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10篇

时间:2022-03-03 10:45:19

导语: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物理课教学法研究

一、精心布置,创设情境,引导生成.(感知)

物理课内容尽管不少借助于学生实验和老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但大多还是由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组成,理论性比较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兴趣不高.再者,他们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这时,如果我们只是用单纯的专业知识去灌去填抽象的理论,那只能使他们望“师”兴“叹”,望文生威,造成“台上手舞足蹈,台下昏昏欲睡”的独角戏局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师生互动.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多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我们要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与兴趣是生成的起点,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个亮点.教师在创设情境时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例如:抛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想象探究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但要使创设情境达到物理课堂生成效果,就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物理知识.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例如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知识时,首先设定几个问题引入.①什么叫机械能?②机械能守恒条件是什么?③我们学过的典型运动中有哪些是机械能守恒的?(自由落体、平抛运动、圆周运动)④那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特殊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比较方便呢?根据以上的问题加上适当的引导选出用“自由落体运动”来设计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设定探究式实验主题“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再次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点.探究实验过程中,可以运用书本上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方法,也可以自制摆,或者借助DIS研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质疑和疑惑,并展开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结合实验方案、实验目标,运用实验条件,展开实践探究.当然,在做物理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先要告诉学生这些探究活动的意义,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只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与我们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才会有更强烈的探究兴趣.而且高中物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稍长,学生肯定会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二、制造教学“冲突”,促进学生交流,提炼课本知识.(求是)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抓问题,抓矛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占有重要位置.学习的问题和矛盾解决了,学习效果就明显了.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中常“利用‘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人为地为掌握知识设置各种矛盾,在互相冲突中促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那么什么是教学冲突呢?教学冲突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所以说冲突是教学艺术的灵魂与精髓,课堂教学因冲突而精彩纷呈,闪现出教学艺术的光辉,最终提炼出教学生成的理想教学境界.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制造冲突,提炼生成呢?首先要选准冲突目标,选准目标是制造教学冲突的前提.目标的选定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学生实际进行定位,确保目标突出、可辩、可生成性强,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能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如在学习系统机械能守恒时,教师先抛出一道例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知识加以解决.在每个小组的成员解决出现差异时,小组成员就自已所解结果加以说明,而其他成员就这个解决方案提出自己的看法,加以分析.从而得出共同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要挥发导向作用.在现实的操作中,由于学生在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会出现一些与我们教学的目标方向相背离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方向,起好主导作用.第一,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为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所迷惑时,偏离讨论的话题时,教师要及时把讨论的主题拉回来.第二,当学生不能把握好合作与竞争的“度”而出现不和谐时,教师的及时、有效引导成为必需.学生毕竟在心理调节、社会经验等方面还稚嫩,难免出现意气之争,而忽视了讨论的主题,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及时解释沟通,化解矛盾,将话题引回来.第三,巧妙点化矛盾.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掀起思维的波澜,形成剧烈的矛盾冲突,还需要教师运用矛盾科学的方法来推波助澜,巧妙地点化,促使课堂生成理想效果.

三、引导总结,升华生成.(回归)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相长,而教学是一个永无终结的过程,教与学相依相伴永无穷尽.现在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信息的种类与数量都飞速增长,信息科学也同步迅猛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里,作为社会信息重要来源的媒介同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学生总是掌握着大量的信息.所以在很多时候会生成一些教师闻所不闻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有些教师为了不暴露自己的无知而不加以引导总结,就匆匆结课,这样就使生成缺乏升华的机会.一节课生成的知识、情感会很多,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很复杂,并且有的时候学生不清楚生成的结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总结,促使生成的东西再一次升华,以求得生成的深刻性.知识的最终目标是应用于生活实践,物理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升华.总之,实施“感知-求是-回归”模式教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关注和认可,它要求我们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不断的对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经过改进和创新,研究出更适合学生、并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探究教育模式.

作者:李小恩 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曹甸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不能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局面

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互动能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锻炼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但是,受我国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很多学校都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教师在课上的提问只局限在简单的公式以及题目的理解上,不能真正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提问的单一导致教师不能掌控教学主体内容,容易被学生摸清,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2.教师的引导不够,学生思维发散得到抑制

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都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以便学生能够组织好语言,使思维得以锻炼.相反,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将使思维受到限制,思维不能得到锻炼.此外,很多教师为了赶课时,会节省提问的时间,在提出了一个问题后马上就让学生解答,导致很多学生都回答地不正确,课堂提问失去了意义.

3.不能了解学生实际需求,问题设置不合理

课堂提问不简单,提问的目的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此,要充分结合学习效果和学习需求,在了解了学生实际需求以后设置学生感兴趣并能够解答上来的题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设置的题目与教学内容存在偏差,难易程度掌握的不够准确,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非常多,一旦忽视了学生内心需求将阻碍学生学习,不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要认识学生实际需求,并以此引导学生学习.

二、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提问实效性的方法

1.明确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

首先物理教师对提问的目的要有所了解,还要明确哪种提问方式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提问的时间多长才算合适等内容,在充分了解了这些内容以后才能提高提问质量和效率.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好提问的数量以及时间,一节物理课都在提问将影响教学进度.为此,物理教师要明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整个提问过程中教师充当了引导的角色.只有教师明确了提问的目的及意义才能使提问的时效性增强.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创设的情境:在讲台上放一辆小车,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起来呢?(该问题的教学功能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新课)归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时,笔者还是借助于前面的小车,在桌面上轻推一下小车,小车从静止向前运动,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提出问题:小车向前运动过程中为什么会越来越慢?小车最终停止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办法使小车一直运动下去?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小车由运动变成了静止,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个结论自然得出.有什么方法使小车一直运动下去呢?学生会想到一直用一个拉力拉小车平衡掉摩擦力,或者将水平面变得越来越光滑,其实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接近于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了,而这些判断则是当年伽利略和笛卡尔的观点.

2.问题要有针对性

一般,教师提问的内容都是课程学习上的重点.为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能够抓准重点内容,然后再针对性的提问和引导.例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平抛运动”时,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直指这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这节课的重点:如何利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并认识其规律.难点:理解为什么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此外,还要了解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不能提出一些过难的题目也不能过于简单,要使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以后能够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只有这样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学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答问题,最终才能实现锻炼思维的目的.

3.提问要有启发性和探索性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为此,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并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由此,课堂提问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探索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此外,课堂提问还要灵活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者:徐斌 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埭头中学

第三篇: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和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基础科学,高中物理教学会为后续高等物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成为高中授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学生会在物理学习中感受生活道理,锻炼自身逻辑思考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高中物理教学更具备着素质化教育的内涵,也是推行素质化教育的前沿阵地,它的教学宗旨体现在将本学科理论知识、方法论体系传授给学生.但是从现有高中相关教学表现分析,现今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在关注成绩提升同时,丧失学习的动力.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分析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找寻解决措施.

一、问题表现

高中时期是重要的学习过度阶段,其教学核心目标是体现在以成绩提升为支撑的升学率,这会直接影响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其问题表象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其一是教学理念陈旧,其二是教学手段匮乏,其三是忽略实验教学等.实际上这三个层面是有着密切关联属性,任何一个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都会对其他方面产生相应的推进或阻滞作用,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这些负面教学问题将会持续影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

1.教学理念陈旧

教师的教学理念将会对整体教学任务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的教师群体曾经接受的学习方式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是有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正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会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的体现出来.教师更适应原有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从自身角度寻求有效突破.基础物理学有着其理论知识的复杂性,需要短时间内记住大量的公式定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成绩的提升,主要的教学策略是采用“题材战术”,在布置大量课业习题的过程中,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也是会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状况的持续发展,将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学习的乐趣.有鉴于此,教师要有效改善现有教学中传统教学认识.例如:电场强度定义式E=F/Q,可以让学生自己命题,然后同桌互换题目进行解答,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记忆的主动性,也能够在批改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在舒适的环境中提高教学效率.

2.教学手段匮乏

教学主要场所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师生互动以及交流的重要媒介,这是需要教师不断完善优化原有的教学手段.不过现有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开展,还是以课堂知识的单项传递为主要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记忆和学习.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核心构成提,学生有种被边缘化的学习感觉.目前在课堂教学中,鲜有课堂互动的现象出现,这不仅会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这也是会让教师也感觉没有授课激情,以此产生双向的恶性循环问题.

3.忽略实验教学

物理学知识是蕴含在自然界各个层面之中,这也是其命名的由来.不可否认物理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理论知识,以及高精度的复杂计算,如果能够将物理知识和物理实践进行有机联系,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习题设置的用意,以及解决习题的意义.高中物理实验本身就是相关教学的有机组成,不应该将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人为的割裂.学生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会有一个理性认识,以此有效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二、应对措施

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它产生的负面作用更是会有着持续性体现,教师要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现象的存在,以此改善当前教学的效果.针对上述提到的内容,本人通过教学经验累积以及教学观念突破等方式,以此提出下面几个举措:其一是革新教学理念,其二是拓展教学模式,其三是关注教学实验.这三个方法的共同运作,将会从多层面上保障学习的效果,以此全面推行高中物理素质化教学工作的开展.

1.革新教学理念

个体主观理念可以对一生的重要影响,这会决定个体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集体观念会通过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引导事物的运作.高中物理教师一直认为“题材战术”是最佳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受到“成绩至上”的教学观念影响.日常教学任务量十分繁重,这也是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客观上会将问题持续恶化.当务之急是需要学校高度重视教学理念革新工作,通过教学管理以及绩效体系重构等方式,引导新型教学理念的教学实践.从“题海战术”攻略角度分析,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记忆物理公式定理,以此达到解题的效果.所以,教师教授完知识点之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且设计题目,再以同桌为选择构成进行解题操作,在活跃气氛的同时,提升记忆的效率,客观上也是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教学模式

目前主流的教学方法基本上就是应试教育模式的翻版和延续,这会让课堂教学氛围非常不活跃,这也是需要有效转换教学模式,需要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教师要在关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自身的教学手段,通过效率的提升改变现有的教学氛围,可以联合所有物理教师进行共性话题的探讨,这种交流的效果也是会产生广泛的作用价值,让学生既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又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体验中获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在教学中要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打造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场景,可以通过这种直观的知识介绍方式达到有效的教学渗透,同时也是可以在有条件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多去参加物理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能够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认识到物理学的重要价值,以及它所赋予的神奇魅力,多种教学模式的联合开展,能够达到物理学知识学以致用的效果.

3.关注教学实验

高中物理学知识具备着复杂性的特点,这也是和初中物理学知识有着极大的差别,不是简单知识延拓就可以解释清楚.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知识授课,它会对其公式的理解以及相关内容的学习均是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有鉴于此,非常有必要在日常授课的环节中,合理适度的增加实验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项目,能够通过不同实验内容细致入微的了解物质知识,可以从源头出掌握到相关知识的构成,通过这种自主探索的方式可以调动主观能动性.教师也是可以在授课环节中,因地制宜的引入教学的内容,将一个课题进行发散性讲解,以此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也是可以反映在实验的过程中,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让学生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着其具体的变化,然后在用理论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在现有高中物理教学中关注物理实验,完善相关的教学设备配置,增加相应的课时,融入更多的创意内容.本文分析了现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若干个问题,进行具体化的分析,然后找寻对应的策略,以此全面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全新的思路.

作者:徐超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画川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1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学生进行积极的提问这一课堂教学形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不是因为其达到的效果不佳,而是其所宣传以及实施的力度有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上教师对此的应用比较生疏,无法合理科学的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的能力进行改进应用,从而造成其在真正使用上存在不合理性;教师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问题的提出上存在不自信现象;而其中基础的问题则是高中物理的知识较难,学生在完全不理解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提问.

1.1新型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应用

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提问教学这一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难以适应,教师习惯于占据主导地位,进行知识的传授,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必要的知识以自己的教学流程进行课堂教学.而提问式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较大的冲击挑战,教师无法及时进行适应,教师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将其转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无法将之与自己的教学流程、教学重点以及教学难点有机结合,使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实现预期目标.教师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足也是导致其无法正确使用提问教学法的重要原因,不仅会造成学生在提问过程中存在对提问的步骤、提问的时间以及提问的范围不甚了解,还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产生消极对待态度,不利于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能力,也不利于物理的将来发展.

1.2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不够积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容易产生偏颇态度,其对待学生的态度往往取决于成绩,很容易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适于该门课程科学学习的情绪,这对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也有重要影响.自古我国就有严师出高徒的教学理念,其对于现代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有所影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会采取赞赏、奖励的教学态度,而是会使用较为严厉甚至批评的教学方式,因此,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惧怕情绪以及产生严重的距离感,而在提问教学中教师也会受到这一种模式的惯性影响,从而导致学生不敢也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最终导致物理教学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于物理教学的最终成果不及原来的教学模式.

1.3高中物理知识具有深度学生理解难

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难度提升、深度增加现象,其对于从未接触过如此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的学生而言十分困难,至于提问题,则必须建立在对此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有一定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因此,其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而提问也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自我思考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和较强的目的性,而现代的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思考能力弱,对于学习科目的了解少,对于学习该科目的方向认识存在误区,以及对于学习的态度教学消极和被动.这些原因都是学生提问能力难以培养的基础因素.

2培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措施

2.1改变教学模式,进行提问教学实际分析和应用改进,启迪问题思维

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需要尽快适应提问教学,才能给学生发展提问能力提供一个真实有用的平台.首先,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并尽快适应这一种教学模式,将这种模式进行全面的了解透析后,再进行实际情况的探究,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及自己的教学计划,从而进行有机的结合改进,将之进行使用.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逐步解决,从而使得该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其次,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在课堂上多提问一些有效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提问和讨论中学到知识.另外,还要给学生讲述一些伟大的物理学家由于爱提问的习惯而产生的伟大发现,让学生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从而启迪学生的问题思维,如法拉第根据电可以产生磁的规律,提出了“磁是否可以产生电”这一问题,最终发现了伟大的电磁感应情况,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后人进步.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认识到提问的重要价值,从而树立提问的意识.

2.2教师进行教学态度的合理改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首先,教师自身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从而在思想上树立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意识,并积极寻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式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其的言语措辞以及其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在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后,进行具体方向的有效缓慢的改进,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最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课堂回答进行评析时适当的增加一些夸奖的词汇,从而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信,在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问,从而逐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增强其提问能力以及提问热情的同时增进师生关系.

2.3增加学生提问讨论的机会,并善于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提出问题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时间、主题和空间,活跃课堂的氛围,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提问,首先采取的措施是进行强制性学生提问,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进行资料的查询,自我的思考以及自我的学习,在不断的使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形成主动进行提问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且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物理实验中突出问题.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提问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个环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在实验中的疑问.例如,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时,学生会发现动能增加的量总是小于势能减小的量,那么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一问题,这样一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作为物理学习的一个重点,积极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课堂提问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尽快的养成提问的习惯,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性,最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夏胜利 单位:宁海县正学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研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推动物理学发展的根本源泉。《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科学探究尤其是物理实验的要求是“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大力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物理教学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物理真的难学吗?为什么不少中学教师、学生为如何教好、学好物理而头疼?通过大量调查研究显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金钥匙”,演示实验可直观、形象地解释物理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点;也可生动、有趣地解决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问题。“现行高中物理教材编入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比以前有所增加。对实验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例有较大的提高”。几乎每节课都要做实验,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因此,本研究利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解决物理教学难点,加深教师对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作用及地位的理解,提升演示实验技能从而应用于解决物理教学难点的问题,同时也为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提供一些启示、为长期处于教学环境下的一线教师和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思路和教学参考,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演示实验与物理教学难点的概念界定

1.演示实验

根据当代教育思想和现行新课程理念,我们可以认为演示实验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把要研究的物理实验现象展现给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渗透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并与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分析讨论有关实验现象,最终指导帮助学生归纳得到实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

2.物理教学难点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学难点有两层含义:一是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具有情绪、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教材编排难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学习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二是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差异构成的难理解易混淆的知识。本文中的教学难点是以上两种思路的结合。那么,如何利用实验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如何利用演示实验达到高效课堂?如何利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思维台阶?如何使用自制教具的演示实验方法克服课本已有实验的不足?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克服教学在时间空间所受的限制?这些利用演示实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研究却鲜有满意的回答。

三、运用演示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方法与途径

1.演示实验创设情景突破学习物理兴趣不高的难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物理难学,不喜欢学习物理,如何突破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高的难点。为此,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调查,归纳总结出利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能有效突破高中物理学习兴趣不高的难点。

2.创设思维台阶化解物理知识本身的难点物理概念、规律通常抽象晦涩,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本文提出运用演示实验在学生建构物理知识时,为其创设思维台阶,降低难度,化解物理知识本身难以理解的难点。

四、结束语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灵活运用演示实验对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有很高的实效性。然而,并非所有的物理教学难点都能够利用演示实验突破,因此,本课题还需不断的反思与总结,力求通过探究实验、演示实验、学生自主实验等多种实验方式,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体系,为物理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作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

作者:冯楠 王林 单位:宁夏大学

第六篇: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研究

问题教学法就是把问题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问题和想出解决的方法,使学生在设定问题,探寻问题中不断地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提高自我主动学习的能力.

1问题教学法概述

问题教学法其实由来已久,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曾经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教导学生.这种以问题作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大都可以归于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主要是指根据所教的内容,不扰乱教学的重点,打乱原有的安排的前提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总的来说问题教学法就是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问题教学法是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活动.

2问题教学法基本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的情境,由学生想出问题的研究方向或者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按符合逻辑性的情境一起讨论.根据讨论交流的结果,对问题的答案进行各种探索,找到一个合理的答案,并通过实验或举例验证其正确性.最后根据问题的思考方向和解决方法,了解这种类型的题目,做到举一反三,让问题得以拓展.

3问题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3.1给学生提问的机会,鼓励发问,让学生乐于发问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非常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平等、和谐地对待他们提出的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教师要备好课,引导好学生的问题方向,把握好难易程度,让学生可以全面掌握教学重点.另外,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追问,教师适当追问可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思考机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的核心,获取更多知识,产生更多的兴趣,也能让教师知道学生对知识已经理解到了什么地步,更好地给学生答疑解惑.

3.2根据物理知识的特点,设定问题情境

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教师可以设定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将问题教学法穿插进日常的教学,能让学生有兴趣提出问题,并提高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的不同,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问题的情境,引入问题,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运用问题的能力.比如下面2个实例.1)物理“动量定理”中有一段:如果把鸡蛋从高的地方落到地板上,鸡蛋就会碎,但如果地板上面铺一层厚厚的软垫子,鸡蛋即使掉落也不会碎,这是为什么呢?根据这个问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此时,教师还可以追问,速度相同、大小一样的石头与粉笔,哪个更容易把桌子上的杯子打倒呢?通过这个扩展问题,使同学们思考冲量与动量的关系.最后,可以把问题进一步具体,让学生进行动量计算,通过这类题目举一反三,了解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2)在小球摆动的过程中小球的受力情况是怎样的?在摆动过程中小球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不变,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当学习抽象的物理定律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再结合课堂讲解,并设想出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让学生主动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的操作去掌握并理解物理规律.除了通过实验外,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分析和思考方式来创建问题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把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解并且学会运用.

3.4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

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感悟到知识的生成过程,深刻意识问题的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问题教学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自觉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课堂中更好地发挥自己所长,更好地融入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通过问题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一起解决问题,也能让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和谐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这种问题教学法将会被不断实践,并显示出常规教学无法相比的优越性,这是解决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新进步,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源泉.

作者:周拱照 单位:福建省漳州一中

第七篇: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体现“六主”核心要素

1学生为主体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根

学生之成长相近于树之长成,浇树浇根,才能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问题.教师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能理解到什么层次,就像给树浇水施肥一样,既要考虑时间,又要明确数量;教师让学生思、让学生问、让学生说、让学生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所疑为老师所想、学生所需为老师所思、学生所做为老师所设的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让学生在动中吸取知识、建构能力才是教学设计的根基.

2教师的主导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气之魂

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相当于植物赖以生存的空气,无处不在,又是无形之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设法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讲、多议、多思、多作,教师少说精讲,及时启发引导,像魂一样附着于课堂,像气一样无处不在,但又不显山露水,才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作法;教师设法让学生出现灵感与火花,才是教学设计之气之魂,也是高效课堂之魂.

3知识为主线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茎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是植物的主干,是连接根、叶、花、果的通道,通过茎中的毛细管网络,下连深根,上通叶气.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相当于植物之茎,连接学生、连接教师、连接方法、连接过程、连接思维、连接能力.不以知识为主线的教学就像枯死之树,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堂教学要以教学大纲的三维目标要求为基点,以所学概念、规律知识为脉络,用问题、实验、方法、策略溶解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高效吸收,融会贯通,这是“六主”教学设计的核心理念.知识为主线不仅是教学设计之茎,也是教学反馈之茎,也就是说,教学反馈主要以知识主线的理解,掌握为起点和落点,就像植物之茎,根吸水分营养输送至茎叶,叶吸收能量传送茎根,在教学设计中反馈信息和方法策略都应通过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反应作出判断.

4方法策略的选取、制定和应用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叶

叶也是植物的营养器,植物通过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夜晚释放氧气,枝繁叶茂使植物就茁壮成长.在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是我们要达到掌握主干知识,提高能力目标所想的办法.方法与策略隐于教学过程,但明于教学设计,方法与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是教学设计的特色要素体现.方法策略包括教学方法策略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策略,教学设计中方法和策略的应用核心要素之一是要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具体的知识、不同的课型(概念规律课、实验课、习题课等),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的程度、状态.体现的是教学设计者对教材和学生的了解和研究的水平.

5思维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花

花之美外在于其艳,而内在于其实,植物的成长目标就是获得果实与种子,完成生物学意义上的一个轮回.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为达到终极能力目标提高的最重要环节,相似于花与果实之关系,没有花,就不会结果,没有思维过程,就不可能有能力形成,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教学设计追求的绚丽之花.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思维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而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就是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点在于让学生思考,思考的源泉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把提出的问题设法解决和提出一些解决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很好地培养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的过程,也是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探究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点串线,举地反三,多题归类,是思维多样性、灵活性、发散性、敏捷性培养的重要途经.思维过程是隐性的、但又是开放的,教师周密设计系列性问题,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找准问题切入点,创设出一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使学生沉浸在生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给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达到发现、应用与创造的要求,使学习过程升华为能力形成过程,烂漫的思维之花才能盛开于学生的脑海.

6能力的培养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之实

春华秋实,在浩荡的春风吹拂下,才有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教学设计中对能力形成的关注和重视相似于植物生长过程中果实之形成,能力培养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像植物生长轮回就是为了结出累累果实一样.能力培养是贯穿教学设计始终的一条暗线,重视能力的培养已是世界性的共识,物理教学目标虽已明确了五种能力要求,但是能力的培养是多角度的多方面的,没有一种能力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设计中应有意识地渗透各种能力的训练,寓能力培养于新授知识中,寓能力培养于实际生活中,寓能力培养于科技活动中.加强实践活动、实验操作和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设计中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总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学生为根、教师为魂、知识为干、方法为谋、思维为攻、能力为标是必须遵守的思想理念.

作者:田泽兴 黄永丰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第八篇: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的分析

整个教学活动必须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这是新课标学习过程的一个倡导点.在其推动下,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设计时可以按照多样化要求进行优化选择.上课初期,学生仍然对课间活动保持有兴奋,其注意力仍然不能全部转移到课堂,教师良好的导入设计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保障.本文以新课程背景物理课堂导入教学为例,尝试对课堂导入原则和实施策略进行简要阐述.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高中是心灵成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从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高中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看,学生能否打好坚实基础以有利于后期学习,能否提升终身发展的能力,是物理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评判标准.

一、导入原则

课堂教学呈现于空间场地,展开在时间链条,其首要环节就是课堂导入.严格意义上讲,它是课堂教学的现场准备阶段,第一是把课堂秩序从纷乱的课间状态整顿成有序的课堂状态;第二是用新知识引导学生注意力转移;第三是激发动力,把课堂做为平台,发动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导入环节尽管在课堂时间占比中比重很小,却不是可有可无,也不能随意为之,三个原则必须认真遵循.

1.针对性

即目标的明确性.导入设计必须紧扣课堂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必须使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在学生的心中得到明确.比如教学《摩擦力》,教师在列举生活实例对“摩擦力”进行课堂导入时,即使材料俯拾皆是,也不能信手乱拈,必须围绕“摩擦力”提出问题,比如“停止踩车后,自行车为什么会慢慢停下来”、“弹球为什么在玻璃上滚动的远,而在土地上滚动的近”、“山地车为什么不使用更窄更光滑的轮胎”、“盲道为什么不使用较为光滑的瓷砖”等等,再让学生类举出共性的例子,在学生积极列举的气氛中,“摩擦力”这一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2.实效性

导入是为了吸引,但吸引不是最终目的.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知识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推动学生与教师积极合作,使课堂任务高效完成.

3.服务性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环节,无论注意力吸引还是课堂状态转换,都不能直接实现教学目标,而只是为了学生学习和后续教学提供服务.

二、导入策略

1.学生实际状况

课堂导入不是为了让教师表演才智,而是为了更有效的服务学习、服务学生.学生在认知、兴趣、程度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是导入设计的主要考虑点.比如导入《摩擦力》时,并不是实例越“高大上”,效果就越好.像“神舟”飞船、“长征”火箭、“月宫”探测器等,虽然吸引眼球,但其摩擦力环境过高过远,相对于学生还比较“虚幻”,在调动学生配合上就比较困难.如果教师能够把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信手拈来,比如“为什么水泥斜坡一般都会划上花纹”、“为什么鞋子底面不能是光滑的”、“为什么砂纸能够打磨物体”等,通过这些学生熟知的实例才能够调动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共鸣.

2.保障教学系统的完整性

课堂改革推出了多样的模式提法,但无论何种概念,“导入―分析和理解―巩固”这三个环节总是回避不了的.它们是课堂教学最主要的链条,承担着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导入环节作为链条的第一环,为下面各个环节教学提供服务和铺垫,是课堂教学系统完整性的首要保障.3.多样化导入导入主体不同,导入策略也会不同,表现为两种形式:

(1)教师主导

这是最常用的导入形式.特点是教师设置导入问题、教师主导导入过程、学生配合教师完成导入.从实践来看,其可再做以下细分.讲述型;即教师为逐渐展现课堂内容,而预先准备导入材料(生活实例、故事、名言警句、历史事件等),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述和引用.比如对《光》进行导入时,教师预先准备了《墨经》中关于“光”的相关陈述,告诉我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光”在传播和反射上的特点,同步渗透民族文化教育.试验型,即把小实验做为导入的主要手段,比如导入《摩擦力》内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玩具车、两块木板(一块光滑,一块粗糙),通过观察玩具车分别在两块木板上跑动的状态和距离,然后提出“摩擦力”的概念.提问型;如上述《摩擦力》的导入,如果使用提问导入,就可以先问“你了解摩擦力吗”,再问“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再问“这些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再问“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有什么结果”,再问“需要或不需要摩擦力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将其增强或削弱”,这样就可以充分吸引学生了.

(2)学生主导

这是随着教改深入而提出的一种方法.学生主导不是学生自由.导入的过程仍然必须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它的基本特点是让学生代替教师来求解问题,分析现象,再由教师提出课堂目标.这种形式也可进行细分.游戏型;学生天生对游戏抱有充分的积极主动性,教师设计或借鉴一些小游戏(与课堂内容相关或相连),可以收到积极的导入效果.讨论型;发动学生就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实现课堂导入目标.比如导入《热量》时,让学生分析“蒸汽烧伤和热水烧伤那个更严重”,学生囿于生活经验,大部分往往从感性出发进行判断“热水烧伤后果严重”,个别学生会提出“蒸汽烧伤后果严重”,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初步判断,“蒸汽在变成热水时,会释放热量,所以拥有更多的热量”,进而推导出“蒸汽比热水烧伤严重”,导入效果非常好.综上所述,导入环节对课堂教学的完整性、高效性有影响,担负着课间秩序向教学秩序转换的调整作用,以及为教学过程提供服务和铺垫的作用.学生实际情况、课堂完整性、具体导入形式,都对导入效果形成制约.课堂导入既非无关紧要,也不能随意实施.教师设计和实施导入时,必须把学生作为导入对象,课堂导入不能追求虚浮花哨,必须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实效.

作者:史静操 单位:江苏省宜兴中学

第九篇: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物理是对物质相互作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高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物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把物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不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尽快更新教育观念,把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物理课堂,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主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

1.用题目代替问题

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用课本上的题目来代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的问题.一边照本宣科地给学生讲解物理知识,一边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

2.问题设置不合理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问题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问题设置中,有些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太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学生被迫放弃对问题的探究,最终由教师进行分析和解答.除此之外,有的物理教师设置的问题流于形式,没有思考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思考、探究的兴趣,难以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3.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现阶段的高中物理课堂中,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后只会让极少数同学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回答问题成为好学生的专利,其他同学一般在一旁观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思考问题的欲望,很少参与课堂互动.此外,还有的物理教师把学生回答的环节跳过,直接讲出答案,学生参与度不高.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建议

1.合理设置问题

第一,根据学生思维能力设置问题.高中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物理教师要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认真探究和思考后得出答案,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思考物理问题,在不断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根据学生认知能力设置问题.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合理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方式等.在学生的思考、探究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过程比答案更重要,教师要重视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和反馈出来的结果,适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一般消化、吸收教师事先构建好的知识体系,但是,这样的知识体系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发展需要,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点到为止”,给出关于重难点问题的建议,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3.以问题为中心的摩擦力课堂教学实例

(1)创设教学情景

在上课前,物理教师拿起物理课本,把其放在手上,提出问题:为什么手上的课本不会掉落?然后让学生把手边的物品拿起来,试试会不会掉落,并思考其中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亲身实践,给出不同的答案,对实际生活中的摩擦力有一定的了解,为新课导入做好了铺垫.

(2)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带着以上问题,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时学过的摩擦力知识,如,摩擦力是什么?摩擦力有哪些种类?摩擦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等等.在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回顾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3)展开探究活动

首先,物理教师对摩擦力的概念进行简单讲解后,提出问题: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组织学生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在小组探究、讨论之后,学生可以根据先前归纳的摩擦力知识点,给出问题的答案.其次,教师再次提出问题:你能判断一件物品是否受到摩擦力吗?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品,并各抒己见,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判断事物的受力情况,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4)课堂总结

课堂内容结束后,摩擦力的相关问题得到解决,教师要对本课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际情况给出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除此之外,物理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以鼓励性的评语为主,表扬表现好的学生、鼓励表现有所欠缺的学生,以此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符合素质教育和探究式教育的要求,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深入认识以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实践,把其合理融入高中物理课堂,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

作者:陈永在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一中学

第十篇:高中物理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科教师都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这教学目标当中,让学生拥有创新能力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物理这门课集抽象、具体、计算等为一体,较为复杂,怎样在这种复杂的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物理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

一、用探究式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所谓的探究式方法,就是首先要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对问题的相关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自己去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根据现有材料,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解题过程中,问题是主线,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来进行。学生的每一步尝试都是在紧扣这个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课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方法来进行。物体所做的功是人们肉眼无法看见的,那么,可以借助于仪器或者多媒体来把功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比如,运动员把铅球投出去这个过程当中,铅球刚离开手时,是通过哪种方式获得速度呢?那就是由于人的手对铅球做了功。根据这一结论,学生可以自己尝试用不同的速度,测试一下所做的功是否相同,从而更好地理解功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具有创新精神

高中生的发育已经基本完全,他们不像小学生和初中生一样自制力比较差,而且高中课时比较紧张,课业繁重,学生必须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较好地吸收知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遇到问题时,多让学生思考,用创新的思维来学习课堂知识,从而理解的更加深刻。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知识,就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按照书本上的讲解进行实验探究,比如,学生可以自己做一个切割磁力线的实验,通过电流的改变情况来探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尝试通过实验来解决,解决不了的,就带着问题去听课,在课堂上提出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解决问题。总而言之,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知识范围较广,内容也比较枯燥难以理解,但是物理非常重要,在高考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物理课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究,培养创新能力,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作者:董瑞 单位: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