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

时间:2022-06-03 02:52:01

导语: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

我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享有“东方美食王国”的美称,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积累了大量影响周边国家甚至世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所蕴含的辩证法、历史观、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可以从中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影响,《饮食文化典故》一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

1、内容丰富、视角新颖,从饮食文化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便由对立走向融合,诚如张岱年先生所说“中国古代哲学中没有唯物论这个名词,但有一系列以客观事实为最高范畴的哲学家。”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这也可以从《饮食文化典故》中发现二者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从理论角度看,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具有内在共同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与自然都是感性的物质存在,人类和大自然是一体性的存在,而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也具有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类依靠自然界的食物而生存下来,人类的饮食文化要与大自然规律同步,做到“不食不时”;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解答了传统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问题,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同样重视实践的作用,例如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以烹饪喻治国”的哲学思想便体现了实践和“度”的重要性,将治国之道以饮食文化阐述出来,提出治国犹如选食材烹饪,稍有偏差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结果,施政者要把握时机、控制火候,反思实践效果。

2、案例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从传统饮食文化典故看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应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因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具有世界性也具有民族性,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能促进双方包容式发展,《饮食文化典故》中丰富的饮食典故和传统饮食文化内容为其提供了研究素材: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学说具有契合性,物质的内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发现这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例如《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将人体五脏与阴阳五行相对应,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理念;其次,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具有重要影响,纵观全书可以发现在饮食文化中地域性、季节性、民族性都有差别,例如在饮食文化中具有“南甜北咸”的口味差异,其蕴含的辩证哲学理念不仅体现在饮食文化与风土人情上,更体现在长久以来两地人群在作息时间、活动规律、甚至肠道特征和体内生物菌群的辩证关系上;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对饮食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能否认知世界并怎样认知世界,解决了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问题,对于饮食文化中的营养成分我们也是一个不断认知的过程,例如钙元素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碘元素的过量则容易引发甲亢等。由李朋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饮食文化典故》,全书共分为四卷十二篇:第一篇中国饮食文化综述、第二篇中国传统节日饮食文化、第三篇中国名菜文化典故、第四篇民族风味饮食文化典故、第五篇满汉全席文化典故、第六篇风味小吃文化典故、第七篇名人饮食文化典故、第八篇中华茶文化典故、第九篇中华酒文化典故、第十篇饮食老字号名店典故、第十一篇饮食文化与饮食养生和第十二篇世界饮食文化交流。全书内容丰富、富含哲理,既助雅兴,又增知识,对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鲜 单位: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