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驻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时间:2022-01-28 02:59:20

导语:加强驻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驻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讨

摘 要:保定是高校云集的历史古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聚了厚重的地域文化。根据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社会历史而形成的优秀地域文化可主要整合为诚义文化、红色文化和名城古迹三个模块。推动这些优秀地域文化走进校园,建设有地域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不仅是对保定地域文化而且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还是开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地域文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怀,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关键词:地域文化 ;高校校园文化; 保定

一、引言

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提出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华典籍整理工程。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不仅体现了中央对中华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高度重视,也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发展方向。作为保存、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也必须勇敢肩负起这一历史责任和使命,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校园,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地域文化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发扬。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产业基础雄厚,无论从历史文化底蕴,伦理道德意识,还是红色革命文化,保定人保家卫国的侠义英雄故事层出不穷。保定市拥有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保定学院等17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20多万人,在全国地级市中拥有高等院校最多。依托地方丰富的高校资源,推动地域文化走进校园,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保定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地理保定

保定市位于华北平原中部,西依太行山,东抱白洋淀,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为“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的“通衢之地”。因距北京仅有150公里左右,保定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当初以“保卫大都(即元大都北京),安定天下”而得名。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保定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保定的城池建设始于战国,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春秋、战国时期燕、中山、西晋末年的后燕都曾在辖区内建都。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后,保定地位更加凸显,元设保定路,明建保定府,发挥着“联络表里,与卫京师”的重要作用。清朝时期成为直隶省会,在此后200多年间,保定几度成为河北省省会,彰显其作为河北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

三、文化保定

1.诚义文化。燕赵文化是先秦时期燕国和赵国文化的总和和统称,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古即为“燕南赵北”的保定地区则被认为是燕赵文化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地域之一,历史上的保定是燕国、中山国、后燕立都之地,是燕文化圈的核心。不同于赵国富庶的平原文化,燕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相对弱小,经济相对落后,又受山高水寒的气候环境制约,“民雕悍少虑”,豪侠辈出。(马春香,2013)这里又是汉文化和其他边疆文化交织的区域,几乎每个朝代的更替和变迁,这里的人民都会饱受苦难。动乱的社会,苦寒的文化孕育出至情至性的豪杰,悲壮与凄怆,苦难与辉煌,侠义与忠诚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保定为尧帝故里。据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曾“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考证《安肃县志》(徐水旧称安肃)、民国《徐水县新志》及《资治通鉴》等相关资料,“合符釜山”就发生在现在保定市西北郊的徐水釜山,黄帝在此与各部族代表统一符契、共同结盟,成为中华民族融合、统一的开端。(政府网)保定易县一带,古为燕下都,在战国晚期是燕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燕昭王报复伐齐、燕太子丹与荆轲谋划刺秦王的故事都发生于此。燕昭王继位时,燕国民生凋敝,田地荒芜,百姓啼饥号寒。他励精图治,“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积蓄众多人才,且用贤不疑,换来部下赤城相报,昭王二十八年时,终于大破齐国,一雪前耻,将燕国带入鼎盛时期,跻身于列强行列。燕昭王屈身礼士,用人不疑创造了人才强国之路,对后世有经久不衰的影响和启示。荆轲好读书击剑,游历于诸侯列国,为报燕太子丹知遇之恩,深入虎穴寻机刺杀秦王,图穷匕现,刺秦王不中,被斩于厅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曲悲歌吟唱出壮士慷慨赴死的悲怆和决心。“立意皎然,不欺其志”,荆轲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侠义豪情是燕文化的典型代表。东晋名将祖狄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而起床舞剑,寒来暑往,从未间断。因其文韬武略,后被封镇西将军,实现他报效国家的夙愿。“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在这首《七律•洪都》中借助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典故抒发自己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培育和激励人们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祖狄闻鸡起舞,荆轲刺秦王,桃园三结义等故事无不发生在保定大地上,在历史的演进中,保定人质朴、豪侠及慷慨之气,逐步升华为爱国爱家、侠肝义胆、重信守义的人文情结。2.红色文化。保定紧邻京津,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70多年前这片红色热土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形成自己独特的红色历史和文化符号。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化的高等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先后培养出1700多名将军,对中国近代军事体制、政治局势、革命斗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里是中国早期革命家摇篮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发祥地之一;这里是中国北方最早红色政权“阜平苏维埃”诞生地;这里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里发生过最早农民运动——“完县五里岗暴动”和“高蠡暴动”等,从水乡白洋淀到巍峨太行山,从雁翎队、地道战到狼牙山五壮士,保定人民艰苦抗战,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晋察冀这片革命土地上涌现出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文学家们创作出一批反映抗战题材的红色经典名著、名剧,如:《荷花淀》、《腹地》、《红旗谱》三部曲、《平原烈火》、《长城烟尘》、《新儿女英雄传》、《平原游击队》、《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地道战》、《狼牙山五壮士》、《青春之歌》、《白求恩大夫》、《少年英雄王二小》等,这些作品刻画的革命英雄形象释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斗争的革命情怀,体现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光荣传统,鼓舞、感染并凝聚一代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在全国百家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中,保定市占有5家;在河北省规划的10项红色旅游工程中,保定市占有5项。这些红色历史革命资源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顽强不屈、拼搏奋进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主席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努力。”生于这个时代的大学生,理应扛起这个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3.名城古迹。保定建城距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已发现有两处仰韶文化遗址,古城历经唐尧至宋金,后经元代名将张柔重建城池,设衙署,元明清为顺天路、保定路、直隶保定府,清康熙八年,直隶巡抚移驻保定,保定始为省会,成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和解放初期,几度为河北省省会。漫长的历史进程给这座古老的城市留下祖辈们不可磨灭的印记,保定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6处。这些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承载了保定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全国保存最完整的省级衙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的直隶总督署就坐落于市中心的裕华路。清雍正年间创建于此的莲池书院是“全国书院之冠,京南第一学府”。古莲花池“林泉幽邃,云雾苍然”,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市区内更有“市阁凌霄”美誉的佛教圣地大慈阁、金代建筑钟楼、淮军公所、清河道署、直隶审判厅、古城墙、清真寺、光园以及保定第二师范学校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出地方文化曾经的繁荣及其多样性,延续着古城的文化血脉。保定辖区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有2300多年历史的“燕下都遗址”、2100多年历史的中山靖王陵墓——“满城汉墓”、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定州开元寺塔、北方目前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封建社会选拔秀才和贡生的考场定州贡院、顺平腰山王氏庄园、世界文化遗产清西陵、易县道德经幢及古北岳祭祀之地北岳庙等。保定拥有的国家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数不胜数,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7项,省级非遗项目75项,市级非遗项目139项,耳熟能详的有保定老调、清苑哈哈腔、徐水舞狮、安国药市、定州秧歌戏、涞水高洛古乐、白沟泥塑、曲阳定瓷、易县易水砚、雄县黑陶等。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这些传统民俗艺术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大放异彩,张扬着直隶文化之气,凝聚着燕赵文化之魂,秉承着华夏文化之光。

四、高校传承地域文化途径

地方高校可将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开设选修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发地域文化的微课、慕课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计入学分。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熟知家乡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欣赏蕴涵保定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了解不同模块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著名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人文内涵,在挖掘地域文化所产生的地理文化背景、时代特征及现实意义中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单单追求课程化,通过邀请文化名家举办地域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观具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实践基地,编排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历史故事,创办地域文化微平台,举办“我为家乡代言”的演讲及写作比赛及地方音乐、戏曲、雕刻月等校园活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在文化体验中让大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润,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们的文化素养和社会价值取向,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培养爱国情怀。以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而且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远远不够,还需要地方政府及社区的通力合作。地方政府需足够重视,在政策制定、资金扶持等方面能够积极给予配合和支持,在高校与地方文化企事业单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积极促进合作项目的开展。

五、结语

主席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保定的诚义文化、红色文化及文化古迹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在高校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的地域文化,可以铸造出具有积极和正面意义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使之成为保定地域所独有的文化软实力。

作者:李艳玲 王子贤 刘悦梅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保定概述[EB/OL].mlbd.bd.gov.cn/content-742-43047.html.2015-11-15.

[2]高玉.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推进文化名城建设.[EB/OL].news.bdall.com/epaper/bdrb/html/2015-02/06/content_512270.htm.2015-02-06/2015-11-15.

[3]马春香.燕赵文化的传统内涵与当下解读[J].河北大学学报,2013(1):153-156.

[4]田琼,孔谦.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电影评介.2014(23、24合刊):111-112.

[5]张京华.作为一种生命价值观的燕赵文化精神[J].河北学刊,2014(6):19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