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双主体互动教学实践分析
时间:2022-08-26 08:24:49
导语:高中物理双主体互动教学实践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文章以“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探究”为例,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明确任务;教师适当指引,学生设计思路;教师及时导拨,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反思提高四个方面提出了高中物理双主体互动教学实践。
关键词:高中物理;双主体互动教学;反思
就高中物理而言,双主体互动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双方通过有效的互动共同解决问题,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同时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以“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探究”为例,旨在阐明双主体互动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实施关键,希望对一线教师有所助益。
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明确任务
在物理学科的双主体互动教学中,第一步通常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学生思考后明确探究任务,这是第一个互动。在本文案例中,笔者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从公式上我们可以直接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动摩擦因数及正压力相关。但是,这样仅凭公式未免有些照本宣科,大家的认识和理解也未必深刻[1]。再者,除了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之外,滑动摩擦力是否还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呢?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全面深入地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这样,教师就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确了探究任务。
二、教师适当指引,学生设计思路
学生在明确任务后,需要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假设并设计验证假设的实验探究思路,这一步建立在教师提供探究条件和适当指引的基础上,这是第二个互动。接上例,学生做出的假设中,发现对滑动摩擦力有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光滑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运动速度。笔者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明确实验原理是什么,对此笔者进行了适当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使其匀速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其次,实验采取控制变量法,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学生据此设计实验方案:①用皮筋套紧铁块,用弹簧测力计通过皮筋拉动位于水平桌面上的铁块,将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在表格中记录;②将铁块置于木块上方,使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发生变化,拉动木块使之做匀速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③将毛巾在桌面上平整铺开,把木块放到毛巾上,这时接触面变得粗糙了,拉动木块做匀速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④将木块竖起来,改变接触面积,拉动木块在撤去毛巾的桌面上做匀速运动,记录弹簧测力计读数。
三、教师及时导拨,学生得出结论
实验方案设计到位后,接下来就是实验的操作、观察、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等步骤,教师通常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密切关注各小组探究进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合理的导拨和纠正,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则更应给予特别重视[2]。在本文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能明确接触面积的大小、接触面光滑度、物体的质量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即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关系;接触面越光滑,滑动摩擦力越小;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并无对应关系,即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滑动摩擦力没有影响。但速度大小的影响则难以确定,实验中对此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于是笔者引导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当压力变大时,物体做减速运动,速度大小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没有影响。
四、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反思提高
得出正确结论后,教师通常需要对本次探究活动进行简单总结,强化学生认知,加深其印象,并针对每个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学生则根据教学的总结进行讨论、反思和提高,尽量形成文字性的感悟,这是最后一个互动,对学生的巩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3]。在本文案例中,笔者在总结和评价中重点突出了控制变量法这一重要实验方法的应用,并再次强调了转化思想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即用弹簧测力计拉动物体,使其匀速运动,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滑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这为实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使探究活动变得简单易行。
总之,本文以“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探究”为例,对双主体互动教学的基本流程和实施关键进行了简要探讨。事实上,双主体互动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落实是一个深广兼具的课题,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师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郑榕.初中物理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7):8-9.
[2]王伟丽.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1,25(2):123-124.
[3]王志华.新课标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7(3):62-63.
作者:李志明 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一中学
- 上一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 下一篇:大学物理教学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