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研究10篇

时间:2022-12-02 09:29:53

导语: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研究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研究10篇

第一篇: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

一、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物理实验室的现状

通过对相关数据资料的研究调查可以知道:现阶段,标准的物理实验室还未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普及”。为了节省资金的消耗,一大部分学校都采取“理化生共用实验室”的模式。虽然近年来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已经加大了相关投资,但是在改善一些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新的麻烦:一大批的农村初中缺乏足够数量的实验必须仪器,再加上人教版教材的改革,缩减演示实验加大了探究实验的量。例如,在原人教版教材中“,平面镜成像规律”一课为演示实验,而在课改之后的新教材中,已然成为探究性实验。探究实验数量的激增使得本就器材短缺的问题越发严重化。再加上农村初中实验室教学仪器陈旧,设备缺乏、老化等问题,都使得教学活动难以适应新课程要求,有些学校连教师必要的演示实验都无法满足,更无从谈起学生动手实践实验的落实。

2.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现状

对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的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知道,教师普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受到经济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那些欠发达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物理教师编制紧,专业教师缺乏的问题。在改革的时候,教师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不积极,甚至不愿意参加改革的过程,被动进行改革,以应付改革为目标,继而导致物理教学改革缺乏实效性,更无法匹配现阶段时代的要求。农村教师在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思想束缚的情况比城市内的教育者更加严重,他们以惯用的模式去落实实验教学。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教育时间,甚至“自作主张”将教学大纲中标注为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教学内容更改为讲授实验,完全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试问这样的教育怎么能充分发挥教育的实效性?第二,教学方法落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沦为纸上谈兵的空话。因为物理本身的特殊性导致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而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虽然新课改对教育者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教育者在落实的时候还是以书本教学为主,以“填鸭式”的输入教学为主,继而导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肤浅,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老师的思维中,创造性思维被遏制,学生无法学会动手、动脑,更无法感受实验教学的快乐。长此以往,必然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物理成绩。第三,缺乏教师再深造的相关机制。只有更新教师观念,让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才能全面提升教学的实效性。而想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对教师进行深造、培训。虽然现阶段我国农村初中也会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然而从结果看来,培训过程更像是“走过场”的程序。通过培训,教师的素质并没有被提高,再加上培训的质量不达标,农村物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根本无法解决。

二、改变农村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相关策略

1.重视实验室建设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课改的终极目标是立足于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是摆在教育者、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面前最棘手的一个大问题。国家应该调整资金投入的方向,加大教育投资的力度,改善现阶段的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地区标准实验室的建设力度,提高实验教师的教育水平,为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其次,在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实验室设备无法满足新课改条件下的探究实验要求,实验室设备普遍存在不足、简陋、老化等问题。因此,在落实教学的时候,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例如,在探究电流、电压、电阻关系的时候,可以自制电阻以及滑动变阻器等;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学生可以自备蜡烛及放大镜,为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

2.打造专业化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师队伍

首先,用理论武装教师,让理论成为教师落实教学实践的指导。教师的高素质是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初中物理实验教育者积极参与到课改的过程中,使之能够主动探究,用一颗向上的心迎接挑战。教育者应该更全面地学习《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并用之武装自己,为物理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其次,为农村物理教师培训创造条件。教育部门应该定期对教育者进行专业的培训,更新教师观念,使之能够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提高新课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转化。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普及的深入,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广大农村也先后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网络教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善用多媒体,继而实现全面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根本目标。首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帮助学生主动进入物理的世界。让物理的可操作性与网络多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创建一个可以触摸、倾听、感悟、形声兼备的物理情景。例如,在落实测量物质密度(人教版)实验教学的时候,教育者可以将演示与分组探究充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的探究目的,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实验仪器,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身能力获取实验结论。其次,利用现代技术的灵活性落实物理实验教学。交互性、超时空性是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最大的特点,教师可以对这些特征加以利用,使自身的演示实验和分组探究实验得到优化。此外,互联网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机动灵活的物理实验教学也更具间接性、独立性、多样性和可拓展性,对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意义非凡。综上所述,想要保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教育者必须从实际出发,探索出最佳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时代、社会的需求。

作者:庄友情 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前岐慈济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分析

一、改变实验的教育模式

任何课程和学科,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在讲课或者为学生演示实验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框架,让学生知道每一步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了解每一步之后的步骤是什么,这是一种连贯的物理思想,对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以及整体理科的学习都十分重要。做实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更加深刻地理解各种物理学原理,从根本上解决物理问题。训练学生做物理习题时,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全部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结论,那么学生一定十分理解这部分物理知识,这样做起习题来也就不困难了。

二、结合实际,更好地进行实验教育

在实际生活中,物理知识随处可见。例如,我们吃饭用的筷子采用的就是杠杆原理,工程上经常使用的滑轮,蒸发制冷以及平时楼道里用到的声控光控开关等。如果结合生活常识,教师在引入课堂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同时学会了物理原理后学生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然后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当今社会学生所需要的。灵活学习物理知识是很有帮助的,有时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验就会起到理论与生活相关联的这样一个桥梁。有了这个平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也就更加扎实,同时也会应用于生活,这也是学习物理的最终目的。

作者:赵道喜 单位:湖北省洪湖市万全镇简市中学

第三篇

一、教师严格授教,教会学生实验的技巧和方法

1.学会使用基本仪器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中基本仪器主要有:光具座、量筒、秒表、天平、温度计、压强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万用表欧姆挡等。这培养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

2.掌控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在了解基本原理之后,要求学生会对实验进行设计,包括用什么物理定律、公式,电学实验用什么电路图等。另外,学生在实验结束后,要能根据原始记录和实验过程得出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都能产生影响。

二、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中主要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等。本文主要以控制变量法为例,介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下面我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为例: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观察和实验,加深对实像和虚像的认识,收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据和资料,观察凸透镜成像的有关现象和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步骤:把蜡烛放在较远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u和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几厘米,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继续向凸透镜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的位置,观察能否在屏上得到蜡烛的像,撤去光屏,从光屏一侧向透镜方向看去,观察到蜡烛的像,像在什么位置。实验结论:

1.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处时不成像。

3.当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无穷远时,像变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仍为实像。

4.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异侧;成虚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同侧。

三“、放养”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调查和探究,达到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培养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比学生单纯掌握知识、形成概念、理解规律更为重要。“放养”是指让学生自己明确探究对象,根据提供的物理实验材料,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初中物理涉及不少探究实验,经过实验、探究实验,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实验中起一个观察者和助学者的作用,经过教师转换观念,配合老师的“教”“辅”“放”的培养过程与传授方法相结合,今后学生实验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都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这种实验训练方法,符合教育心理学中学生的发展规律,是行之有效的。另外在实验前可以尽量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案,例如,在探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候,猜想线圈只有转动才能发电,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地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总之,创新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谈到了动手创新能力和物理实验相结合的重要性。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初中生好奇心比较强、动手能力不强、社会实践少等特点,教学应因材施教,发挥初中物理实验的积极作用。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得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结论。根据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直观性、形象性来阐述实验现象,这是学生和教师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的最好手段,同时素质教育的改革也要求学生具备这种动手操作能力。

作者:刘沁心 单位: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一、科学合理搭配,建立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包含深层次的搭配,要想让学生在合作中有真实的收获,教师应科学分组,让每个小组能力均衡,产生最大学习效果。物理实验中,小组合作涉及整理、思考、操作等方面,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实验步骤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展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协同合作能力。例如,在《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按照实验的工作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分组,每组都集合了学习能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学生恰当分工,能力好的学生制定实验计划,主导实验过程;能力中等的学生准备天平、砝码、木块、小瓶、水等实验材料;而能力稍差的学生负责记录测量数据。科学搭配下,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得到了有效锻炼。

二、选好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设计

小组合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实验,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小组合作实验的过程中,除了成员分配,实验内容也起着不小的引导作用。教师要选好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为学生提供合作的基础。1.选择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建立在特定条件下的,并不是任何内容都适合,空有形式的合作实验只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小组合作实验应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的实验,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促使小组成员更加积极配合;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配合协调中全力展示自我,积极互助交流。例如,在《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实验中,这个实验本身操作并不复杂,但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要求精确度非常不容易把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安排学生开展分组合作,提出“导线跟电流表连接组成了闭合电路,怎样才能使电路中产生电流?”等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讨论,让学生在大胆求证中,进行合作学习。2.争议性实验,强化合作探究在物理学习中,实验的任务驱动性十分重要。开放的实验任务易受学生欢迎。教师要善于发现实验中的争议元素,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让学生自由处理、整合实验信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齐心协力主动验证,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探究问题。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大小有争议。有的认为应是缩小、正立的,有的认为像始终与物体等大。于是,教师利用这些争议点安排学生分组实验,各自求证,学生分别使用镜子、玻璃板进行实验,最后验证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说法。通过实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重视合作评价,提高合作实效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同时也是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中,因为教师并没有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教师单方面评价难免带有片面性,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更无法代替学生的感受。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小组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自我总结,了解学习中的优势和不足,还能增强小组融合度。例如,在《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合作评价,并且为学生列出了评价方向:实验中小组成员态度是否积极?成员间的沟通是否融洽?在各个小组中,自己所在的小组是否具有突出的能力?实验展示中是否配合默契?这些问题让学生有了总结的关注点,从集体合作的细节来审视学习效果,明确改进方向,提高了合作学习的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改变了单一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并理解了更广泛意义的自主学习思想。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开辟了更自由的自主实践空间,让学生手、脑、口齐动,在互助影响下收获多倍的学习成果。

作者:莫荣程 单位:广西贺州市八步区铺门镇铺门中学

第五篇: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实验部分的对接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求物理教学中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让学生在理解实验方案的前提下,自己选择实验器材,组合实验装置,自主进行实验.避免把实验步骤一条条地罗列给学生,并代替学生绘制各种表格,让学生“按方抓药”不求甚解地在表格中填入数据,这种菜单式的实验操作模式固然容易得出预期的实验结果,但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给出了20个学生必做的实验项目,涵盖力、热、光、电等物理基础实验内容.

2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的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均对物理实验有所强调,并指出“高中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较为深入地学习物理实验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可见,高中物理实验要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必修和选修模块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物理实验的进一步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理解.在观察演示实验时,不仅要学生关注所观察的现象,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该物理现象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和怎样说明问题的.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在进行学生实验时,应该让学生在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独立操作实验.重视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高中物理实验项目中的仪器和工具,获得较准确的实验信息,但要避免进行刻板的技能训练.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的指引下进行的,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

3初高中物理实验要求的异同

初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都对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要求较高,强调让学生独立自主的进行物理实验,教师要避免在学生实验中对学生进行不必要的干预,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独立意识的培养,避免在物理实验中罗列步骤,学生填表式的进行实验等情况.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实验背后的物理规律,找到问题的本质,掌握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初高中物理实验部分最大的不同在于,高中物理较多地增加了探究型实验,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探究型实验中,学生将会学习到更多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素养,同时也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学会通过探究获取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发创新思维能力.

4高中物理实验的特点及其与初中物理实验的对接教学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理解应用能力,要能够理解物理现象与问题的解决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停留于对某个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总结.学生要更加重视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的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方法,等等.首先,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初中物理实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初高中物理实验的对接.初中物理中对于速度的变化的探究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如何确定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有没有变化.(2)设计实验.若测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有两段时间的速度值不一样,那就可以证明这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了.(3)进行试验.测量路程和时间,填入表格.(4)得出结论.高中物理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在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之后,所以教材中首先提出实验的方案: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其过程如下:(1)进行实验.重物牵引小车,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运动的相关信息.(2)数据处理.选择合适的纸带,使用合适的时间间隔对纸带进行计数,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填表.(3)作出v-t图像.描述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高中物理注重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及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性.同时,高中物理实验中所体现的处理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也更具有普遍性.例如,本实验中,高中物理在实验器材上选择了精确度较高的打点计时器作为计时工具;数据处理上也有了更多的误差减小的办法,在计算瞬时速度的时候采取了选取计数点的方法,减小了测量时的相对误差;同时在最后的数据分析上,采用了图像法这一物理学实验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使实验结论的得出更加准确合理.下面再以力的合成为例对比初高中物理实验的异同,从中进一步体会初高中物理实验的特点,力求能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切合点.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对于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给出了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指导,并为学生绘制了完整的数据表格,学生只需按照课本所给过程和操作方法认真完成实验步骤,并将所需数据填入绘制好的表格即可完成实验.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只是简单给出了实验的整体规划并给予简单提示,对于试验中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以及操作方式并未详细给出,而是留给了学生去独立思考,自行确定实验操作方案.本实验通过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方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出了求合力的具体方法,尝试了矢量运算的相关技能.可以看出,高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性要高于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实验中均涉及到力的合成方法的总结,不同的是,初中物理只是对同一直线上的力的合成给出了计算方法,高中物理则是通过更为一般性的探究,得出了力的合成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即是矢量运算法则.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为普适的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5高中物理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中物理实验对初中物理实验有延续,但更多的是提升,不仅仅是实验过程复杂程度的变化,而是通过实验教授学生去思考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更为合理的方式和方法.教会学生利用实验中的科学方法的在后续知识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的应用.在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原理的分析.原理清楚,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原理分析要从已有的物理规律、定律等出发,弄清楚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以及如何通过测量的物理量得出相关数据.2)实验操作过程的设计.正确无误地操作可以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实验操作也就是实验的实施过程,决定着实验的成败.3)实验数据分析的设计.数据分析决定了实验结论得出的准确性,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至关重要.(2)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只有合理的实验器材才能保证实验操作的简单高效、数据获取的准确便捷.同时,实验器材的选择必须遵循实验的“安全、准确、易操作”等原则,器材的选择也要与实验原理、实验设计等相配合.(3)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实验实验结束并不意味着思考的结束,相反,它是思考更深层次问题的开始.教师应当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思考实验设计.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中有没有比较科学的方法可以借鉴,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和方法来实现本实验,启发学生关于实验原理的创新思考.2)思考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为什么要注意这些,对于实验有什么样的效果,能不能使用其他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创新能力.3)思考实验结论.思考实验结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实验结论能说明什么样的问题,能不能推广到其他情况,以及推广条件和范围等,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4)思考实验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本实验通过什么物理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规律,是否能够严格验证该规律.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如何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其他物理规律,等等.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丽军 田战永 王冰 尤佳佳 孙健 尹国盛 单位: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地位

随着初中课程负担的不断增加,老师和学生们的任务明显增大,学生们总是出于完成老师布置作业和安排的任务的目的,而机械的去应付老师。他们并不能认真思考所学的知识点来源于哪里,或者是不会想为什么存在这样一个定理,而只是单纯的去应用做题,也会出现题目稍微增加难度,学生们就不能做出结果。出现这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们并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的实质,没有认真思考或者是换个思路去把物理定论和法则去证明和实验一下,看一下结论是否符合书中的定理,如果不符合的条件下,应该找出失误点在哪里,是否偏离了实验和证明的轨道。没有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的真实内涵,就不能随机应变物理千变万化的各种题目。但是老师如果采用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学习效果会大相径庭。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因为老师会亲自带领学生们做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积极地参与到讲解过程中,而且对物理结论的来源会掌握的一清二楚,对知识点的了解会非常到位。同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们对实验有不理解的问题,包括实验的方法、实验目的、实验结果、实验用品的使用等各个方面,学生们也可以随时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会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对于实验出现问题的地方,老师也会耐心加以指导。通过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比较多,学习的效果也会远远超出老师单纯讲课的方式。这足以说明,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的地位之重,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之大。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

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老师要明确自身的引导性和指导性地位,制定出相应的实验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制定实验教学的策略。

1.分配小组合作实验。在现在的班级中,如果老师个人做实验,全班一起观看的方法,并不能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的讲解过程中。例如,在学习《摩擦力》这部分时,初中物理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动手,灵活动脑,找出摩擦力受影响的主要因素,开发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及其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只有学生个人亲自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学习的效果才会更加明显,对于实验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

2.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于物理实验连最基本的兴趣都没有,对所学的物理知识不存在丝毫的求知欲,那样的话学习不会有半点成效。例如,在学习《小孔成像》这部分时,老师可以通过提问小孔成像产生的原因,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只有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条件下,获得的学习效果才会倍加明显和有效。所以,初中物理老师应该分出一部分精力来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只有学生个人热爱物理实验,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实验中去。

3.开展物理课外实验。在现实条件的允许下,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物理实验。如《声音的传播》《简单的机械和功》《物体的运动》这几部分的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验活动。这样的话,不但会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热情,不断树立起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心。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进行实验教学有很多的好处,老师要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在,想办法去采取措施,制定出符合实验要求的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物理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及其主动性,并加以指导和训练。只有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我们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才会更加有声有色,让更多的学生热爱物理这门学科,勇于创新和探索,开拓出物理世界的新天地。

作者:左慧丽 单位:山西省沁源县中峪九年制学校

第七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浅谈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要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后得到的。如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上,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为了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的方法。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案例: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提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来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种情况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这样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的被推导出来。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为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作者:彭友才 单位:贵州省黔西县新仁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一、多元化教学引导,加强物理实验影响

物理是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引导方式拉近学生心中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起物理知识的思维体系,加强物理实验在学生心中的影响,从而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当中。比如,在与浮力有关的实验教学时,教师携带多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学生在水盆中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提升其探究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在家中也可以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终身物理的意识,带动其取得更多的收获。其次,教师要善于和时展相融合,利用动态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阐述实验的过程及原理,加深实验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让色彩为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促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并且实验过程中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进行重点标记,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向,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和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激发他们参与物理实验的热情,完善学生个人的学习状态,促使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更加的高效。

二、互动式实验教学,提升实验教学活力

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师一直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和学生之间缺乏积极的互动,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实验课程气氛压抑,对学生的成长及物理实验的教学有效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课堂的公平性,为学生创设优质的学习空间,带动他们更好地成长。比如,在“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教学中,教师先提问学生该试验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接着把相同答案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当中,让其自行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测进行验证,给予学生充足的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然后分别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价,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缺陷,为其高效的学习效率做出铺垫。紧跟着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阐述两个实验的不同之处,培养其缜密的物理实验思维,加深知识点在其心中的印象,为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做出积极的推动。总之,物理实验包含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非常受初中生的喜爱,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节奏,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发现更多趣味性的物理知识,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从而取得更多的收获。

作者:初连富 单位: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小东中学

第九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思考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采用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然而,在具体的物理实验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师占据课堂主体位置

物理具有抽象性,通常不易于理解,学习难度较大,然而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来简化,且很多物理规律都源自日常生活。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由著名科学家牛顿通过苹果落地才总结出来的,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将物理从生活中抽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实验教学。

(二)注重结果,忽略过程

掌握基本物理仪器的使用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实验课时间较少,学生无法进行巩固训练,缺少对实验技能的检验,也不能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时还会出现教师口头讲述实验的现象,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实验内容。

(三)教学机械化

学生对实验问题认识不足,在实验目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步骤方面掌握不清晰,部分教师为应付教学任务,实验设计缺少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考虑和目的性,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局面,学习积极性较低,在物理课堂上也只是简单地模仿教师,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进策略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原有的演示实验以及口述实验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的教学要求,初中物理实验应积极推广并采用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资料,让学生围绕这一素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实验,这不仅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课堂主导权,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二)充分发挥自主性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实验探究创造有利的条件。如若条件允许,物理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并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进行探究式实验,合理设计实验步骤,有序完成实验内容,总结归纳实验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验疑问,对于代表性问题,应在课堂上集体讨论,促使学生不断进步。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这节内容时,为让学生更好地探究这一原理,可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浮力实验,并让学生围绕深度、密度和外观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学生可充分发挥想象,自主探究,这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力是学生积极思考的源泉,也是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刺激学生的物理学习欲望,也可以指导学生从多个层面来思考问题,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

(四)从生活中提取实验素材

物理源自生活,相应地,物理知识也能解释各种生活现象,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完成物理教材中实验课题的基础上,还应适当地拓展课外知识,认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实验素材,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习的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教学时,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室现有工具,也可以自己准备实验器材。大量教学实践表明,物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不是智商较高,而是他具有浓厚的物理学习兴趣,且悟性较高,相反,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并不是因为智商低,而是因为对物理的认识较少。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针对这一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展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三、结语物理实验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实践检验,使其切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无穷乐趣和巨大价值。

作者:殷正用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韩山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实验的规范性

一、如何理解规范性

1.实验操作规范不等于死记硬背

人们普遍认为,规范就是条条框框,学生则认为就是机械地死记硬背操作要点。这种观点是对规范理解不够的表现。规范既然是前人的经验结晶,必然有其科学性及合理性。学生应在实验过程中理解规范,而不仅是记住规范。比如“温度计的使用”实验:实验室用温度计要求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脱离液体读数,而体温计则可以脱离人体读数。如果学生了解了这两种温度计的构造,就不难记住这一规范了。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变通性

我们认为,实验操作的规范不是绝对的,只要能满足实验操作基本要求的都可以是规范。在选题实施过程中,关于“测量物体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实验,我们没有采用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1);而是采用了近年来被许多教师认可的另一种更合理的实验装置)。采用后者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弹簧测力计固定,更便于读数;另一方面,相对滑动时木块相对桌面静止,木板是否匀速运动对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没有影响。

3.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不等于唯一性

有些实验有多种操作方法,均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比如测量不沉于水的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我们提供了两种操作思路:可以用细铁丝压入法,也可以用配重法。所以,规范性与多样性并不冲突,规范并不等于唯一。

4.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安全性

实验必须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规范的操作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而不规范的操作,往往可能存在危险的隐患。比如电学实验中关于电表的使用,如果接线柱接反或超量程使用,我们就会看到电流表指针反偏或偏出量程,造成电流表损坏,这些现象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必要性。

二、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规范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规范涉及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有序组装实验装置、规范实验过程以及记录实验数据五个方面。

1.合理选择实验仪器

选择合适的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也是实验操作规范的一个重要环节。比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选择多大的电源,选择多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选择多大的量程等,这对实验效果影响很大,这也是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实验仪器的规范使用

一些精密的实验仪器本身就有很严格的操作规范,比如托盘天平的使用,学生在实验操作前,应养成先阅读产品说明书的习惯,了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既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也避免了仪器的损坏。

3.有序组装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的组装应该分步、有序地进行。学生应养成根据实验装置图组装实验装置的习惯。比如“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实验装置组装的顺序依次为:固定铁圈的位置,放石棉网,放烧杯,固定温度计,调整温度计的高度使其玻璃泡完全浸没水中,点燃酒精灯,移入酒精灯。

4.规范实验过程,明确实验步骤

每个实验都有一定的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学生要分清操作要领的主次及先后。比如电学实验,对于电路的连接,应遵循从电源出发,依次有序地连接各电学元件。需要强调的是应尽量让学生理解实验步骤规范操作的意义,而不是记住实验步骤,只有对其理解了,才能长时间地记住。

5.尊重实验数据,如实记录

实验数据的收集是科学实验的最后一个环节,规范的做法是尊重实验事实,如实记录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不可任意修改,更不可杜撰编造。对于不理想的实验结果,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整理,找到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其他方面的规范

除实验操作规范外,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规范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1)细节上的规范:点燃酒精灯后用盛水的烧杯处理用过的火柴,用三角板检查平面镜是否垂直,调解天平时手扶仪器等。(2)语言上的规范:应尽量使用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最新物理名词,如用“弹簧测力计”而不用“弹簧秤”,使用“电阻箱”而不用“变阻箱”等。对于一些实验结果,也应本着尊重实验事实的原则,采用近似、大约等词使表述更科学,比如“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实验,导体平行切割磁感线时,我们发现电流表指针略有偏转,此时应使用近似不偏离来记录实验现象。(3)书写上的规范:对于物理量、单位符号的正斜体、大小写均应严格按照规范书写,并尽可能地使用国际制单位。总之,初中生正处于模仿能力较强的学习阶段,如果教师能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规范的实验操作、规范的语言及规范的书写进行教学,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作者:余娟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音像电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