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2-06-18 09:39:46

导语: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概括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资金投入不足、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管理不够完善等,从改善校园中的外观环境、内在精神、基本制度以及行为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强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优化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些具体可行措施。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里,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各大高校在为社会输送精英人才的同时,也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为日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取得长足有效的发展夯实了基础。2018年5月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受过优秀教育的一部分人,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代表了社会先进文化的质量和高度。因此,加强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自然是举足轻重的一环。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渗透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互为依存但又各为一体。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完善促进了由教师“一手抓”转变为与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弥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丰富了表现方式,充实了内容,增添了趣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创新性和持久性。(二)导向功能。校园文化的进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政素质的提高,刺激并纠正他们的不良观念,使得他们逐步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三观”理念。它以独特的环境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引导大学生增强精神体验,投身和谐校园的创建,在浓郁的校园文化中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个人修养。(三)协调管理功能。从思政教育的视角来看,校园对大学生行为的约束体现在“强制性规范”和“隐性规范”,不仅以校园规章的硬性约束明确规范,也在校园文化的沉淀下、习惯性的人文环境中,熏陶和感染学生自觉地服从管理,协调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通过学生的行为体现出来。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革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步获得重视,不同类型校园文化活动相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和成长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还存在一些方面的不足。首先,规划投入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是呈现一定矛盾。部分高校仍然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关键积极性,有的高校单纯地将办学目的归为就业率、升学率等日常业务工作上,对文化建构思考较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人才、物力、资金的投资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如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校园物质条件、规划设计等必要的文化品位不具备。一些高校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经费并不能及时到位,甚至需要靠企业赞助,商业化特征明显,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的解决。其次,一定程度上忽视精神文化建设。一些高校在校园景致、规划设计、结构布局、建筑标志、体育和娱乐设施的投入较大,却缺少了一些核心的精神内核的探索和发掘,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留于表面。甚至有的高校过分地以娱乐文化取代精神文化建设的浓厚学术性,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学术性也被弱化,起不到高雅的育人作用。如果任其自由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将丢失特色,从而严重影响其发展完善。再次,校园文化管理不够完善。大学校园处在各式各样的约束和规定下,尽管相比于其他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制度化,但当前高校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还略显不足。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日程规划,学校决策层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习不足,也并未为校园文化建设供应相关人才和专业配置。在校师生也并没有很好地去将目光放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主体参与意识不强。学校是知识的殿堂,而在大学校园这个半社会环境中,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较中学时期有较大程度的滑坡,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甚至有些反感。校园文化建设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个人魅力和文化积淀容易影响学生的质量,但在目前的学校文化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却较少参加,和学生互动较少。学生在以同学为主要交流对象的校园环境中易受他们感染,从而直接导致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效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强化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

(一)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环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校园中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展现了高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彰显了高校师生的卓越风采。因此,必须通过建设优美、活泼的校园环境,促进全体成员与校园的充分融合,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第一,校园建筑的实体设计,应做到精心布局,主体建筑美观大方,设计独特,标志性建筑设置规范;加强宣传栏、公告栏的设计,摆放位置合理,内容经常更新,赋予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第二,学校的绿化要做到规范和精细管理,做到绿化覆盖率高,绿化景观丰富,师生休憩点多,栽种花草树木品种优良,绿化美化效果好。第三,进一步完善教学科研设备,增强对校训碑、纪念碑、档案馆、图书馆、校史馆、展览馆等校园文化标志物的建设,做到设施齐全,突出特色,使学生自觉了解和融入校园文化生活。第四,高校须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具有文化品位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网络、电台、校报以及其他新兴媒介的传播作用,利用社团组织、团委学生会等人力,开展高质量、高效益的文化活动,将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充分彰显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人格修养和文化内涵,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二)强化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文化的熏陶和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领域,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思政工作的关键使命。首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意识,科学的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个体的主创精神,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升华学校精神,凝聚引领师生,增强学校软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其次,学校应大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积极举办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性较强的讲座和报告会,开设艺术、科技、环保和健康教育等各类选修课,设立类型丰富多彩、管理规范、学生参与度高的学生社团。最后,校风建设至关重要,校风体现体校学校的精神面貌,要想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须加强校风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社会正能量,创建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活动,定期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树立师德先进典型人物,并且这项工程必须常抓不懈。(三)完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制度作为规范校园各项活动落实的重要保障,发挥着必不可少的调控作用。在高校管理中,制度建设须遵循以下几点:第一,科学原则。立足于学校全体成员的实际情况,按要求和需求做“蛋糕”,这样的政策才具有可落实的实效性。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各级领导必须努力践行党的指示精神,在先进思想的指导下,精诚团结,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争取做到学校各项事业成绩突出,创先争优活动效果好,领导班子做到勤政廉洁,作风民主,在师生中树立威信,并且能够亲自操盘落实政策,各层级领导组织的具体工作要以建设所需的具体要求为依据来开展。第二,民主原则,学校制度的制定必须以人为本,制度的目的并非强制性管制师生行为,而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学校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是对成员负责的表现。学校必须形成信息透明、决策科学、群众监督、人际和谐的民主氛围。运用学校网站、校务宣传栏等载体,实行校务公开;坚持和改革工会、教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学校和院系两级教代会制度;学校师生应切实保证好自身民主监督以及其它权利得以更好的实施。第三,实践性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优化学生工作,自觉遵从校园章程。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落实,学校应按规定真正做到依靠学生,为了学生,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注重校园行为文化建设。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在当前全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影响下,行为规范已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但有些学生素质不高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行为表现是体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好坏最直接的因素,师生的行为文化建设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将学生行为规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有效提高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师生不只在课上交流,而且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老师的参与也对学生有很大感染力,使其榜样示范作用得以发挥,从而使校园文化行为建设的成果在师生双方都得以体现。第二,高效开展的各类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艺术节、演讲比赛等,可以适当增添德、智、体、美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对学校、社会产生影响。第三,学生自身应加强学习,对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予以反省,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并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个层次的影响和渗透,不断完善自我价值取向,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衣玉梅.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选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7-8).

[4]孙英浩,左欣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研究思维培养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1.

作者:苏莹 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