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论文4篇

时间:2022-12-02 09:50:06

导语: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论文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

一、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方式

1.问题探究教学

问题探究教学通常也叫课堂讨论教学,即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的探究方式,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教学应用方式。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下几个环节:(1)情境导入,教师按照课程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过渡到所要教授的内容上;(2)明确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或者分组讨论,从而得出答案;(3)引导学生以教材内容为立足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佐证,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推理、论证;(4)当学生在进行自由探讨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思路更清晰;(5)进行评价总结,使学生再一次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探究教学

分组探究是探究教学的另一种应用方式,学生主要是通过划分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重点在于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影响、互相激励,可以使时间获得充分利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时,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一般4~6人一组为宜。在分组探究中,教师有以下几点需要去做:(1)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团队协作,要求做到人人参与,分工明确;(2)小组成员利用已搜集的资料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资料进行取舍。(3)成果展示时要把握重点。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1.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历史

历史是对文化的传承,但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因此,从不同的时代或者不同角度去看待历史时,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通常有所差异。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更重要的是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辩证思维,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力获得提高。例如,以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人物———秦始皇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评判秦始皇,既要肯定他所作出的贡献,又要看到他不足的方面,告诉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以史为鉴,摒弃不好的方面,吸收其文化精华。

2.创设历史情境

创设历史情境对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有很大帮助。在历史情境的氛围下,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有很大的提高。例如,在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影片《珍珠港》,通过战争的惨烈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激发他们内心的正义,激发他们对法西斯的痛恨,使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

3.探究角度多元化

对高中历史进行多元化探究就是希望学生从历史事件中获得更多启示,以史为鉴。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那段血泪史与现在我国发展现状相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闭关锁国的危害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使学生产生好好学习,树立报效祖国的豪情。高中历史教学使用探究式教学方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保持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能够使高中历史教学效率获得提升。

作者:张万鹏 单位:甘肃武威第二十三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三大主要模式

1.学生自主学习模式

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说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是以学生为独立主体而进行相关的学习探究活动。学生凭借自身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素养进行探究学习,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则发挥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方向性错误,帮助学习解疑答惑,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有关近代侵略与反抗史实时,教师安排学生列出近代中国遭受的几次具有历史转折性质的侵略战争,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剖析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还要求学生列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几大典型事件,如三元里人民抗英、刘永福黑旗军抗日、太平天国运动等,总结反侵略失败的本质原因。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安排学生自主查阅和搜集中国近代史料,佐证这部分内容的两大主题,要求学生在最后陈述学习成果时,还要简述自主学习方法。

2.问题导入式教学

问题导入式教学是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前奏,通过设置提问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性。这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是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证明,问题导入情境下,学生之间通常以小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分工合作,考验团队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激发协作潜力,建立合作学习模式

历史是一门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的知识点十分繁杂。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独立学习模式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个人的力量无法完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此时,教师大多会激发学生的协作潜力,建立合作学习模式,将个体的学生置于团队中,让每个学生进行自由搭配、调整,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将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能够进一步培养自身的表达能力、反应速度等素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时,由于该单元所涵盖的知识点十分广泛,涉及的主体事件也比较多,单靠学生独立学习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安排A团队学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概念,负责为其他团队提供基础知识支持,安排B团队探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期发展状况,探明原因、条件和时代背景等因素,再安排C团队学生探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阶段,分析其特点和趋势等因素。最后,教师安排各组学生综合团队学生成果,提交一份综合性学习报告,并且注明每个人的分工和完成指标。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必备策略简析

1.营造互动释疑的学习氛围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包括和同学、教师之间的互动。增进互动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便是设置提问环节,积极营造互动释疑的学习氛围。当然,在营造此氛围过程中,学生应养成主动问问题的好习惯,认真听讲,虚心学习,和老师保持亲密的互动关系;作为教师,应主动走下讲台,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不善提问的学生,应主动制造机会,鼓励其主动提问。

2.联系实际,构建教学情境

高中历史学科和现实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品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指导我们更好地生产生活,因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用学生生活中的案例,构建熟悉的生活场景,使学生置于其中,增强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

三、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类问题

1.合理选择探究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探究式教学不仅需要加强形式的创新,还要进行内容的变革。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并不是每种教学内容都适合此种教学法。因此,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要对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划分,针对拓展性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应实施探究教学法,进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针对较为严肃、层次单一的教学内容,一般不建议使用此法。

2.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教学形式和内容都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征。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展现形式日益丰富,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充分。教师应以教育信息化为依托,加强多媒体教学培训,主动吸收新型教育观,综合利用多种教育资源,协同推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应围绕探究式教学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三大模式指引下,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还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策略,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彼此的结合点,将其和课堂教学有效联系起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几类问题,加强研究,尽量避免常规问题的发生,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作者:马铃 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第三篇

一、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的“教”指的是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参与,交流想法,认识历史、理解历史,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探究的“学”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等发现性学习[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探究教学推动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和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例如,在关于《社会习俗变迁对社会的影响》探究课上,执教者设计了四大探究问题,即风俗差异;风俗变迁;移风易俗与改革;风俗的背后是什么。每一个探究问题有若干小问,如“移风易俗与改革”这一环节下设置“中日这两次改革为何都要改变男子发型?改革与移风易俗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小组合作在小黑板上表达出两者的关系”。教师利用《大国崛起》中明治维新解说词“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通过研读相关历史资料,经过一系列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终按照教师的要求设计出了两者的关系图。其中一组学生画出这样的图:改革是一棵大树,移风易俗是一片树叶,当树叶落下,学生又以“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树”一句话做了形象总结,恰到好处地道出了改革与移风易俗相互促进的关系。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学生不明白时适当点拨,指明探究的方向。

1.在探究式问题的提出方面。学习要有怀疑的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勇于质疑是学生动脑思考,积极投身到学习当中的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文段落逐一自主学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以笔记的形式交流基础史实,在生生交流中完善学习成果。其中出现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扩充历史细节,引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例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中,围绕国王与内阁的关系,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前提下引用“48小时首相”及“最年轻的首相”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2.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方面。在方案的设计中要从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探究的目标、具体的步骤。合理的探究方案要有明确的主题,运用史料时要步步推进。如在讲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一天主教教会的神圣权威时,教师可提供多个视角:“异端者”被焚烧;卡诺莎之辱;教皇的宏伟庄园、兜售赎罪券,以此突出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的神圣地位。为后面“孕育进步的欧罗巴”奠定基础,为学生接下来的探究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3.探究式学习的反思方面。每一种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对过程的方方面面进行反思。对问题的提出、资料的分析、探究式学习的方案和结果进行具体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结果是什么,提供纠正错误观点和深化观点的机会。反思是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性的重要环节。如果学生们不注意对探究学习的反思,那么所有探究式学习就得不到总结,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宗教改革的最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追问“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的实质区别,听从教皇还是由自己做主,进而认识人文主义中人的价值和作用,总结出现代社会的“奋斗称义”———我奋斗,我成功。

三、高中历史的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每种教学方式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探究式教学所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提出者是教师,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换了一个班级或者换了一课内容去实施,这种由老师提供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课就可能会效果不佳。例如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中,教师提出国王与内阁的关系问题,内阁与会议的关系问题。教师的探究问题就显得比较生硬,超出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学生普遍感觉探究困难。这种矛盾在于探究问题不是来源于学生自己。如果探究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偏离得较多,就只会流于形式。探究式教学所表现出的问题还体现在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技能上。探究式教学有其过程性的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探”,就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并提供可供探究进行下去的充足的历史资料。在教学实际中,教师过于拘泥历史教材,不能在历史细节上有所扩充和丰富,实质上导致历史教学枯燥与无味。比如讲述宗教改革的背景,课本用十行字就交代结束了。教师没做过多的挖掘,很多设计使用的材料大同小异,学生探究的兴趣不浓厚。总之,探究式学习是高中历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给予学生一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探究式的学习当中获得感悟。

作者:黄黎斌 单位: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

第四篇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1、问题式探究方法的应用

所谓问题式探究,指的是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即平时最为常见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可以分为5个步骤,①分别是历史课堂的教学中需要通过课程要求创设一个情景,然后再由这个情景引出许多问题;②在确定该问题确实存在之后,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③通过使用相关的文献资料或者历史资料对该问题进行论证;④然后由班级全体的学生进行讨论,各个小组在反复论证之后均会得到一个自己的答案,⑤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并对最后的正确答案进行总结。

2、研究式探究方法的应用

研究式探究方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合作探究,除过课堂的时间外还需要利用学生的部分课余时间进行探讨。一般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5人即可,研究式探究方法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先找出想要探究的问题,根据问题然后将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通过网上、杂志、访谈等来完成所分配的该环节的内容;第二步是各个小组内部进行合作,将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合,制作成幻灯片或者展览板的形式,全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需要将各个小组所贡献的内容进行明显的标注,除此之外,每个小组还要将自己的资料和文件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进行展示,同时还要总结自己对于所研究问题的最终结论。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给学生去评判历史的机会

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已经成为了过去,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能进行改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一个人的文化背景、认知意识、立场等的不同对于历史所持的态度也会因人而异。因此在历史的教授过程中禁止老师向学生灌输自己主观的思想或者教科书编写作者对于历史的看法,而应该采用最为客观的角度对学生形成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来解读对历史事件的认知,继而自己总结出对某段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评价。比如在高中历史中的《中国近现代史》的教材中对李鸿章进行详细的描写,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三年的三科进士,遂拜入曾国藩门下,在太平天国起义时期成为湘军幕僚,随后又组间著名的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在平息战乱之后居高位却认识到世界发展和中国的落后,提倡并发起“洋务运动”并建立称雄亚洲的海军,成为晚清重要的洋务重臣;在后来的为官生涯中分别签订了著名的《马关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等30多个不平等条约。在介绍人物时不能在一开始就将其定性为好人或者坏人,而是在每讲一个历史事件时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原因等完完全全的讲述清楚,让学生全面认识这个历史人物,从而根据自己的认识来对其进行评判,这样多角度的评判会更加的客观和准确。这样的引导能够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整个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

2、让历史回到现实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可以创设一个历史事件的情景或者营造一个与之相应的氛围,完全颠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让老师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和对话。在老师的带动下让学生发挥想象,将学生带入一个无限的空间之中,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历史情节。比如在讲战国七雄时,可以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七组,每个小组均代表一个国家,分别设定一个特定的时期,让每一组的学生了解自己国家当时所处的内忧外患等种种社会背景,同时对比邻国等的实力情况,这样一来在非常具有代入感的研究中学生不觉间便掌握了七个国家的详实资料,学到了其中的知识。

3、将探究的角度向生活化方面转变

在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历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感受,这种感受一旦萌生便会逐渐丢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道理,学习历史能够让人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少走弯路,变得更加的聪慧。历史课堂完全可以和现实生活进行联系,比如在《世界近代史》的学习中能够了解西方为什么会逐渐走向强盛,美国的“西进运动”和我国目前正在开展的“西部大开发”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通过对美国和国内的国情等进行对比,从而寻求更多的改革经验。在学习美国解放黑奴战争时,了解这一时期的美国社会背景,可以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寻求资料,解读这段黑暗而残酷的历史事实,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够让学生了解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学习他的坚韧不拔,学习他的坚强不屈,从中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性格。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改善以往死读书高分低能的学生学习状态,通过在高中历史学习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着重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课堂实践中后去知识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蔡国文 单位: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港口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