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制度文化思考与感悟
时间:2022-04-28 11:20:12
导语:校园制度文化思考与感悟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学校是教育与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开展都需要借助校园规章制度的建设健全。毫不夸张的说,学校发展的基础与学校治理的本源都有赖于健全、充分、有活力的校园制度。也是学生健康成长、学习文化知识的有力保障。没有良好的校园制度,学校的管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校园制度文化蕴藏于校园文化之中,是维系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与形成健康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在机制。本文结合在实际中所遇到的校园制度问题及治校策略的实施进行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治校策略
一、共商共识,内化理念
学校文化建设包括很多方面。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师生共同形成的具有引领作用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校园制度,不仅需要解决当下问题,不断突破当前现状,使校园管理在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全体师生和员工把外在的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觉的行为[1]。因此,只有在师生达成共识基础上形成的制度文化,才能为师生所接受,也才能真正起到制度引领、内化行为的作用。在校园制度形成过程中,我们尊重师生提出的每一个想法和每一条建议。年度教代会自下而上的提案、“金点子”的征集评选、大型活动的实践反馈、学期教研组研讨会的干群面对面、年级周例会的两级(校级领导参与)携手,自上而下的虚心学习、耐心倾听、细致观察、深入调研、客观分析、认真综合,推敲环节,完善细节。这种来自基层、共同确认并予以规范的文本条例,利于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管理者与师生心理相容,提高师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主人翁意识,使学校的发展理念及教学目标渗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显现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中[2]。厘定我校近年来教育理念并加以提炼,梳理颇具学校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并经全体教职工讨论最终定稿为《学校章程》,其中涉及管理体制、价值文化、课堂教学、职业行走、师生关系、课程、立德树人、教育科研等方面,分门别类,分别从目的、章程、时届等予以明确,保证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案可依,避免盲目混乱。
二、刚柔并济,凝心聚力
学校的主体是正在变化发展的孩子,还有一个个有温度的老师,因而校园制度文化不能是冰冷严酷的,也应该有其人性化的体现,只重视制度的建设而忽视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实质是忽视了作为主体的人[3]。渗透人文关怀是使规章制度内化为行为的“催化剂”,把“情”与“法”融为一体,使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有机结合,更利于调动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4]。为此,学校着力构造人文关怀体系:坚持以师为本,构建教师乐教善教的教学氛围;以生为本,构建学生快乐的学习氛围。为切实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防止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层层加码,我们制订了《课外作业管理规定》,严格控制每天单科作业时间,防止学科之间恶性竞争,避免学生偏攻偏废;出台《学生作息时间管理规定》,对学生提前进入教室学习的行为进行制止,保证学生充足休息时间。学生违纪是在所难免,我们制订了《违纪学生纪律处分程序》,不是简单按照条款由相关部门给违纪学生一个处分,需要经过这样一个环节:班级违纪处理委员会根据班规提出对违纪学生的处理意见,组织全班讨论辩论处理结果,最后由全班票决处理意见报班主任。三个月后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情况督促学生提出取消处分的申请,努力使刚性的规范制度蕴含柔性文化。对于教师的管理,学校既有保证基本师德底线的《从教十条禁令》,也有关爱教师身体和生活的《家园工程》,更有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入职教师成长培养方案》。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仅仅是为了约束和管理,更重要的促进促成,温暖有爱的校园制度,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浓郁的校园人本文化,是一所学校长足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制度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并随着实际的变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完善。有些制度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象的变化,不再起到规范和引领的作用,或是当学校的每个成员都能根据既有制度形成稳定的行为方式时,原有的规范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又需要建立更高层面的规范[5]。因此,学校制度的生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动态完善和适时提升。时代在变化,社会赋予人们的责任也在变化,人们对于社会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必须对学校既有制度进行考量审查,对照时下社会时局教育动态的大环境和学校师生实际这一小环境,确定哪些制度需要继承,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制度需要废弃,哪些制度需要创新,哪些制度时机不成熟需要暂时搁置。对制度的运作落实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使制度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让制度始终具备造血功能,这是学校管理者必须建立的责任意识。蒙故业,因遗策,前人筚路蓝缕开创的基业固然得继承,但沿袭与守成却只能被时代所抛弃[6]。
四、结语
校园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和完善的长期工程,学校管理者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师生的特点和需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健全的、有鲜明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与工作效率。反作用于教师,促进其教学可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呈现更好的教学成果,学生能够在健康的、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志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5):102-105.
[2]卢廷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b05):32-33.
[3]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4]何霞萍.论教育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2):62-64.
[5]余守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路径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03):41-43.
[6]狄新民,杨闻.现代学校制度与文化建设的探究与反思[J].新课程,2017,(34):32-32.
作者:徐圣国 单位:湖北省远安县第一高级中学
- 上一篇:乡土文化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 下一篇:中型水库工程建设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