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
时间:2022-11-08 09:57:01
导语:如何在初中物理课程开展生活化教学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物理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综合性,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具有独特优势。同时,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让学生用物理的眼光去分析和看待身边事物,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主要从必要性、现状及策略等方面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合理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启示。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生活化教学;应用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生活化教学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将其合理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让物理教学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生活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为了更好地提升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应加强对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一、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念,该理念强调将教育回归于生活,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科知识与生活问题相结合,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知识真正服务于生活。生活化教学是以“生活即教育”理念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教学策略,它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进而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而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物理课程中,可以通过重现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现象的方式,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给予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物理知识的机会,进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物理课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且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三)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传统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的授课主要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只注重对课本知识和考试技能的传授,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而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到物理课程中,则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更新不及时
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仍有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尚未得到及时更新,将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重要教学目标,盲目教授理论知识和考试技巧给学生,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对忽视,导致学生不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显然与物理学科的教育本质是相悖的。
(二)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教育要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方式进行及时转型和创新。因此,大多数初中物理教师都在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极大地推动了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但也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过于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一直沿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不利于物理学科魅力的彰显,最终影响到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三)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不足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初二才开设物理这门课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中物理是他们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和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由于物理学科并不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从小开始学习,再加上对于物理学科的了解不深,极容易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抵触等不良情绪。另外,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学校、教师和家庭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物理兴趣,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内驱力不足的重要因素。
三、初中物理课程中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路径
(一)理论教学生活化
初中物理课本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概念、定律和公式,理论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但对于中学生而言,物理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和复杂,在学习和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也使得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辅助理论教学,通过生活现象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具体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阶段,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制订教学计划,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贯彻到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以此来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真正体现出来。比如,在讲解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附加一个生活实际案例,来辅助学生理解。例如,在对“电压”这一物理概念进行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对这一概念进行理解,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辅助学生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高压电和雷电的标志图,并提出“你们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吗?想不想知道雷达的电压能够达到多高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水果电池引出电压的概念,水果电池作为电源,能够在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引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电压的概念。最后,教师在讲解电压单位和各单位间的换算时,可以适当地引入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电压值,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教学活动生活化
课堂教学活动是实施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的主要渠道之一,课堂教学的活动效果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将教学活动生活化,是实现生活化教学效果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生活化物理课堂。首先,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并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合适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其次,引导学生联想生活。生活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联想生活,借助生活经验去学习和理解物理知识,以此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能力和质量。例如,在对“磁场”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对于磁现象,学生在小学自然课中已有接触,且他们的感性体验也较为丰富,学习起来不困难。但磁场的存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是全新的内容,初中学生又是首次接触“场”这个概念,学习的难度较大。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教师就可以采取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可以拿出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指南针,并向学生演示不论自己如何变换位置指南针的指针一直指向南方,由此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指南针的指针一直指向南方吗?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指针改变方向呢?”通过观察交流后,学生会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用手拨动指针”“用嘴去吹指针”“用磁体去靠近指针”等。通过这一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实验教学生活化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质量和物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物理是一门源自于生活的学科,很多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所有体现。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活动,拉近学生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对“变阻器”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实验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台灯亮度调节、电风扇风力调节等事例,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它们是如何控制的吗?”学生回答:“改变电阻。”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利用铅笔芯控制小灯泡亮度的实验,以此来让学生理解改变接入电路电阻线的长度可以改变电阻,为下面理解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埋下伏笔。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树立生活化教学观念,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物理知识,感受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物理知识,并学会用物理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综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光.分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83.
[2]孙爱元.于生活处见真知——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0(19):26—27.
作者:张晓博 单位:邹平市实验中学
- 上一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策略
- 下一篇:智慧校园及智能安全管理与服务措施
精品范文
10如何传承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