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分析
时间:2022-04-29 11:14:49
导语: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中,要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善于借鉴优秀的经验,研究探索探究式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取得更大的实效。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物理学是实验科学,因此,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是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要以物理实验为中心。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内容。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物理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进行物理探究的目的是为学生引入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能提出问题,其关键就是要求教师能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2.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知识水平的现实出发,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并因而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例如,通过浮力章节的学习,学生对浮力的作用点、方向有了深刻认识,在肤浅的认识了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基础上,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胆地猜想。“根据刚才的实验,请同学们猜想并分析,什么因素还有可能影响浮力的大小?”这样就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激发了学生猜想的积极性,学生就会根据现有的知识实际,提出“浮力的大小能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浮力的大小是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进而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有了猜想就会验证它,随之而来便会有了假设,于是提出了“如果铝块浸没在水中并继续下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如果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让铝块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变化,如果示数不变,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如果示数变化,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如此为设计实验的合理步骤铺平了道路。
3.指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实验设计
教师要发挥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把猜想与假设具体化,可行性化,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然后制定实验计划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完善猜想与假设。
4.指导学生收集实验证据
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所设计的合理步骤动手进行操作,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数据,以证明假设是否正确。指导学生在实验中准确、规范操作,获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获得实验证据,进行开展下一步的论证与分析。
5.指导学生分析与论证
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比较、初步简单的因果推理,初步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在实验中,在教师的引领启发下,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到“铝块浸没在液体中受到三个力,一个向下,两个向上,向下的是重力,是不变的量,向上的力有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浮力,这两个向上的力之和等于重力;铝块在水中比在盐水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并且铝块在水中和盐水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一样,所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种分析与论证需要知识的储备和推理能力。
6.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评估
在教学实验中,要让学生具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并能注意到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并能正视它。在浮力实验中,当学生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的结论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个结论进行评估。教师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进而引导出学生“浮力的大小随物体排开液体提及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
7.指导学生开展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验,本身就是交流与合作,在小组中,能合作并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还能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而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
二、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探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应做好以下几点。第一,教师平时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在进行探究式学习中,学生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提出猜想和假设等,需要掌握相关的原理和方式、方法等,而这些需要的知识是在平常的学习及社会实践中多学习、观察总结出来的。第二,教师要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参照对象,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思维能力的限度和潜力,努力营造一些让学生能够意识到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质疑、探究、求解的学习动力,进而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实践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者的身份,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交流平台,才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想假设。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多借助网络、平面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缜密分析、研究,进而发现并解决问题。第五,在教学中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分组讨论、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观点,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加以总结、归纳,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第六,在教学中应使学生养成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估的好习惯。学生在完成某一实验或者到达一定阶段,应及时进行反思,及时发现错误和疏漏,这也是责任心的充分体现。
三、开展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与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充分了解科学方法,学习物理规律,体验到物理学科的乐趣。在学生比较困难的地方给予具体的指导,让学生顺利参与探究活动,避免多次的失败产生消极的心理影响,使学生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明显不正确的猜想和意义不大的问题,不应简单粗暴地加以否决,应先肯定,同时指出其正确合理的部分,让他增强参与的勇气和信心,再委婉的提出其错误的地方,也可以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不太好的设想,让学生踊跃讨论、参与,及时的发现学生正确的讨论,并加以肯定。第二,在具体实施探究式教学中,不要急于求成,应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小问题、简单的探究开始,而后逐步深入,最终使学生对于科学探究有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第三,在教学中,要重视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在现代教学中,个人之间与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统一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良好的素质,在具体操作中,可以进行分组教学,注重发挥每个团队成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机会均等,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在实验探究中的分工与合作。第四,在探究活动中,过程往往比结果更为重要。很多教师只要结论,不要过程,是不合适的,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不给学生合理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思考,便得出了结论。教师应安排出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把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与探讨。第五,探究式教学并不是以其最终结论为主要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更多的体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与感悟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乐趣与策略,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第六,在科学探究活动具体实施中,由于教师应用分组、合作等教学形式或在实验室里这个与以往环境不同的教室里上课,学生上课秩序也许随意性多一些,有些乱,或者由于学生个人素质或年龄问题,学生只注重了对周围环境及实验器材的关注,而导致实验探究效果并不理想。这就对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人文素养、教学风格、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七,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鉴优秀的经验,并把它们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方探讨探究式教学实施的方法,从而使探究式教学取得更大的实效。
总之,探究式教学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意识的培养,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实验性与操作性。开展探究式教学,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精彩的探究世界中去,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努力探索,即使出现挫折与失败,也是具有价值的,也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作者:张秀杰 单位:延吉市第九中学
- 上一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 下一篇: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策略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