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的研究及推行
时间:2022-03-17 09:22:42
导语:大学物理的研究及推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教学团队建设
1.1健全教学团队的管理机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由四个校区(南岭、朝阳、南湖、新民)的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团队组建后,逐渐完成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体系的整合,并按照工科、理科和医科双轨道进行统一的教学。实现了教材双轨、大纲相异、学时有别的教学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和运行过程的监管。推选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主持各个门类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成立了由教授组成的实验课程督导小组,坚持跨校区听课,并及时进行校区间的交流。健全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任课教师的教学过程;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案评比;定期召开学生和教师座谈会,及时沟通情况,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采用课堂学生问卷调查和网络学生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1.2广泛交流,促进教学与科研共进
团队以内、外交流合作为纽带,促进团队的发展,提升团队的影响力。组织团队内部教师定期座谈,开展教学难点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进行课题的研究进展和学术成果探讨;同时,定期邀请知名教授来校介绍物理前沿技术,邀请教学名师来校传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为团队成员创造条件并鼓励其投入科研与教改工作,支持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就学术、课程建设等方面广泛进行交流,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扩大教学团队教师在国内外的影响。团队多人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人负责或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省部级和校级教改项目;发表了SCI、EI收录论文几十篇,在核心期刊、教学期刊上近百篇;多个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已授权,多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不但提升了团队教师的学术水平,为创新实践平台的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促进了团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2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
吉林大学物理教学中心每年承担了全校84个专业,6000余名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任务。针对校区多、学生多、学科广的特点,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按照“层次化、自主化、研究化”的教学理念,为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构建了面向全校各专业的由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的全面开放的物理实验课程体系[3]。基础性实验:主要学习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实验技能及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等。基础实验对学生科学实验习惯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是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基础。在基础实验中,如力学、光学、电学、电子基本仪器与测量为学生必做实验;而等厚干涉,密立根油滴仪测电子电量等实验为选做实验,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及个性发展需要进行选做。综合性实验:是在同一个实验中涉及到两个以上知识领域、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的实验。用以巩固学生在基础性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如RLC串联电路充放电特性研究和光电传感器特性研究实验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学分要求及特长爱好,选择实验题目。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按照给定的实验题目、要求和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如:传感器综合实验、太阳能电池板室外特性研究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兴趣等选择设计性实验[4]。创新性实验:是与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与物理前沿知识相关联的实验。要求学生根据题目,查阅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期间,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以达到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的目的。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实验,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部分或全部实验内容,要求学生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创新实验主要为:“卓越工程师计划”班、“李四光计划”班、“卓越医科计划”班以及有兴趣的学生开设。通过由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递进式分层次实验训练,为以后学生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依托课程建设的“工科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省重点教改课题,已经通过了吉林省教育厅鉴定。
3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分层级为框架的实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高质量的、反映时代特色的、适合学校学科特点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合校之后,在多次教学研讨的基础上,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材规划的制订,明确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与课程体系相协调,确定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四级层次教材结构,融入教改的新成果,结合各学科的培养目标,组织人力编写、试用、修订、完善,于2002年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适合于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医用大学物理实验”2003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被列为“十五规划教材”。
4构建本科生公共物理创新实践平台
每年由物理学教授和有丰富科研经验的教师组成拟题小组,提出20个左右设计性物理创新研究题目,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公布,学生可以跨校区、跨院和专业自愿组成创新团队,各团队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提交立项书,由专家评审组,通过公开答辩的方式确定入围的团队,并指定教师定期指导。结题时,需由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定,学生则需提供课题总结报告、研究论文、实物或设计软件等。通过鉴定的项目,由学校教务处和物理教学中心联合向创新团队成员发放证书,并将学生的研究成果挂到网络管理平台的学生成果展示区,以供学生相互学习、借鉴。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自设题目、自由设计实验,实验室协调适合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题目和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和指导,尽量提供实验场地、设备、耗材、工具,支助学生将新奇构想付诸实施。教务处每年给立项的课题经费资助,给指导教师计入工作量,对于获得成果奖的项目在教师考评时予以认定,调动了教师的参与热情,给这项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保障。创新实践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既是补充、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的第二课堂,又是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的训练基地。“公共物理创新实践实验开放平台的建设与实践”是省重点课题,2009年通过吉林省教育厅鉴定。其中典型成果包括:
(1)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张宇、周昱唅,数学学院本科生邵昱晔,机械学院本科生张佳全等,先后在国家级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2)20个设计性创新设计题目开始实施,多位本科生以此为基础,获得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课题。依托课题的几项发明专利及多项实用新型已授权,发表多篇EI收录论文,以创新项目为内容的论文在全国教学研讨会上,作大会发言。
(3)部分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的“传感器应用综合演示平台”获全国高校第九届物理演示教学仪器评奖一等奖。
5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的建设
实验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涵盖:课程体系、网上选课、课程预习、成绩管理、创新园地、学生评价、交流平台、答疑解惑、演示实验、仿真实验、诺贝尔奖实验专区、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栏、成果展示、高校链接等。网络平台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灵活的平台,给学生提供了资源量大、覆盖面广的课程资源库,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时间和空间的延伸,这不但实现了教育的多元化,也使教学管理更加公开、科学、规范化。“吉林大学物理演示实验管理及大学生物理创新素质培养的网络支撑平台”2008年获得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三等奖;“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管理平台”获吉林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6课程建设的特色及发展目标
建立由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递进式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理、工、医科学生培养的需要;实行了以“学生自主选课”为代表的开放式教学,增加了创新性实验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本科生公共物理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支撑平台;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使实验教学内容得到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实现了教育的多元化。十二五期间课程建设目标:十二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编写已经立项,正在建设之中,补充出版与之配套的系列教材、教学软件,形成立体化、反映时代特色的教材体系。实验内容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现代物理实验技术、前沿技术的实验比重,研发更多内容新、技术先进的物理实验和演示实验教学装置,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学与管理平台,以适应与时俱进的课程发展的需要。争取尽早建成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特色教材、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教学管理水平的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作者:林晓珑张凤琴高春歌单位:吉林大学
- 上一篇:邮政局政务公开活动总结(共4篇)
- 下一篇:邮政局综治宣传月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