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10篇
时间:2022-12-15 10:04:11
导语:高中物理创新能力的培养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创新物理教育方向,改革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的改革是实施创新教育,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只有打破传统教学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行为的束缚,才能让各项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让教学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物理,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学科,物理教育方向的改变,对于高中教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成绩不斐,但应试教育体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退。教学内容与形式丰富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培养。教师仍然利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大多流于形式。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管理者要以身作则,认可创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学校内部的各类会议,向教师传递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开展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学习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与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给教师提供改革高中物理课堂的动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社会文明的进步,使社会大众对知识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问题,学生也渴求在课堂中掌握发言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肯定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多思考、多参与,锻炼其创新思维。社会对当代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对创新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通过个人课堂角色的转变来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与发言的时间,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来。比如在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在教学前,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并通过自己的方法去搜集他们需要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学生分享自己的自主学习成果,或者给同学们讲他们认为本节知识的重难点。当学生转变成为教师的时候,教师也要甘愿做他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与其他学生讨论。当然,教师更要做课堂的评价者,肯定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学生在转变成为教师的时刻也会感受到物理学习的新奇性。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去教学,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讲究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创新能力
第一,积极实施情感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改变物理学习畏难情绪,教师可以利用情感策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比如在讲解《传感器》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一段自己制作传感器的视频,在课堂中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心生崇拜之情,积极学习。组织学生制作自己的传感器,能够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第二,积极实施问题教学策略。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表现在他们提问能力的提高上。学生能够发现物理问题,才能分析与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本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到自己要探究与学习的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在无形中得以提升。比如在讲解《常见的传动装置》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呈现几个传动装置的例子,引发学生去思考更多的传动装置。同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些装置是如何发挥传动作用的?”引导学生调动他们的物理知识,创新解决问题。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用学生的思维成果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综上所述,重视创新教育落实的重要性,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每一位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对创新教育的肯定。在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的今天,强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采取高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只有我们教育工作者积极创新,才能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创新能力得以形成。
作者:邸晓宁 单位:内蒙古呼和特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高中部
第二篇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常情况下,探究式学习模式如下:首先,发现问题;其次,分析问题搜集相关的资料以及构建假说;再次,利用事实来论证所构建的假说;最后,形成探究能力。在探究式学习中,问题始终贯穿于其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钻研不同的问题,然而学生在钻研问题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都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学生发现、提出、分析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如:当老师要讲解《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做功与速度变化这两者间的关系,本节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方案,让学生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来得出最终的结果。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要设计这样一个导入:借助多媒体将铅球运动员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让学生思考:铅球出手时的速度是通过哪一种方式获得的呢?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铅球速度的变化与人手对其做功有着一定的关系。随后教师要引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这两者的关系。首先,教师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当每一位学生完成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后,教师让学生相互讨论来完善实验方案,等确定了实验方案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实验。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每一个小组要专门安排一个学生来记录数据,当实验结束之后,小组成员要分析实验数据,以此来得出最终的结论。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自主式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高中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他们之间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地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老师产生较强的依赖性。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开展自主式学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来学习到更多物理知识。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电磁感应现象》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电磁感应这一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首先会做实验,通过做“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这一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时候,这个时候电路中是有电流的。接着学生自主开展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这两个实验来了解到能量的转化情况。在学生自主开展实验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并且自身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自主学习完之后,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表述他们所探究出来的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这些结论的记忆。
三、运用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所谓合作式学习指的是以某一个问题为中心,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相互合作共同将该问题解决掉。现阶段,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学习中,合作式受到了人们的推崇。通常情况下,分组形式是最为常见的合作式学习模式。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成员要一起搜集资料,一起整理信息,一起讨论,最终得出结论。为什么合作式学习是如此受欢迎呢?究其原因在于合作式学习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交流协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且让小组分别探讨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当每个小组确定本小组要探讨的内容之后,小组组长要与组员确定本次探讨的步骤,即:解释弹性形变(范性形变)这一名词;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弹性形变(范性形变);弹性形变(范性形变)所具有的特点。当确定好探讨步骤后,小组内成员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在整个合作式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每一位学生都开动大脑,从而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了创新力。
作者:杨海霞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
第四篇
一、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方向
当前,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创新教材,提高整个课堂的效率。在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因此物理教师要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营造高效的物理课堂。近几年来,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高中物理教师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增强物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到物理知识。
二、挖掘教材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换为问题,利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当老师要讲解《势能、重力势能》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一下: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此时学生会回答: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有的学生会回答: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有关。面对学生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且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从教材中找到该问题的答案。
三、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能够让学生灵活地掌握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推动创新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物理这门学科与实验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但是在开展实验的时候,教师要保证实验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以此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比如:当老师要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由于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在开展此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实验中用到的器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创新教育不仅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中物理教师要巧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活动。
作者:熊立斌 单位:江西省高安市灰埠中学
第五篇
一、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当中,传统死板的物理课堂教学十分枯燥,教师采取填鸭式的教学,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被动的接受物理内容,这样长时间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出现情感麻木的现象,长时间发展下去必然会导致学生丧失兴趣。要想在屋里课堂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通过新的教学办法和教学理念的融入,通过不断转变教学课堂的主体,来让学生最大程度的融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的。因此,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开展当中,融入到物理课堂情景,帮助学生在思维上进行自我的丰富。这样,学生在取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之后,学习热情会逐步的被激发,在兴趣的作用之下,提升对于中学物理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学习效率。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下的教学当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和思维活动是采取的主要办法。在物理课堂之上,教师为了营造相关的情境,会通过教师的解说、背景音乐的应用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调动思维的发展,来进行一定的想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而且也可以借助对于课本的理解进行思维的自我饱满化的打造。从而使得学生在自我思考当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更好的推进物理内含深化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能力
在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由于区域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导致在教学活动开展当中,物质、师资等客观因素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程当中,这种限制能够通过科学教育办法的引入,将其降低。其中物理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可以大大弥补因为客观条件的不足而造成的教学开展难的现象。因为在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借助情境教学法,通过借助外界设施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的认识深化,在综合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这样能够大大的提升学生对于物理的认识。
四、增加实验情景的融入
深化教学内涵一直是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应用当中重点强调的课题。因为透过对于高中生的研究之后,可以发现学生学习的动力就是兴趣,如果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把有趣的实验贯穿到教学内容中,激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中学生的思维适中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拥有足够的兴趣爱好投入其中,同时,对于物理教学当中的其他内容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实验情景的应用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景,激发高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之上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在当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当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办法,通过教学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趣味性,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教学难度,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的促进物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物理改革工作的推广。
作者:吴勇辉 单位:南平市建阳区第二中学
第六篇
一、启发多方思维,促使学生智力活动多样化
学生的创造性不一定都是逻辑思维迸发出的创新火花,不少是由具有直觉逻辑思维性质的“心血来潮”激发出来的灵感。它往往是在热烈的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产生出来,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在创新物理课堂教学中,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特点实施活动教学,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智力活动多样化:视、听、谈、思、议、练。使教学进程能够顺应学生学习的心理流程,切合学生的发现思路,实现耳、眼、口、手、脑的协调,形成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反馈、调控的适时交叉。
二、巧妙设置疑问,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疑”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学中,善于结合教材,通过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可以由教师置疑,更可以由学生质疑,启发学生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促使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改变其被动接受状态。教师的作用不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可提问,而是要善于培养学生提出深刻的问题,并着手寻找解决的途径,这才是科学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实验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物理实验就没有物理学。在物理学的产生、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说的实践基础,是验证理论预言和物理假说的主要依据,它提供了确立物理科学理论体系的根本手段。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物理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质,而且可以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作风和习惯等。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主体性、发现性、归纳性等,这就要求在实施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这一需要设置的新的课程计划,具有典型的创新教育功能。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爱萍 单位:山西省河曲县巡镇中学
第七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可以不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督促,自己就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学习上也不依赖教师和家长,学生自己就能安排自己的学习,而且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学生只有学会了自主学习,才会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会创造出新想法、新观点、新思想,所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1.1高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独立做题。有很多学生,教师在,题做得非常好,教师一走,就一道题都做不出来了,这就是对教师的依赖性。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布置一定数量的题,让学生独立去完成,虽然对学生来说刚开始会有一些难度,做题的速度会有些慢,但是,这是锻炼独立思考的好办法,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
1.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自由,不要擅自安排学生的学习,要让学生自己安排,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在学生遇到难题时,也要让学生自己先思考,等到学生实在解不出,再去帮忙也不迟。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过程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勇于实验、勤于思索”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所以,在实验课堂上,我需要对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在现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任何一门知识的存在都会很快过时。因此,想要让学生不被社会抛弃,只有让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让学生具备探究能力,成了对学生进行培养的目标,同时也成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这样一种教学形式的主要内容包含:提出问题、设定和规划实验方法,最后分析验证。验证性实验,是现在高中阶段开展实验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定义可以归纳为:通过实验的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的知识进行验证,以图确定其是不是正确。这种实验形式一般都是知识教学之后进行。尽管,这种形式的实验对于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动手技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教学形式却不具备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功能。假如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把一些本来用演示和验证形式进行的实验转换成探究性实验,其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则会有较大的不同。所谓探究性实验,就是学生经过自己动手研究、以求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有所提高的实验形式。其根本的特征是:教师只提出课题的探究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决定实验的依据、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和实验方案等,最后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这种类型的实验,也许在最后也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实验方法,最终通过科学的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换句话说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些实验逐渐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采用这种实验形式,我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挑选恰当的需要探究的问题作为实验对象。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新旧知识之间关系的分析找出需要解决的课题,之后针对这一课题规划一套具有针对性、启示性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基础,在整个过程中,要包含一些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新问题。
3通过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索性、开放性是实验创新的重要标志,通过增强演示性实验的探索性、开放性,学生可以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在开放中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精神得以培养。例如,电阻定律的演示实验可以改成学生探索性、开放性实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影响电阻的有关物理量进行梳理,让学生自己通过知识迁移采用控制变量法对该演示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包括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器材选择与连接、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最终通过合作交流,讨论形成准确结论。这种演示实验的探索与开放,增强了学生主体意识,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必须尽可能为学生营造积极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推动.物理教师在习题教学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布局,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培养与提升,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喜欢探究、善于探究的习惯.同时,在习题教学中,教师应避免以往的题海战术,选择精而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与解决,从而帮助学生改变以往的单一思维模式,促进其发散性创新思维的养成.此外,教师可以借鉴生活实际中的真实素材,设计和营造充满吸引力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问题感性认知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总之,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急需的人才类型.作为人才培养者的教师,必须充分顺应时展的潮流,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自身教学目标的重点之一。
作者:谭茗月 单位: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
第八篇
一、物理教学与逆向思维能力培养
人们的思维活动按照思维程序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按事物发展的过程先后,从起因分析推断事物发展的结果,称为正向思路;按相反的程序称为逆向思维,即从事物发展的结果追溯起因.牛留信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了从五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研究对象的逆向思维,条件的逆向思维,思维程序的逆向思维,因果关系的逆向思维,光路可逆的逆向思维.笔者认为这确实符合物理教学的实际,其实逆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处处时时都可进行,并结合正向思维开展,效果会更好.下面我们以《曲线运动》一节的教学案例来说明:1.引入新课时的反问师(引入):“前面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如果运动物体不是沿直线运动的话,那将做什么运动?”生(回答):作曲线运动.师:肯定吗?是不是一定得作曲线运动呢?学生(犹豫):有回答坚持说一定做曲线运动,也有说不一定,还有的说是静止.师:请注意我们指的是“运动物体”.在学生终于搞清后,我让一个同学上黑板来根据物体运动的轨迹给机械运动分类,即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2.对课堂教学中得到(归纳总结)的结论进行反问例如,当得出“一切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后反问:“一切变速运动都是曲线运动吗?”3.在巩固应用知识时不断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问和反问例如,讲完曲线运动的新课后,我提出如下问题: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是恒力还是变力?B.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那么它将处于什么状态?引导学生回答后再反问:C.在恒定的合力作用下,物体一定做曲线运动吗?D.在几个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如果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外力,物体将做什么运动?可见,通过课堂上这种反问式的逆向思维陪养,不但上课效果明显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物理教学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改革传统教学,其中改变唯一解题方法的传统题(或封闭题),但适当地采用和引入一些更具发散思维的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理由是:①按照“马登理论”,学习的本质就是鉴别,又由于鉴别依赖于对差异的认识,因此,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扩展变异维数(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而,又由于开放题不仅具有多种可能的(正确)解答,也具有多种可能的解题方法,因此开放题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事实上就有效地拓展了学习空间.②由于常规的物理教学主要集中于收敛思维,因此,这就凸显出开放教学的一个明显的优点,即特别有利于学生发散型思维的培养.叫任何好的题目,如果没有适合形式的教学去保证,这种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可能性就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性.因此与引入开放题一样,我们的教学也要由“封闭型”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下面举一个通过习题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例子: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可看作质点)以v0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沿倾角为e的斜面冲上去,当它静止时离斜面底端的距离为多少?已知物体M与水平面及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p,且近似认为M可能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可见教师要进行思维教学,必须本身是问题解决(当然包括解物理习题)方面的高手,并且能够根据各种资料上的习题或网上的习题,结合生产、技术和生活等方面的物理情景编制出一些高质量的题来.
三、物理教学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对抽象思维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在形成物理概念和建立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完成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高中物理实际上还是和初中物理一样在研究力、热、电、光、原子和原子核等物理现象,而物理概念是这些现象中某一类的共同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规律是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到的.因此重视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关键是抓住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引入”和“推导”.引入不当,推导呆板、僵化,就可能变为老师武断地把学生往前“拖”,“拖不动就可能抱着学生或背着学生“走”,从而使学生变为死记结论.所以“引入”和“推导”不是看老师说了多少,而是看是否说到点子上,切中要害.如果老师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引入和推导,则“话不多”而学生更能理解和掌握.“引入”的方法有:实验引入法(实验要求明显、新奇、巧妙)、类比引入法(类比要恰当、生动形象)、现象引入法(现象要典型、充分,这种方法也叫举例引入法)、问题引入法(也叫提问法,提问要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推理引入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都是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概括,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
作者:夏俊 单位: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第九篇
1积累广泛的物理常识,为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俗话这样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物理的学习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就要先让学生从广泛的积累物理常识入手。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物理发展史和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的教学,在我看来这些内容则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的学生从高中阶段的学习开始就逐步接触了牛顿三大定律,不少学生在经过三年的学习之后竟然对牛顿一无所知,这实在是物理教学的失败之处,就算是牛顿在世,也无法原谅此种物理教学现状。所以在教学中,在学习牛顿定律之前,我会先给学生讲一讲牛顿刻苦的钻研能力;在学习伽利略实验之前,先给学生讲一讲伽利略是如何一步步达到成功的彼岸的等等,让这些富有激励性的人物和事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鼓励,让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学习牛顿和伽利略这些难得的宝贵精神。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点的积累物理常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平时的生活里,我会鼓励学生去认真的观察生活,并思考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为什么要这样做?例如让学生认真的观察菜刀,让他们自己从中发现与力学有关的知识;让学生观察自行车,促使他们在观察中发现前后轮摩擦力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观察筷子放在水杯中的现象,从中发现与光的反射和折射有关的知识等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之后,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实例,也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物理学知识,然后通过查阅课本或者是上网学习等方式来了解更多的物理学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的了解就会越来越多,物理常识的积累也就会越来越多,当学生的物理视野大大超出了教材的要求后,学生的创新思维便会在稳固的基础上逐渐的迸发出来。
2重视实验探究教学,促使高效的创新学习
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不少教师不仅没有充分重视实验教学给学生创新发展带来的益处,更有甚者将实验教学等同于物理理论教学,采用强硬的灌输模式来让学生学习高中物理学的知识,长此以往,教师不难发现学生的背诵记忆能力确实提高不少,但是物理学习所提倡的创新探究精神却永远停留在最初的地方。在物理教学中,我往往更加重视对物理实验的教学,会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究实验,坚持能让学生动手就让学生动手的原则,对于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小实验,也会在课堂的末尾时间里让学生主动的尝试体验一下,或者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动脑完成小实验。比如在学习“压强”时,为了让学生更为真切的感受到压强的强大,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带一个熟鸡蛋到课堂上来,然后让每一个学生将鸡蛋握在手中,看看谁能将鸡蛋握碎,事实上即使学生用尽了全力,也很少有学生可以将鸡蛋握碎。紧接着我又让学生将鸡蛋的一角往墙上、地上敲,学生会发现鸡蛋很容易就会被敲碎,如此学生就能够从一个简单的“敲鸡蛋”试验中彻底的感受到压强的厉害,学生通过简单的思考就能得出“手握鸡蛋,受力面积大,压强小,鸡蛋不容易碎;用鸡蛋敲击墙面或地面,受力面积小,压强大,鸡蛋容易碎”的结论。再比如在进行“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验证时,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将“质量分布均匀的小球”换为“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小球”,这样小球做震荡运动时的半径就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将小球的重心定位于某一个位置,这个位置距离绳子顶部的距离设定为R,如此在前后的两次实验中,半径就可以分别表示为La+R和Lb+R,最后再将这些数据带入单摆周期公式中来求出重力加速度。学生打破传统的实验方法,用探究性的心理不断的创新出全新的实验方法。
3加强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问是教学中一个非常高深的教学艺术,提问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师应该在何时提出问题呢?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应该提出多少的问题才合适呢?问题的难度应该如何掌握呢?如何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呢?诸如上述种种疑问都是我们在提出问题之前认真思考的,否则将很难取得高效的提问效果。同时教师要注意的便是对于如何来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者是学生提出了看起来很愚蠢的问题,作为教师都应该坦然的接受,应该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有关的知识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先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学生在有了初中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之上,会相信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这个时候有的学生就会提出疑问:“但是据我的观察,有些地方在没有被阳光直射的地方,也会有光的存在。”在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很多学生都会说她傻,然而在我看来这个学生更会观察,更会思考,于是我告诉她:“那你有没有仔细的观察一下为什么没有被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也会亮呢?”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就会发现现象的本质。在此基础之上我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谁能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新的问题一出,学生的创新小火苗又重新的燃烧了起来,这样的提问不仅让物理课堂氛围变得更加的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让我们的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和实验中实现创新的效果,从而使得高中物理教学也能朝着素质教育要求的方向健康的发展。
作者:姜翠平 单位:江苏省铁富高级中学
第十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抽象是高中物理的“固有特点”,其内容相较于初中物理也比较复杂难懂.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灌溉”教学模式,只是让学生充当一个聆听者、旁观者,很难让学生从心灵上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必须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以推动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机械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波,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这样的物理情境: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教具———一条绳子.师:下面,有哪位同学愿意和我一起完成这个游戏操作呢?我们两个各自抓住这条绳子的一端,然后我们将绳子拉直,并放在地上,注意你的手不要松开绳子,我们两个要一直抓着这根绳子的两端.然后,我抓着这根绳子的这端轻轻的左右方向摆动一下,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根绳子的变化,并思考一下,这根绳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绳子又是以怎样的规律变化着?在教师做完这个游戏后,学生发现这条绳子开始在离教师这一端近的一段绳子呈波浪形状,而且教师这端摆动了之后,过了段时间另一端才有反应.学生在教师开始做游戏的那一刻,就被带入到了这个物理情境中,而且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出现的这个游戏结果有极大的好奇心,都想知道其中的原理,对学习物理知识充满了热情.于是,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开始了探索,创新热情被彻底激发出来.有的自己重新做这个游戏继续观察;有的开始在课本上寻找自己的答案等等.总之,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适当的对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向着波的知识方向进行思考.由此可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思考、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2有效提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是活跃学生思考的一个重要工具,有效提问这一教学方法能很好的实现这一工具的价值.而且它的使用,能够促进物理信息的有效传递.而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一直都是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任何独自思考的时间,也没有任何自主探究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火花的碰撞,剥削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提问,让充满生命力的问题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让物理课堂活力四射,进一步促进学生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提问.师:同学们,你们在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是不是经常发现,有的运动员在玩球的过程中会用头部来顶球.相信你们在平时玩球的时候也尝试过用头部去顶足球.可是,如果我将足球换成一个实心铅球,让这个铅球以和足球同样的速度向你飞来,你还敢用头去顶吗?学生们听到老师的假设后,感到非常的可笑,除非他想不开,否则不可能会用头去顶飞来的实心球,这是明显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有的学生还说:“让我用手去接,我都不敢.”这时候教师趁机提问:明明都是一样的运动方式,只是球变了,为什么就不敢用头去顶了呢?其中有什么奥秘是我们不知道的吗?教师的问题使学生陷入了沉思.学生对这些现象也非常熟悉,这是生活中的常识问题,但却不知道这一现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地创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好地体验了物理知识的价值应用.由此可见,课堂中,教师利用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推动学生思考,利用问题为学生指明方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加快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3鼓励猜想,推动学生创新思考
许多伟大的发明名家都是通过自己大胆地猜想才有了后来的成就,猜想是创造的开始.然而,在课堂中教师总是忽略学生想象力的存在,习惯于将真理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利用猜想,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的时候,教师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有哪些因素,而是选择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大胆地猜想它的影响因素到底有哪些.生1:老师,我认为它的影响因素有可能是物体的质量的大小、接触面的材质.生2:我认为还可能与物体与其接触面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生3:还可能与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的大小有关,也可能物体的材质也是影响它大小的一个因素.师:同学们,你们都很棒!你们的这些猜想都有可能是正确的,联系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到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你们说的因素有没有关系呢,这就需要我们来验证.于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与此同时,学生对真理充满了好奇,也很想确认自己的猜想的准确性.因此,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知识的探究中.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采用鼓励学生猜想的教学方法,不仅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4自主实验,促进学生创新发展
如今的物理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包办”教学模式,不再将知识全部讲解给学生,而是为学生预留更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再承包整个实验操作,而是将学生带入到实验室中,让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带入到实验室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探究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而且教师早已为学生备好各种实验工具:电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导线、小车以及钩码,让学生利用这些实验器材进行自主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组织学生自由结组,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对打点计时器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很快就组装好实验设备.之后,学生让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打开电源,纸带上会被打出多个点,之后学生便共同分析探讨这些点.小组成员都参与其操作中,有学生测量,有学生记录数据,有学生进行计算.为了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学生将此实验重复操作了数次.当然教师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要适时的深入到小组内部,为其适当的指点迷津.学生经过自主实验,自主探究,对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落实了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实验中自由发挥,体验知识的形成,感受生成的乐趣,实现人生价值.总之,教育教学的今天,教师要注重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此外,教师在今后教学物理时,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变换自己的课堂教法,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大胆地想象,自由地思考,以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作者:王雷 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 上一篇: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督导汇报材料
- 下一篇:在党员干部会议上的廉政辅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