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原理对初中物理的影响

时间:2022-05-09 03:06:26

导语:泰勒原理对初中物理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泰勒原理对初中物理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泰勒原理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指导作用,指出了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分析了我国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探究其对泰勒原理的借鉴与超越。

关键词:泰勒原理;初中物理;新课标

一、泰勒原理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应用及影响

泰勒原理由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RalphTyler)首次提出,它的出现使得从前杂乱无章的物理课程形成了科学的系统,其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依据泰勒原理,课程的编制分将为四个步骤:明确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进行课程评价。这就是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它被称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对我国物理课程标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物理教育是一种典型的螺旋式上升的教育,在不同学习阶段会重复出现特定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科内容也会不断的拓展和加深。因此,对于刚刚迈入物理之门的初中生而言,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将在整个物理教育的螺旋式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一)泰勒原理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总目标的影响。新课标更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新课标和泰勒原理最突出的结合点在于提升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地位。泰勒原理认为:“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的参与,专心处理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尤其是要学会如何有效地从事这类活动”[1]新课标也是通过借鉴泰勒原理的这一观点,制定了“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教育目标,注重评价改革导向”的理念。所谓“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科学精神的感悟三个方面。这一理念更能体现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符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泰勒原理对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目标有一定指导性。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更社会化。泰勒原理指出“教育目标的设定应结合社会发展和未来科技发展的需要”。物理是与科技和社会发展最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其培养目标的社会化程度应该更高。就此,新课标提出“课程内容的开发要能够结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精神。”例如“浮力”这一节,原课标要求“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修改后的新课标要求“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教育目标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正是融合泰勒原理中人文思想的体现。(二)泰勒原理对初中物理课程评价体系的影响。泰勒把评价体系引入课程和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重视评价与目标的联系,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实施后,再对比各自的目标进行评价。比如:对北京大学这样双一流的高校,应着重学术和科研方面的考核;而像一些发展职业教育的专职院校,就应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侧重职业技术水平和就业情况等方面的考核。对于初中物理课程而言,评价建议由原来的“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修改为:“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更加注重改革评价导向。比如评价主体更广泛,不再仅限于任课教师,提倡师生互评或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有平时成绩、测验、实验评价、成长记录等,使评价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泰勒原理的局限性和新课标的超越

虽然泰勒原理在课程论史上影响较广,但是在教育艺术论的殿堂里是否存在标准化的参照对象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一)泰勒原理的理论局限。教育是培养人的艺术,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过分依赖“泰勒原理”,那么课程开发的过程将会倾向于一种广泛性的、普适性的模式,如果要苛求用一个权威的模式作为标准,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将变得呆板、单调并缺乏灵活性。另外,由于“泰勒原理”过于注重目标,将教育视为实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把“行为”看做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外显表达,在所强调的目标下,通过对行为的把握和评价,就是实现教育的过程。这种做法简化了教育的概念,使教育失去了艺术性,因此受到后来许多教育者的批判。而对于初中物理而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例如,以考试分数来判定物理学习能力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忽视了人的“思维和情感”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像物理规律的感知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很多学习结果不一定会体现在外显行为上。如果按照”泰勒原理”的评价导向,很可能会把这些不能转化为行为的成果排除在外。(二)新课标的超越。为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新课标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将初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细化为三维目标,使实施过程具体而细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泰勒原理中“行为目标”理论的超越,有利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实施。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学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运用所学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并了解物理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在过程与方法上: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炼团队合作意识、表达和交流能力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科学,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等。这其中重点强调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情感价值的体验,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并且条目的叙述较为宽泛,给学生教师、教材编写者留有空间。让教师懂得课本只是一个参考和启发,而整个大千世界才是学生的物理教科书!

作者:陈晨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