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的影响

时间:2022-04-17 10:41:09

导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医学生的影响

一、大学文化的内涵

有人认为大学文化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有人认为大学文化是教育关系和教学关系的观念形态的总和,也有人认为大学文化是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等等。中山大学的学者和管理者认为大学文化通常包括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并且大学文化分为外显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层次。外显层主要指对象化的物质形态以及外显的主体活动形式,如校园环境,建筑风格,教育设施,学生活动等;中间层主要指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制度文化,包括学校的历史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传承的思想观念、特征、管理制度和规范等;核心层主要指师生认可的价值观、群体目标、治学态度以及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和行为方式,表现为学校的人际关系,风气、师生的审美情趣,道德操守和思维方式等[1]。在建设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是否具备先进的办学理念、完善的制度规范、鲜明的传统特色成为评价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内涵,也是建设现代大学的文化标准。

二、医学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和其他学科相比,医学教育有其鲜明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医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承,还需要医学终极价值观的内化。即体现人文关怀,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2]。因为它所直面的是人的生命,守护和保障的是人的最高利益。医学生担负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承担着“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的历史责任。作为培养医学生的院校,必然承载着社会和学生更多的期望。医学本质是一种“仁术”,正所谓“医乃仁术”也。医学院校独特的专业属性决定了在大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体现和贯彻关爱生命的精神。因此,医学院校大学文化的建设的目的应该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完善自身个性,发挥自身潜力,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医学院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的大学文化建设

(一)医德的感召———医学生誓词教育。当每一名医学生身着洁白的白大衣,在庄严、神圣的圣母颂弦乐中面向校旗,带着无比的坚定和执着,庄严宣誓,承诺将担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一重任,庄重、激动的气氛久久笼罩着整个会场。以医学生誓词为主线,开展入学、临床实习、毕业各个培养阶段的誓词教育是医学院校大学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共同体现。当每一名医学生庄严地举起紧握拳头的右手,跟着领誓者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医学生誓词,每个医学生的灵魂在这一刻都受到了洗礼,这将在他(她)一生的事业拼搏中注入无尽的动力。

(二)大学精神的体现———校风校训。良好的校风学风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所高校都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底蕴,形成群体主导价值观,构成了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的独特内涵。“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救死扶伤,严谨求实”的校风释义了首都医科大学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团结一致,奋发向上;发扬建校的光荣传统推动学校建设发展;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维护圣洁,履行天职为神圣使命的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接班人的追求。”作为大学精神象征的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也是对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一种简练表达。首都医科大学的缔造者、首任校长吴阶平先生为学校校训题词:“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扶伤济世”是医务工作者的天职,“敬德修业”是实现扶伤济世的基础。以“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为校训,体现了吴老对首医学子的未来期望,也体现了学校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中的要求。

(三)历史文脉的传承———校史、校长第一课。校史馆是学校历史的缩影,如同一幅绵长的历史画卷揭示了学校变迁和发展,体现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独特的精神内涵。一幅幅照片仿佛在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通过鲜活的校史教育,感受曾经的校友和老师为医学事业而拼搏的忘我精神,“知校、爱校、荣校”,增强对母校的认同感,增强师生的凝聚力。首都医科大学的校史馆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项内容,它激发了首医学子的爱校之情和成为首医人的骄傲感;针对新生的校长第一课———《学校的发展与学子的责任》,通过对学校沿革、学校概况、学校文化、学校发展及学子责任五个方面的阐述,使新生们意识到作为一个首医人、医学生未来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四)医学价值理念的外显———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首都医科大学“献身医学、展事业宏图,服务基层、为百姓健康”活动引导毕业生到乡镇医院、社区医院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建功立业”;“树学风、从小事做起,知荣辱、找身边榜样”活动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团结互助的精神;“敬畏生命、珍重健康”首医人修身工程主题教育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献身医学的信念。院士系列讲坛、名医(师)讲坛、院长讲坛三大讲坛以治学、做人以及学科发展前沿为主要内容,为学生开辟了直接向大家、名医学习的窗口,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德艺双馨”。医学特色浓厚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了医学生从事未来医疗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医德医风。

(五)医学人文关怀的培养———志愿者服务。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需要学校拓宽教育途径,志愿者服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各高校对2008年抗震救灾和奥运会医学生志愿者的调查显示,志愿服务能有效促进医学生的人格塑造。除此以外,医学院校大学生通过以义诊、健康宣教、临终关怀等志愿者活动,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和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奉献精神。这些为医学生体验医德、医风内涵提供了方向和载体,对其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够做到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具有重要意义。

(六)大学文化的物化———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大学文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学校特点建立的校内人文景观,建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体现了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可以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例如,站在首都医科大学一教楼(阶平楼)的一楼大厅,仰望吴阶平先生的石刻坐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面对吴老亲笔提写的“扶伤济世,敬德修业”校训,心中顿感医学的神圣和医者的使命。此外,首都医科大学充分利用校内楼宇、道路、园林的命名,将“一楼一屏一墙一石一像”等校内文化资源内化为首医学子的主人翁意识。

四、小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大学教育要建构起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体系。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不是课程,而是氛围;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25位英国首相和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样的大学文化氛围中,学生感受的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创新精神的传承。它更加激励一代代生活在这里学生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对未来的追求。因此,大学文化建设是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的必要条件,大学文化建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学校工作中的短期行为,需要一个大学几代人的努力和共识。

本文作者:金玲玲工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