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析
时间:2022-04-14 09:59:32
导语:产教融合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管理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停留在物质文化建设阶段,与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疏离与错位。从产教融合视域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瓶颈,并提出产教融合视域下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管理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通过创设现实情境、增强体验感等来陶冶学生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筑健康人格和提升综合能力发挥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提升文化建设,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重要举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仍停留在表面的物质文化建设阶段,在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制度、路径等方面都与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疏离与错位。因此,如何大力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凸显职业特色、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建设高职院校特色校园文化、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值得探析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优化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发展,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决策。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现代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应优化并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为理念,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和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而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能尽早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培养职业价值观,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社会认同感,提升就业素质,为融入社会、找准立足点提供条件,有利于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时间,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产教融合实效。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这一有效的“社会化”办学模式,精准地面向两种需求,即有意识地将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与基于人格和个性发展需求的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使得人力资源供给侧的职业教育改革,能否始终紧随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产教融合视域下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打破传统纯学校教育活动造成社会需求与教育供给脱节的现象,根据市场与行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与职业相关专业改革,增加行业企业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度,通过共建教学基地、共搭实践平台、共办专业技能大赛等,有利于合理优化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质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提升产教融合实效性。(三)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营造校企文化育人氛围。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年来,产教融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教发展、培养创新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一脉相承的重大举措。高职院校充分发挥以就业为导向作用,在产教融合视域下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将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等职业文化融入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育人长效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让学生在校期间与相关企业有更好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就业岗位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营造良好的校企文化育人氛围。
二、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瓶颈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职教本性疏离。1.重物质文化建设,轻职业内涵建设。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是建设校园文化的前提,但精神文化建设更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应与物质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普通高校“如出一辙”,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硬件设施投入大量的资金,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全,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相反,学校对精神文化建设、职业内涵建设重视度有待提高,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建设投入不足,没有突出职业文化特点,造成学校文化环境缺乏职业特色,职业内涵建设丰富性和完整性不足,无法充分发挥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功能。2.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产业企业特点,职业感染力不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大同小异,常常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点和吸引力,网络文化、流行文化逐渐成为学生群里的主流。同时,高职院校在校风、学风建设过程中,对职业行业氛围营造和职业特点渗透等方面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未能真正深切感受到学校主流职业价值导向以及职业教育氛围熏陶,未能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了解产业企业特点以及企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职业感染力,从而影响了学生职业人格的发展。3.校园文化建设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从企业信息反馈,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职业技能要求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一直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但单纯地从理论出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难免有点空洞,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解较为表面。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使学生加深对社会的客观认识,了解企业行业需要,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增强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与职教要求错位。1.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意识不够,定位不准。当前,高职院校发展重点在于基础设施、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场所、科研项目等建设上,一味地模仿普通高校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建设路径等方面研究不足、认识模糊,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意识不够、投入不足,没有深刻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学校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学校过度重视制度管理,制度文化建设缺乏实效性。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特有的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和行为准则等,例如学校章程、教师行为规范、学生手册等,它是在法律框架下制定和运行的,对学校成员具有约束力,是学校顺利运行的保证。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容易过度重视制度管理,通过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约束,缺少正确的引导,会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氛围枯燥、压抑。如,为了加强学校管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一些高校借鉴了企业“6S”管理体系,制定学校相应规章制度,但在制度管理执行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制度文化的宣传,使得师生对制度的认可和理解不够深入,容易造成管理制度缺乏实效性。(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职教价值脱节。1.专业设置与产业企业文化融合度不高。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基本解决,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高职院校必须立足社会需求,以企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校园人”到“企业人”的“零距离”。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普遍大而全,种类较为分散,部分专业设置时未对行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开展充分深入调研,未能将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优秀文化以及行业所要求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很好地融入专业建设中,课程开发时未能体现职业特色和产业企业文化,因此难以满足行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2.课堂教学未融入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一些高职院校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教学理念上存在“产教融合就是校中厂、厂中校”“企业逐利性与学校公益性矛盾难以调和”等认识误区,使得高职院校对产教融合缺乏足够重视。此外,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技术升级与转型速度,再加上平常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法抽身投入对产业发展技术升级与转型中的学习与提升,在课堂教学中重专业理论与实践,轻企业文化、职业精神融入。3.第二课堂活动缺乏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校园文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实际中,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较多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结合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特点开展的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活动相对较少,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实效性不明显。
三、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产教全面融合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1.产教融合视域下打造校园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整体设计和科学合理规划,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职业教育氛围,是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物质文化、打造校园环境时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把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特色融入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内外装饰中,在校道、走廊等区域动态展示学校产学研成果、产业行业最新资讯、专业发展前景信息、产业行业精英、优秀校友、校园先进人物事迹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身处校园也能时刻感受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专业特色的职业教育氛围。重视教学实训环境内涵建设,在专业实训中心打造一批企业文化仿真场景,实现“一系一品牌”试点,借鉴不同行业企业管理模式,使学生作为“准员工”进行实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氛围熏陶,逐渐树立正确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奋斗目标。在校园广播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企业之窗、创新创业之星、实习点滴分享等专栏,紧密结合社会、市场、行业、产业、地方发展要求,努力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新理论,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2.产教融合视域下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高职院校应突出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充分运用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有意识地将职业文化、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校外课余活动中,实现产教融合与校园文化的互动对接。除常规举办的高职院校艺术节、体育节等主题文化活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充分体现职业特色,更多地融入职业认知、职业道德、专业技能、企业文化等内容,打造推进工匠人才培养工程,多开展贴近产业行业特点的校内专业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能力训练营等活动,邀请优质企业进校园开展产业行业论坛,组织开展大国工匠、劳模进校园、职业之星校园分享等,以职业榜样的力量起示范引领作用,为学生打造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其能从思想和行动上培养相应的职业素养,从而为“校园人”转变为“职业人”做准备。3.产教融合视域下搭建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对拓展学生能力素质、展示个性特长的扩展和延伸。产教融合视域下搭建社团文化建设,结合创新创业与专业行业发展,试建专业行业学生社团,在企业精英与校内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走访了解专业行业最新相关资讯、举行专业行业研讨沙龙等,探索社团活动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对专业行业兴趣,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产教全程融合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1.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设置与产教融合相结合。高职院校是以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过硬、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宗旨,立足引导和促进学生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职业人格全面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产业特色、专业群与岗位群需要,将产业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工艺、文化等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及资源体系中,进而使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质量与适应性,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形成以需求为导向、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2.课程设置与开发体现行业专业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双高”人才,职业教育有学校和企业这两个不可替代的学习地点,这两者是相互协同运作、互为“主-客”的需求与供给“命运共同体”。因此,培养学生生产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必须要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完成。学校在课程目标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在企业参与的课程开发过程中根据行业专业特点,将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要素融入课程体系并科学有机整合,突出课程职业特色,建立独具特色和实效性强的教育教学体系。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相融合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果,从而提高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给产业增值,为学校、教师、学生赋能。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发挥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的作用,实现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教育等贯穿教学和实训全过程,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课程引领、文化浸润、思政助力”模式,让学生掌握行业职业道德规范和标准,以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态度,以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塑造追求质量、服务至上、讲求效率的职业品格,能够在生活、工作中具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体验、道德评价、道德行为能力。(三)产教全员融合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建设。1.领导重视产教融合下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充分认识产业融合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融入制度体系,结合办学理念,统筹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系统设计与实施,加强职业文化宣传,聚焦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建立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素质养成、价值积累、创新实践“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营造职业教育良好氛围,多方位推进校园文化建设。2.教师在产教融合下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引领作用。教师应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自觉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参加企业挂职锻炼,加深对职业岗位和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吸收企业文化的优秀经验并践行到教育教学中,同时也为产教融合下的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支持。3.学生主动积极参与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提高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把德、智、体、美、劳“五育”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职业教育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各类专业行业社团,加强对产业企业文化认知,多维度多渠道感受产业企业文化,实现在心理上适应企业制度,在行为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4.企业联动协调配合。高职院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沟通联系,提高企业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度,动员校企联动协调配合。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大师工作室与企业导师工作室,搭建企业参与的专业教育教学平台,校企双方实现技术、人员和设备的共享,形成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享共赢共同发展格局;另外,还可聘请企业精英或能工巧匠担任各专业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企业精英与能工巧匠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在职场化校园文化实践中打磨积极的文化认知与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教育学意蕴[J].中国职业教育,2018(7):5-8.
[2]何意.供给侧改革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的调研[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5):101-103.
[3]汤智华.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经验、瓶颈及出路[J].成人教育,2019(1):71-75.
[4]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3):72-76.
作者:袁子媚 叶忠明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及对策探析
- 下一篇:安全文化在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