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发展情况思考
时间:2022-04-13 11:38:22
导语:民俗旅游发展情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当前,民俗旅游不仅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本文阐述东吐莫村民俗旅游现状,分析东吐莫村民俗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服务、文化产业整合和文化内涵深度挖掘等方面的困境,进而从多个角度研究东吐莫村的民俗旅游发展路径。
关键词:东吐莫村;民俗旅游;发展路径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带动经济效果明显、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是新时代促进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热潮、带动乡村社会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旅游发展上,大庆市东吐莫村(以下简称东吐莫村)实现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旅游的融合,既能带动农村经济完成农村振兴,也可以带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但是,东吐莫村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因此,本文就东吐莫村民俗旅游的现状、困境及发展路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对乡村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民俗旅游的界定及特点
(一)民俗旅游的界定。民俗旅游属于高级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也是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抓住并利用好这一优势是提升我国旅游产品的关键。(二)民俗旅游的特点1、民俗旅游的文化特点。人们到不同的地方可以分析当地的文化发展特色与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经济活动。如今,民俗旅游与自然风光、名河旅游共同构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旅游“大三大”。民俗旅游因其突出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突出民间的风俗习惯更突出,民族传统特色也更加浓厚,同时文化性也更加突出。2、民俗旅游的生态特点。民俗旅游既要突出自然生态,还要突出社会生态。农村的社会生态主要表现在村,从而形成了农村的社会生态。这种社会生态就是我们的资源,如果把它做好了,就会成为有吸引力的资源;如果把民俗旅游只局限在户上,就不能发挥社会生态的规模性。3、民俗旅游的产品特点。民俗旅游作为一个产品,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服务,到营销推广,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运行管理过程,而且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渐地就成了一个服务链,对应了游客的需求链。产品不仅限于一个家庭,民俗旅游产品终将变成人没有我有,人有我优秀,人优秀我则可以更好地展示民俗旅游的特点。
二、东吐莫村民俗旅游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一)发展现状。黑龙江省大庆市户集屯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东吐莫村归胡吉吐莫镇管理,边上有泊泊里村、赛罕他拉村、胡吉吐莫村,气候条件温和,风景环境宜人,水光山色。走在美丽的村庄里,一股浓郁的蒙古文化风袭来。乡村振兴使得东吐莫村的村民受益匪浅,全村的整体作风、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实行天然气进户、厕所改建。村里逐渐提高的特色社会文化也带动了中国乡村特色民俗旅游。东吐莫村旅游路沿新特色的蒙古风格农舍、农舍酒店。正宗的蒙古族饮食文化、蒙古族美食深受游客喜爱;农家院的食材都是就地取材,农民饲养的鸡鸭鹅羊等特色农产品直接供应给游客消费。村民靠着中国特色社会民俗文化旅游共同致富,农民还通过分析乡村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经济发展带动当地种养殖业发展,户均年增收1万元。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东吐莫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二)面临的困境1、旅游服务问题。旅游服务质量仍然较低,各景区服务人员与游客直接接触,是民俗旅游的前线,如何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良好的旅游体验目前面临两难境地。同时,如何加强游客的旅游浸入和环境保护,避免环境的过度开发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具有较好的交通管理优势,有利于游客往来,但是我们现在的旅游接待工作能力以及难以满足旅游旺季的需求,交通堵塞问题时有发生。总体而言,东吐莫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较大问题。旅游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尚未完全配套,仍存在景区道路狭窄、旅游识别系统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东吐莫村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多为当地村民,热情高涨,但规范性不足,服务水平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2、产业融合问题。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最现实的问题就是环境问题,为了能够保证企业发展民俗旅游走好最后一公里,东吐莫村如何开发新产品,开辟新的产业方向也面临着挑战。如何规避市场竞争秩序也是产业融合过程中的一个问题。目前,市场竞争秩序的无序已成为常态,许多“黄牛”的出现也反映了市场价格对个人利益的垄断,导致价格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也存在资源分散、管理松散、信息孤岛等问题。缺乏可预测的总体规划和专业的详细规划,在旅游项目开发中存在分歧,无法有效整合资源,难以形成具体的规划。同时,产业发展融合不够,文化信息资源管理尚未形象化、产品化,文化底蕴没有通过企业自身的旅游服务产品展现出来,缺少具有品位、内涵以及吸引人的多元特色社会文化元素。3、文化内涵深挖问题。民俗旅游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文化遗产尚未挖掘出来的问题,如何向游客展示自己的文化深度,及良好的旅游体验是当前面临的问题,虽然文化是普遍的,但如何做到人没有我有,人有我优秀,人优秀我特殊也面临挑战。在乡村民俗旅游中,地理优势是乡村具有的自然优势。在农村,有许多城镇所没有的元素,在民俗旅游、非物质文化和饮食住宿等方面应发扬农村特色。如何挖掘民俗旅游的文化内涵是一个难题。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面不高,开发管理模式极为单一,与同样的旅游服务产品没有区分,没有突出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目前,主要以农家乐餐饮经营等旅游活动为主,能突出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很少,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旅游市场需求。
三、东吐莫村民俗旅游发展路径
(一)改善发展环境,提升民俗旅游体验。一是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按照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加快实施土地绿化工程。二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项目。做好乡村民俗旅游的生态环境旅游沉浸。三是大力发展实施整体治理结构工程。以全村无垃圾治理行动为核心,开展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和水资源污染防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做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防止过度开发。东吐莫村要做好整体绿化,如种植柳树等。改造围墙、巷道、安装太阳能等。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管网的地下化、居民化、驻地化、区域化和责任化,实现环境清洁的规范化管理。这将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二)找准自身文化特色,精准定位民俗文化旅游。充分发挥东吐莫村历史文化悠久的特点,为建设风景宜人秀丽乡村经济建设注入全新的元素。第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各级村干部、驻村干部、党员和群众,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组织一系列活动,增强农民积极的社会活力。第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利用乡村休闲文化广场举办广场舞比赛;在村墙上画宣传画,充分凸显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村民文化水平。第三,加速发展乡村村风民风改变和提高。依托村现有的群众文化场所,开展各类企业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活动;结合扶贫管理工作,评选“文明户”;确立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建设活动,通过研究开展各种特色经济活动,促进乡村民风良好改变。由外到内给游客最好的民俗体验。(三)做好产业发展,为乡村民俗旅游构筑坚实的后盾。东吐莫村坚持发展工业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建设美好的村庄。第一,开发餐饮服务业促增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快传统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投入相应资金,对东吐莫村蒙古族风情一条街的居民房屋进行修葺,提供蒙古族正宗蒙餐,进面带动东吐莫村饮食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积极健康发展。第二,发展休闲旅游。村干部依托旅游景点优势,与村民协商,与村集体合资改善吴双运河鱼塘,让农民自主经营。第三,发展养牛业。落实政府支持政策,积极组织农户和投资公司合作,鼓励农民进一步扩大养殖改良规模,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四)巩固法制管理,为建设最美最优最和谐乡村保驾护航。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共同结合,坚持努力打造崇尚道德、充满活力、和谐友善的社会新秩序。一是加强基层干部组织建设。采取“”、“党员活动日”等多种模式,组织召开多次党员生活会以及谈心谈话和理论学习等,村领导班子成员真正的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手抓。二是加强法制民主学习。通过学习贯彻农村法律法规,规范及落实“三务”公开等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制度,围绕着村内事务公开、党员的培训教育、产业的融合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治理、文化的正面宣传、村民的婚丧嫁娶、遗留的移风易俗、确立土地产权、村内引进商业投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村子内的规章制度,使村子的规章制度更加符合现如今的村民的实际情况。三是完善安全村庄建设。加强排查化解村内的矛盾纠纷,通过到各个家庭调查走访、及时的发现问题、主动解决还没有解决的矛盾等措施,处理各类纠纷问题,解决信访案件,真正地做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实现社会和谐和群众自治的良性交互。(五)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游客良好高效的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基础,乡村振兴,要以人才为第一位。一是出台相关政策吸引返乡人员回归到自己的家乡进行创业。把引进人才以及培养人才当作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的“源水码头”,如每年大的节假日期间都邀请身在外地的优秀人才来参加座谈会,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其中,村民平淑荣多年来一直在外经营餐饮行业,前几年返回到家乡投资200万元建成天骄蒙古大营景点,并吸纳10余人就业,有效地带动引导了本地行业经济发展。二是提高村内各级干部为人民服务基本要领。组织村内各级干部多次外出学习与交流,有效的开拓了各个村干部的视野,增长了许多见识,学到了许多经验,有效的增强了自身为人民服务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理念意识。三是强化乡村本地人才培养选拔。充分的发挥出村子内先富起来的“榜样”作用,通过多次带领村子内的本土人才外出参观和考察,学习及引进外地先进成功的经营理念,引领本地产业发展壮大。例如,东吐莫村牧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学习和引进外地的成功经验,将鲜食的玉米整体的进行包装,还采取了订单模式进行销售,年利润达到15万元,起到有效的典型带头作用。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庆市东吐莫村积极开展民俗特色旅游,以自身的蒙古族特色文化为基础,以自身优美的风景为载体,以乡村特色民餐民宿为途径,突出特色,内容形式多样,对促进当地市场、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建设美丽和谐乡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耘.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08).
[2]文凌云.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9(04).
[3]徐新建,孙九霞,李菲.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民族研究,2020(02).
[4]赵晓庆,魏范青,吴价宝.“中国梦”语境下民俗旅游产业优化策略[J].社会科学家,2020(06).
[5]由玉坤.乡村民俗文化在休闲农业中的运用探索[J].农业经济,2019(09).
[6]张冠群.民族旅游场域中文化符号系统的构建———以草原旅游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9(01).
[7]舒心心.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03).
作者:王斌宇 刘丽丽 单位: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陕西酒文化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 下一篇:文化保守主义在传统文化存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