务教育的总体要求,我们提出了物理课程的基本任务和当前改革的要点。

一、义务教育中物理课程的基本任务

物理课做为中国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它应该完成如下四项基本任务:

(一)使学生获得进入未来社会所必需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并初步了解它同技术、社会、生活的关系

物理知识对学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物理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是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同时又有大量的直接应用。这个特点表现在物理内容与方法的广泛适用性与可迁移性,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能为他们将来从事的各种工作打下基础。由于物理知识具有这种特点。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力求真正理解物理思想,而不是单纯地机械记忆,不但重视概念与规律的掌但,而且注意了解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重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的自然现

在义务教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的自然观的核心是向学生渗进最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也就是说: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有一定规律,物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就是这些规律的反映。同时还要使学生知道,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按照这些规律办事就会给人类带来得利,反之就会带来灾难。

这些教育要求和物理课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这就决定了树立科学的自然观是物理课程所要完成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为此,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要学习机械运动、热运动、电力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物质运动,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物理内容向学生进行如对立统一、量变质变等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教育。形成科学的自然观的意义决不限于自然科学本身,它还必将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观念的建立。可以说,科学的自然观是形成学生的正确世界观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能力

初步的学习能力主要表现为:观察、实验能力:即能够有目的地观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明确观察对象的变化条件。以及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记录必要的实验数据并能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概括能力:即能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即能够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现象,会做必要的但不能够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应该注意的是,初步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进行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而需要人们给予特别的关注。

(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趣和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儿童少年自我发展的第一个立脚点。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往往是从这里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兴趣的发展,当兴趣和目标相结合的时候。就可以转化为对科学的追求。持久的兴趣动因,再伴随着情感因素,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行为方式。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物理源的学习兴趣大都还停留在直观兴趣和操作兴趣上。这里,直观兴趣指的是学生对鲜明、生动、不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的兴趣;操作兴趣指的是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对自然现象和物理实验施加影响。进行动手实践的兴趣。在充分发挥这两种兴趣的作用的基础上,再向因果兴趣和概括兴趣等较高层次兴趣水平发展。对于科学的强烈兴趣,伴随物理学习中的审美体验,就能发展成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热爱正是发展健康人格的重要因素。

在义务教育中,培养科学态度主要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相信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态度。是否尊重事实,是否相信科学,这是公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物理学的内容和它的研究方法的特点,物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园地。

在义务教育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是:用观察、实验来弄清物理事实的习惯,喜欢弄清道理的习惯,乐于用所学知识解释周国的物理现象和自己动手操作解决简单问题的习惯。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科学态区都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当前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要点

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中学物理教育与研究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90年代为了进一步发挥物理课程在义务繁育中的作用,根据当前中学物理教育的发展状况,物理课程的改革将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物理课程的综合评价

中国的义务教育明确提出要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但在教育实践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应试教育。因此,不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义务教育的任务就难以完成。在这种观念的束缚下,中国的物理课程的评价长期以来基本上停留在物理学科的范围之内,过分强调以学科自身为依据。由于这种评价观的制约,物理教育的范围和目标受到了很大的局限。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物理教育的评价观也势必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新的评价观将以上述四项基本任务的全面实现为目标。这样,在考虑物理教育中的得与失的时候,就不会把眼光仅仅局限于物理学知识点的多少与深浅,而是把物理教育真正纳入义务教育的系统工程之中,通过毕业生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社会效果来评价学科。这种评价观的变化将会对今后的中学物理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重视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中心理因素的研究

物理教学中很多问题的研究都涉及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只有从学习者的学科学习心理上进行探究,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才能抓住,物理教学才能再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义务教育的物理教学大纲中,对物理知识的教学要求有所降低,教学时间也有所减少,但总的教育要求却提高了。面对这样的新情况,不充分重视物理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不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是很难达到这种教学要求的。

(三)适当降低物理知识的深难度

近些年来,虽然初中物理课程的理论深度和知识难度已经做了一些调整,但是总的看来,物理课程仍然存在着过于强调理论完整,定量计算要求过高的状况,再加上教学不得法和机械地执行统一大纲,因材施教注意不够,因而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无兴趣,使得一部分学生陪着另一部分学生在勉强学习,而未能把最基本的物理知识学到手。鉴于这种状况,为了真正发挥物理课程在义务教育中的作用,有必要适当降低知识的深难度,以使在物理教学中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创造必要的条件,确保物理课程的基本任务能在一般学校真正落实。

(四)物理课程要强们联系生活,联系技术,联系社会

未来公民素质的重要表现,在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与科学技术素养。在基础教育时期就要注意这些品质的培养。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把物理引向生活,引向技术,引向社会。例如让学生从物理学的角度去认识与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关系的人口、能源、环境等问题,使他们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即学习物理要联系生活,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五)加强实验,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中国的物理教育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物理教育相比,除具有中国自己的优势外,在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方面有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的后果必将对今后的科学研究、技术的推广与进步、工农业劳动力的技术素质带来直接的影响,因此,它应该是我国今后物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任务。

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同时还要重视指导,注意强化。只有经过认真的努力和严格的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90年代将是中国义务教育深入发展的十年,也是教育为下一个世纪培养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合格公民的关键十年。我们对未来物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充满信心,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