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探讨论文
时间:2022-05-06 10:44:00
导语:物理课堂教学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不可否认当代大多数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知识灌输的对象;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四要素各自的作用清楚,彼此之间的关系明确,从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一种稳定结构形式。显然,传统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传递-接受”教学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基础之上。
本人觉得,在教育思想观念上我们要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为不久的将来我国教育模式的完全转变作准备。但是,基于我国目前的情况,一下子彻底地转变过来,教师、家长及社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思想上有素质教育的观念,行动上应该是有序地转变,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就是一种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使用一些相声艺术,充分利用汉语言文学的宝库,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课堂松弛有序,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艺术的氛围中学习物理,使他们听得轻松,学得自然。同时能使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和对物理教师的亲切感。物理学的许多内容已给我们提供幽默风趣的材料,我们应当充分的加以利用。
1、严密准确、逻辑性强
科学是严谨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教师的语言必须科学准确,符合逻辑。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清晰正确的知识,而且使学生受到严格的物理语言训练,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风气。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而应说:反射角等入射角。因为反射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两个角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课堂语言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条理清晰,合乎逻辑。不能将日常生活俗语、方言当作物理语言搬到课堂,如将物理语言“熔化”、“沸腾”说成“化了”、“开了”等,应该避免。
2、抑扬顿挫,感染力强
所谓抑扬顿挫,就是教学语言应该是音量有高有低,语速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将表情、手势、停顿、操作等无声语言与声调、轻重音等有声语言恰当地配合起来,使教师的讲解有声有色,更能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课堂气氛有节奏、有旋律、有起伏,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不断地把学生的学习情绪保持在最佳状态。鲁迅先生在日本不乏很多好的老师,但是藤野先生之所以在鲁迅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为原因之一就是藤野先生的课堂语言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之处,适当提高声音,促其注意;关键之处,稍作停顿;需熟记的内容,不妨和以声韵,以利记忆。这样,就可以增强感染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语言艺术方面,还应包括必要的形体语言的配合,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转身,一个停顿,一个徒步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言魅力是无穷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使其能充分发挥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生动形象、直观性强
所谓语言直观性,就是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既活泼、有趣、逼直,又深入浅出、易于接受。语言直观最好的形式就是“打比喻”。教师能深入浅出地选用一些富有情趣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湿润,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在讲“右手定则”时,可以采用割麦子来比喻:将刀尖指向、刀刃切割方向、麦子直立方向分别喻作感应电流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磁感线方面,不但讲明了电磁感应中三方向之间的两两垂直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象理解。再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我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抛“绣球”时,只有当“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实验后,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且记得牢。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幽默可以搬到物理课堂上来,只要运用恰当,通过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容易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例如: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用成语“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语言来表述。楞次定律可配以成语:“恩将仇报、以怨报德”等。自感现象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4、幽默可亲、趣味性强
原苏联教育学家米.期洛特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在课堂讲解中运用幽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使讲解的内容变得有趣,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融洽师生间的关系;可以突出一些概念、规律的特征,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还可以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使教学转入正规。
如在讲“照相机”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某君照相时头顶地、脚朝天,问他为何如此照相,答曰,照相只能成倒立的像。学生听后发出笑声,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牢牢地记住了成像的特点。
5、巧于点拨、启发性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语言,使学生接受所学的内容。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间,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再如,讲述“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摩擦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自行车尽快停下来,应该怎么办?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要既有难度又有梯度,恰如其分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跳出来摘桃子”才有味。如教师给学生设计如下一课题让学生思考:给定一段足够长的不可伸长的细线、小铁球和一块秒表,请学生测定课桌的面积。以课桌的长(a)宽(b)作为摆长,系住小铁球在竖直平面内作小角度(<50)进行筒谐运动,测出两个单摆的周期T1和T2,所以课桌面积S=ab=T12T22g2/16π4
二、丰富教学真情实感。
如果我们对物理教学无真情实感,只是做一个知识的传声筒,这样能否感动,学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事实证明,这样必然使学生感到学物理太枯燥乏味。这种不动感情的教学决不是好的教学只重威严的教师也不可能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霸蛮强逼课堂强灌,只会出庸才,出不了人才,更出不了天才。因而我们一定要丰富对物理教学的真情实感,象艺术家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们站上讲台,就要情满于讲台,意溢于讲台,这样才有物理教学艺术可言。如我在讲授“电磁感应”一节内容时,介绍了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贫寒的家境,艰苦的工作环境,以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培养了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树立他们远大的理想,不畏困难和对科学坚定的信念。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的心情激荡,使他们感到物理学知识神圣,有魅力和诗意,才能在愉快的氛围和环境中,迸发激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愿。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往往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
三、充分挖掘物理自身的美
物理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之美。教师要努力去发掘出来,并通过自己的教学将它艺术地展现给学生。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欣赏物理的美的话,物理学仍只是一堆事实和公式的堆砌,物理学习也只会让学生望而却步或索然无味,学生最终的体会也只是物理难学。只有教师通过立美活动,在知识教学中融合美的发现、美的表演、美的意境,使学习在一种主动探究的愉悦心境中进行,使物理教学成为求真与立美的统一。物理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去展示这些美。
例如物理学中的对称美。许多物理问题中存在着各种对称,几何光学中成像规律的对称,物像互换对称是一种美;电磁振荡与机械振动的类似;天体运动和原子核式结构的相似;直流电路与自来水供水系统的类似,水向低处流,电流向低电势流,自来水厂内水往高处流,电源内部电流也是由低电势向高电势处流。如此的相似对比也体现一种对称美。而许多物理问题中同样存在着对称性,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利用对称来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美感。
解:我们可以用隔离法求出摩擦力为0(解法略)。但也可以根据对称性和牛顿第三定律,也可得出摩擦力为0,因为2、3二木块的位置是对称的,所以受力情况应相同,若2受到3的摩擦力有,设方向向上,则同样3受到2的摩擦力应不为0,而且方向也向上,但这不符合牛顿第三定律,故摩擦力必为0。
利用物理本身的对称性来解决物理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的美,学生利用此法解出的题目也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还有一些物理问题,通过分析可以让学生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或意想不到的简单,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另一种魅力,另一种美。
例2:如图3,用水平力F推质量为m和M的物体A和B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时,求:A对B的作用力。
解: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求出。然后提问:若地面粗糙的,则A对B的弹力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呢?大部分同学认为肯定是变的,但我们通过计算机却发现却没有变化。
例3:有4个相同的灯泡,按如图3接一变压器上,已知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3:1,在AB两端接上一定电压的交流电时,L1L2L3均正常发光,则此时L4将:
A、比L1L2L3暗;B、被烧掉;C、正常发光。
解:大部分同学从电压角度考虑,认定L4将被烧掉,但由于L4并不是接在原线圈两端,而是串联在原线圈的电路中,根据理想变压器的电流比,可得L4正常发光,这又出乎许多同学的意料。这些出乎意料的结果,也可增加对物理美的感受。
例4:如图4,质量为M的木球和质量为m的小铁球用细线连在一起,放入水中以速度V0向下作匀速运动,某时刻细线断裂,木球开始作减速运动而铁球作加速运动,求当木球停止下沉时铁球的速度为多大?
若按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我们可以分别求出木球和小铁球的加速度,进而求出下沉的时间,再求出的铁球速度,但如果把木球和小铁球看成整体,它们在细线断裂后所受合力仍为0,系统动量守恒,即。此题却是出奇的简单。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通过这类题目的求解,既提醒大家考虑物理问题要全面,不能单凭直观感觉,同时也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问题潜在的美。神秘的对称,惊人的简单,美妙的和谐,均是物理学中无穷的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让学生享受到物理的美,使我们的课堂也更加完美。
四、做一些小实验,以提高课堂的艺术气氛,展示物理的真实美。
高科技、高精度的实验仪器可以演示出精确的结果,但有些仪器太复杂,直观性、学生的参与性又较差,实际效果不一定好,而一些简单明了的小实验可以起到演示实验现象,揭示物理规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
例如讲光的直线传播时,高中教材中用双眼定位问题,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来演示单眼用手指点粉笔头的实验。这个实验仪器简单,效果明显,学生兴趣很浓。在讲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时,拿一手电筒,一块平面镜和一张白纸,先让学生回答光照到平面镜上亮还是照在白纸上亮,学生可以有不同看法,如果认为平面镜亮,我们可以演示照到白纸上亮(全班同学均可看到),若有同学说白纸亮,就让平面镜的反射到该同学那里,然后再揭示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特点。
再如“摩擦力”一节,如果能以小实验的形式引入课题,由全班同学推选力气大的和力气小的同学各一名进行夺瓶比赛,比赛中力气大的同学抓住涂有油脂的一端,力气小的同学抓住没有油脂另一端,结果力气大的同学反而没有把瓶拉过来。从这一生动的现象入手,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始料不及的结果的原因,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象用直尺作自由落体运动测定人的反应时间;用不同质量、不同摆长的单摆定性演示单摆周期跟摆球质量,摆长和振幅的关系;用双股音叉演示声波的干涉现象等实验,均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五、注意纠正学生常见错误的艺术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往往有错误或错误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需要将其纠正,但我们若只不过是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而不采用巧妙的办法,则学生们很难改正。
例如,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求解动力学问题时,必须进行受力分析,矢量问题还需建立坐标。但许多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考虑的是怎样列出计算式,而不是认真审题,认真画图分析等。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出这样一个题让学生计算:建筑工人在高空作业时,为了安全在背上系上一根保险带,现让你当一回工程师计算一下保险带至少应能承受多大的拉力才能保险。若工人质量为50kg,保险带长2.45米,保险带从拉直到人完全静止用时0.1s。经过计算很多同学会得出3500N,此时你可以告诉他,你这个工程师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请仔细运算。在这个提醒不会有同学发现有错,应该是4000N,他的理由是刚才忘了人的重力。但事实这并不是一个遗忘的问题,而是出在解题不规范上。在这种情况下再来提醒怎样分析题目,列式前要做哪些工作,学生容易听进去,印象也较深。
五、注意身边的物理
学生每天都会碰到物理问题,根据学到的物理知识,有些可正确解决,有的却可能“历史”的原因已形成错误概念而不能解决,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学内容进行解释。例如:为什么推动一个物体比推着一个物体匀速运动要困难。二个人在田径场上均用30s钟,一个沿直跑道跑100M,另一个在环形跑道上跑了200M(一圈)谁的平均速度大等问题,学生也会感兴趣的,教师在举例时应量注意我们身边的物理,使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并不远。
例如讲微粒散射实验时,说明原子内部是“空”的,我们可以把原子放大为一个标准田径场,则原子应比乒乓球还小,没想在田径场边发射一些小球,能碰到这个放于中间的乒乓球的概率有多大?讲原子发光时,可以将能级比喻成在河中的梅花桩,在桩与桩之间跳跃时,给予的能量必须不多不少,否则将掉入河中。讲高度的相对性时,可以问学生敢不敢从三楼的窗台上往下跳。若学生说不敢的话就告诉他们只要朝里跳人人都敢,这就是说三楼窗台相对地面高度很大,但相对三楼楼板高度却很小。讲核能时,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一个人的质量相当于多少能量,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让学生计算二个人之间的引力有多大。
另外,现代媒体的出现,给我们又增加了一些现代教学的艺术,如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某些小设计,小发明直接展示给学生,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成功感受,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
- 上一篇:青年工员思想状况思考
- 下一篇: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考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