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动学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07 03:04:36

导语:初中物理运动学问题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物理运动学问题分析

摘要:初中物理运动学问题一般以匀速直线运动为模型,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而在解决声学类运动学问题时,由于时间的复杂性,造成学生解题上的思维困难。本文从2020年一道中考试题人手.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并指出应注意培养思维的可视化和提髙思维模式的定势与迁移能力,以期对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声音运动学;时间序数轴;物理思维

1源起

2020年苏州市中考物理试卷压轴题是一道颇具时代气息的题目。它以智能手机搭载的物理实验软件为载体,研究了一个传统的物理问题: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例1Phyphox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物理实验手机软件,其中的AcousticStopwatch功能能够自动记录下所接收到的两次响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当手机接收到第一次响声时便自动计时,当再次接收到响声时计时自动停止(类似于使用秒表时的启动和停止),由于对声音的响应非常灵敏,计时可精确到0?001s〇甲、乙两人使用手机在空旷安静的广场上测M声音的传播速度.他们分別站于间距测量值为;的A、B两处,打开手机软件做好计时准备。甲先在手机边击掌一次,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也在手机边击掌—次.査看甲、乙两手机均有效记录下了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分别为岣、圪。(1)若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0.001s内声音的传播距离为m;(2)本实验中两手机所记录的时间大小关系是^?乙(选填”或“<”);(3)测得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办=(用s、f甲、f乙表7TC)。评析:试题紧扣课程基本理念,就科学探究的考査而言,试题设置了新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让学生在解决陌生的问题过程中,展示并发展探究能力,学习新知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科学方法的考査而言,需要学生具有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形象基础上抽象出一般或一类解题方法,让思维变成一种“图式”,即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思维品质。思考:若以知识的考査点而言,本题无非就是涉及了速度问题的一般解法,但因两部手机和两段时间的介人使问题的解决稍显闲难,读備实验的基本过程成为解题的第一步。从解决物理问题的视角来看,学生需要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物理问题的表述方式主要有文字、公式和图像三种形式,很多时候是以纯粹的文字形式描述了较为复杂的物理问题过程。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俅信息,基于图像的信息融合将问题可视化和简化。然后根据阁像中的信息寻找对应的物理滑关系,并建立对?应的公式进行分析求解.具体过程见图2。但是,对于声学类运动学问题套用上述方法并不完全可行,因为有“时间”这个物理量的参与,且初中生的物理思维基本上还处在具体运算阶段和前运算阶段,其对空间位置关系的想象力还不足,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利用“时间序数轴”解决声学类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方法,用以抛砖引玉。

2运用“时间序数轴”解题的案例分析

2.1案例运用

鸣号声,持续时间为。若列车的速度为功,空气中的声速为%,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以例1为例,题中涉及了运动学中的声速、时间、路程等问题,且问题的复杂性在于题中有多个时间点(时刻)和时间段,特别是如何理解两次掌声的时间间隔。考后学生的反馈普遍是读不懂题意、不理解如何有效地表达峋、毛,更遑论正确求解!显然问题的死结在“时间”上。基于此,可以将题中的各个时间点在数轴上进行有序标注。而在运动学问题中,B寸间的取值均为正值,故只需从原点向右标注具体值即可。我们先来找一找题目中的几个时间点(时刻):①甲击掌时刻、②乙听到甲掌声时刻、③乙击掌时刻。那么,甲听到乙掌声时刻在哪里?显然有必要将这一隐含的时刻挖掘出来,并以此构建“时间序数轴”来分析,如图3所示。设甲击掌时刻为时间“原点”(同时也是甲自动计时点),记为&,乙听到甲掌声时刻为A(同时也是乙自动计时点),则有以=A—i。。乙听到击掌声之后,乙击掌时刻设为(同时也是乙停止计时点),也;乙=6—h。设甲听到乙掌声的时刻为^,因为声音从A处传到B处和从B处传到A处的路程相等,故f3—〇=£l-f。==Ai。通过“数轴”分析知,甲手机两次计时的时间差为峋= ̄,且化>k。根据“数轴”上的时间段关系和速度公式建立方程组:

2.2案例拓展

含“时”的运动学问题一般涉及声源和接收声音的物体(下面简称物体)的运动,下面根据声源或物体是否运动分别举例分析。(1)声源运动,物体静止例2(2006年大同杯)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首先根据文本画出问题的运动草图,如图4所示。图中1、2位置分别表示列车开始鸣号和鸣号结束的位置,列车距离站台的距离分别为&和52。根据草图构建“时间序数轴”如图5所示。本题涉及四个时间点,分别是列车开始鸣号时刻i。,人刚听到鸣号时刻^,列车鸣号结束时刻t2,人听到鸣号结束时刻 ̄,则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6b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构建关系式:(2)声源静止,物体运动例3(2018年德阳)为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6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〇.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〇.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〇.9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m,汽车的速度是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借鉴例1的方法,我们构建“时间序数轴”铺展问题中的时间关系,如图7所示。根据题意,可将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的时间定为《=〇,经过〇.5S收到回声,则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的时刻为〇.25s,可求得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340m/sXO.25s=85m。测速仪第二次发出信号的时间为f=〇.9s,经过0.3s收到回声,则汽车第二次收到信号的时刻为0.9s+0.15s=1.05s,可求得汽车第二次收到信号时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340m/sX0.15s=51m。由此可得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85m—51m=34m。当然,更为复杂的情形是声源与物体同时在做匀速运动,所解方法与上述问题类似,现举一例,过程不再赘述。

2.3方法归纳

解决含“时”的运动学问题时,其基本的解题策略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步:首先,以草图或示意图构建问题情境,通过“图式”体现路程关系;其次,构建时间序数轴,标注题中涉及的各个时间点,并找出相关时间点间的数量关系>再次,利用速度公式对前述路程、时间和速度值列出关系式并求解。需注意的是,在时间轴上必须厘淸某一个时刻和某一段时间的区别,并按照先后顺序将各个时刻进行合理的标注。

3教学启示

回到例1试题,为什么学生的反馈普遍是读不懂题意、不理解如何有效地表达细、屹?表面上是解题方法的缺失,本质上是物理思维能力特别是解题思维的品质决定的。从物理思维来分析,应该注意培养思维的可视化和提髙思维模式的定势与迁移能力。我们一般首先需要借助形象思维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故可以通过画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以及构建“时间序数轴”等方法,将抽象的物理现象或情景可视化,化抽象为形象,然后再通过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如上述试题中的几个案例展示了运用“时间序数轴”解决含“时”运动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解题的过程蕴含了物理思维形象与抽象的统一性。特别是利用算式、图像将物理现象和过程可视化,可以有效降低思维难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和熏陶,通过思维可视化较好地提升思维品质。从本质上讲,物理思维模式属于一种定势思维。在教学中,首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维模式,特别是教给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构建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范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体验到物理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基于此,在解决新问题时,借助于所学过的知识对新的情境进行描述和思考,通过思维的迁移,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又必须努力克服定势思维的束缚和偏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思维训练,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乔际平,邪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啸.用“逐帧法”解决初中运动学问题的案例分析[J].物理教师,2015(7),39—40.

[4]刘灌林书杨.思维可视化与深度学习的融合探究[〗].中国信息技术教胄,2019(21):5—8.

作者:李冬裕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尹山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