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开发及保护研究
时间:2022-11-24 11:41:53
导语: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开发及保护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1开发理念不成熟。文化旅游开发本就属于耗时良久、耗资巨大的大型开发活动,若要令成本输出能够作用到实处,就必须要建立正确、成熟的开发理念。而吉林省老工业基地自2015年在长春召开座谈会后便已经进入到了发展振兴的重要阶段。但时至今日,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仍然存在明显的开发理念不成熟问题。具体表现为: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仅以旅游场地为建设核心,缺少与其他产业的合作,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构建也未能建立在大文化视野基础上。综合而言,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开发未能对资源进行多视角审视,对文化产业的建构并未施以创新思路,并未对吉林省地方的发展观进行深度认知。开发理念的不成熟,令开发计划的设定明显缺少时代性、实用性特征,也令巨量资源的输出“无效化”。1.2文化传承与环境保护意识较弱。到目前为止,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相关的文化旅游资源,都围绕景观资源进行开发,缺少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实际应用。吉林省之所以并未充分利用相关文化资源,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开发者、建设者们的文化传承意识相对薄弱。并且,构建以文化为核心价值的旅游项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采集、整理、规划开发策略。意识薄弱加上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建构,便构成了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的开发现状(图1、图2)。与此同时,轻文化、重景观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但相关开发组织并未深入研究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而只是沿用以往的采用环保型材料的旧办法。旧办法并非无用,但如果开发组织能够从宏观的生态视角重新设定开发计划,或可在降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缩减开发资源的输出。1.3实践操作缺乏连贯性。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在开发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实践操作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缺乏连贯性的问题。实践操作实际上就是建构产业链条的过程,例如怎样对当地文化进行采集和整理,怎样进行文化市场、消费市场的深度调研、怎样与周边企业建立稳定安全的合作关系等。其连贯性就是产业之间的沟通连贯、作用连贯。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目前只包含了食住行、旅游、购物娱乐这几个方面。但几乎每一个部分都以外包的形式为主,即由不同的企业或组织负责运行和管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密切,运营质量也参差不齐。这种实践方式会令整体监管的效率降低,宏观举措的落实也很难快速得到响应。
2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地域文化旅游开发机制
2.1基于生态建设理念,完善开发规划。政府需要重新调整开发理念,要明确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开发的基本目标,即促进地方经济振兴,也要结合大众对旅游文化的兴趣取向,即大众参与文化旅游的根本目标是为了拓展文化认知,更要以生态建设为核心思想,重新规划开发计划(图3)。首先,要统筹整合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将其转变为具有体验、观赏、体悟价值的文化旅游项目,进而达成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开发目标[1]。其次,要进一步对生态环境进行补足性、抢救性建设,要将以往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破坏问题进行抢救,例如重建文化遗迹、修复历史遗存等。完成建设后,再将生态环境作为“容器”,实现景观旅游和文化旅游的有效整合。再次,要将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相关联,构建相关联的地方业态发展结构。例如,吉林省为发挥国家级新区的龙头作用,由市委市政府推出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板块”。其中包含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长春国际影都、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图4)。文化旅游可以与这四个板块建立合作关系,在景区内开通不同的文化服务,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对吉林的发展面貌进行了解,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多产业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2.2加大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力度。对吉林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实行“保护+开发”。政府应该持续发挥宏观监管和宣传作用,加强全民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具体做法可以支持鼓励建立区域性博物馆,对地方性的、区域性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挖掘、展示,加大宣传,提高全市民的参与度、认知度;开设电视和广播的宣传电台,实行每月、每周的吉林省历史文化栏目,介绍各个区域的历史保护遗迹;开展全省、市范围内的历史文化的认知度的调查及历史遗迹知识竞赛;在大、中、小学校内,开设吉林省历史文化的选修课程,扩大吉林省历史文化的影响力;对破坏历史文化遗迹的行为,予以刑事处罚,并予以道德谴责等。2.3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保护评价机制。对于环境的生态保护,政府必须出台相应政策,加大宣传,持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同时,推出严厉的破坏环境的惩罚措施。对于环境保护,还应建立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2],补偿机制需要建立四项原则,即开发者自发保护、破坏者负责恢复、利用者自觉维护、污染者付费修复。开发期间要制定环保的生态开发原则,完善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并及时推行。为进一步保护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生态环境,建议政府建构生态保护评价机制,监督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旅游开发过程。具体的监管步骤可以分为四步:第一,环境现状分析。政府应该及时对老工业基地内的生态环境状态进行调查。第二,要根据调查现状对现有的文化旅游规划方案进行分析,确认方案具有可行性,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后准予执行。第三,在开发期间以及运营期间,政府要不定期对文化旅游产业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可以分为六类:环境保护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机构建立情况、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环境保护目标分解和措施落实情况、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情况。第四,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以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作为根本目标,摒除规划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内容。2.4加强旅游开发的实践操作。2.4.1加强企业参与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部门应该做好统筹、规划,对吉林省当地历史、文化遗迹进行采集和整理,做好宣传,积极推进文化旅游市场运营,提高企业的旅游文化建设的参与度,特别是交通、餐饮、住宿、娱乐等相关企业与旅游规划的实践操作的有机合作。有关部门应该做好中间“纽带”作用和监管作用,出台企业参与旅游规划及运营优惠政策,同时,要坚持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基本思路,产业链条可以继续以外包或承包的形式继续运行,但政府必须要随时掌握产业链发展动向。2.4.2加强旅游项目之间的沟通连贯。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旅游开发规划战略,应“东西南北中一盘棋”,构建吉林省“米字”型、网格状的文化旅游地域联盟体系。如可以实施旅游过渡点战略,增加“文化旅游节点”,发展“白长吉图山”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模式,对各个旅游(项目)景点进行“串联”,加强各个旅游(项目)景点间的沟通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游客共享”,贯彻落实吉林省“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等。全域旅游开发必须实现吉林全省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共享,建议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制定吉林省全域旅游保护开发相关法律法规。
3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及生态保护的整体空间规划
3.1整体:多区域共联的网格状联盟。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吉林省的振兴。振兴这一目标,意味着吉林省内部必须要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而单靠旅游业的发展,很难实现整体上的活力增强。因此,有必要将老工业基地作为核心,在地理位置上构建宏观的米字型协同发展局面。也就是说,以老工业基地为中心,整合周边所有能够与文化旅游产业密切关联的其他产业,构建统一管理、互相扶持的区域联盟体系。3.1.1基础格局。为保持区域联盟体系的活性状态,建议将联盟分为基础格局和新兴格局。基础格局指的是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旅游基地,和其他食住行、娱乐、文创这类必然存在的产业。这些产业协同构成网格状的联结体系,在网格覆盖的区域内,可以满足外来游客对吉林省文化旅游的一切基本需求。以空间地图为基准,可以将文化旅游开发分为四组结构。第一组,以吉林省中部的长春为内核,以吉林、四平及松原为外围构成,形成偏工业的中部文化旅游资源,主要负责传播吉林省工业文化的发展历史。第二组,以白城和松原为线路建立西部生态旅游观光组,主要负责提供观光旅游服务,以及科普吉林省地貌教育。第三组,以通化、白山、长白山为主要区域建立南部旅游组,长白山为“主打”旅游品牌。第四组,以延吉、珲春、图们为主,开发民俗文化和乡村的东部旅游组,以边境风情为主要服务内容(图5)。3.1.2新兴格局。新兴格局指的是依赖新技术、新思想而产生的全新产业。例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而诞生的虚拟全景文化旅游项目。开发者通过这类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旅游场景,用技术逼真还原历史布景与人物,可为游客带来身临其境的文化体验。目前,吉林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初见成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带着自身的创新思想开展创业活动。该现象促进了吉林省新产业的高速发展,新思想和“老”经验充分结合后,也为吉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3]。例如全景角色体验、大数据统计等新产业,这些产业与传统的文化旅游形式有着明显分别,但却可以提升文化旅游的趣味性,或为文化旅游的定向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新产业可以构成另一网格体系,挖掘并满足游客、旅客的潜在性需求。3.2局部:多节点的文化促进机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项目存在性质上的区别,一方面文化旅游是为了贴合民众的文化认知意愿,另一方面吉林省自身也有着传播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愿景。一个地区内的文化体系,往往有着特殊的发展结构。民众只有沿着时间线进行感知,才能更加清晰、深刻地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内涵。基于此,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环境,可以建构一整条文化路线,为民众提供最具文化意蕴的旅游服务。该路线包含多个定向文化景观,以吉林省老工业区的历史发展进程作为核心。每个定向景点都包含了一种代表性文化,每一个节点也都属于一个文化的过渡点,可供游客们对文化内涵进行理解和消化。
4后疫情下的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开发
4.1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可视旅游模式。疫情期间旅游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许多游客会因为旅游场地的人员密集而不敢参与旅游。基于此,开发方可以结合现代技术,实现足不出户的虚拟旅游。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先扫描各个景点的全貌,再将其制作成VR视频或图片,对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展示(图6),采用各种方式让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老工业基地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出一处全方位的在线宣传平台[4]。4.2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旅游人数回潮。在实体环境中,旅游基地可以设置实地旅游的优惠政策,例如全家出游门票、食宿可免一人等策略,现在很多旅游景点已经实施此政策。同时,为保证景点内人流量不至于过多而增加疫情传播的危险性,旅游基地可以设置人数上限,使游客们可以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感受地域文化的风土人情,从而有效带动吉林省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振兴。4.3做好后疫情下的旅游开发。面对疫情,正确的做法是应立即调整原有计划,与专业的旅游开发专家级进行交流,重新确认文化旅游开发的新方向。具体可以开通周边旅游、短途旅游、养生旅游等项目。目的是先激活吉林省周边的旅游活性,再通过优化经营和营销业务,提升文化旅游的质量,创建吉林省独有的个性化、竞争力较强的文化旅游产品。4.4持续关注政府推出的激励政策。自疫情暴发,国家有关部门多次针对旅游业推行支持类政策和举措。2020年2月,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出台《吉林文旅“春风计划”》,通过规划引领、厕所革命、文旅融合、开展评级、建设乡村博物馆等举措,不断提升吉林省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发展、转型升级[5]。同时,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方应该持续关注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方向的相关政策,并及时调整内部的开发举措,提升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的稳定性。4.5提升人员专业能力。开发方除了要对宏观上的文化旅游开发计划进行调整外,也要在疫情期间客流量较少的这段时间内提升人员专业能力。要基于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的整体要求,设定具体的优化目标。例如团队成员要明确智能化运营的基本模式,具有一定数字化产品的操作能力等,更要以吉林省文化旅游开发为核心,进行创意培训、产品培训、管理培训。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文化旅游开发应基于生态建设理念,完善规划开发计划,建立环境补偿策略,做好空间的开发规划,需要从整体到局部,先建构多区域共联的网格状联盟,再建设多节点的文化促进机制。并且,应结合当下的疫情状况,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拟可视旅游模式,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旅游人数回潮。这样才能保证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林,杨宇鸣民族旅游资源的生态化整合与开发研究——以吉林省乌拉满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为例[J].牡丹,2019(2):23-24.
[2]王硕.基于文化生态的城市文旅融合开发模式研究[C].Shanghai:Proceedingsof2018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AdvancedEducationandManagementScience(AEMS2018),2018:373-377.
[3]徐广顺,徐卓顺.生态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现代交际,2019(10):64-65.
[4]李苗苗,胡迎春.以发展工业旅游为突破口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J].山西农经,2016(04):53,59.
[5]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N].中国文化报,2020,5(004):1-4.
作者:苑宏刚 赵彦博 高隆 魏凤云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
- 上一篇:传统村落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探析
- 下一篇:室内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