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广东”饮食文化翻译探讨
时间:2022-06-03 03:03:19
导语:舌尖上的广东”饮食文化翻译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占着主导地位,而照“味为先”来说,就不得不提广东的饮食文化。以广州菜为代表的广东菜,拥有悠长的历史,在世界各地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广东菜承载的不仅仅是一道菜式,更是承载着广东的传统文化。正是因为如此,粤菜的翻译更应进一步探索以及加以改进。
1翻译目的论介绍及其应用
翻译目的论运用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被多次实践应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对于广东饮食文化的翻译,翻译目的论同样适用。1.1翻译目的论。翻译目的论起源于德国,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提出将功能范畴引入翻译之中。第二阶段:汉斯弗米尔提出,翻译的最高法则为“目的法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与策略。第三阶段:贾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第四阶段:克里斯丁娜诺薇全面总结和完善功能派理论,完善该理论翻译目的论强调了“目标”“目的”“意图”以及“功能”。在弗米尔的翻译框架之中,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是受众,受众有其独有的知识文化背景,有其独有的交际需求。翻译目的论运用原则分别为目的原则、连贯性原则、忠实原则。1.2理论的可行性。翻译目的论已被多次使用以及实践。例如鸦片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之中有一名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借此激发国民要有忧患意识。查尔斯达尔文著作中的原话是:“Itisnotthestrongestofthespeciesthatsurvive,buttheonemostresponsivetochange.”“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译法并不是没有忠于原著,而是由于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在这种救国的翻译目的下,造就了“物竞天择”一说。再例如,在《论语•学而》的译著里面可体现出翻译目的论的原则。其中“学而时习之”中“时”指的是在定期或者某一段时间,将其译为“havinglearnedsomething,totryitoutatdueintervals”,体现出了忠实性的原则。而“人不知”翻译为“whenothersfailtoappreciateyourabilities”比较达意,体现了连贯性的原则。翻译目的论多次应用于文学著作之中,可见其可行性。同样,翻译目的论也可以运用于粤菜的翻译之中。菜名的翻译不同于文章篇章的翻译,没有连贯性一说,因而应用于其中的为翻译目的论中的目的原则与忠实原则。
2广东三大菜系及其英译的问题
广东三大菜系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瑰宝,为传扬广东饮食文化,很有必要提炼出适合的英文译本。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对广东文化的不了解,广东菜的英文译本不够精确。2.1广东三大菜系的影响力。粤菜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由广州菜,潮州菜和东江菜三大菜系组成。其中,这三大菜系之中,广州菜为代表。其中广州菜选料精细,品种类型多样,刀工精湛,讲求“五滋六味”;潮州菜以海鲜、素材和甜食为主,风味独特;东江菜偏“肥、咸、熟、香”,以梅菜扣肉、东江盐焗鸡等闻名遐迩。粤菜因其独特的菜式和韵味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2英译的问题。广东菜的英文译本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望文生义,与理论和实践脱节。二是对于四字成语的菜名翻译难以平衡“意”和“境”。三是对于烹饪方式的不准确。因为中西人民认知的差异,目前这些问题仍未能解决。2.2.1翻译望文生义,与理论和实践脱节。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同样广东菜菜名多种多样,粤菜菜名有的直接表达其材料,有的则用成语或者比喻的手法来命名。直接表达其材料的有如:鱼香茄子煲、白灼虾、白切鸡等,而用成语的,尤其常用于喜宴的菜名有如:金枝玉叶、发财就手,而用比喻的则有盐焗凤爪、龙虎斗等。如果光从字面上去翻译,难以使翻译做出正确的解释。例如金枝玉叶和发财就手,这两个菜名主要是为“好意头”而取,金枝玉叶食材是金针菇、金针菜和西生菜,“金”和“玉”都是中国人寓意财富、祥和的东西,但是将它直接译成英文的话,则是“goldenbranchandjadeleaf”,如此一来失去了原有的寓意,更令看的人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更应该以食材和烹饪为翻译的主体。又例如“盐焗凤爪”,“凤”在中国的文化之中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但是对于英语国家来说,凤就是“phoenix”,外国食客更多期待的是食材在菜名上的展现,如直接翻译成“roastedphoenixclawsinsalt”,难免有点欺骗意味。2.2.2四字成语的菜名,翻译难以平衡“意”与“境”。有部分粤菜菜名十分雅致,以春夏秋冬命名的有“春满桃花”,“夏赏荷香”等,亦有历史故事命名,如“鸿门会宴”,颇具诗情画意的更有叫“春燕展翅”的菜名,千奇百趣,趣味十足。这些菜名虽然雅致,但是将其翻译成英文的难度却也更大,这些“春满桃花”“夏赏荷香”“鸿门会宴”熟知中国文化的人来说颇具风味,但是如果直接译为“thespringfullofpeachblossom”,“appreciatethelotusinsummer”“thefeastinHongmen”便盎然无味。当今粤菜英译也就是面对这一个问题,在此列出的四字成语的菜名可以用食材与烹饪方法来翻译成英文菜单,但是,意思有了,意境没有了。2.2.3烹饪方式翻译的不准确。一道菜之中,烹饪方法、材料、食材的切法、形状甚至是口感,都是翻译的依据。粤菜尤其讲究“镬气”和“火候”,以烹饪方法来说,有二十一种之多,常见的有蒸、炒、煎、焗、焖、炸、煲、炖、扣。很多的菜单翻译将“煎”“炒”“炸”混为一体,全部用一个单词“fried”来括含所有,同样地,“焖”“炖”“烤”“煨”“烘”也是十分相似,但如果全部用单词“stewed”去翻译,十分马虎。这些不能算得上错误,但是缺乏准确性。既然“镬气”和“火候”是粤菜烹饪的侧重点与特色之一,就应该将这一种文化,这一种特色准确地翻译出来。
3目的论视角下的广东饮食文化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东饮食文化翻译可忠实语义层面:根据中文菜名探索其菜式的含义与用料;可忠实文化层面:根据广东的文化与饮食文化,对英文的译本做出相应的调整。3.1翻译目的论的忠实语义层面。翻译广东菜过程之中,语义层面是最基本的层面,忠实语义层面,可以最直接地表达出所翻译的菜式。3.1.1翻译目的论的忠实语义层面(忠于菜式本义)在忠实语义层面可以使用直接命名法和意译法。运用直接命名法和意译法,忠实语义层面时应注意,从菜式本身着手翻译,选择适当词语,贴切该菜式的食材、做法、特色或者历史等,不为译名的观赏性而凭空捏造与菜式无关的译名。3.1.1.1忠实原本语义,直接命名法直接命名法是最简单的粤菜命名法。直接命名法就是根据原来的译本,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但是这一个译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粤菜菜名。粤菜菜名雅俗共赏,传达的信息量不少,最简单的,直接可以体现出食材和烹饪方法,同样也可以让客人知道一道菜的形状,颜色,甚至味道。而也有很多菜名,用明喻、暗语、夸张、双关的手法来命名,更有甚者,用典故或者成语来命名,以增加其趣味性。而适用于直接命名法的,是那些不具有修辞手法的菜名,例如苹果炖鱼“StewedFishwithApple”,水煮鱼“BoiledFish”,香菜拌牛肉“MixedBeefwithCaraway”。在直接命名法中,要注意忠实原本语义,换句话说,要忠实一道菜的食材、形状、口味以及烹饪方法,如果对一道菜不了解,很容易会产生出误会。例如“酱油蟹”这一道菜,译者应该了解到,它的主要过程在于下蟹炒透,而不是用酱油去炒(而且酱油并不是这一道菜制作过程中的配料),如果翻译成“FriedCrabswithSoySauce”便喧宾夺主了,正确的译法应该是“FriedCrabs”。还有一道菜,“佛手排骨”,仅仅凭借着对字面的理解,大概是会让人感觉这一道菜的主要食材是佛手和排骨,所以便有了“FingerCitronChop”这一种译法,但是其实这一道菜并没有佛手这一食材,精髓之处在于把排骨制成佛手的形状。3.1.1.2忠实目的语义,意译法意译法通常用于那些“雅致”的粤菜菜名,这类的菜名通常会运用暗喻,明喻,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这些菜名,更多的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不仅要做到简明扼要,更加要做到“务实”,力求翻译出最易于外国人接受的译法。这些“雅致”的菜名通常会出现在喜宴的菜单上,广东人讲究“意头”,所以常常起一些吉利的名字。对于一些无法靠直译法完全翻译出菜品的内容或者文化底蕴的情况,应该多加斟酌,常见的有“龙虎斗”“龙凤煲”“龙凤呈祥”等。“龙”“虎”“凤”这三种吉祥物常常出现在菜单上,如果直接翻译成“dragon”,“tiger”“phoenix”的话,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不仅是觉得无比滑稽,对他们更是具有欺骗之意。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应该舍形,舍音,取其意。菜谱上的“龙、虎、凤”其实就是蛇、猫、鸡,这种情况下,直接用英语译出“snake,cat,hen”更好。粤菜文化源远流长,有很多以典故命名的菜式,例如“护国菜”,这是一道潮州名菜,如果用直译法“Thenationfood”也未尝不可,只是对于外国食客来说,更希望的是可以直接明了地了解到这一道是怎样的菜,虽然可以在后面加上注释,但是如果意译法翻译成“soupandvegetables”更方便食客的阅读。3.1.2翻译目的论的忠实文化层面翻译广东菜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忽略了广东菜文化、广东文化的深层理解与运用,因此翻译广东菜应忠实文化层面。3.1.2.1文化差异下翻译的准确性文化差异是粤菜翻译要注意的问题,在文化差异之下,更加要注重准确性,因为在翻译粤菜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翻译出菜式的烹饪技术或者“色、香、味、形”,更有需要透过英译本去反映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历史文化信息。例如,西方烹饪多为“煎、炸、烘”,这些在粤菜之中都有,但是粤菜更强调“火候”,因此在英译粤菜菜名的过程中,为保证其准确性,要注意翻译出菜名之中烹饪方式的“火候”。“煎、炸、酥”为“deepfry”,而“爆、炒”为“stirfry”,“熘、滑”则为“quickfry”。食材的加工也是文化差异之一,西方菜式对食材的处理于粤菜来说较为简单,大多是整块,整片,泥,而粤菜却有整体(whole)、片(slices)、卷(rolls)、条(strips)、丝(shreds)、丁(dice)、末(mince)、这些吉祥物的菜品,如上文所提及,更应该斟酌其准确性。3.1.2.2通过注释法对复杂菜名进行准确翻译粤菜有着上千年历史,菜式流传至今,那些具有特色的菜名也得以沿用。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如果不保存其特色,又丢失了一份雅致,但是保存的话,又让人读不明白,所以对于这些有特色的复杂菜名,就要运用注释法了。例如,“咕噜肉”,这道菜有两个典故,一是传说这一道菜香味四溢,让闻到的人“咕噜咕噜”地流口水,二是指这道菜历史悠久,所以叫“古老肉”,谐音化为“咕噜肉”。这是一道为欧美人士熟知的中国粤菜,保存原名咕噜肉更好地弘扬了中国的粤菜文化,这样的情况下,将这道菜名英译可直接译为“GuluMeat”,然后加上注释(SweetandSour蓉(mash)等。而至于一些用典故命名,或者含有“龙”“虎”“凤”Pork)。又如龙王夜宴“Dragon-KingAppetizerPlate”,这是一道广东省传统的汉族名菜,用直译法去翻译可保留其磅礴的气势,更好吸引具有猎奇心理的食客,当然这种情况下需要添加注释(picklelobster,grouperandsnailmeat)。3.2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翻译目的论的目的原则旨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目的,让读者了解菜式的基本信息,二是交际目的,弘扬粤菜文化。3.2.1译者的基本目的——让读者了解菜式的基本信息在广东菜翻译当中,译者的基本目的是让读者通过菜式的英文译本尽可能了解菜式的食材、食材加工、烹饪方法以及口味,以及要达到精、准、简的要求。例如萝卜丝汤SlicedRadishSoup,萝卜烧排骨BraisedSpareribwithRadish类似的菜式,英译菜名一目了然,可以通过菜名知道菜式的食材或烹饪方式。这是最基本的目的。而这些基本的信息,基本可以通过下面几种公式实现:第一,主料+辅料。第二,作料+原料。第三,主料+味、汁。第四,烹饪法+原料。第五,烹饪方法+主料+辅料。第六,烹饪方法+主料+味、汁。第七,刀工+主料+配料+调料。3.2.2译文的交际目的——弘扬粤菜文化部分英译菜名使用了原本的发音,保留了原本的特色,例如鼎湖上素“DinghuPlainDish”,咕噜肉“GuluMeat”这类的菜名,不能看出菜式,但是这些由相同发音翻译过来的菜名,可以保留住广东菜名的特色,弘扬粤菜文化。除了鼎湖上素,还有大良炒鲜奶“DaliangFriedFreshMilk”,长白山人参炖老鸡“StewedLocalChickenwithChangbaishanGensing”这类英译菜名带有地名的菜式,保留了当地饮食文化的标志,更是通过一个菜式让外国友人更多地了解广东的文化。精准的英译菜名,或者是具有特色而又易于理解的英译菜名,有助于食客对菜品加深印象,加深了解。有便于记忆而又精准的菜名,对于外国食客来说更容易向他人介绍,更利于在国外宣传广东粤菜。
4结束语
粤菜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的八大菜系之一,不仅在国内深受人们喜爱,在国际上更是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为更好弘扬岭南粤菜文化,粤菜的翻译需更进一步。粤菜的翻译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亦存在翻译的错误和不准确性,目前仍有许多值得斟酌的翻译问题。望通过此文,深入分析存在问题以及在原基础上可改进翻译方法,为传播岭南粤菜文化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陈静.浅析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6.
[2]秦琼.浅谈中式菜名的英译[J].宿州学院学报,2008.
[3]师福荣.浅析直译法与意译法在中餐英译中的应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4]郑春婷.浅析中式菜名英文翻译[J].才智,2018.
作者:林静怡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
- 上一篇: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
- 下一篇:饮食文化内涵译介及英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