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建设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2-01-28 09:56:09

导语:校园建设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园建设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书香校园对师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是书香校园构建的主体内容。本文基于新课程理念,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围绕书香校园建设的主题,从“创设文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构建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开发校本教材”四个方面阐述本人在语文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书香校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理性的优秀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社会,一个崇尚读书的校园一定是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校园。校园是一个书香飘逸的世界,语文是一门洋溢着书香的课程。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后,高中语文学科形成了新的“课标”和“教材”结构。高中语文教材不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注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教材的编排把“古典传统文化”和“名著名篇”放在突出地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语文性质的最本质特点应该是它的文化性,语文教材呈现出来的民族传统、自然生活、世态万象就是人类文化的缩影与写照。语文的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对文化的解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启迪学生智慧,丰富学生内心世界,陶冶学生情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个好的语文课堂除了抓好基础、培养能力以外,还应该追求文化意义上的东西,用文化来熏陶感化学生。语文教学应是老师引领学生在文化的百花园中漫步,感受沁人心脾的文化的芬芳。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打造书香校园,语文教师要敢于担当重任,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生活,都要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在此,本文立足于大语文教育观,围绕书香校园建设的主题,谈谈本人在语文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文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为书香校园造诗意

高品位的书香环境是开拓学生视野的窗户。在校园中,我们打造书韵墨海,让书香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做到室室有诗意、廊廊溢书香、墙墙皆入画。1.结合“文明教室、文明寝室”的创建,在宣传橱窗、教室及楼道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画像和书法家书写的文化名人的诗词、格言、警句。2.借助校记者站、文学社和校报,宣传校园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广播站、电子屏幕、校园网的作用,营造“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读书环境。挖掘图书馆资源,在教室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文学文化专栏,如“奇文共赏”、“古文观止”、“好书推荐”、“名人名言”、“读书心语”等;张贴优秀文学作品,让浓浓书香溢满校园的角角落落。3.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除了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学生读写能力大赛、主题读书征文演讲活动外,每学期都会开展诗歌朗诵、主题演讲、电影配白、成语故事演绎、辩论赛、传统文化知识擂台大赛、文学专题讲座等富有语文学科特色的语文活动,通过语文活动,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经历与积累,带动每位学生“走进读书林,采集智慧果,写出真性情”,引导师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进而推动书香校园的建设。

二、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为书香校园添绿荫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篇篇选文的熏陶和浸染,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更多的是得到心灵的氤氲、人格的净化、精神的升华。因而备课时,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掘教材中的人文情趣和人文品格,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知识和文化背景。如“完璧归赵”是《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著名故事,可是学生常常将“璧”字误写为“壁”,是因为学生不理解这个词义。如果跟学生讲“璧”解释为“瑞玉圆也,从玉辟声”,学生就不会再写错了。《鸿门宴》中刘邦为什么送白璧给项羽?”要解答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弄清楚“璧”字包含的文化内容,问题即可迎刃而解。从词义入手,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学生肯定受益匪浅。2.从课文注释、课文插图、课文引语入手,挖掘有关文化信息。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一般都会有文字注解,有插图、引语提示等内容。这些内容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比较重视这类资源,并习惯重新整理。整理后的内容,就成为我讲解课文内容时的重要补充资料了。3.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人物命运、情感中感悟人生。比如学习鲁迅的《祝福》,可以通过“故事的情节”,引出“封建礼教”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以及这一“文化现象”的牺牲品———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是传统文化的糟粕,但对于这种文化内涵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鉴赏。这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4.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思想内容,以作品的思想感情来感染和熏陶学生。比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可以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来理解作者“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人生追求。当然,也要让学生理解作者这种“厌恶官场,向往田园”的人生追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积极意义的。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还可联系生活进行整理,可联系背景进行想象,可联系时代进行提升,可联系常识进行迁移,也可联系其他课程进行整合。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掘文本所渗透、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因素。语文课不能用冷漠的知性分析取代动情的文本感受,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一起挖掘课文的思想意蕴和文化内涵。语文课堂应充满着书香的绿荫,弥漫着文化的芳香。

三、构建文化课堂教学新模式,为书香校园加砖瓦

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文化课堂,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构建弘扬文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我一直执著于构建高效的文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我就其中的两种课堂教学新模式进行简要阐述。1.“创设情景———美读见义———披文入情———析情悟道———迁移拓展”课堂教学新模式。(1)创设情景: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创设导语、音像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美读见义:通读(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与精读(侧重在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相结合,美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与品读(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相结合,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3)披文入情:作者因情动而创作出作品,作品体现作者的情。读者欣赏作品就要入情,通过文辞去了解作者的情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情”的熏陶、冲击、融会之中,如身临其境,而后“沿文探源”,领会文章的意境,触摸作者的心灵。(4)析情悟道:在体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激活学生的想象,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探寻个体现象背后共通性的本质,探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美丑,挖掘作品中蕴涵的思想美和情感美,领悟作品中的民俗风情和民族情结。(5)迁移拓展: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或向整篇(部)著作拓展,或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还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生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把握情感,去感受某种情怀,或者唤起他们对生活中真善美的感受和体悟。2.“知人论世———诵读感知———缘景明情———因声求气”课堂教学新模式。(1)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份、经历或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及作品风格流派、产生的具体背景,适时地让学生感知学习,为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情感做铺垫。(2)诵读感知: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自主完成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过程,感知文本的形式美与内蕴美。(3)缘景明情: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4)因声求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节律,通过反复的吟咏朗诵逐渐感悟作品,从而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与作品的风神格调。此外,还有“情境激趣-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拓展延伸”模式,阅读与写作整合模式等。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传统文化在一堂堂散发着浓浓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上展现出来,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开发校本教材,为书香校园引活水

校本课程是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我们学校非常重视,将校本课程纳入了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中。在校本教材开发方面,语文组共开发了9部校本教材,有6部已作为校本教材进入课堂实施,作为选修模块的教材,深受学生欢迎。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一石三鸟的成效,研发校本教材,发挥教师专长,同时又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热情,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校本教材投入课堂教学,从另一个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激发阅读兴趣,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拓展书香熏陶的新时空,为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引入源头活水。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特定范围内的独特文化现象,对师生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将语文教育与书香校园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将对彼此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入,我们构建的文化课堂教学模式也在菁菁校园里开花结果。语文课堂不再是肢解文本,枯燥无味。语文课堂展现出来的是小桥流水、晚树斜阳,师生与作者一起抚今追昔,体味悲欢离合,感叹宇宙洪荒。教师引领着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借助中国方块字的组合,通过诵读含咏,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与生动,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通过熏陶渐染,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真正领略文化的芬芳和甘美,并将文化作为创造辉煌人生的基石。

书香校园不仅局限于物质形态的校园环境布局,更表现在文化活动层面。而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是书香校园构建的主体内容。在活动中,语文教育不仅丰富了书香校园的形式与内容,其自身也得到了成长。文化,是补品,语文课堂因文化而显得高雅动人。文化,是春光灿烂的百花园,愿我们语文教师能引领学生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徜徉。最是书香能致远,建设书香校园,为学生的精神打好底色,为学生的人生奠好基础!

作者:丁春娃 单位:海南省海口市琼山中学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郝德永.课程与文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耀方.将书香变成语文课程[J].人民教育,201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