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实现论文
时间:2022-05-05 06:48:00
导语:物理教学实现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又要掌握必要的技能。知识和技能都存在着迁移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促进知识和技能的积极迁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表明,影响学习迁移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方面:新旧两种情境之间所具有的共同因素;学生掌握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概括化水平;学生对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觉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利用积极方面的影响,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不断地提高物理学的教学质量。
找出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设置正迁移的情境。在物理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许多共同的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力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存在着的共同要素,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正迁移的情境。物理学的一些概念,都是从实际物体中归纳、抽象而形成的,往往不易被学生所理解、掌握,但这些概念能反应物质运动的本质,具有普遍意义。因此,学生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它。
加强基础知识和墓本技能的训练,为学习正迁移提供有利条件。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是产生迁移的重要客观条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学习的指导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教师可课前让学生预习,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讨论,然后由教师讲评、归纳、总结。上新课前,对旧知识进行适当的回顾复习,还可以通过习题课、阶段复习、总复习等强化学习的手段,使学生对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并能熟练地掌握应用。
同时,根据物理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实践课的指导,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验技能,帮助他们对在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规律。对实验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找出原因,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些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进而加深对所学的相关物理学的基本规律的理解。
通过引导、训练,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形成学生的联想。学生的分析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是影响知识迁移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使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训练,形成具有独立地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能掌握新旧知识、新旧课程的共同特点,善于分析物质运动发展的过程、条件,及其各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对于刚结束初中阶段学习,进入高中或中专阶段学习的学生,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解物理习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记公式的简单过程,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习题时就感到束手无策。这与在初中阶段学习物理时,缺乏分析和概括能力方面的训练不无关系。因此,教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讲解,还是用例题说明相关基本规律的应用,教师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学生从中概括形成能掌握自如的知识。
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实现正迁移。所谓思维定势,即人们在做同一类工作,解决同一类问题时,形成习惯的思维方向。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学习的影响存在正、负两个方面。对认识、解决同一类问题时是有利的(即正面影响),而解决不同类的问题时,则容易产生强烈干扰,引起负面效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干扰,实现正迁移。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学科的特点,熟练地运用教材,始终把对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物理学力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思维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 上一篇:物理教学转化论文
- 下一篇:文化广电的上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