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篇

时间:2022-12-16 10:08:10

导语: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6篇

第一篇

一、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中

现阶段,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大多数仍然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只注重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效果和授课方式,往往会忽略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只有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热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颖的想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天就可以实现的,而是逐渐产生影响的结果。所以只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经常动脑,学会自己独立地考虑问题,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真正做到“创新”,将“创新”精神真正落实。

二、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理念

教会学生摒弃一成不变的思考模式,学会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考虑问题,并且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做到“创新”,它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综合水平高低的标准。要想落实“创新”精神,就要努力构建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适合的学习环境当中学习,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起来,使学生的创造力有所提高。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以影响学生的心情,教师努力将轻松舒畅的感觉渲染整个课堂。除了枯燥的课本知识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大胆思考,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发现困扰自己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将其解决。传统的教学观念往往忽视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要创建高效课堂,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摆脱旧的思想,学会从新的方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在初中的物理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物理需要学生开放大脑,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并且用简单的方法化解难点,独特的处理办法赋予初中课堂新的活力,使学生越来越相信创新的力量。传统的教育模式主体是教师,而新课改的教育改革对象却是学生,所以,讲求人性化的今天,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严格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内容,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推动新课改的顺利完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立体呈现物理问题

物理世界本是多姿多彩的,但是由于课堂条件的有限性,使得学生只能在书本当中汲取物理知识,使物理这门学科在学生心目当中变得枯燥乏味,并且对物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就有效解决了物理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能够改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效果,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是多媒体设备当中应用最简便的一种方式,其中设计初中物理多媒体课件时应遵循易用和科学两大原则。

1.易用性原则

多媒体设计制作的第一原则就是易用和实用。课堂时间有限,设备条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都要尽可能体现出多媒体授课简单方便的特点。大多数多媒体课件都使用powerpoint进行设计和制作。该软件使用起来较为简便,计算机初学者都能熟练操作。除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软件简单易用之外,多媒体课件所讲的内容也很简单易懂,有条理性,使书本当中的定理和公式以形象化的动态形式诠释了教学内容。

2.科学性原则

教育类的多媒体课件一定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尤其是初中物理的多媒体课件一定勿忘科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原则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科学分配上。要想在一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反映调整教学进度,所以多媒体课件的科学性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素材的选择一定要严格遵循科学性原则,例如,在讲“重力”的有关知识时,可以搜索与“伽利略斜塔实验”有关的内容,增加了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量,又使学生对“重力”留下深刻印象,起到了双重的作用。初中学习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政策变化,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而初中的教学模式也必然随之而改变。所以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尤为重要,只有将“创新”精神落实到学习生活当中,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教学设备,顺应改革的浪潮,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守易用性、科学性原则。

作者:张增彪 单位:重庆市丰都县仁沙中学

第二篇

一、利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难免觉得枯燥,要想让学生打好基础,学好物理,就必须让其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影响这些的最直接因素就是兴趣,所以教师就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新奇的、联系生活实际的一些实验,如摩擦起电实验,学生在生活中都有经历,在做这样的演示实验学生更感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其不仅观察现象,还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薄膜能吸引碎纸屑说明什么问题?(2)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薄膜相互靠近时,有什么现象出现?(3)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薄膜靠近又会出现什么现象?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学生能够自己得出“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结论。由于物理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再加上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的启发,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还能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教学中通常会加入很多探究性实验,这就要求学生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和猜想,并且在这样的预测和猜想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而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对于这些未知的内容探究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设计电路图、滑轮组组装图等,都是靠预测猜想和实践来认识物理规律。再比如,学习导体切割磁感线时,学生要在教师的启发下想象右手拿着镰刀在割小麦的场景。依据右手定则,电流方向是四指,导体运动的方向是镰刀,磁感线方向是小麦,这样通过想象,它们的关系也就明确了,易于学生牢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实际,让学生大胆的猜想、预测,开拓学生学习物理的思路,促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掌握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打好学习物理的基础,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三、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运用想象力在头脑当中形成合理的猜想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这些都需要动手实践才能检验是否正确,是否可行。实验方案也要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的修正,最后才能获得完整的方案,以及正确的结果。要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初始的实验教学中就要强调细节、严格要求、演示实验等尽量让学生操作,并且及时纠正错误,给学生将来的独立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电学的实验中,教师要不断地强调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连接方法和正负接线的要求,练习让学生利用欧姆定律来估算量程,避免在实验过程中量程过大或过小,导致误差过大或损坏仪器。在不断的实践、纠错、再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渐渐养成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选择合适的器材,并独立完成实验,最终能在分析实验结果时提出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物理知识,更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虽然实验很多,但是往往都是演示实验,教师最多只能让几名学生操作,导致很多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所以教师在不断地尝试用其他方法尽可能多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家庭小实验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改进,改为家庭小实验,不仅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小实验、小制作,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例如,教材中的纸盒烧开水、自制小手电筒、制作针孔照相机等,既贴近生活,又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在“玩”中发展,教师再通过对这些小实验、小制作结果的评价与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更促进了其综合能力的培养,家庭小实验结合教学,事半功倍。总之,在物理教学中结合实验教学,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子航 单位:辽河油田实验中学

第三篇

一、课堂教育观念的转变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其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在追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新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用知识,而不是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课堂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学生积极参与,由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发展和深化。

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发展的具体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层次(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分析教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注意落实好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三、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八年级物理教材中遇到的探究和测量的多种实验方法,如“控制变量”和“转换法”的实验探究方法、测量微小量的“叠加法”和“等效替代法”等。教师选择典型的实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可以把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物理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物理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及时地反映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华裔物理学家屡获诺贝尔奖、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重大突破等,这类内容极易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能转化成为他们创新活动的动力。课堂教学要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学科的交叉渗透,将一些关系密切的学科内容加以融会贯通,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整体达到渐进提高,使学生能够处处感受到创新的气息,以创新的心态去学习和生活。

作者:巫全洪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初级中学

第四篇

一、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现状

1.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因材施教的能力较弱

如今,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太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很多学生都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反映较差。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时不注重因材施教,只是刻板地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单一的讲解。这种讲解方式再频繁,也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使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得到深化和应用。

2.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

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仍然扮演着主体地位,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此外,还有部分教师为了加快学习进度,将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时间减至最低点。长此以往,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让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教师一味地讲,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则一味地听和记笔记,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对策

1.以创新性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任务的开展

教师在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教师具备了创新的意识,才能在教学中找准方向,才能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唯一“主宰者”,学生在课堂上仅仅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创新性的培养无从谈起。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创新性的培养华而不实,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长期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对创新性的偏废可想而知。首先,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摒弃错误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我修养,积极吸取先进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作为教学重点。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尽量将一些新问题、新知识与教材的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并鼓励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思考。最后,教师还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分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创新能力。

2.结合课程内容,设置创新性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习任务能够顺利开展的原动力,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所进行的物理教学才会更有效、更有用。也只有充分发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为了让学生在难点甚多、枯燥乏味的物理课堂上充分调动思维,提升创新性,设置适合的课堂情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悬念,这种悬念性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浓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思考探索。例如,教师在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下雨天的时候,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小鸟站到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被电死?人在“死海”中为什么不会下沉?小鸟为什么能撞毁飞机?等等。学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往往会在学习中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所在。这类合理设置情境的方法能够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地深入到物理的未知世界中进行学习。

3.以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在进行物理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实验环节非常重要。通过合适的实验手段,同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样的方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选择一些需要通过实验才能探求到的知识点来作为实验内容。然后在实验进行前设置一些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设置必须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随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方式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在掌握了这些实验的基本环节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自行进行实验结论的撰写。很显然,这样具有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积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具备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高建祥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六中

第五篇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化剂。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加强对提升学生兴趣的重视,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角色,让学生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鼓励,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种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花。另外,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进入无限的物理情境中,同时结合探究教学法、小组合作等学习模式,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联系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过程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迫于升学压力,很多物理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和解题思路的讲解,而忽视了具有启发和引导意义的实验过程。通过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此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实验中的主导地位,应以学生为主体,用引导和指导的方式,而并非规定步骤,让学生依葫芦画瓢。例如,在电路部分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将灯泡、电池、导线等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动手组装。实验结束后,带领学生复习电路连接的相关原理及方法,让大家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电路知识,并对组装效率高、质量好的小组予以奖励,通过这样的小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大家的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实验大多依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一些实验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大,不仅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也难以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对这种情况,物理教师应结合生活搜集实验素材,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基础,并结合教学目标,创新实验内容。例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大多数的实验方法是在空气中喷水,让学生进行观察。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水雾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十分短暂,有些同学未来得及观察实验过程已经结束,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老师应积极的改进实验方法,实践创新,用体积较大的塑料瓶子,在瓶口点起蚊香,让瓶中充满烟雾,利用激光照射瓶内,可以延长同学们观察激光在烟雾中传播方向的时间。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直观、更清晰的了解物理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思路,避免单一的思维模式。

三、利用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科学合理的设计物理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调动积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知识带来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回忆一下,下雪的时候与化雪的时候哪个阶段感觉更冷?学习电学知识时,老师可以让大家分析为什么小鸟在高压线上不会触电?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支铅笔和一个透明杯子,将铅笔斜插入水杯中,观察铅笔的状态,并分析为什么铅笔在水中是弯曲的。通过营造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探索身边的物理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求异

求异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教师应重注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应该完全依赖老师与教材中的答案,应积极大胆的寻求多种解题思路与方法。无论是物理习题还是实验方法,都并不局限于一种思路。在实验和解题过程中,老师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物质密度测量的实验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通过每个小组的讨论与实践,每个小组平均能够找出三种以上的测量方案。又如这样一个题目:1m长的导火线以每秒0.8cm的速度燃烧,点火员点燃导火线后,立即以5m/s的速度离开,请问:点火员能否在爆炸前到达离爆炸点600米的安全区域?通过充分的思考,同学们提出了四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四种思路可以说别出心裁,但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通过实践表明,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同学们对同一个问题能够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而并不是千篇一律。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学生发散性创造思维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了解各知识间相互的关联性,并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思考问题。有很多问题,往往用一个思路去思考,找不出解题的方法,如果换个角度,也许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散性思维。在物理学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法来解决,比如以铁球为例,已知该铁球质量为30.5克,体积为5.3立方厘米,问该铁球是空心还是实心。教师在讲解这样问题的过程中,要锻炼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来解答,这道题有多种解题思路,用体积、密度或质量进行比较都可以得出问题的结论。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为学生设置这样一题多解的习题,从而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作者:赵树文 单位:大安市叉干镇中学

第六篇

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思想

怎么样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我们的教学思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理念和渗透的方法。我认为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需要采取相关的教育措施,如合理地组织教学,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讨论课前设计好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带进自己的教学思路中,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要细致地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设计相关的问题。注意的一点是教师要把自己有意识地“弱化”,也就是说考虑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看待问题要学生的角度去出发,有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放过任何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有的时候也许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学生可以开辟出崭新的天地,发现一些常见但是容易忽略的现象或者是问题,正是这些现象或者问题点燃学生的创新激情。万变不离其宗,教师要紧紧围绕教材,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教材上有很多阅读材料,介绍了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物理学家,他们探求知识的经历和故事,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知识的精神,就是物理教师很好的教学切入点。这些科学家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对科学的贡献不同,可他们都观察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大胆创新。这些优秀的品质就是学生所缺失的,如果把这些难能可贵的精神和态度,移植到学生的潜意识当中,这样胡教学就算是成功了。教师要移植给学生的是科学家们的探索验证性实验。在物理科学的教学中,更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在观察和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当然,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等问题,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教师们不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

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要利用好这块阵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好地进行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来促使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索。一般的教学流程是提出问题尔后解决问题。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教师要有意识提出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让学生探讨解决,这一过程有时非常漫长,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躁。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新的问题,在不断地发现、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进程中,学生的能力一步步的提高。有的问题需要老师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去探讨,比如学校马路上的照明灯,在晚间很容易烧断灯丝,这是怎么回事呢?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让学生提出讲解的方案。往往灯丝接好没几天又烧断了,怎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肯善于动脑的学生就想,可否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讲解这一问题呢?当然是可行的了。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是有的利用串联分压讲解问题,有的想到利用串联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来讲解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想到利用降压变压器(高压输电原理的逆过程),有些大胆思考、大胆创新思考的学生甚至想到利用声控开关。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这类问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一次,我在讲到有关“电功、电功率”相关计算题的习题课。我在课上营造出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氛围,鼓励学生一道题不拘泥于一种解法,积极引导他们多角度考虑问题。要学生争取做到一题多解,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一般的学生能做到一题能解,做题的方式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看谁的方法简单而且有效。要鼓励学生选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题方法,积极探究问题,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教学中

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好动,接受新鲜事物时间短,容易掌握要领,具备创新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天性,发挥其爱动脑子的特长,在实验教学上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平台。初中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搭建了学生发挥能力的舞台,尤其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这类实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此类实验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的明白了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作为物理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学生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能力,因为每一次实验方法的革新、实验教具的每一次创新发明、实验思路的每一次新颖设计等,都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感染,都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在不知不觉接受了创新的思想、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观点,下意识地在学生心里播下了创新的种子。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一些基本实验技能的种子后,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外实验活动,结合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实验研究。我们学校开设的科技馆是培养学生创新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阵地,为学生自由创新和自我创新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为此,教师要针对性地精心设计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重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科学性,这样就把实验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紧密联系到了一起。例如,学生在学了光学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自制潜望镜、照相机等课外实践活动。这样课内课外相结合,既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科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创造学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内容。作为从事一线教学的物理教师,我们教师首先要自己具有创新意识,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利用现有的教材,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大胆进行创新实践,把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

作者:宋守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