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素质培养论文

时间:2022-05-06 09:19:00

导语:物理教学素质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理教学素质培养论文

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基础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物理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因为不少学生物理学不好,原因不是智力低下,而是意志品质薄弱,主要表现在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性,而这些意志品质也是学生踏入社会,成为“四化”建设者所需具备的。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谈谈初步看法。

一、努力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理想是意志行动的强大力量源泉,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和青年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教学中应抓住学生积极的理倾向:对物理有好奇心,从实用角度想学到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知识,他们常从物理的广泛应用和物理学家们取得成就的动人事迹中受到鼓舞,在心理上萌发一种将来在科学上有所贡献的愿望……这些心理倾向有利于理想的树立,因此,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这些积极的心理倾向得到满足。如教学“压强”时,上课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图钉的一头为什么做成尖锥形?”并指出:“如果我们学好了压强,就能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学生顿感惊讶,想不到小小的图钉还有科学道理,随即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学习压强知识,多角度介绍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和生活实际的关系,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其理亦源于此。因此紧抓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提问,实验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倾向。其次适当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故事,特别是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建设成就的物理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四化建设离不开物理,在心理上产生对物理学习的更高要求。逐步树立为实现科技现代化而学好物理的远大理想,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意志

意志行动是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心理发展的情况,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很强,肯于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他们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自己不会做的题不想问别人。为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物理学史,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果断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方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于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很重要的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故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前怕狼,后怕虎”,畏缩不前,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应该在积极地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把甘苦,荣辱置之度外,丢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冲突行为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物理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演板、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量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提高。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全班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并让学生感受这种态度,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就会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爱屋及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实现教师的期望。

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我们的教学对象成为新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