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创新能力锻炼
时间:2022-03-13 03:52:00
导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能力锻炼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培养过程。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那么,物理课堂教学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结合当前的教育新形势的要求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关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教学设计就要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研究学情,并有意识地“弱化”和“稚化”自身,即从初中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却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其次,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在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阅读材料,介绍了在物理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及他们对人类所作出的贡献。这些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故事,就是很好的教学切入点。他们虽所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贡献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相似之处,就是善于观察,富于想象,敢于探索,敢于实践,敢于创新。这些难能可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正是需要我们“移植”给学生的。这些生动的科学史,我们有机地把它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之中,尤其是一些探索验证性实验,更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这些科学史教育,能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伟大发明来于平时的生活,来于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来于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能使学生逐步树立创新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还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要根据学情的不同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的动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解决问题,特别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地训练和发展。教师授课设计的问题不宜是只要靠简单的死记硬背书本知识或者套用物理公式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从创新的角度,运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例如这样一道题:同学家门前的楼梯电灯泡常常会在深夜时烧断灯丝,怎样才能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呢?能否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决此问题呢?……同学们对这个事例感到很熟悉,认真思考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想到利用串联分压,想到利用串联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同学想到利用降压变压器(高压输电原理的逆过程),有的同学甚至想到利用声控开关。学生思考并解决这类问题,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再如有关“电功、电功率”相关计算题的习题课。这样的课教师要注意营造出适合个性发展的宽松氛围。教师要鼓励优生一道题不拘泥于一种解法,引导他们多角度考虑,要争取做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后进生一题能解,鼓励学生选用正确的思维方法,积极探究,体验学习的快乐。初中学生模仿性很强,我发现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示范一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创新示范作用会对初中学生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会有跃跃欲试的创新想法。例如在讲解速度前引用二战期间一德国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发现身旁有一东西在飞行,误以为是昆虫,用手抓住一看,竟然是一枚子弹。通过这个小故事设置本节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求解途径。
三.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品格: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物理实验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核心。初中学生天真、好奇、爱玩、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具有发明创造的潜能。物理实验为培养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环境。尤其是那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作为教师,我们应成为勇于进取、善于创新的模范,因为无论实验方法的革新、教具的创造、实验的新颖设计,对学生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会不知不觉在学生心里播下创造的种子。在实验课教学中,教师务必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能使学生学习知识,走便捷之路,也是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必备的基本功。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采用设疑、启发提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动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来培养学生思维的自觉性t多展开讨论,发表不同见解,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多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通过这些思维方法的培养,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对教材要求的学生实验,我们更要改变那种照本照做的习惯。
在完成实验课要求后,要引导一些实验基础好的同学,让他们利用实验器材,自由发挥,给他们有一个探索和创新的机会。如在连接串并联电路时,有的同学就通过自己组装连接,发现了原来串联时较亮的小电珠,到了并联时却暗了起来,而串联时暗的在并联时反而亮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实验,培养了他们的思考及探索的精神。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探索研究。有些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前指导全体学生备课,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和实验条件,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事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独立操作、手脑并用的能力。这是很值得借鉴的一种做法。我们还可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探索性实验,将验证性实验变为启发性实验。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启发学生刨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十分有利。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我们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开展学科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实验课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完声学后,我们指导学生自制鸟呜器;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潜望镜、照相机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既增加学生对物理科学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他们动手及创造能力。现代创造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具有创新意识,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刨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勇于进行创新实践,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努力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 上一篇:乡镇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竞赛方案
- 下一篇:居民基本卫生防病常识调查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