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分析10篇
时间:2022-01-06 10:02:44
导语: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分析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习进行预习工作时要针对性更强,并且设计的预习内容、问题与任务等要科学合理,体现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锻炼的基本目标。设计富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实验教学中巧妙安排预习作业,采取有效的预习效果检测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前;预习;探究
充裕的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接受新知时形成一个良好的铺垫,让学生在理解新授内容时不那么困难,这个过程也是实现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锻炼的方法。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习进行预习工作时要针对性更强,并且设计的预习内容、问题与任务等要科学合理,体现对于学生多方面能力锻炼的基本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预习工作中有更深入的钻研,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首先熟悉这些即将学到的内容,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地锻炼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的教学过程。
一、设计富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
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需要设计较为明确的预习任务或者目标,学生会带着相应问题来自主学习新课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预习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就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思考问题。教师在进行这一教学设计时要有更深入的考虑。一方面,问题的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要突出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慢慢获取核心知识点,这会充分体现出预习的内在价值;另一方面,问题的形式要多元,教师可以尝试将一个复杂问题进行拆分,这样容易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思考,教师也可以设计梯度式的或者由浅入深的问题,这是一种潜移默化地对于学生思维进行的引导,能够让学生探究问题时更深入。富有层次性的预习任务是设计问题时非常好的一个方向,这种方法也会让学生在预习工作中有更多收获。教师在设计预习问题时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研究教学内容,明确这部分内容的基本教学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再来设计思考问题会方向明确、目标清晰。比如,在教学“动能”时我出了如下几个预习问题:“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为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说明。”其中“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具有能量?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吗?”这两个问题即使不理解也能从书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是给所有学生做的,而“为什么?请结合日常生活事例说明。”这个问题则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背景和探究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那些能力水平更好的学生才能够将其解答。这种富有层次性的问题照顾到了所有层面的学生,这也给那些想要挑战自己的学生以空间,是一种很好的预习展开方式。
二、实验教学中巧妙安排预习作业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构成,很多教师认为实验教学中可能不需要预习,这其实是一种认知偏差,教师也没有充分理解实验教学的内核。并不是所有物理实验都是简单直观,容易被学生理解的,对于那些无论是操作技能上还是实验原理上都涵盖面较广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工作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很多学生都还没有形成实验预习的习惯,具体到预习中也找不到方法,这个时候教师的指导就很重要。教师可以在分析与明确实验特征的基础上找到实验教学中的重点或者难点,可以将预习任务集中在教学重难点上展开,为学生在实验中的有效操作和思考探究提供基础。这也可以让学生首先适应整个实验的原理,了解实验的基本步骤,在实际学习中会更好地融入到实验课堂中。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中有一个弯折铁丝的小实验,在正式进行这个实验教学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条预习题:找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摸弯折处有何感觉,说明这个现象的原理?学生可以回家做,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这样的预习题比较容易出,学生也易于操作。还有一类必须要动用到学校实验室的器材才能做的实验,比如研究燃料热值的实验的过程和结论,以前这类实验的预习我们是放在课堂上边做实验边完成的,这类实验学生很难在家里预习。教师要能够结合实验的特点来灵活设计预习功课,让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思考与领悟,这样预习工作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的预习效果检测策略
对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进行检测和评定,这是教师的一项教学任务,也是考察学生的预习能力的一个过程。教师要设定明确的评定标准,在检测学生的预习工作完成成果时要以开放式的教学态度作为引导。有的教师会简单地用结果来评定学生的预习过程,并且以结果定成败,这并不是合理的方法。教师要看到学生在过程中的探究与努力,学生如果在预习过程中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并且有一些意外发现,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的或者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这个过程也要予以肯定。科学合理且更为人性化的检测标准才能够带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的引导,也会让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教师应当明确,预习效果的检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检查预习题的完成情况,要批改。因为人都有惰性,不检查不批改的作业,学生是不会认真完成的。当然预习题的批改与课后巩固作业的批改有不同之处,预习题批改重点不在正确和错误上,而在是否认真完成上,学生如果完成的态度非常积极,即使最后得出的结果一般,这种好的学习态度也要加以肯定。第二部分是预习题的交流展示和点评。教师可以首先让每个小组用几分钟的时间将组内同学做预习的情感进行交流,然后老师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小组重点展示回答的问题,小组内讨论好最佳答案后推选一位代表回答。这可以全面地考察到学生从预习中收获的一些成果,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预习到的新课内容的理解程度。这是教师展开正式教学时的方向及引导,这也是让学生进行预习工作的一个价值体现。
作者:周莉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飞达路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雒亚妮.如何实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4年05期[2]王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2014年08期
[3]刘佛梅.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年12期
[4]常卫军.小议农村初中物理的创新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02期
[5]吴学赋.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师的新要求[J].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11期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起来感觉吃力,而现阶段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过程不够科学、合理,难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不足之处,并为如何采取教学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物理教师必须尽快优化自身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理解物理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各类物理问题,以满足教改要求.因此,物理教师有必要深入反思自身教学,不断总结在教学中容易出现的欠缺之处,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改进对策.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方式不够合理
首先,教师在讲解知识时,未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比如,在“牛顿定律”的讲解中,很多学生对该知识的本质内涵了解不够,仅仅是在做题中机械运用牛顿定律;其次,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提供较多机会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再次,教师不关注对学生良好的探索、创新素质的培养;最后,教师没有将所授知识和生活实践进行有效联系,不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不够关注和学生的情感互动
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这样使得很多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起来会感觉吃力,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让学生在心中增强对于物理学习的信心.但现在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和学生的情感互动,他们往往在学生取得一定成绩时不进行表扬,在其犯错时进行批评,在学生心理上存在困惑时,并不给予支持和鼓励,等等,这样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时不够科学
目前,多媒体技术逐渐的得到了各科教师的广泛使用,在提升教学效果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在物理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的现象:首先,很多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似乎没有多媒体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其次,教师过于强调对丰富的多媒体形式的应用,但重点不明确、内容不合理;最后,有时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因多媒体的滥用而被减弱,教学效果反而变差.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一)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至关重要.比如,在讲解“蒸发”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可一味让学生进行概念背诵,否则学生难以充分领会蒸发的含义,其发散思维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为此,第一,教师可使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实质内涵进行深刻理解,并通过亲自的理解,把本知识的关键点总结出来,以便于在今后能够顺利应对很多的问题;第二,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操机会,初中学生一般来说抽象思维素质有待提升,使得其有时无法较为准确、到位的理解知识概念,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以直观形象的模式来表达概念知识,这样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其能够更为充分的理解知识;第三,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联系到所学知识.比如,在烧水时水不断减少是因为“蒸发”作用;刀刃锋利是因为要利用“受力面积减少,压强就会增大”的原理等等.
(二)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教师可在课堂上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要充分表现出自己对于物理知识的热爱,富于热情的讲授和物理学科有关的一切知识和现象,从而为学生树立榜样,让他们能够受到感染,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第二,教师应当运用富于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比如,在“电路初探”这一章教学中,教师为了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会让同学上台来画电路图,若说成“下面我找几个人上前面来画电路图,不难,不可以出现错误!”会很生硬,而若表达为“想必大家对电路有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那么谁愿意上来在黑板上画电路图,展示自己的水平呢?主要是让老师了解你的学习效果,错了也没关系.”这样就可以调动起学生上台表现的积极性,其学习动力也更强了.
(三)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对多媒体技术合理运用,而非过多滥用,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当注意的是: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诸多教学手段中的一种,不可在课堂教学全过程中过多使用多媒体技术,而应当将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比如,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导入新课、讲解较为抽象或理解较为困难的知识;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主次分明,如果教学方式不够多样,不利于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学生会较容易的找出并学习重点知识;而多媒体技术形式丰富,若运用不恰当,则可能会给学生学习重点知识带来障碍.因此,教师应当在讲解重点知识时适当简化形式、清晰讲解,而非过多的使用多媒体技术,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教学整体质量.现阶段,很多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在树立学生良好的学习信心上更多着想等,致使其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现状,并尽快更新自身观念和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的物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刘进利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板桥中学
参考文献:
[1]张春超.浅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学物理,2015(20):83-84.
[2]王立军.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3(24):154-155.
[3]俞海阳.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学物理,2014(24):18-19.
第三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探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物理教师开始重视生活化的教学模式。物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将教学融入实际生活中,学生才可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并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不断升华及内化,为其更好地体验生活提供良好的知识理论基础。然而,由于各种弊端的束缚,生活化物理教学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深入探析自身教师存在的弊端,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有机地将物理教学与实际生活整合在一起,为完善及优化生活化物理教学提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可行性策略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物理知识对解释日常生活现象有着极大的帮助[1]。然而,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中,初中物理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仅局限在文本中,严重束缚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为有效提升整个物理教学成效,初中物理教师应高度重视生活化理念[2],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积极创新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懂得生活。在教学中,通过从借助生活器具、生活现象及引导实践三方面将物理教学延伸至生活中,加强生活化现象的导入,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一、生活化物理教学的概念及意义
生活化课堂即为教学用语、教学器具、教学形式偏重于生活化的课堂教学[3]。通过生活化的课堂用语、教学形式,教师可将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学生容易听懂并理解的生活表达呈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其主动积极参与物理学习。与此同时,在偏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并指导学生善于从简单的生活现象中总结出抽象的物理概念。另外,在课后任务布置过程中,教师可将文本中较复杂的习题或练习生活化,引导学生往生活化方向发展。生活化物理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①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现象的刺激下,深刻感知物理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其主动参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②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其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生活现象的好习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以生活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讨论与解决过程中善于创新,不断提升其思维发展及创新能力。
二、生活化物理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要有效开展生活化物理教学,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充分认识到生活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仔细研读教材,善于捕抓生活的例子,把复杂、抽象的物理概念以简单明了的用语呈现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鲜活的情境,不断提高整个物理教学成效。
1.借助器具,将教学延伸到生活中。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器械,把物理理论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借助生活中器械还原生活情境,从视觉上抓住学生的眼球,并激发其情感共鸣,让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光的折射》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分清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并组织好相关的教学活动。课前,教师可准备好相应的器具,如透明玻璃杯、筷子,在课堂中将筷子放入玻璃杯中,指导学生在不同角度进行观察,然后以“同学们觉得是什么导致不同角度出现不同的观察现象呢?”提问学生。以现实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为桥梁,逐步引入“光的折射”这一教学内容。
2.设置悬念,将现象扩展到本质中。物理知识中知识结构较系统,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以问题设置的形式,一步步引导并指引学生透过现象进一步解开其中的物理本质。科学合理的疑问设置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听讲前首先对现象有一个头脑风暴,继而十分关注教师接下来的讲解。如在《液化汽化》这一知识讲解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介质再现开水冒烟雾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回想自身日常生活中烧水的情境中,不断进行思考并尝试解答“水烧开为什么会伴有白雾?”等类似问题。
3.引导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传统物理教学中多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具体操作,如此则导致学生空有理论、而缺乏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降低教学成效。因此,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成为生活化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策略[4]。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断完善其知识结构。比如在《质量与体积》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课后测量鸡蛋、苹果等物体,让学生自主思考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将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深入。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师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在把握好教材内容脉络的基础上,善于捕抓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现象中对物理学习有更深层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有助于提高生活化物理教学成效。
作者:王芳 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郑耀文.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融入探讨[J].科学素养教学设计,2016(23):126.
[2]李聪.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探讨[J].文理导航(中旬),2016(07):38.
[3]李建军.生活点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18):119.
[4]黄灵万.构建“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物理,2016,34(14):74.
第四篇: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研究
一、在探究式教学中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
1.将“重视结果”的教学改成“重视过程”教学
02年课改后,最初的教学转向是将“重结果”的教学改成“重过程”教学。修正把获得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的理念,比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教学中,由以前的例证性实验改成探究性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好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处理收集的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分析成像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设计实验来论证物像左右相反的想法;甚至后期可以讨论器材的选择:发光物是蜡烛较好还是发光字母更好些?这些都是“过程”。这其中秉承的教学的指导思想:“虽然得出结果是重要的,但更注重的是经历过程”。
2.研读课标,认识到让学生经历过程也是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新旧二个体系转换中认识到“过程与方法”也是一个学习目标,教学中合理的达成这一目标,不随意添加、不遗漏。比如: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条内容标准:“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本条内容标准只有过程要求(实验探究),没有结果要求(不要求掌握磁场跟电流的方向关系)。如果要有结果要求,《标准》的陈述应该是这样:“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了解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和外部磁场方向的关系。”实际教学中我研读课标,严格遵守课标的要求教学。还有类似第16章第四节安装直流电动机模型,这是一节没有知识结论;没有结论性目标的课,对于没有知识结论要求的课我在此情况不要急于得出结论,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探究过程也是达成教学目标。
3.正确分析和把握课堂和课外教学中需要达成的科学
探究目标要素实际教学中宜分析和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每个探究课题的能力目标。探究课题的主要能力目标是哪个要素,心中做到十分清楚。属于本课题能力目标的要素,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完成;不属于本课题的过程目标,教师可以大胆指导,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师事先设计需要强化的要素上。这样就让探究更深刻、更真实。与其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如根据内容选择要素,让探究更加务实。比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此探究属于课内探究,在课上完成,侧重在于提出问题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三个要素。又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也属于在课堂内完成的探究,此课题着重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以及分析与论证等环节。一个课题究竟需要强化哪一个要素,应该根据探究课题的特征、学生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合理和全面规划,看起来一节课似乎只突出了某一两个要素,而实际上不同的课题分别突出了不同的要素,学生所得到的是深入和全面的发展。当然还有课外的探究活动、“比较材料的保温性能”在课外属于一种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着力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
二、在探究式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1.培养具有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的兴趣
美国96年颁布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有科学素养就意味着一个人对日常所见所经历的各种事物能够提出、能够发现、能够回答因好奇心而引发出来的一些问题,如科学兴趣、探索科学的冲突。显然兴趣也是美国对科学素养的首要要求。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成分,是渴望获得理科知识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向。我今年鼓励了初三(4)班一个学生,他对各种液体电池发生浓厚兴趣,他做了牛奶电池,醋酸电池等而且把所做各种电池的视频传给我。
2.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
探究教学中,尤其是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中,可以培养孩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尤其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时,由于接线柱的接触电阻存在,导致实验数据误差较大。但在数据处理,得出结论时,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分析论证。面对这一现象,再做一次新的尝试,测试接触电阻电压从而仔细论证得出正确结论。类似情况还有探究水和沙子吸热本领实验,刚开始是沙子升温慢,主要因为沙子热传导慢的问题,出现这现象也无需刻意回避,解释清楚即可。3.培养理性的质疑意识与能力理性的质疑是指对已有的科学认识成果不盲目崇信,而是依据理性的逻辑思维和科学事实加以审视,这是理科教学中重要的价值目标。从物理学史上,比如伽利略的质疑意识值得刻意向学生介绍。4.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责任感物理来自于社会,最终要服务于社会。培养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比如我以前组织初二学生到马路上、工厂、菜市场、工地处监测噪声强度,并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讨论合理的降低噪音的方案,类似的在《水循环》中可尝试写水污染与节水方面的探究式调查报告。
三、要重视探究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一方面是探究教学融入的情景是来自于生活,比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特点,从家里的壁灯和台灯情景开始;探究水和沙吸热本领是融入在海边沙滩的情景中。另一方面教学素材也是取自实际生活而且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每年素材做一定量的调整,融入新元素。我写过一篇文章《新课改新形势新思路》涉及到整个中国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初中物理教学素材调整的问题。基于教学指导思想是“物理来自于生活,要服务于生活”,最后物理教学还要回归生活。比如苏科版的仪器说明书教学是初中物理能力培养的一条隐含主线,在生活中有现实的应用意义,各种家电使用前都要从阅读说明书开始。探究仪器说明书的使用,是我实践探究式教学的一项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出现新的问题,东林中学周围存在很多补习班,由于恶性竞争,机构普遍采用先于课堂教学灌输新课知识的方法,许多补习班老师在寒假和暑假中就把新课内容讲授了,这样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流程,导致学习流程重叠,课堂上的探究教学变成例证性教学,探究结论有些学生早就知道了,失去探究意义,达不到能力的培养。既然出现这个情况,我开始进行一些教学尝试,让课堂做一定的翻转:由原来传授知识改成内化知识,加强深层次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具有发现问题、积极探究、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大气压强》课堂教学中,教学着力点不是在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精确的大气压数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而是在于:(1)设计出测定大气压数据实验的多种方案;各个方案优劣比对的讨论;数据误差产生原因的探讨;减少误差的方法研究等。当然目前这是我们物理组里进行的一个尝试与研究。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掌握各种能力,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
作者:钱哲非 单位:无锡市东林中学
参考文献:
[1]谢孝刚,信福.物理课堂上的探究式教学———以《串联和并联》一课为例[J].中学物理,2016年16期
[2]戴兴华.探究式教学在物理习题课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与思考[J].中学物理,2016年17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思考
摘要:初中物理知识多比较枯燥、难懂,如果教师一味进行知识灌输及习题训练,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生活中存在很多物理现象,如果教师能够巧妙的将教学和生活进行联系,则可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及其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
教育和生活间紧密相连,离开了生活,教育本身就失去了意义,而如果没有教育,人类则无法在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关注教育和生活间的联系,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记忆及应用知识.如何有效实践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一、教学生活化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和生活的联系
教育和生活间联系紧密.首先,生活受教育制约,人类生活可因教育变得自觉有序、并获得升华,在人们的生活再生产的实现中,教育是一种重要途径;其次,教育也受到生活的制约,教育主要内容就是生活,因为有生活,教育的存在才会合理,可以说,教育的源泉是生活.
(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首先,生活需要教育的存在,教育富于生活意义,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教育.所以说,教育即生活本身;其次,教育贯穿于人类生活始终,因人类在生活中会不断的成长,所以对其教育也不可中断;第三,将生活和教育相联系,除了能够使人当下生活需要得到满足,还利于其对于更好的未来生活的创造.(三)构建主义理论本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中并非被动接受,而是带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在听课前已经对生活中各类现象具备一定的认知,并在推理中会对头脑已存在知识进行利用,再实现自身经验知识的新的构建,而且该过程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
(一)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若对物理知识充满兴趣,可促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开发各类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逐渐形成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物理教育生活化中,教师将日常生活融入到物理教学中,并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改变以往物理教学枯燥、乏味的状况.
(二)促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及巩固
为充分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物理教师应当致力于物理教学的生活化.在生活中存在着学生能够切身观察、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如果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联系生活,可让学生理解知识更加顺利,同时,通过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学生可更为扎实的掌握知识.
(三)“以人为本”理念得到突出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联系生活经验,助于其物理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还能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其今后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因此说,除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生活化的物理教学还可让学生生存、生活能力得到提高,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发展的内涵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对策
(一)课程导入生活化
首先,良好的课程导入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行充分激发.比如,在气化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在导入时让同学回忆一下从泳池中出来的感受,并将感受表达出来,接着,教师再讲解:是气化时热量被带走才会造成这样的感觉,然后对气化有关现象与原理进行深入介绍;其次,有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无法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口头介绍来充分解释其内涵时,教师可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课程导入,并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充分了解.比如,在介绍光的直线传播时,教师可播放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月食、日食等内容,并引发大家思考:为何平时无法看到月亮全部分,在大家各抒己见后,再进行深入的知识讲授.
(二)教学过程生活化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充分掌握,教师应进行合理引导.比如,在介绍力学知识时,教师可先讲解摩擦生热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其掌握.再如,在介绍物态变化内容时,学生很易混淆固化、液化、汽化等概念,教师可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进行观察,如,雪糕在从冰箱中拿出来时,会有固体粉末存于外包装上,若将包装打开,则会有气体出现等.
(三)课后作业的生活化
因思维活跃是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具较高实践性的作业,让其在动手操作及互相的交流下,探索、解决问题并找出结论.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行分组、并主动在生活中进行调查,再分析调查结果,以实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
(四)教学评价生活化
除了让学生掌握各类物理知识,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用课本知识灵活、准确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表现及时关注,如,有些学生在听课时比较好动,但其往往具备良好的动手能力.特别是电路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应当多多关注学生,对其表现多给些分数,并努力提高其学习热情和信心.其次,教师可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应当服务于生活.比如,可让学生调查、统计其所处小区人们的日常用电状况等.物理教学生活化既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效联系生活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及记忆,也有助于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应当在课堂导入、内容讲解、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处进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让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作者:黄飞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国玲.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5(5):194-194.
[2]毕艳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读书文摘,2015(4):78.
[3]傅延平.对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6):64.
第六篇:错误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错误资源作为在教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错误资源是可利用的一种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错误资源的内在本质,研究其内在属性,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错误资源的探究和实践,正视错误资源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错误资源;初中物理教学
错误资源作为在教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正是因为错误资源的价值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被逐渐发掘出来,所以才能过渡到一个全新的概念并予以区分其他事物.下面立足于错误资源的本质属性就错误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错误资源的本质属性
所谓错误资源,并非一无是处的错误,而是在双向建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错误部分的反馈,是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错误和偏差.这样的错误资源,对于师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这是教学效果的有效检验,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状态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而言,错误资源则是对于错误知识的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避免长期的认知错误.在教学的双向互动过程中,错误资源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是师生对于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全面的细致分析探讨,并予以解决方案和途径的基础资源.比起其他的教学资源,错误资源有着不同的优势和特点.错误资源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价值性.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巩固和提升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错误和偏差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错误资源是必将存在的.然而,错误资源的本质属性不在于是学生错误的集合,而应该看到错误背后所反映的教学薄弱环节和知识点的偏差,并利用错误资源进行教学的再一次针对性巩固提升.这样的信息是其他教学资源所没有包含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错误资源的针对性和价值性,发挥错误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错误资源的措施
1.营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由于教师对待错误资源的态度差异,学生对于错误资源的反馈也会受到影响.一旦教师过于严苛,则学生不敢正视自己的知识错误,更加不敢对自己的知识薄弱环节提出问题,教师自然接收不到学生对于错误资源的反馈.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认知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营造自由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错误资源的反馈,让学生在自我检验和自我提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重视错误,分析错因.学生错误资源的反馈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和针对性,即错误资源反馈的都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障碍和难题、教学难点和重点.教师应该对错误资源予以充分的重视和关注,这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的关键所在.每一次教学知识点理解的错误和偏差都是有原因的,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立场,对错误资源进行错因分析,深入探寻学生为何会对这些知识点理解不正确或发生偏差.在对原因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教师再进行适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例如,在讲“浮力”时,笔者得到错误资源的反馈,学生难以正确判断“浮力”的方向,对是“垂直”还是“竖直”存在着理解的错误和偏差.而产生这一认知偏差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缺乏必要的实验教学帮助他们深刻理解知识.因此,针对这一知识点,笔者进行了实验教学的补充,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3.反思错误,根除错误.错误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醒人们改正,也在于提醒人们避免不再犯.每一个知识点理解的偏差和错误,都代表着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错误,或者是教学环节,又或者接收环节.每一次的错误都应该成为师生的前车之鉴.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错误进行充分的反思,深入探寻到底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出了差错,还是学生的认知建构不够完善.在对原因进行基础内在的分析之后,再针对每一种情况进行彻底的更正,从源头来消灭错误.总之,错误资源是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直接反映和体现,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价值性.教师应该予以充分的尊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接收到学生错误资源的反馈,并针对不足进行提升训练.错误资源有着一定含量的信息和价值,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错误资源,使其作用最大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黄贵善 单位:广西百色市平果高级中学初中部
第七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教育资源在进一步发展,随着通信技术、网络社交媒体、社交终端性设备的卓越进步,在教育资源中逐渐兴起一种以“微视频”为主的微课教学学习资源,并且正在以一种飞快的速度被教育学者广泛性的应用于各类教育机构以及教学课程当中,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微课的运用更加的普遍,物理教师善于将微课作为一种辅助式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并以这种方法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物理教学实验的教学现状
为了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物理教学知识以及教学规律,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物理教学实验的课程,这一门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物理知识,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的奥妙.但是由于物理教学条件以及教学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教师善于用讲解实验代替探究实验
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为持久,并且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国许多学校的物理教师习惯于采用讲解的方式将物理实验的内容以口头形式呈现出来,他们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影响学生的成绩,并且节省课堂的教学时间.即使一些学校的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但是也仅仅要求学生对书本的固定实验流程生搬硬套,不引导学生进行全面性的思考,也不对实验过程进行细致性的分析.
2.物理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进行物理教学实验的整体过程中,由于实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教师讲解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流程,教学时间就花费了一大半,并且教师会产生一定的忧虑,担心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掌握不够、实验仪器的认识不足以及实验内容不清楚等,又会占用一定的时间进行重复强调以及提醒,这样一来又占去了一部分时间,使得剩余的时间无法满足物理实验的完成.
二、优化微课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现代化的物理教学中,对于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现状以及课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其中微课的引用对于物理教学而言具有一定的意义,将微课有效的应用于物理教学中,以此来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
1.微课能够呈现物理实验的真实情景
微课教学主要以视频为教学载体,将物理实验的具体流程通过视频的形式得以呈现出来,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行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于实验仪器进行深入性的认识以及了解,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对于课堂教学仪器的认识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但是微课教学能够将实验仪器以及使用仪器的注意事项采用视频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且可以将实验的具体流程对学生进行反复性的播放,学生在进行观看的同时能够逐渐熟悉并且了解实验的具体过程以及操作步骤,有助于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而有效的提升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讲解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这一课程时,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出凸透镜成像的相关影像,可以搜集眼镜、放大镜等成像后的影像播放,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凸透镜成像的具体过程以及成像的原理,并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印象.
2.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具体分为物理理论讲解、物理仪器讲解、物理实验教学内容讲解以及物理实验注意事项等几个环节.由于初中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有限,掌握程度也不相同,而微课教学主要是针对一个物理知识点进行综合性教学的,教学的宗旨与目标相对明确,在进行课堂教学中对于某一方面知识欠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整理好的微课课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教学,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可以查阅一些相关性的资料,促进学生能够全面性的掌握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物理教学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时,可以在课前将准备好的电流微课教材直接上传到移动设备或者网络邮件中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够熟悉的认识到物理教学中的实际性应用,掌握课堂教学的要点,学生对于不能理解的内容,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询问他人来解决,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于微课教学的实际效果,进而全面性的了解学生在进行实验课中的操作情况以及完成情况.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以及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也能进一步协助教师进行专业授课,是一种新型势的教学资源,其诞生以及发展作为现阶段我国长期经理探索的必要阶段,即使不能够完全代替课堂教学,但是对于物理课堂教学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推进,微课的有效应用在教学领域中将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作者:陈红珍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平,张学军.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初中物理实验课堂重构———以“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89-92.
[2]王保劼,王林.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制作,2015(14):57-57.
[3]金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J].高考,2015(7):17-17,18.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及其重要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实验过程,展示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需要创新,并且物理实验的创新主要在于创新实验方法。
一、创新物理实验的原因分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还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爱上科学,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由于学生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他们对很多物理课本中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有所了解,这对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观念,创新实验。首先,由于传统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改变演示实验教学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设备,让演示实验易观察、可模仿。最后,改变学生实验的教学方法,运用新工具、新方法,让学生了解前沿科技,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二、物理演示实验的创新
演示实验需要对物理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并结合创造性思维,这些实验现象贴近人类生活,很多都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经典的演示实验有自由落体、三棱镜光的色散、高压静电、海市蜃楼等。结合现代前沿科技的演示实验有谷歌眼镜、磁悬浮列车等。演示实验的内容和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反复操作,验证其可行性。现代的演示实验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教师把最新的科技生动地展现出来,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课本上有很多关于大气压的演示实验,如纸片托水、易拉罐变瘪等,如果教师按照课本的要求做演示实验,学生还是不能理解大气压这一抽象概念。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带来需要的材料,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实验,体会大气压的存在。其次,教师要设计与课本上的实验不同的实验,例如:把一个玻璃瓶抽掉空气,让学生依次上来拧瓶盖,即使力气大的学生也打不开;接着教师偷偷把空气再放进去,请力气小的学生拧瓶盖,他们很轻松地打开了。通过简单的动手实验,再结合需要抽气泵的较复杂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大气压的威力。
三、学生实验的创新
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比,具有实践性。学生实验主要包含测量、验证和应用三个部分。学生实验能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生实验中,他们是物理知识和规律的探究者,他们需要利用手、眼、脑进行全面的探究。学生实验的重点不在于教学过程,而在于教师能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得出数据、分析结论。在学习简单电路时,教师只要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就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连接电路,实验串联、并联、混联。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实验时间与空间,才能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浮力的相关知识,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刻度尺等。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需要亲自操作一次,提前发现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果教师严格按照课本的顺序去做,木块排出来的水量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来的木块所受的浮力是不同的,而且差距比较大,这样的实验即使是做了也不能验证阿基米德原理。教师在实验中收集溢出的水,溢水杯中水的表面有张力、水位高低都会影响溢水量,这些细节需要教师在学生实验时告知学生。在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这两个实验中,如果教师在实验课前不做相关的实验就可能发现不了问题。比如,在晶体熔化实验中,需要尝试用不同物质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先用萘,后来用冰,还可以用海波。以萘为例,用久的萘里面杂质会越来越多,实验过程中如果温度变化,结论就不准确,严重影响实验效果。还有,冰的熔化经常会出现熔点大于0℃的情况,这样学生就会对物理规律产生怀疑。因此,教师在学生实验前需要实验多次,找到效果最好的实验,根据这一实验的过程准备器材。关于惯性的实验,教师通常将一个物体放在一张纸条上,然后将纸条迅速抽出,物体会留在桌面原处,这就是惯性的作用。但是,这个实验太过简单,很多学生早就做过。因此,教师可以换一种更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操场集合,把他们分为胖子组和瘦子组,然后举行一场足球比赛,让学生自己体会急加速、减速、变向,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惯性。实验的创新还体现在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农村学校往往缺乏实验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日常生活用品带来,或者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用品。在准备实验用品的过程中,学生也能体会物理学家当初在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的艰难以及物理规律的宝贵。总之,在创新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实验的过程,体会物理学家当初的努力。创新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探索。创新实验教学还能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因此,物理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能力为己任,不断进行实验的创新,践行素质教育。
作者:顾一军 单位:启东市滨海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效文,张家利.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2(9).
[2]张娟.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31).
[3]何善亮.探究学习的存在价值及其实践限度[J].教育科学研究,2009(9).
第九篇: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班级授课模式是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常用方式,这种集体教学的形式往往难以适应初中生显著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个别化教学策略,能够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教学过程最优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自由学习空间,使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趋于科学化、全面化和个性化。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作为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验性,初中生刚刚接触这一学科,学习起来往往会产生“吃力感”,尤其是初中生在学习方式、能力水平、学习习惯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导致初中生在物理学习方面成绩参差不齐。一般来说,小组合作、集体学习和辩论学习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三种方式,这里我们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分析这一学习法对分层教学理念应用的影响。教师合理划分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物理课堂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的思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物理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共同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新知识与新思想相互交融的效果。具体来说,小组合作的前提是教师确定学生主体的层次划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行为方式等因素合理分组,避免将物理成绩作为唯一划分标准的情况。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学习物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充满耐心,尤其是给予后进生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注意练习的反复性和简易程度。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相关内容时,仅仅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是不够的,学生对于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存在模糊认识,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探索和讨论,总结出大气压强的产生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二、划分教学目标
对教学目标的划分是分层教学实施的主要方面之一。要使所有初中生在物理课上都得到锻炼,首先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入手。可以说,教学目标指导教学过程,目标制定情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划分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生的潜力倾向,实现目标分层,真正为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制定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目标。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智能优势组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多元化的目标,逐步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这也是分层教学应用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将学生成绩的差距等同为学生能力的差距,这实际上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如果继续沿用传统模式为学生制定整齐划一的标准,就只能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愈加明显。对此,结合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要确定各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适当进行课外延伸,而对物理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来说,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环节,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适时、及时地指导,达到“有的放矢”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引导学生量身打造学习目标,以此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接受程度,强化教学效果。
三、分层进行评价
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又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分层教学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在承认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的多层次评价,对于学生而言,他们的劳动成果需要教师给予应有的肯定。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环节,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例如达标标准是掌握当堂所学内容,以此作为基础,能够实现对新旧知识结构的有机结合的检验是评价的主要目的。实施评价这一手段,既要对结果进行评价,更要对过程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与形式都是灵活机动的,以体现学习的价值取向,促进活动目标的实现为主要依托。根据物理的学科特点,教师可以制定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为主,以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作为辅助评价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听取他人对自己的学习意见,不断丰富自我认识并有效改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来说,评价时只要认真听课就可以达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而言,则侧重于创造能力和检测,要求学生动脑筋,有创新精神。需要注意的是,评价应避免“一锤定音”的情况,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带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让评价成为互动的桥梁。这种多元化、多层面的评价方式可以将分层教学的优势发挥至最大,从而为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奠定基础。总的来说,评价就是为了让在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实践、敢于创新,通过对于物理学习,成为新世纪所需的兼具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人才,评价的过程即学生自我提升、自我学习、自我监督的过程。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广大教育者更进一步地研究,教师要探寻更加有效的措施使分层教学成为物理课堂的有效助力。
作者:徐顺朋 单位:淮安市徐杨中学
参考文献:
[1]韩晓华.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2]骆华勇.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6,23(10).
[3]刘建荣.针对“流动生”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谭惠红.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8.
第十篇: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教学法,简单的说就是指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看相关教学视频的任务,让学生先进行预习,然后在课上让学生针对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并给予及时的引导,进而教学达成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它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其所具有的高科技性也使得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成为了一种必然.
一、合理制作课前教学视频是前提
翻转课堂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教学视频的观看,即帮助学生能够有目的、有方向并参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有选择的进行课前预习,这里的视频资源学生可以从开放的网络资源中进行寻找,同时也可以由教师来亲自制作.一般来说,这样的视频是间大多控制在10分钟左右,因为时间过长不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时间过短又无法完整的表达教师的教学内容.经许多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证明,网络上符合教师教学要求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视频是非常少的,因此,教师要想达到实际的教学要求以及自己所预设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亲自制作教学视频.因为制作视频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所以为了制作出更加精良的视频,教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或是借助同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就要注意适当的增添一些趣味元素,例如在制作与“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前视频时,教师就可以向其中添加问题、判断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在视频中展现四个实验,第一个是向两平行的纸张中间进行吹气实验;第二个为吸管喷泉实验;第三个是硬币乒乓球实验;最后一个为漏斗向下吹乒乓球实验.然后,将其中的两个实验的结果设计成错误的,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推测,到底哪个是错的,错误的原因又是什么.这样的视频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在调动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
二、充分发展合作探究教学是关键
一般来说,课前的教学视频并不是翻转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它仅仅是以一些重难点为基础进行的教学,教师如果想要真正的发挥出翻转课堂的价值,就必须要在正式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有效地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教学问题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学习“伏安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提问道:“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步骤是哪些?如何对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中小灯泡电阻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影响其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因为课前教师安排学生看过相关的教学实验视频,所以学生很轻松的就回答出来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然后,教师就可以开始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的实验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用“伏安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并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相关的合作探究与交流分析.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这段时间内,教师也要不时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等到了一定的时机,教师为了再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继续抛出问题:“如果现在大家手中没有电流表,就只有电压表和定值电阻的话,还能不能测出未知电阻的阻值呢?”学生在小组中再次的展开的互动与讨论.通过合作探究教学,学生很快的就掌握了新的知识以及教学中的重难点,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总之,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鼓励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人,为此,只有当教师真正的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才能够更好的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迎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三、进行学习成果交流评价是保障
每一个完整的教学课堂都少不了成果交流评价的环节,翻转课堂也不例外.在经过了合作探究这一教学过程之后,教师就要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成果交流,并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维、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想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进行良好的成果交流评价呢?首先,尊重、关心、爱护学生,在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这种状况下,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进而放下自己心中的防备,更好的融入到评价的环节之后.其次,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即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互评、小组自评、小组成员互评等方式,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并说出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做出属于自己的判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能有效地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翻转课堂的顺利展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的是,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并没有太过充足的时间让师生进行交流和评价,为此,教师就可以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成果传到网络上,让学生以网络为交流平台,在课后的时间内进行评价和讨论,这样既突破了教学课堂的时间限制,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评价积极性.总而言之,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其在物理实验课堂中能切实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自身还是存在一些弊端的,例如是否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符合所有的课型等.为此,教师就要继续的深入探究,努力钻研和挖掘其存在的更深一层的价值.
作者:李国平 单位:江苏省淮安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生物理实验思维深刻性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吴中荣.“翻转课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 上一篇:高中历史学习批判性思维意识培养策略
- 下一篇: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