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10篇

时间:2022-08-03 11:10:09

导语: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分析10篇

第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在自主的前题下,主动学习,主动接收新知识。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时代,只有那些掌握自主学习本领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变成社会的落伍者。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很重要的教学意义。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略谈拙见如下:

1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但是,如果学生学习态度不明确,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不是自主学习。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常常表现出十分厌学,对任何事情再也不闻不问的样子,这时,教师就要抓住契机,与学生进行及时、耐心、细致、诚恳地交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自己行为的错误,认识学习是自己的责任,学习最终还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等。只有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顺利地开展自主学习。也只有当学习的态度真正明确,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2培养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自主设计学案的习惯

在设计学案时,学生要边看边写,但不能写得太多,写得太多,学生负担重,但一点儿不写,有的学生就不看书了,自主学习就会流于形式。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学案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便于课上有针对性听讲。按此想法设计的学案,能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教师便于有针对性地讲解,由于教师讲的是学生需要知道的,学生也就注意听,学习气氛自然就会好。

3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预习中存在问题的办法

(1)课前读一读定义法则,要逐字逐词逐句的阅读,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出记号,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2)课上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课前预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听课的重点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在预习中记下的问题,在上课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让老师给予合适的解达,这样即给老师提个醒,哪些是学生不易掌握的,又解决了自己的疑难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思维习惯。(3)课后说一说难点,对自己感到认识模糊的问题,可以与父母或同学进行讨论,通过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别人验证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同时听取别人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即增加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很多课本学不到的知识。(4)课后写一写笔记,主要包括看书时的体会和心得,课后做一做练习,建立“错题集”。做题时发现自己旧知识有不会的,要及时加以巩固和记忆,为巩固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例如,我在上《电功率》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率”有更清楚的了解,课前我便安排学生到商店和家里调查各种家用电器的电功率,拿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这样一方面体现了“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调査的过程中,学会了自主学习。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课外活动,拓展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这样灵活的教学形式才能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

5注重复习方法的指导,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教师在每上完一章的内容时,都要总结归纳知识点,以便学生掌握。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试着让同学们自己制订复习计划和复习时间安排表。然后我对学生的计划和安排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把不尽合理的地方指出来并作出相应的修改。然后再让同学们按照自己制订的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并画出这一章的知识脉络图。我把收上来的知识列表进行批改,指出同学们逻辑关系上的错误。然后出几道习题进行检测。逐渐地,同学们养成了自主复习的习惯了,这时就要求同学们自己出习题,并指出每道习题检测的知识点。由此,十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对一些探究性的物理问题设置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思考,并且给他们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并对其想法进行指导。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发现并且可以启发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并且能使他们自主地对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进而也能感悟到学习与探究的乐趣。总之,自主学习好处多多:自主学习能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和近距离感受物理魅力的机会,带领学生畅游物理的海洋,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对学习的热情,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勇于解决困难的勇气,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吴志宏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晨宇希望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教学研究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缺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要,学校也越来越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对于物理教师,实验室实验器材也逐渐加大投入,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风格也在不断的尝试。但不可否认,现阶段物理实验课程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是对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传统教育观念和考评机制的束缚,一些物理教师仍以物理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以对定律、公式的记忆为主,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做具体的要求。二是物理实验内容较为陈旧,“更新换代”较慢。现在技术日新月异,但是学校对于物理实验还是以理论课程为依据,主要是对固有定律、公式的验证,并未遵循实验技术的内在规律,开展科学性、系统性的规划与安排,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没有创新,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较弱。三是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新意。在物理实验课上,仍是以教师的讲授或操作为主,学生并不是操作主体,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正式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对于物理实验课程的热情,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无法谈及对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二、初中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

1.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

创设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通过演示实验来对学生进行启发。比如在进行机械能守恒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个铁球悬挂于天花板上,等待平衡之后,将铁球拉开到额头部位放手,观察铁球再进行回摆的时候是否可以回到额头位置。当铁球就要碰到额头的关键时候又回荡回去,增强学生对于这个过程的印象。通过具体的问题设置来增强学生的认识和思考,以此明白能量的损耗和守恒,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

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该加强探究性实验的比重,减少验证实验的数量。作为老师,应该给出学生富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来设计实验并通过推断来验证实验,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来呈现出来,以此来增强实验能力的提高。积极开展合作教学,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通过设计、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自我解决头脑中的“为什么”,并积极地将自己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建立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开展物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个人的创新,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考问题的办法。

3.改变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

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作为新时期的物理教师,应当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转变为课堂的主导位置,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寻求知识的向导,而非是传递知识的工具。此外,是教师应当具有创新精神,积极组织创新实验活动,可以摆脱教材的束缚,灵活的安排学生实验。

4.让学生走进演示实验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直观的了解物理理论知识,教师常常将定律、公式用具体的实验演示,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是静静观看,没有参与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物理实验的意义。因此,在演示实验中应当适当增加学生的参与环节。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子自制实验道具。学生自制道具主要针对物理实验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另外,道具一般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思路设计与知识相关的道具,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起完成,也可以在演示结束后让一些同学重新去做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发现实验中的奥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设计开放性物理实验

物理实验大多为“封闭性”实验,即根据教材的统一安排下,采取相同的方案、步骤,最后得出完全一致的实验结果,以此验证物理规律、定律的正确性。这样周而复始的实验教师和学生都会感觉到索然无味,更谈不上探索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了。为了改变现状,在物理课堂上要不断有新意的开放性实验,所谓开放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设置的问题中,自己设计实验的工具、实验的方案、实验的步骤,最终得出或对或错的结论。实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全面开放实验室。将实验室开放的时间延长,给学生进去做实验的机会,让他们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实验的方式来得到答案,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另外,可以成立物理实验小组,给他们专门的实验室,来开展各种物理实验活动,以此来提升他们的实验能力,培养科学的思考习惯和分析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总之,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是实验,只有保证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通过开放性实验将原有的“封闭性”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在对实验的评价中要摒除“结论对与错”的观念,要看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样会让学生的思维驰骋在自由的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教学对于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要的帮助作用。在初中物理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探究式实验教学,实现初中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等,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作者:吴照 单位:漳州正兴学校

第三篇:初中物理教学思索

1当前物理教学的现状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对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简单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只会做题,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严重不足。

1.1物理教学现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的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初中物理教师大部都非科班出身,学校缺人就安排其他学科的老师上课或兼课,所以很大部分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其次,农村初中教师流动性大,年龄结构偏大,40岁以下的很少,他们的教学思路比较保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力度不够,希望学校有序招聘新的物理老师。再次,物理实验教学设施陈旧,使得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希望学校定期更新物理实验教学仪器。

1.2研究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而传统的物理教学仅侧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足。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研究,得到更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式。

2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

不可否认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但是这种教学方式过分侧重于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问题意识、提问能力以及情感方面的培养,致使学生对物理望而生畏,丧失信心和热情,以致影响其终身对一物理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因此,我们必须避开传统物理教学弊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1对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研究:简单的说探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注重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2.1.1探究式教学的含义:探究性教学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它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而展开的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行为,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老师作为探究过程的主导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主题并给与指导,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他们自发的去分析判断问题。探究性教学一改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师生共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将物理科学作为探究过程来讲授,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科学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2.1.2探究式教学的作用:物理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具有良好的探究能力对学好物理科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探究式教学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在学习书本上的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进行科学探究,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在物理知识。另外,探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假设、推理、思考等过程,使他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的原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这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强调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2.2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具体方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讲授模式,引入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方面上。

2.2.1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老师应该多在课上设置一些物理实验,使学生可以通过实验现象去认识事物本质,从而加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外,老师应该多带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近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2对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不可否认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曾在历史上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过分侧重讲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老师通常采用没有目的行的题海战术,使得原本有趣的实验物理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摆在重要地位,抛开原来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而忽略实践能力的做法。

2.2.3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全面推行的素质教育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而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思维能力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的过程中形成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己。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老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问问题,使学生“敢问”;老师尽量设置合理的问题情景,使学生“想问”;老师适当的启发、引导、示范,使学生“会问”和“善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会激发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3结束语

总之,为了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学校和老师要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物理教学的软硬件投资,加强实验室建设,定期招聘科班出身的年轻物理教师。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力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人。

作者:黄碧武 单位:四川省犍为县教研师训中心

第四篇:学生创新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都处于发展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物理教学作为一门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学科,更加需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对于物理教学乃至科学研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指导教育教学的重要准则和观念。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目标。能力的本质就是创造性,就是从无到有地主观创造和创新的过程。创新能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提高的基础和动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乃至更高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而初中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素质教育的成果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素质教育的对创新能力的重视,创新能力也就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

2物理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有创新能力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基础学科诸如数学、语文之类,大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主要注重学生理解能力的高低,思维习惯的培养,而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物理学科,这是一门课堂教学与实验演示练习相结合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明显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科的时候,个人的主观能动反应开始发挥作用,很多物理现象、实验都要依靠学生的观察和练习来完成,甚至需要学生在实验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主动的探究式实验学习,从而更好地观测实验过程和结果,探究物理知识和理论。在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学生开始在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时候,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仅仅只能帮助学生应付应试教育的考试,对学生认识物理,建立自己的物理观点和思维方式几乎起不到任务作用,教师能做的也仅仅是传输给学生基本的理论,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学会生搬硬套,而不能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活学活用,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甚至大学期间的科学研究做到良好的铺垫。正是由于物理学科的这种特殊性,才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提高自己对学科的认识和深一层次的理解探究。

3创新能力改变教师教学观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再加上很多学校在物理设备等方面的原因,初中物理教学依旧是把重点放在课堂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记忆上,即使少数学校有实验教学,也仅仅只有演示实验。而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探究性实验、研究学习性实验三种。演示实验仅仅是实验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理解物理想象,探究物理内涵和物理理论的帮助非常有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物理现象与原理,学生必须进行探究性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改变自己的教学观点,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刻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物理学习和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学中得以应用,扩展实验教学的范围和层次,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创新能力,同时提高学科知识能力,做到探究性学习,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点的背诵学习和应付考试的学习。

4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也是如此,兴趣的养成对物理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很多学校都存在这样的想象,一到初中的物理化学学习阶段,大部分女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便开始落后于男生,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便是由于男生对物理化学之类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而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投入到该学科的学习中。而这种兴趣的来源便是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不断创新、探究得来的,在学生对实验过程、公式推导、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演练推导过程中,学生开始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并且逐步建立起自己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理论的物理学习观。

5创新能力有助于物理科研的发展

国家发展的源泉取决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取决于科研能力的高低,科研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一个民族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首次接触物理实验,这个阶段的学生对实验教学还是非常新鲜的,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大学乃至更高阶段的科学研究探索中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对学生未来投身国家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有着引导和启示的作用,很多科研人员正是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奠定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和投身科研的决心,初中物理阶段的学习正是我国科研人员探究实验和科学的起点,在这个阶段,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关键。

6结语

总而言之,不管是从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要求,还是从物理学科中实验教学的需要,甚至于我国民族创新力、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都必须重视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争取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的科研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忠兴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毛城镇第一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类比法教学的运用

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学生认为较难学习的学科,虽然物理教师探索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类比法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比较思维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认识物理知识的本质,而且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从类比法的作用、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探讨了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教学借鉴.

1类比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1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

知识来源于生活,物理知识也不例外,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很多概念和规律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类比法,可以将生活现象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事物,可以将现实生活与物理知识建立起联系,加深学生的认知.比如,在讲解“比热容”的概念时,学生很难从字面上真正理解什么是“比热容”,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事例,将“热容”比喻为人的饭量:让饭量不同的人吃饭,给他们相同的饭,饭量小的人先吃饱.这样学生就理解了: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多,而吸收同样热量时,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升高的多.

1.2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不少知识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征,或者实验方法相似,或者物理规律相似,在讲解新知识时运用类比法,不仅能够通过旧知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新知,还能够使他们在复习和巩固旧知时,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比如,在讲关于“磁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电流部分的知识进行类比,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高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再如,教学“压强”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过的“速度”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类比,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帮助他们复习了旧知,一举两得.

2类比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不同物理概念进行类比

物理是从初二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这门陌生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学生之前从未接触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也是令物理教师头疼的问题.遇到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时,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深入地理解概念的本质.比如,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关于“比值法”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由于这些物理概念的描述有很多相似之处,学生容易混淆,有时不知道某个比值应当用在哪一类问题中,以及不同比值之间的本质区别.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不同的比值处理问题放在一起进行类比分析,如功率的概念是单位时间内物体所做的功,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电功率的概念是单位时间内用电器的耗电量,描述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速度的概念是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可以通过表格,列出这几个概念的应用范围、公式,以及与其相关的物理量的关系,这样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知道这些物理概念的相似之处和本质区别,而且记忆深刻,并在具体问题中准确应用.

2.2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进行类比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与自然、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物理知识广泛应用到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和领域.在教学活动中,物理教师应善于利用本学科的这一特点,将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进行类比,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电流的大小是根据电流的强度来确定的,即单位时间里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而电流强度大小则是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来确定的.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用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自然界中的风是看不到也摸不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树枝的摆动方向和弯曲程度来研究风的大小,即根据风产生的效果来研究它,同理,电流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也根据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效果来研究其大小.通过这样的类比分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电流强度大小的理论依据.再如,学生初次接触“加速度”时,比较难理解,教师可以以“人的身高变化”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进行类比分析,将加速度比作人的身高变化,将速度比作人的身高:如果一个人身高的增长呈逐年下降趋势,那么在他成年后,身高的增长量就会为零,这个时候,他的身高就到了顶峰,也就是说,速度在这个阶段达到了最高值.

2.3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类比

在初中物理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进行类比分析,能激活学生储存的知识积累,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物理规律.比如,在讲解“跨步电压”时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高压线落在地上,人的双脚跨度越大,危险系数就越高.教师可以用地理学科的等高线知识来进行类比分析:地上的电压如同等高线,一个人下山过程中,如果迈出的步子越小,高度落差越小,就越安全,相反,如果迈出的步子太大,高度落差较大,掌握不好平衡,就会有加大摔倒的几率,同样,高压线掉到地上,而一个人正好在高压线附近,且两脚之间的距离跨度太大,说明两只脚所跨的电压越大,当这个电压量超过人体的安全电压时,就容易发生生命危险.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就明白了两脚之间的跨度越大,电压就越大,危险系数就越高.

3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法应注意的问题

3.1类比材料要通俗易懂且严谨科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法,教师所选用的类比素材应通俗易懂,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他们熟悉的事物,但是通俗不代表庸俗和低俗.比如,有的教师在教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类比了赌桌上赌徒的输赢,虽然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选取的素材比较低级,有可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所以这样的类比材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这里所说的通俗易懂和严谨科学是辩证统一的,易懂而不严谨就失去了科学性.

3.2要避免机械类比

虽然类比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是初中物理教师不能盲目地、机械地使用这一方法.有效运用类比法,首要的一点就是比较的两个事物或现象有可比性,即参与类比的事物或现象要有联系性,更要具备差异性.必要情况下,在进行类比时,物理教师需要明确两种事物和现象的哪些方面具有可比性,哪些方面不具备可比性,不可面面俱到、机械类比,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理解.比如,对于某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物理概念和现象,由于其本身就比较直观,所以在教学时就没有必要使用类比法,以免使教学过程拖拉、罗嗦,突显不出教学重点.

3.3类比要有针对性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使用类比法,教师还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这里的“材”不是指学生,而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呆板,教师就应当设计和选用一些较轻松活泼的类比:如教学内容逻辑性强,而且与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有必然的联系,应当运用一些新旧知识的类比,如重力场和电场的类比.另外,在进行单元或总复习时,运用系统类比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综上所述,类比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都非常有帮助.与此同时,我们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了解运用类比法应当注意的事项,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将类比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得到改观.

作者:李菲菲 单位:赣州市于都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

1科学性原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具备科学性,既要体现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又要符合物理教学规律和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理论上是科学的、合理的,从实践上又是可行的、易于操作的。第一是科学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异质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小组的编排,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个人能力、性别、兴趣、个性差异等诸方面因素,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为原则,从整体出发,合理分组。小组成员构成上体现出组内异质,“保证同一小组内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异,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受益”。为保证小组间合作交流与积极竞争的公平性,各小组之间应体现同质性,即各学习小组的整体实力应是相当的。第二是科学调控。合作学习注重生生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更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和传统教学相比,合作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掌握调控课堂的技能技巧。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给学生必要的合作技能,善于观察学生合作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切入,平等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促进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及互动,及时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引导合作学习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第三是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价。新课程下的合作学习,教师应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注重组内及组间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在评价中使学生学会合作,得到发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对认知的评价与非智能因素的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变化以及人际交流、自知自省等智能的改善。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改进评价体系;教学要求灵活多样,有弹性。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在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不能对所有学生一概而论。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需要关注不同学生(如男女生、优生和学困生)在物理认知水平、学习物理的感受、语言言语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方面的差异,创设适宜的物理学习情境,通过合作、互助、讨论、沟通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形成符合物理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最有效的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还表现在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创设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合作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的价值就在于在充分利用学生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使资源增值。为此,教师要合理选择的时机,给学生提供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把那些具有思考性或开放性,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须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在苏科版课标教材中有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如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会提出很多猜想,据生活经验学生通常会认为“有力物体就运动,没有力物体就静止”、“力是使物体运动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时的同伴互教,可以有效地产生认知冲突纠正错误的前科学概念,辨析易混概念。苏科版课标教材中有很多开放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小制作,再合作,展示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和结论以及小制作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以学生为主体还表现在对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的培养,这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指目标任务、实验器材或学习资料、角色、奖励的积极互赖),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互赖的关系,认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合作技能的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在互学、互助、互勉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合作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

3教师平等参与原则

教师平等参与合作学习,对推进师生、生生互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与意义建构的支持者和组织者,以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教师的权威地位被弱化,仅仅作为学习团体中一个平等的成员与学生讨论、协商、交流、沟通,从而实现课堂学习中的师生间的民主。小制作一一制作浮沉子、密度计、孔明灯时,不但有合作技能的要求,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这样在活动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教师的平等参与使得师生之间打破了传统的授受关系,形成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可以创设积极的课堂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小组可能因组长的组织能力偏低或因小组整体实力偏差等原因而无法顺利地展开合作,此时教师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为小组提供必要的帮助,平等参与可以避免让学生觉察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保护其自尊和学习积极性。师生之间只有努力获得了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尊敬才能为有效的合作奠定基础,要达成这个目标离不开教师的平等参与。教师的平等参与既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以便实行有效的调控,又能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期望,激励学生积极讨论、交流,提高合作的效率。

作者:李闯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大楼实验学校

第七篇: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融入

初中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温度”以及“浮力”等,这些物理知识点均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加强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既学习到物理知识,又能够懂得生活。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融入”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1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意义分析

1.1改进传统教学的不足:对于初中物理这门学科,传统教学模式下,一般采取的是“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而且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而生活化教学来说,既注重物理知识的学习,又注重物理知识在生活当中的还原,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进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最终使传统教学的不足得到有效改进。

1.2使学习目标得到升华:初中物理是初中教学大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初中物理教学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分数”上面,而对于物理知识的还原、升华则显得较为薄弱。但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便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感受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及真谛,从而避免了“只为分数”的机械化学习,最终使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得到有效升华。

2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方法的融入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融入的一些意义。为了使生活化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现有效融入,还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2.1借助生活器具开展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教学最为基本的就是还原生活现场,通过生活当中可见的事或物,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为此,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借助一些生活器具开展生活化教学。比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这一课题内容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生活化教学的目的,便可以借助一些生活器具展开教学,教师可以准备一只筷子和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然后将筷子插入盛有水的透明玻璃杯当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此类现象进行不同角度的观察,并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进行提问———“同学们,请问为什么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现象有所不同?”通过提问,便能够使学生带着疑问进行思考,进而通过此类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引出“光的折射”这一教学课题,进一步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有效基础。

2.2透过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一些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从生活现象发现的,比如“扩散现象”、“汽化液化”以及“浮力”等。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透过一些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与此同时,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在透过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设置有效提问,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这项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比如:在“汽化液化”这一物理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开水烧开时冒出白雾的画面,然后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提问———“请问同学们,为什么水烧开时会冒白雾?”当教师提问后,学生便会进行思考,然后在学生作答完毕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进而引出“汽化液化”的基本概念。显然,透过生活现象开展生活化教学,更能引发学生思考,进而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2.3通过生活实践开展生活化教学:传统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的实施,而对于实践教学显得较为薄弱。为了使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增强,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通过生活实践展开。比如:在课堂上学习完“质量”这一物理知识点之后,向学生布置课后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家里测量杯子、鸡蛋、苹果以及瓶装牛奶等的质量。并通过测量,让学生去思考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联性。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生活实践,又为下一课题讲述“体积”这一物理知识点奠定了基础。在通过生活实践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本人认为教师需了解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布置测量任务的时候,要有针对性,不能让学生测量一些质量过大或者不切实际的物体。与此同时,在布置课外作业之后,需加强学生完成任务的监督,比如次日汇报测量结果,这样就能够对每一位同学是否进行了生活实践起到监督作用。此外,教师还有必要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升华教学,让学生掌握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悟到学习物理知识与学会生活之间的相关性,这样才能够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意义及真谛。

3结语

在本文分析过程中,认识到生活化教学融入于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意义重大,能够改善传统物理教学的不足,并使物理教学的真谛有效展现。因此,有必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器具、透过生活现象以及通过生活实践等方法开展生活化教学。总之,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初中物理教学将得到有效优化,进一步促进初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作者:郑耀文 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杨林中学

第八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意识

中学物理教学中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应用到课堂是现代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注重学生接受的知识不能忽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途径;注重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不能忽视为学生可持续学习的准备.构建学生在物理学的思维敏捷和应变能力,增进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有利于学生探究性精神以及创新性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形象思维特点

物理思维发展特点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学生主观系统接触物理现象的思维发展规律所表现,体现出初中学生物理思维发展滞后于初中生的一般思维发展.在初中物理教材的初学阶段是整个物理教学的启蒙时期,知识比较直观、形象,对思维能力进行要求,如测量、力、运动、热膨胀等,一般学生都能较好的掌握,而对于后面章节中压强、浮力、电功、电功率的理解中,有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因为液体与气体的压强看不到支承面,学生感到有些抽象;而浮力、阿基米德定律、液体与气体压强、密度公式、体积计算的综合运用中需要学生具有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在学习电流定律、电功这一章节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文字和符号分析、推理和比较运用能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构成了物理学,物理学的本质是从形象中抽象得来的概念和规律的本质.形象思维是直观具体而生动的,在借助于想象力的思维空间邀游得到收获.在分析某些极抽象的事物时需要借助形象思维去推理.如在讲授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一节,可以借助水管中的水流现象,从而电流可以易学易懂.同时在小发明、小创造、自制教具等都需要先在自己头脑中预先进行构思,通过形象思维多次揣摩得出结论.

2思维训练,培养能力

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要想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可以借助灵活设置物理实验问题,一题多变,从而沟通物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如在讲授“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扩展问题:(1)可以通过有意错摆元件和错接电路图的方法,让学生找到症结(如图1所示).另外可以变换实验器材;(2)如每节电池的电压是1.5V,小灯泡电阻为10Ω,若将电压表去掉,其他仪器不变,再增加一个10Ω的定值电阻,这时怎样测出小灯泡的电阻?(3)若把电流表去掉,电压表和其他仪器不变,增加一只10Ω的定值电阻时,怎样能测出小灯泡的电阻?根据新颖,灵活巧变的实验题材,让课堂教学富有充实性、生动趣味性,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复重感,增加学习乐趣,促进思维的敏捷和应变能力.

3统筹兼顾的分层教学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客观存在体,在学习知识内容、分析思考活动、总结归纳策略以及解答问题过程等活动中,表现出“十个手指,有长有短”的个体之间学习能力和学习效能的差距,展现出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等明显特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初中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置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针对初中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统一标准、同一方式、统一要求”的单一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加重.“人人获得发展进步,关注学生个体现象,人人掌握必需的物理知识”,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目标和要求.可见,既促进学生整体提升进步,又照顾不同类型学生个体的“统筹兼顾”的分层教学方式,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4“思维无意注意”与“思维有意互动”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学生易感到疲劳.但让学生只通过无意注意来完成教学任务,既不现实,也不利于他们充分思考和理解重难点.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换,通过借助较为熟悉的事物,贴切地说明另外一个不太熟知的事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类比水定向流动能够形成水流推理电荷定向移动能够形成电流;有连续的水流必须有水源推想到有连续的电流必须有电源;通过水压可以形成水流推想到电压可以形成电流;抽水机稳定水压可以得到连续的水流推想到电源稳定电压可以得到连续的电流.

5教学语言引用物理典故,增加趣味,促进思维活跃

趣味教学不只是语言生动,直观、深入浅出.教师可以运用故事、比喻、顺口溜等方式,创造语言情趣,激发学生共鸣,使得抽象的能具体化,复杂的能简单化.教师使用一段形象生动的语言,不但突破难点又显得风趣幽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记忆.如“欧姆定律”这节课,在得出欧姆定律后,抓住时机讲欧姆花费了十年的心血发现了“欧姆定律”,当时的实验条件极差,没有现成测量电流的仪器,他想了种种办法,经历了多少次失败,才制成了相当精密的测量电流的电流扭秤,当时电源电压也不稳定,经过五年他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他的这种求新、求实、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不屈不挠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抱着一种侥幸的心理去学物理,而是抱着踏实的心理来学习物理,一颗执着学习物理的心理.很多科学家的成功不是因为他们都多聪明,而是因为他们有多执著,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着无数艰辛的汗水,学习中学物理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多看书来提高自身的知识,需要学生有一个灵活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物理教师提供了开放教育的空间.使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从注重结果教育,转变成注重过程引导;追求从“形式化”变为追求“价值内涵化”;从知识的传授变为活动的组织;学习的过程从被动的形式接受,转变为主动的亲身参与;从强迫学习转变成愉快轻松接受知识;从教师的知识传授者变为物理活动的组织参与者、设计者.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具有创造能力、主动能力、实践能力.

作者:黄永辉 单位:启东市南苑中学

第九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课程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探究式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在物理课堂中增加恰当的“探究活动”,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正做新课堂的主人.笔者在实践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

1从生活出发,创设生活实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式教学的起点就是创设问题.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生活实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一课时,笔者运用PPT向学生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片:春天冰雪融化;冬天漫山遍野的霜雪;烧水时水壶上方的白气,白气又在茶杯盖子上凝成了小水珠等.这些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们非常熟悉.此时笔者就抛出了问题:冰、雪、霜、雾是如何形成的?烧水为什么会冒白气?白气为什么会在盖子上凝成小水珠?这些问题都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亲切之感,学生自然也就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另外,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去找材料自己制作实验仪器,这样的实验仪器由于是源于生活的,学生会感觉特别亲切,很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可以用废弃的矿泉水瓶来测试液体压强与深度两者的关系;做色散实验的话,可以随便找几块碎玻璃等等.学生面对这些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实验器材”,不仅能够让他们进一步明白物理学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去发现物理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2创设恰当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可以说实验就是物理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物理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新颖而有趣的实验,这样就能够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一课时,笔者先给学生做了一个瓶吞鸡蛋的小实验.当鸡蛋从瓶口进入瓶子时,学生们都惊呆了,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惊叹声.此时,笔者适时抛出了问题:小小的瓶口,为什么可以吞进鸡蛋?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也上得无比顺利,他们太想通过学习知道答案了.这充分说明,恰当的实验,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获得知识的快乐.另外,教师还可以把课本中的验证性实验进行巧妙地“改头换面”,设计成探索性实验,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的条件》一节时,笔者就做了如下设计:首先,把教材上的实验设计成了学生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来研究哪些条件会影响到凸透镜的成像;其次,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来证明,小组讨论,集中集体的力量来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条件.这样,我们就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的主动权,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就是通过问题的发现、研究和探索来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学习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结果固然重要,过程更加重要,也就是说我们要重视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一节时,笔者没有按照教学参考的建议来按部就班地授课,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设想,让学生来想一想,猜一猜.经过思考、讨论,学生提出了很多猜想:有的学生认为感应电流与磁场的强弱、磁场的方向有很大关系;有的学生认为感应电流与电路的闭合有关系,同时还与磁场强弱、闭合电路运动的速度以及方向等有关系;还有的同学认为感应电流与磁场面积有关系.无论这些猜想是否正确,最起码他们做到了第一步,敢于猜想.然后在论证猜想的时候,学生们又一次集思广益,想到了许多论证的方法.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的思维相当活跃,并且还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4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自主探究,那么和谐的课堂氛围必不可少,而教师就是这种学习氛围的创设者与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甚至还可以争论,让学生感觉到在学习中大家都是平等的.特别是对待后进生,教师更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耐心与尊重,让他们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发表了具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应该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发表的观点有明显的错误时,教师也不要急于否定或者批评,而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自己去认识,这样一方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对正确的观点有更深刻的印象.此外,我们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时,还应该注意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让学生拓展思维,大胆假设,积极思考,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更有效.

作者:韩光朴 单位:丰县师寨初级中学

第十篇: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本质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作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心的培养是情感教学的关键部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一定不能对自己的学生失去信心,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生活和学习上赢取学生的信任,及时地鼓励和开导,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物理的困境。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从自身做起,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看到教师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其次要抓住一切时机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在学习中遇到过多的困难,势必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甚至于一些学生从此一蹶不振。只有让学生时不时的体会成功的感觉,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比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不要设置难度过高的问题,应该从基础性的理解开始,如让学生总结“光的折射”的一些规律,学生在完整的回答完这些问题之后,便会体会到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的信心。

二、活跃物理课堂氛围

任何一门学科,想要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就离不开一个好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对于内容深奥难懂的物理来说,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来说至关重要。物理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诙谐的语言来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学习“相对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一个与“相对运动”有关的小笑话:“有两个第一次坐飞机的老妇人在飞机起飞前找到飞行工作人员说道:‘希望你们把飞机开的慢一点,尽量不要超过声音的速度,因为我们还要聊天呢’。同学们知道老妇人所说的声速是多少呢?老妇人为什么不让飞机的速度超过声音的速度呢?”这个简单的小笑话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不仅让学生回顾了声音的速度,而且引入了“相对速度”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新课的探究欲望,活跃了课堂氛围。与沉闷的课堂氛围相比,愉悦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物理教师的威信

情感教学的设计者就是教师,因而教师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教师要着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试问如果一个教师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那么这个教师又能以何优势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呢?因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和道德素质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讲座或学习交流会,以此来不断的为自己充电,时刻保持走在教学的前沿,从而能够成为学生心中的“百宝箱“和“万能胶”。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即使一个教师满腹经伦,如果他并不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与学生打成一片,那么满腹经伦也不过是一张白纸。老师只有以真心对待学生,把学生当作成自己的孩子、当成知心的朋友,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纳教师,使学生有苦可以诉、有情可以抒、有话可以说。如此才能使学生放松戒备,进而拉近与教师的距离,一旦打破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教师的威信自然而然地就会建立起来。

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缺乏交流是传统教学中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阻碍物理教学发展的一大障碍。过少的交流不能及时地传达教师的授意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在目前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的教师一节课下来也不会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更别提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了。甚至于有的学生一学期下来都没有回答问题或者与有教师交流的机会。因而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从情感的交流入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尽可能的提出一些问题,争取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亦或是经常性地举办一些文体或竟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于讨论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外,教师要充分利用课间十分钟的时间,走进学生,与学生探讨学习和生活,在交流的过程中做到逐渐地认识和理解。综上所述,若在物理教学中真正把情感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来加以应用,动之以“情”,方能晓之以“理”,才会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容易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作者:刘艳龙 单位:乌海市第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