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2-04-13 03:05:27

导语:岭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实践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岭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继承和发扬。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分学段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人物故事背景和充满艺术性的人文视角下所传承的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俗文化等贴合地方生活,也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需求。幼儿教育过程中将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征、核心价值理念等植根于幼儿的精神血脉,成为幼儿成长的文化素养和品质塑造的基石,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拓幼儿园本土课程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来实现。

一、挖掘岭南木偶戏课程文化的意义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不仅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还是个国际性的剧种,许多国家、民族都有将木偶戏引入幼儿教育的先例。例如伊朗研究者在德黑兰的十所幼儿园开展利用木偶表演来开展无烟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训练儿童了解吸烟的危害和自我照顾;巴西圣保罗东区的一间日间托儿所使用木偶剧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研究者以伯克利木偶访谈的形式对幼儿的心理症状进行研究;用阅读疗法和木偶疗法相结合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当下,东西文化的融汇、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激增都使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国学热的兴起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园的课程是奠基课程、教育的开端、启蒙性的课程,传统文化中晦涩难懂、背诵念经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而充满岭南风情的地方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艺术,除音乐、舞蹈、故事背景外,还将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融汇其中。木偶戏经过历史的沉淀,所甄选下来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既体现岭南人民勤劳、勇敢、务实、开放、兼容、乐观等个性特征,又向幼儿传递了岭南人民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更建立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将岭南木偶戏汇编到幼儿园本土课程中,让幼儿在成长中体验和领会岭南文化的精髓,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有效整合。岭南木偶戏来源于生活,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表达语言、背景音乐等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幼儿对外部事物的观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建立起感知认识,再对事物与生活的关联来进一步获得价值取向,从而逐渐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以岭南木偶戏来构建本土文化课程中要对收集的岭南木偶戏资源分类整合,将成人化的部分进行重构,将人物角色替换成动物或少儿形象以增强代入感,同时故事内容精简且有教育意义,便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合理的筛选和改编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岭南木偶戏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本土课程系统、科学的开发。(二)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环境创设。岭南木偶戏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不仅仅在于本土课程的教授,环境的创设也至关重要,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到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既能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岭南文化精髓,又有助于幼儿的性格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1.环境的布置岭南木偶戏融合了音乐、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多种要素,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形式的环境创设。首先,根据幼儿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将木偶外形丰富的色彩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配以对应的音乐或语言描述。其次,在场景布置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贴纸和陈设物相关故事的层次和完整性,驳杂的人物形象容易让幼儿产生混乱的认知体验。最后,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的教学主题对贴纸和陈设物进行替换或变更,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幼儿对木偶戏的兴趣,从而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活动区的布置为便于幼儿进一步体验岭南木偶戏的魅力,将幼儿园的岭南木偶戏体验区设置为以下区域:阅读区:以手工绘本为主要读物,辅以角色卡片。让幼儿对岭南木偶戏形成初步的认知,获取岭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后续活动提供先行体验。美工区:以木偶制作、涂色为主,辅以衣物制作、编织。让幼儿进一步接触岭南木偶戏的核心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木偶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在参与木偶的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产生人物角色的代入感,从而产生对岭南木偶戏的兴趣和感知。角色区:利用手工区制作的木偶,通过绘本中的先行体验,观看或参与表演。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来进行设计角色、让幼儿选取喜欢的角色、汇编故事剧本、幼儿角色扮演,形成角色的社会化具现获取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科学区:以视频普及岭南木偶戏的传承与现状,让幼儿获知岭南木偶戏的起源、发展与困境。游戏区:以玩偶、手工制作、涂色、绘画等综合形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具有自我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岭南木偶戏的形式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探索,获取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知和构筑初始的世界观、人生观。(三)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主题活动实施。在岭南木偶戏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应当切合幼儿个体发展规律,探索和开发出一系列以岭南木偶戏表演为核心,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艺术陶冶、健康习惯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活动创设中,岭南木偶戏的引入内容与方式尤为关键。在学期初,木偶戏的专题表演、木偶戏艺人的专题访谈、木偶戏的历史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都有助于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到木偶戏。下一步再参与木偶戏相关的环境创设,制作彩纸、贴纸、手工绘本、木偶人像等,摆放、粘贴各种手工制品来美化环境,用手工制品模仿艺人对岭南木偶戏的表演,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即兴创作剧本进行互动,最后将幼儿园接触到的岭南木偶戏文化传递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分享,展现岭南木偶戏的独特魅力。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从观看表演到近距离的手工制作,再到环境创设、模仿表演,最后的自我构建和与家长的互动表达正是对岭南木偶戏文化的认知逐层递进发展的过程。

三、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反思

(一)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研发团队的构建。岭南木偶戏根植于民间,民间艺人必定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岭南木偶戏如何编制成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本土课程需要专家和学者的深入研究。教师作为本土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本土课程的重要研发者。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才能促进本土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以岭南木偶戏为研究基础,民间艺人、专家、学者、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社会角色对岭南木偶戏文化发展的不同需求等多方面为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信息,为本土课程的开发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创新的理念。为此,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打造出一个符合现代课程建设需求的研发团队,才能使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的开发更具实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二)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幼儿园教师作为本土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其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对岭南木偶戏的认知程度都会对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产生影响,教师的岭南木偶戏相关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至关重要。在幼儿园的常规培训中心,加入岭南木偶戏的相关培训和考核,组织岭南木偶戏相关的科研、教研课题的探索。在此,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还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往往会出现简单的知识套用和活动模仿,导致本土课程的片面和单一,使本土课程变成纯粹的手工课、艺术课和音乐舞蹈课。所以在培训模块中,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应当系统和完整地阐述岭南木偶戏的文化传承、内容体系和价值精髓,让教师掌握岭南木偶戏的内涵和本质,能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甄别、选择和设计出真正适合幼儿的内容和活动。让每个教师参与到课程和主题活动的设计当中,通过幼儿参与课程中的表现,发现和反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探索和调整课程实施方案,找出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适应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方法。同时实施互听、互评的机制,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强化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开发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三)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教育系统各因素、各方面的信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其做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观察儿童在岭南木偶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美育、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性考查。同时对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也要进行综合评价,如:课程内容是否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否与幼儿对木偶戏的认知基础相匹配等。再则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个体差异,进行适宜的辅导策略;教师是否具备岭南木偶戏的相关知识;教师对自编教材是否熟悉;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是否能跨过木偶戏的人物和事件,深入人物和事件所构筑的世界观、人生观当中。同时鼓励教师加入课程评价中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课程评价,通过课程评价来改善和促进课程的发展。由于岭南木偶戏融入本土课程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和完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手段。

自十八大提倡文化自信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学校学习成长的第一阶段,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岭南文化中的木偶戏以多感官参与的模式更为适合幼儿成长,本研究也顺应幼儿园本土课程开发的需求,以期使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更具实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

[2]黄阿香,杨东红.幼儿园木偶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9).

[3]王海荣.幼儿园木偶教育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4]徐艳贞,叶舒柳.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5).

[5]TerryR.Shepherd,&JaniceKoberstein.Books,puppets,andsharing:Teachingpreschoolchildrentoshare,PsychologyinSchools,1989,26(3):311-316.

[6]Hicela,I.&Sindik,J.Differencesinprosocialandaggressivebehaviorinpreschoolchildrendependingonthefrequencyofinteractionbetweenthechildandapuppet,2011,55(1):27-34.

作者:宋乐 单位:中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