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理念融入外语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08-19 11:21:11

导语:文化自觉理念融入外语教育的意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文化自觉理念融入外语教育的意义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以西方文化教学为主,忽略外语教育对优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肩负起的作用,由此产生一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在当今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新形势下,将文化自觉理念融入当代高校外语教育,对于促进优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增强中国文化认同感、凝聚力及文化自信,搭建不同文化间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桥梁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对当前高校外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阐述了中国文化缺失的原因,以及将文化自觉理念融外语教育的意义,并研究提出了高校外语教育中文化自觉理念的融入方式与解决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传播;外语教育;文化自信

一、引言:文化自觉理念与高校外语教育现状

文化自觉理念最初是由费孝通提出:“我们生活在一定的文化领域内,应该对自身的文化具有自知之明,要知道我们的文化是从哪里来,经历了怎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又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以及具有哪些鲜明的特征。”我们要先充分地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内涵,对自身文化具有自知之明和充分的自信心。然后,去接触多种多样的文化,从而在当今多样化的全球文化环境中,确立自身民族文化的坚实地位。费孝通提出的“文化自觉”理念,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自身的民族文化,依靠文化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对外交往需求日益频繁,我国对涉外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新时代国家需要的人才既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还应掌握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这对高校外语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西方语言和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我国高校外语教育普遍呈现出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即“文化失语症现象”。分析文化和语言的内在联系,我们发现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更多是发挥一种工具性的作用。高校外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注重外语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外语进行语言和文化交流,阐释中外文化,认识和理解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但就目前我国外语教育而言,“文化自觉”理念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外语教学更多的停留在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上,本民族文化内容融入较少,人文性教育不突出,优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需求被忽视。

二、当前高校外语教育中优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我国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能够运用外语进行国际间语言文化交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传播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才。在实际的外语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优秀中国文化融入几乎是被忽视的。这导致在对外交流沟通中,涉及本国文化及风俗特点等进行对外宣传介绍时,交流者很难进行流畅有效的交际表达。高校外语教育中呈现出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中国自明朝末年开始向西方国家学习、借鉴先进的学术思想和优秀文化,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步;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也对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改革开放后,中国国际交往频繁,学为中用等“引进来”战略,把大量西方文化、技术引入到了中国。此外,西方节日文化在中国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许多中国人钟情于西方节日,认为这才是时尚与潮流。当前,中国人过西方节日已从圣诞节、情人节等传统西方节日,逐步拓展到父亲节、母亲节、甚至万圣节等。西方文化在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浸润影响着我们,在某些领域“西化”现象更加明显。(二)教育政策中对外语和西方文化教育的重视。超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国对于学生外语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外语是小学至大学间的必修课程,把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来培养。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年级段越来越低,高考英语和语文的分值占同等比重,甚至许多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时,对于英语成绩设置最低分数线,而语文成绩却无具体要求。一些高校还将英语四六级等专业考试的成绩与大学生学位联系起来,即必须通过四级或是六级考试,才能取得学位。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上,学校设置了西方哲学文化课程,却鲜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课程。国家对大学生英语教育实施的这一系列政策,都有助于提升高校外语教学效果,培养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满足国家建设发展对所需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体现出国家对高校外语教育的高度重视。然而,却也忽略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将中国民族文化教育置于西方文化教育之下。(三)高校外语教学体系中缺乏系统性、针对性的优秀中国文化融入。首先,当代高校外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围绕着提升大学生的外语语言应用技能和西方文化学习体验展开的,其中缺乏优秀中国文化内容的融入。外语教学主要针对语法和单词、短语等进行灌输式教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西方文化知识多是作为理解单词和语法的辅助作用而出现,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则仅仅涉及到中国传统节日和名胜古迹等一般性介绍。教材前后所涉及的优秀中国文化内容没有连贯性,致使学生难以灵活运用英语介绍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其次,目前我国外语教育以提高外语学习成绩为主要目标,呈现出鲜明的应试教育特点。因此,高校外语教材中缺乏优秀中国文化内容融入,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传统中国文化的意识较薄弱。再次,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有限,对于中国文化知识储备也有短板,因此难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优秀中国文化内容,用外语进行民族文化教学和传播的能力不足。

三、文化自觉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育的意义

1.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平等对话。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主要以西方文化为主,较少涉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这既不能满足新时代国家对外语人才的培养要求,也不利于优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下,全球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日渐频繁,在高校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自觉的理念,对于保护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授外语语言和西方文化的同时,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先进文化、革命传统文化等渗透到高校外语教育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使大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外语表达本民族的文化,从而有助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2.增强对优秀中国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在外语教学中巧妙地融合传统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外语语言环境中接触和了解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感受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形式,感悟优秀中国文化深刻内涵,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繁盛文化和魅力,有助于激发高校大学生学习外英语的兴趣,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3.促进优秀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推介。将文化自觉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育,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反省以及审视,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认识的理性高度、觉悟水平、认知能力。将优秀中国文化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具备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意识到在外语学习中不仅仅是吸收西方外来文化,还要对外宣传介绍本国文化,开展双向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处理好中西文化间的关系。在国际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频繁的今天,高校外语教育肩负着培养能够通过外语,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各国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因此,将文化自觉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4.增强高校外语教育人文性。目前,我国高校外语教育主要围绕外语“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展开,学生只是片面地掌握了外语的工具功能。在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自觉理念,能够增强大学生外语教育的人文性。这种人文性需要依靠中国文化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魅力,增强大学生使用外语进行跨地域交流的能力,逐步提升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在学习中西方文化过程中感受文化差异,去伪存真。高校外语教育不应仅仅突出外语的工具性,更强调其人文性,透过优秀中国文化的渗透教育,润物无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5.高校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自觉理念,是优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共同繁荣,同时保持自身文化体系传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全球各民族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借鉴和融合,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语言作为一种文化传播载体,在世界文化交流和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优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与传播,需要高校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合格的外语人才。因此,高校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自觉理念是高校外语教育一种必然选择。

四、高校外语教育中文化自觉理念融入方式及策略

1.积极促进文化自觉理念培养。在开展外语教育的同时,应该积极维护优秀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地位。政府部门、学校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视,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国文化,不断增强对优秀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责任感。高校学生教育应转变传统观念,注重通识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基本文化素养和运用语言传递本民族文化的能力作为培养目标。预估外语教育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本民族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不利因素,从而通过有效的措施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维护优秀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2.重视中国文化素养提升。目前,高校外语教育主要内容体现的是传播西方国家文化,中国文化对外推介较少。大学生在自身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完全不同的外国语言和文化,容易造成与自身民族文化的隔离和疏远。因此在进行外语教学内容准备时,可以将从外文期刊、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媒体网站等搜集到的有关中国民族文化的知识融入进去。这样既丰富了教材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性,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西文化交流互鉴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运用外语阐释本国文化,进行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3.促进教学目标由单向性向多维性方向发展。当前外语教学过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有单向输入。因此,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应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将文化自觉理念融入外语教学目标中,不仅培养大学生外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西方文化认知能力,还应培养大学生运用外语对外宣传本民族文化的能力,这就体现了大学生外语教学目标的多维性。班克斯提出的“多文化素养观”就是学生不仅仅要充分认识理解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同时要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具有批判性的思维能力。这种理念与文化自觉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具有统一性。“多文化素养观”的多维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与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分析,明辨中西观点,从而建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更加深刻理解本民族文化。4.完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促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外语教育是学生学习外语、促进本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下高校外语教学缺乏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评价标准存在注重国外文化而忽略中国本土文化评价的现象。另外,在评价过程中只注重外语教学终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外语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这使得大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应当完善评价体系,使中国文化研究者、外语教师和学生自身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从而增强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多样性,保证评价方式的客观公正性,体现评定出学生真正的外语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晓陆,赵娟,董梅.外语教育中的文化自觉培养现状与归因研究[J].外语教学,2017(3):56-61.

[2]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5):17-22.

[3]田苏,高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24-129.

[4]贺双燕.我国英语学习者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实证分析[J].义兴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113-119.

[5]华瑛.从中国文化失语症反思外语文化教学[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08-111.

[6]章文英.新时期大学英语人文教育优化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7):176-178.

作者:宋博 单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外国语学院