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时间:2022-03-15 05:28:53

导语:论高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高中物理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能让学生以批判的精神对知识进行审视,并积极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文章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高阶思维在课堂上的体现与设计、高阶思维需要遵循知识构建的教学法则三方面,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阶思维能力;认知能力;解决问题

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根据认知复杂的程度可将思维过程细分为六个类别,即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而高阶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综合和评价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第一点,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强调完整明确界定的内容架构,对学生进行按部就班的知识灌输,教授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步骤,就连实验的细节现象和结论都给学生进行统一的指导,使得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高阶思维的教学理论能打破原有的方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硬性指导,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维实践,从而发展思维能力。第二点,从关注知识灌输转换为关注学习过程。传统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生的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和问题分析思路,使得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而高阶思维则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高阶。第三点,摆脱封闭式教学,实现开放性教学。传统教学模式内容相对孤立封闭,大多与真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很难感受到共鸣,更别说进行创新等思维活动。而高阶思维则强调问题探究的过程,探讨教学内容时学生的精神是饱满的,学生的参与是自觉的;能听到学生解释、推测、描述问题;能听到学生提出新问题,并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会进行超出能力范围的推理、思考,学着使用更多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二、高阶思维在课堂上的体现与设计

高阶思维能力的构建,应与具体的课程和教学有效整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程度处在思维的哪个阶段,专门设计的教学方式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没有提升他们创造性思维或者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教学的探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四点原则。原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全面,内容要丰富,目标要明确。原则二,教学设计要能够画龙点睛,既要巧妙,又要与课本内容相关。原则三,要确保问题求解任务具有足够的难度,具有启发性的作用。这样,在高阶学习中学生能保持自己的特质,确保认知、元认知的共同参与或是组合。原则四,要意识到有效策略的应用需要包含情感和认知因素。因此,强化但不过度的策略是高阶思维训练中的关键条件。

三、高阶思维需要遵循知识构建的教学法则

法则一,构建知识一体化,责任分配到每个人。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进行讨论,并且让每个学生提出一个不同于别人的观点、问题、发现或建议,使讨论更加丰富多样化,进而拓展学生的延伸性思维。同时,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与其中,不垄断发言,并认真听取和吸收他人的意见。法则二,构建知识自觉化,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意识。学生只有具备足够的相应能力,才能完成知识的构建,这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求知意识时,教师要掌握好恰当的时机。法则三,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对知识进行批评性的学习和应用。质疑精神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基本要素,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不要迷信权威,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知识的本质,掌握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法则四,结合现实问题深入探究。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或提炼一些相关的有趣的问题,并将这些现实问题转化为探究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思路。

总之,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低阶思维的基础上不断向高阶思维迈进,并以批判的精神进行知识和问题的审视,积极质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李向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08).

[2]张贵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06).

作者:王集峰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