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初中物理教学探究
时间:2022-08-09 03:38:51
导语:问题导向初中物理教学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问题时,需要让学生看到具象化的物理情境,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的物理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明晰学习方向。在学生发现了需要探究的目标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物理实验方法来探究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实验目标、探索实验因素、控制实验质量。
问题导向的物理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以回答出教师的问题为目标探究物理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实施这种教学方式的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结合具体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
(一)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实体情境。以教学与浮力有关的知识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准备一盆清水,然后提问:“现在把一枚鸡蛋放进水中,结果会怎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鸡蛋肯定会沉入水中。”教师将鸡蛋放入水中,鸡蛋果然沉下去了。此时,教师表示:“如果现在我在水中放盐,鸡蛋会慢慢浮起来,你们相信吗?”很多学生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教师在水中加入盐。当盐的浓度变高时,鸡蛋慢慢地浮起来了,学生感到非常惊讶。在学生看来,水依然是那盆水,鸡蛋依然是那个鸡蛋,为什么在水中加了盐后,鸡蛋就浮起来了呢?当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时,教师可提出问题:“物体在水中,有浮与沉两种状态,那么影响物体浮起来及沉下去的因素是什么呢?”此时教师提出的问题,正是学生心中的疑惑,教师可以以解除这一疑惑为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二)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虚拟情境。教师在为学生创造具体情境时,有时会受到环境的限制,导致情境不能直观化。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设计虚拟的情境,突破实体教学情境的限制[1]。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分子这一概念时,可以把墨水滴到水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分子在“做运动”,却不能让学生看到香气扩散和糖的溶化也是分子在“做运动”。在实体环境中,教师很难为学生创设这样的情境。一方面,教师很难让学生看到这些场景中微小的分子;另一方面,这些分子运动让物体的性质产生变化的时间较长,而教师的教学时间有限。这时,教师可以打开多媒体课件,模拟出这些场景中分子运动的轨迹。当学生看到物理情境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分子是可以运动的,那么我们要如何研究它的运动轨迹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能让学生理解,探索分子运动的轨迹是他们要学习的目标。
二、应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充分探究知识
(一)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标。以教学物质的三种形态为例。教师向学生播放了水烧开变成水蒸气、放进冰库里变成冰的多媒体视频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以让水发生固态、液态、气态这三种形态的变化为例,影响它形态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是温度!水的沸点是100℃,超过这一温度,它就汽化了;水的凝点是0℃,低于这个温度,它就结成冰了。”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呢?此时学生产生了学习疑惑。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只会盲目地接受理论知识,不会探究理论知识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也不了解这些理论知识是否存在限制及是否需要做补充。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在分析一个物理问题,得到一个物理结论时,有什么实验能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了解,不能盲目地接受理论知识,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应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先假设一个实验理论知识,然后应用实验来证明这一理论知识成立,这也是学生探究的目标。(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因素。当学生了解了实验目标后,教师要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实验因素,找到实验的方向。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因素,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进行物理实验。例如,学生理解了该次实验的目标是证明影响水的状态的因素是温度。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设计实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设计一个实验,那么你认为可变因素是什么?不变因素是什么?要应用什么样的工具来测量因素的变化对物质产生的影响呢?教师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认为在实验中,水及实验环境是不变的因素;在同一环境下,温度是可变的因素,因此需要观察温度对水产生的影响。如果要有效观察这一实验,应使用透明的量杯,这样可以观察量杯中的水是液体状态、固体状态或是其他状态。在实验中,学生认为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温度的变化。经过分析,学生总结实验方法为:在量杯中投放一块冰块,然后迅速测量冰块的温度,之后将量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测试在什么温度下,冰块会溶化;在什么样的温度下,水会汽化。通过分析实验因素,学生初步完成了实验设计。(三)引导学生控制实验质量。当学生初步设计实验探索物理因素对物理现象的影响后,教师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提问时,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利实验结果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避免学生盲目实验。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提问,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例如,当学生初步完成了温度对水形态影响的实验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刚开始,学生准备直接把量杯放到酒精灯上加热。教师提问:“可以直接把量杯放到酒精灯上加热吗?”教师的问题启发了学生,学生发现自己把量杯和烧杯弄混了。量杯是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只能隔水加热。在学生读温度计时,教师提问:“要如何读温度计,才能避免读温度计时产生误差呢?”经过教师的提醒,学生意识到,在做实验时,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读测量的结果,以避免出现测量误差。教师通过在实验中提问,让学生发现了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四)引导学生延伸实验问题部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只顾完成实验,而不注意延伸实验的问题。当学生只顾做实验,不顾延伸问题时,其便把达成实验目标作为学习任务,而不会意识到,他们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更多物理问题,发现更多物理现象。当学生出现这一学习情况时,教师要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延伸问题。例如,当通过实验验证了水的沸点是100℃、凝点是0℃以后,学生便认为完成学习任务了。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纯洁水和普通自然水的沸点和凝点一样吗?”教师的问题难住了学生。有的学生推测应该是一样的,有的学生认为可能不一样。结合刚才的学习经验,学生意识到,他们不能依据推测得出未经验证的结论,必须通过实验来完成推测。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学生意识到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应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应尽可能在探究过程中挖掘更多的知识。
总之,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问题时,需要让学生看到具象化的物理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实体情境和虚拟情境,使学生通过情境直观地感受物理知识,更深入地学习、理解所学知识。教师要善于使用物理实验引导学生充分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宗志.初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摭谈[J].科幻画报,2018(10):15.
作者:徐亚琴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阜中学
-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思考
- 下一篇:初中物理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