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时间:2022-05-30 10:00:04

导语: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创建中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创建中的作用

一、红色校园文化内涵

1.红色校园文化的定义。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管理、生活等活动中,由学校主动倡导,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高校校园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经受着各种挑战。金钱至上、能力才是硬道理、一切以就业为中心等,这些与大学精神背道而驰的思想让大学生迷茫、困惑,甚至误入歧途。所以,利用本土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是重新塑造校园文化、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的突破口与有效途径。所谓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红色资源为内容,以红色精神为主题,通过各种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打造校园红色文化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2.红色校园文化的结构。红色校园文化由红色精神、红色实践、红色环境和红色习俗等五个要素构成。红色精神,是将红色资源中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风貌与大学精神相结合,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通过学校的倡导而自觉形成的,为全体学生所认同并遵循的理想信念、道德风尚以及价值追求的一种团体精神。例如,黑龙江垦区在六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中,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即“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必要将北大荒精神引入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艰苦奋斗,求真知、探真理,并自觉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红色实践,既是红色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红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它以红色资源为源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红色精神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开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红色精神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举止,在校园生活中传承红色精神。红色环境,是红色校园文化的成果之一,也是传播红色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指校园中能够体现红色精神的一切物质要素,是大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红色文化的依据,包括红色校园景观、宣传标语、红色网站、红色文化专栏、红色书籍等。红色习俗,既可以是物质性活动的习俗,也可以是思维活动的习俗。它是指大学生将红色文化精髓内化于心,并在各种实践活动以及思维活动中自觉地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当学生的行为与活动成为习俗,那么,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便真正实现,这也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不过,习俗化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其他几个组成部分的配合,在长期的红色实践活动中,在红色环境的熏陶下,逐渐用红色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将红色文化外化于行,至此红色校园文化才真正建成。

二、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1.红色资源提高校园文化的政治性。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从中国共产党形成开始一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期间,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与敌斗争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切崇高的精神以及物质载体的总和。以黑龙江红色资源为依托建设校园文化,不但能增强大学生对红色资源的了解,传承红色精神,而且红色资源中的精神内涵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指明发展方向,提高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将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必定能增强校园文化的政治性,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

2.红色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的红色资源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素材,能丰富校园精神文化。当前高校精神文化倡导的主要是以各高校办学目标为主的大学精神。为了能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高校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注重专业的特色、人才的特色、发展的特色,而忽视了大学精神中一些基本要素,比如,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黑龙江红色资源作为优质资源,承载了爱国精神、民族精神,体现出对理念信仰的执着追求,对真理正义的不懈坚持,以及艰苦奋斗、勇于冒险的敢闯、敢拼、敢干的创造精神。这恰好弥补了当前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不足,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完善的文化环境。

3.红色资源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红色资源形式多样,除精神资源外还有丰富的物质资源,如遗物、遗迹、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以及纪念碑、纪念堂、纪念馆,丰富的文艺作品等。形式多样的红色资源可以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既让红色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大放光彩,增强红色资源的时代性与实践性,也通过红色资源为校园文化增添色彩,丰富校园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深化红色精神文化,从而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1.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第一,高校领导及各部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学校领导的认可、倡导,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学校领导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倡导者与培育者,他们确定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方向,红色精神也通常是在他们的指导下提炼而成的。作为培育者,学校领导不但是红色校园文化总设计师,而且还要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言行为榜样,以自己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来感染师生。学校各部门是“后勤部队”,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因此,学校领导与各部门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主体之一。第二,教师。教师不但是教育的主体,也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之一。红色精神的提炼与传播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渗透;红色实践的开展需要教师的指导,甚至亲自参与;红色环境的打造需要教师的“参政议政”,必要时还需要教师亲自实践;红色习俗的养成既需要教师自觉践行成为楷模,更需要在教师的影响与工作下,帮助学生及时校正观念,纠正行为偏差,最终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整体化一的红色作风。第三,学生。红色校园文化是高校在日常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的。学生是校园生活以及教育教学的主体,因此,他们也是建设红色校园文化最重要的主体。如果说学校领导从宏观上把握脉搏,教师从微观上进行指导,那么,学生则是微观的实际操作者。只有当红色精神内化于学生的心理,扎根于学生的思想,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出来,并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红色习俗,红色校园文化才算是建立起来。学生既是红色校园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红色校园文化的传播者,是红色校园文化的载体。所以,学生才是红色校园文化建设最主要、最基本的力量,也是学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2.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与时俱进。当今大学生出生于新时代,成长于新世纪,接受的是多元的文化教育,前卫、独立、叛逆、自我成为他们的形容词。源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红色资源与“90后”的学生之间似乎有了一道鸿沟,红色精神、红色事迹、红色故事对他们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因此,建设红色校园文化必须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不但红色精神要与时俱进,与当今时代精神相融合,以起到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所接受、认同,而且红色实践也要与时俱进。红色事迹、红色文艺等要以新颖的、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主题的选择也要突破常规,抓住大学生的心理,引起思想上的共鸣。第二,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倡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激励学生、开发学生,发挥学生的无限创造力。坚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充分地重视学生,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转移到做学生的工作。一些高校搞校园文化过多地注重硬件设施、强调物质环境以及规章制度。实际上,虽然大学生的思想不够成熟,知识结构不完善,但他们有热情、有想象力、创造力,会思考、有想法。因此,必须重视学生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工作,只有当他们对红色精神认同了,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红色实践,红色环境这个外因也才能发挥作用,最终成为红色习俗。其次,要正确地看待学生。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教师传授知识的对象,他们更是学校的主人,当学生实现了自我管理与自我学习时,素质教育的目标才会真正达成。再次,立足本土资源。不同民族、地区之间存在地理上的差距与生活习俗、语言习惯上的差异,这种差距与差异使得本土资源更具有教育优势。一方面,本土红色资源是人民群众在自己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中,通过伟大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以本土资源构建校园文化,能增强高校校园文化的亲和力,提高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另一方面,本地的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等革命遗迹突破了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实现了空间上的扩展,无论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更加直观、更具有说服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本土红色资源,历史不但能激发本地学生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求知欲,还能唤起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的责任,而外地学生则通过本土资源既拓展了认知,增强对“第二故乡”的认同感,又能让本土红色资源得到传播。总之,本土资源在构建校园文化当中更具有亲和力、说服力。

3.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第一,明确建设目标,确立总体规划。红色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员工学生都是建设者,也都是被建设的对象,外至校园物质基础内至人的心理思想,都是建设的客体。因此,学校必须要明确建设的目标,即为什么要建设、建设成什么样、怎么建设。这三个问题是建设红色校园文化的出发点。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能形成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了切实推进工作的展开,高校可以成立临时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由该组织牵头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论证,进而明确建设的步骤、具体的目标、实施的办法以及效果评估等,必要时还要订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提炼红色精神,增强学校个性。红色校园文化不能样样俱全,必须结合学校特点提炼出符合本校实际,能增强学校个性的红色精神。这些红色精神应具有现代价值,符合学校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学校前进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因此,学校类别不同,学校发展目标不同,其弘扬的红色精神必然各有侧重。例如,军校或警官学院应注重爱国精神、民族精神的培养;理工科院校应侧重艰苦奋斗、追求真理;师范类学校则应提倡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总之,各高校应突破所谓的“综合型”、“应用型”、“国际型”的办学目标,在建设红色校园文化过程中,结合红色精神追求自己的办学个性,培养具有个性的人才。第三,开展红色实践,形成舆论氛围。红色实践是建设红色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不但能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智育,还能在实践中自我启迪、自我教育,达到德育的效果。黑土地孕育的歌剧《火》、话剧《王家大院》、小说《暴风骤雨》等,是向大学生再现当年情景的最好资源。组织学生排演红色话剧既丰富校园文化,又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力量。此外,唱红歌、参观遗址、欣赏红色影片、走访老红军、听取红色事迹、举办主题讲座等等,这些红色实践都能将黑龙江红色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第四,打造红色环境,加强物质基础。校园里的各种建筑、景观、设施是展现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各高校都非常注重校园环境建设,各种抽象的雕塑、现代化的设施无不展示着时代前沿文化,却缺少了历史的积淀与根基,只有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校园才能让人看到历史的印迹。打造红色环境,一定要避免脱离历史地一味追求时尚,应该在展示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吸收现代化的艺术元素,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完美结合。红色网站是传播红色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颁布后,全国多所高校建立了“红色网站”,但收效甚微。这些网站大都是为体现学校对互联网阵地的重视而仓促建立的,而不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前来点击从而起到教化的作用。所以,建设红色网站必须要用心,尽量使信息及时、全面,尽量使内容贴近学生,让学生将其视为自己的网上家园,这样才能起到环境的熏陶作用。第五,培养红色习俗,推进文化落地。首先,培养学生对红色精神的认同。认同感的形成需要学校、教师、学生间的密切沟通,让全校师生对红色精神有深刻的领悟,并自觉将红色精神与本职结合,从而让红色校园文化产生原动力。此外,形成认同感,还要注意红色实践与传播途径的选择要贴近学生、贴近学习、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这种精神与观念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是人生都是重要的。其次,要约束学生的行为。行为的制约一靠思想、二靠制度。思想的转变需要环境氛围的长期影响,制度则是在红色校园文化没有真正形成之前的约束学生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红色校园文化的落地需要完善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在流程的设计、条例的制定中体现出红色校园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本文来自于《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兰虹工作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