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民族共有文化符号教育探索
时间:2022-05-24 04:27:40
导语:校园文化民族共有文化符号教育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个民族或地域的社会群体,在漫长历史发展阶段中,都会在信仰风俗、审美情趣、民族情感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的文化符号。校园文化作为学校重要的隐性课程,可以利用多样性物质载体和组织校内活动等方式,营造精神氛围,发挥全面、持久、渗透式传承民族文化符号的独特优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展现各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一是利用板报宣传、走廊文化、班级场景布置等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展示各民族服饰、器物、建筑等。在各民族文化共依共存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能够学会尊重、理解并接纳文化间的差异,奠定交往交流交融的认知基础。二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着重展现不同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背后蕴含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认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促进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如在朝鲜族农耕历史文化中被赋予功勋地位的“黄牛”,正是中华民族孺子牛、拓荒牛与老黄牛的精神体现。
发掘地方人文地理资源符号。地理符号是重要的文化象征,一些地理符号已经上升为我国民族精神标识,如黄河、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不屈不挠。边疆民族地区自然人文地理资源丰富,许多地理资源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故事。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眼望三国”的防川风景区,是祖国守卫边疆的历史记录,更警示着国家边防的安全,展示着国家开放包容的发展战略。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贴近学生实际经验,易于激发学生情感。开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梦等文化符号教育。
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校园文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技强国、实践创新等符号,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帮助学生认知目前国家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方位,培养学生超越个人观念的国家整体意识,有利于学生在国家视野下重新审视自我发展,进而形成国家意志和个人行为的统一。
开展传承历史与承载未来的校园仪式活动。学校开展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仪式活动,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强化民族认同的重要途径。首先,重视国旗、国徽、国歌等国家象征符号的仪式活动。学校严格执行升降旗制度,奏唱国歌,强化学生对国家象征物的崇敬感和神圣感,激发学生爱国热忱。从爱国旗、国徽、国歌开始,将爱国情感外化于日常行为。其次,开展节日纪念与庆祝的仪式活动。
如国家层面的国庆节、“九一八”抗日战争纪念日,民族特色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敬老节”等。校园文化的公开性、大众性、参与性以及现场感,决定了校园文化在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教育方面的巨大隐性教育功能,是实现全方位、全过程与全环节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作者:靳淑梅
- 上一篇:楼宇装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式
- 下一篇: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